王春香
摘 要:随着经济转型步伐的加快和供给侧改革的进一步推动,高职院校也面临着对人才培养模式的进一步改革。文章从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状况入手,分析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供给侧结构性问题,从而构建适应新型经济发展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供给侧改革;商务英语;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13-0150-03
Abstract: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economic transition and further promotion of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the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faced with the talents training mode reform. This essay is to analyze the problems of the present talents training mode for business English majors on the supply-sid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rrent social demands and therefore to construct personalized talents training mode which will adapt to the new-type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words: vocational colleges;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Business English; personalized talents; training mode
从供给侧推进结构性改革,是党中央针对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现实问题而提出的重大改革举措,是党在领导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程中的重要理论创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也为高职院校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深刻的启示。
“十三五”时期是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期,产业转移、结构调整和升级步伐的加快,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做大做强,服务业和文化旅游产业的加快发展等,均使得高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量剧增,为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契机,也为高职院校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注入了强大动力。
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承担着为社会提供高素质、技能型的国际商务方面人才的任务,尤其是为外贸企业和服务业等提供人才和技术服务,属于供给侧的重要部分。
一、基于供给侧改革下的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状况和能力要求
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国家对高素质技能型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传统的外贸业务逐渐被网上贸易、电子商务以及跨境电商所替代,跨境电商的迅猛发展,给我国国际商贸服务产业带来了质的飞跃。2014年全国进出口贸易规模为26.6万亿元,其中跨境电子商务规模约4万亿,占比提升至15%,预计2017年占比达到23.1%。目前,我国需要的外贸类人才达180万以上,而国内取得外销员资格证书者却不到10万名,企业不断需要更多的人才参与到生产、管理和服务中来,商务人才的缺口将继续拉大。国际商务人才出现多层次、多样化需求。随着国际贸易市场化、规范化和信息化程度的提高,除了数量上的增长外,企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素质要求也将提高。
商务英语人才的素质一般包括英语能力、专业能力、职业能力等方面。在英语能力方面,企业会更加看重听说和写作能力,即有效的沟通能力;在专业能力方面,企业会更加重视疑难排解与质量控制方面的应用分析能力;在职业素质方面企业更重视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领悟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除了以上基本的语言、专业和职业素养外,企业可能还会更加看重员工的综合文化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能否适应多种岗位需求的职业可迁移能力以及是否具备较高的情商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心理承受力。[1]
二、从供给侧结构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发展与产业发展相脱节
目前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设置相对滞后,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新需求;商务英语的人才培养目標以及能力目标无法满足产业转型发展对人才的高质量要求。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在培养人才综合素质方面忽视了思想品德和职业操守的培养,培养出来的学生自我中心意识较重,不肯吃苦,无法承担较重的工作压力,缺乏工作热情,缺乏一种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人才培养定位不明确
在人才培养定位方面,商务英语专业的社会服务定位不明确,没有明确自身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供给定位,找不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另一方面校企合作的力度不够,专业教育没有跟企业深度融合,在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上没有更多地征询企业行业的专家或进行深入地社会调查,而且企业的行家专家走进课堂的较少。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往往不能更好的服务社会。
(三)思想品德建设意识薄弱
很多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对思想品德建设方面缺乏全面和深刻的认识,在专业培养方面往往忽视了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只重视知识的传授、专业知识的讲解,而忽略了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很多老师只看重学生是否掌握了所讲授的知识、是否考出一个好成绩,而忽略了对学生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这样就造成了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进入社会后工作没有创新意识,对社会也缺乏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引领作用。
针对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所存在的结构性问题,我们要调整思路,适应需求的变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注重商务英语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培养,满足社会对人才多样性的需求。
三、供给侧结构下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只有重视个性化人才的培养,将社会需求和个人兴趣有机结合,才是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依据。供给侧结构下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提供宽松、创新的环境
人才培养的关键是要适合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在真正了解地方需求的基础上,通过结构调整推进供给结构优化,为大学生提供丰富、多元、可选择的教育资源、教育环境和教育服务模式,提高供给端的质量、效率和创新性,使其更贴近大学生的一般性需求,努力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实现社会对人才的多样性需求,增强商务英语专业人才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個性化人才培养需要一种宽松的环境。对学生而言,不在是只满足于课本上的知识,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也不能只是掌握书本知识,而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敢于批判,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个性特点发展自己的能力,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对教师而言,学校也要提供给教师一种宽松的环境和良好的氛围,在考核教师的业绩时,不要仅仅从课堂教学和科研成果方面衡量,更要关注教师对职业的投入和身心的健康发展,关注教师的角色期待和职业发展期待,让教师从内心深处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他们才可以把他们的激情带给自己的学生,从而培养出更有创新力和创造力的学生。
总之,构建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关键就是在观念上创新,要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加强学校、企业以及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等多种联合培养方式,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
(二)确立个性化的培养目标
个性化的培养目标就是指根据学生的不同实际去采取不同的教学内容与方法。也就是说,要想使我们的学生能够张扬自己的个性,能够发展自己的长处,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个性化的培养目标。即“通过课程体系的构建和成才氛围的营造,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潜能浮出水面,为学生将来更有成效地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2]只有确立了个性化的培养目标,我们的教育方法才能依据这个目标不断地改进、不断地完善;只有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他们才能够在适合自己的领域不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最终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跨境电商的迅猛发展,给我国国际商贸服务产业带来了质的飞跃,国际商贸服务业急需大量的多层次多样化的人才。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渠道增加了,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多样化的,按照统一的模式来培养人才显然不能够满足发展中的经济形势需要。因此我们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既要根据社会发展的整体需求,立足地方、服务地方。将社会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类型和岗位类型进行细分,根据岗位分类,总结出共性的目标和个性的目标,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在完成共同目标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身特点并且自己感兴趣的个性目标来实现。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不但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应对变化挑战的能力,要勇于开拓创新,随机应变,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3]
(三)设置个性化的教育课程
课程的设置要以实现专业目标为依据,课程设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决定着目标是否能够实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很多学校都在课程设置上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在原有的公共必修课的基础上,开设了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选修课,并以此作为依托,形成了具有个性化的课程模块。就高校而言,有的同学想继续深造,我们可以设置一系列学术性较强的课程;有的同学想毕业后直接就业,我们则需要设置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有的同学想自主创业,我们则可以开设一些创业类的课程等等。学校提供的课程越多,学生的选择空间越大,学生所形成的知识结构也就越完善。这样,他们学习起来也会更加有兴趣,更加有动力,从而也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获得教育发展与人才培养双赢的良好效果。[4]
(四)运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
一种好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他们的各种技能,还能够使既定的教学目标有效地达成。在一门课程中,我们可以打破固有的“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而是在教师讲授的基础上安排各种形式的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的内容。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让学生讨论,表达自己的看法;也可以针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展开案例分析,让学生树立一种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还可以进行一些社会实践,让学生亲身去接触、去感受一些教材和课堂上无法承载的内容;等等。这样,学生就可以将死记硬背转化成在做中学,在思考中领悟,能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去施展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去凸显自己的个性。
(五)采用个性化的考评机制
在我国,传统教育比较重视书本教育,不太重视启发和鼓励受教育者的主动创新精神;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对学生创造力的尊重、对学生爱好的尊重得不到重视。传统教育一直以来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标尺。这样,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谈分色变”的心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大打折扣,学生的个性也会逐渐地被扼杀。所以,要想使我们的教育能够基于学生的特点,张扬学生的个性,就要对考评机制进行适当的改革。由“一考定全局”的传统终结性评价转向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全程评价。采用习题作业、随堂随机测试、社会调查、小论文、小项目或方案设计等方式,加强平时学习过程中的考查,提倡开卷、半开卷、口试、演讲、辩论等多维度的考核方式,全方位地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考评,真正把考试模式由单一、封闭转向多元、开放。强调考试的灵活性、自主性、有效性、综合性,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考核不是对学生表现的终结评价,而是要促进学生的继续学习,充分体现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适当的情况下,也可以把传统的课外活动纳入正规的教育教学体系中,建立必要的考核、规范和激励措施[5]。
四、结束语
创新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树立正确的办学思想,突出办学特色,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助推高职院校的科学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与实践借鉴意义。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在构建的过程中要有发展的眼光,放眼未来,不断创新,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连,随着经济的变化和社会需求的变化而做相应的调整。
参考文献:
[1]鞠明明,李华,黄晓雪.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服务区域经济发展[J].职教论坛,2012(4):51-52.
[2]赵亚玲.需求为导向的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20-22.
[3]王艳艳,王光林,郑丽娜.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和培养模式调查与启示[J].外语界,2014(2):34-41.
[4]孔宪遂,丁芬.区域经济驱动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以山东区域经济发展为例[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5(1):24-27.
[5]严明.“课程-教学-评价”相一致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外语学刊,2015(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