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融合提升西部煤炭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2017-05-30 03:33李超
高教学刊 2017年13期
关键词:科教融合人才培养质量

李超

摘 要: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的基础性、关键性和支撑性作用,对实现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战略得实现至关重要。通过简单剖析教学与科研融合机制及其内在传承、促进和反哺托举作用等,结合西部唯一的煤炭行业高等院校——西安科技大学近年来的举措办法与实施效果,充分表明科研教学实质性融合是提高煤炭行业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科学有效的途径与举措。

关键词:西部煤炭高校;科教融合;人才培养质量;举措办法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13-0144-04

Abstract: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basic, critical and supporting role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higher education is essential to the realization of the strategy of human resources and innovation. Through the simple analysis of the integration mechanism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and its internal inheritance, promotion and refraction of the role of donation, combined with the experience of the only coal industry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t is fully demonstrated that the substantial integr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eaching is a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in the coal industry.

Keywords: western coal university; integration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measures

我國已确立了建立人力资源强国和建成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的基础性、关键性和支撑性作用,对实现国家战略攸关重要[1]。高校正在悉力推行的教育教学改革根本目的就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签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6年底我国工程教育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这有利于提高我国高等教育与人才培养质量,是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国际互认的基础和关键,对于我国工程技术领域应对国际竞争、走向世界具有重要意义。2017年教育部将实施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国家标准,对高校的教学-科研和学生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如何科学有效地提升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已有学者对教学科研及其融合机制开展研究。丁三青[3]针对我国当前高等教育中精英和通才的状况,认为必须正确处理好精英教育和通才教育之间的关系,并且应当科学地对大学进行分层与定位,树立多元化的高等教育质量观,积极推动课程体系改革。刘小强[4]通过对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深入思考,针对当前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建设提出新的方向,揭示了课堂教学方法模式创新和师生协同提高培养质量的微观机制。施林淼[5]深入分析了清华大学等6所高校在2011-2013年发布的本科教学质量报告,认为只有通过教学与科研的融合,才能顺利完成我国研究型大学所面临的提升科研水平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双重任务。方滨兴[6]认为在高校教学与科研的管理工作中,应该统筹兼顾“目标驱动”与“道路驱动”两种方法,并将其作为构建高校教育与科研发展机制的基本方略,并提出以人为本是高校教学与科研的管理的长效机制。张俊超[7]认为组织是保证“教学-科研的统一”的有力保证,为了改善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促进二者的有效结合,需要对大学组织制度进行变革。刘献君[8]对国内5所大学691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表明教学与科研在多维度上虽然存在明显差异性,但普遍认为教学与科研具有正相关性,但教学对科研的促进作用小于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李俊杰[9]认为科研反哺教学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可行,学校科研实力的提升,既有利于吸引更优秀的教师和学生,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郝玉柱[10]认为教学始终是高等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与科研需要协调发展,以科研促进教学,把科研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去,实现教学和科研的良性互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师自身的协调发展。余秀兰[11]认为虽然教学和科研在时间上会产生冲突,但研究性教学在科学的组织形式下,教学和科研能相互促进。郭传杰[12]认为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冲动,有助于推动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有助于更加合理配置公共资源。

西安科技大学是我国西部唯一的煤炭行业特色鲜明的高等院校,尤其肩负着我国西部地区矿业类高级人才培养的重任。本文通过简单剖析教学与科研融合机制及其内在联系和互促作用,结合西安科技大学近年来的举措办法与实施效果,充分表明科教实质性融合是提高煤炭行业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科学有效的举措与路径。

一、教学与科研的融合机制简单剖析

教学赋予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培养学生兴趣发展、鼓励学生自我创造能力。在此有效的基础上,通过科研平台着重对学生进行获取和创新两种能力的综合培养。正确把握好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构建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的教学科研融合机制,有利于两者间的互促效应和并驾齐驱,是高校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重点课题。这对于高校事业的发展来说,具有实践和理论上的双重意义。

(一)科研与教学的传承

高校教学与科研虽然是相对独立的两项活动,但离开科研带来新理论、新方法的教学是不完整的教学,离开教学做基础的科研不是高等学校中的科研。因此,教学与科研是相得益彰的关系,两者组成了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教学是教授学生对专业领域的认知与学习能力的掌握,有利于开阔教学者的眼界,在研究课题上思考更周密、更加敏锐,更加行之有效的完成科研工作;科研是建立在专业知识领悟基础上,通过实践实现知识应用与再创,是教学的传承发展再提升。2016年10月15日教育部提出“四个回归”,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高校在信息融合、优秀实验团队、先进实验设备等优势充分发挥,开展以科研活动的根本目的,增进教学内容、方式改进和创新,延伸教学活动到科研生产目标,最终达到强化教学的时效性。

(二)教学对科研的促进

无论高校科研具有如何的高瞻性,其核心是服务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基本点。教师引导,教师结合自身科研历程与成果凝练,以学术报告、现场实践等方式直接参与到学生培养的具体实践中,有助于教师在科研上不断发现创新点,从而促进科研发展。

近年来,我校平均每学期组织不同类型层次的学术报告达100余场;仅在2014年至2016年期间,107名本科生参与了教师科研项目,80人(教师)次获得了省部级科学技术奖21项,增加课堂教学生动性和学习效率,还由此形成了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对应的新教学方式,从而实现教学方法创新,直接促进了科研成果及科研水平的再凝练和再提升。

(三)科研对教学的反哺与托举

在这个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的时代,知识快速的更新给高校教育带来巨大的挑战。与传统的教育思想相比,现代教育思想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现代高校教学内容要求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高校教师要具备灵活的教学方法,这些都需要科研做后盾。科研是学校综合实力提升的根源,科研成果的提升,是学校集合优质资源与师生努力的共同结果。科学研究能够深化思维逻辑、改善沟通、锻炼吃苦耐劳的品质及细心踏实的优良品质,这也是师生具备改革创新的基本能力。教师通过对自己的科研过程思考、概括与总结融入到教学中去,利于提高己身的知识储备和学术水平,从而转化为教学优势;同时也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融入基本的科研活动过程中,充分带动学生能动性,从而优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近年来,我校西安科技大学的科研成果进课堂、上讲台、融入实验室和工程训练中心的频次与内容元素巨增,反哺教学效果十分显著。近年来,372名科研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了7693名本科生参加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大赛。教师将科研实践转化为专著47部,教材38部。以安全学院为例,具有科研经历的教授为相关代课教师;同时根据课程需要渗透科研相关内容,基本上有3个课时。本科毕业生均从科研出发,以良好的科研反哺教学,达到科研、教学的共赢。据统计,我校工程训练中心于2012年获批陕西省创新教育示范中心;2006年PDS创新团队在人民大会堂接受“小平科技创新团队”授牌;近期又成功获批“国家级众创空间”。安全学科国家级教学团队、采矿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岩土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基础创新平台获批,足以证明“教学科研”融合魅力。

二、卓越计划是助力教学科研融合的新途径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国家教育部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重大改革项目,亦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強国的重大举措,实现培养造就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宏伟目标,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卓越计划已经逐步的开展实施,高校教师作为重要的推进力量,其工程素质培养与提升已成为推动卓越工程师计划的核心问题之一。应用型高等院校更应积极调研寻找青年教师工程素质培养的新路径,从而保证卓越计划的稳步前行与持续开展,旨在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高素质的工程应用型技术人才。如何促进企业与高校有效对接,切实实施“四大”导向——知识、解决复杂问题、能力和态度导向的工程教育,最基本、最重要、最有效的举措就是高校科研创新与教学教育实质性融合与科学结盟。我国广大地方高校工程教育在抱团进步。百所高校结盟培养卓越工程师是一种有效的培养形式。我国开设工科专业的本科高校超过1000所,各校开设的工科本科专业达1.5万个左右,接受高等工程教育的在校生规模达数百万人。我国从2008级大学生开始试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0年起正式实施。至今,从首批61所试点高校、到第二批133所、再到第三批14所,已覆盖30个省份208所高校。其中,985院校28所、211院校42所、普通本科院校119所、新建本科院校19所。本次在沪结盟的地方高校占比超过七成,是“卓越计划”实施的主力军。同时,参与这项计划的企业也达数千家之多,包括大量大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

西安科技大学校企合作科研与教学实践基地多达50余家单位,通过实践实训,让学生从认知、体验、实践、感悟到对自我总结,均得到了显著提高。这种科研-教学互促下的统一教育,增加师生间的沟通,改善了沟通效果,提高学习效率。例如,教师2015年度承担纵向科研项目332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1项),横向科研项目380项;其中参与各类科研竞赛的学生分别获得国际级奖3项,国家级奖141项,省部级奖380项。实践证明:将教学与科研结合,学生参与其中认可和实现自我价值,教师在积极沟通的基础上创新出更多的亮点。

三、有效举措与保障

高校要进一步落实人才培养核心地位,应将人才培育放在更为突出的位置。当前重要的是,高校要避免将“重视教学”和“重视人才培养”泛化、抽象化,学生和老师不是符号和数字,高校要深入、具体的推进人才培养工作,必须把提高质量始终贯穿到高等学校科研、教学、社会服务以及文化传承创新的各项工作之中。合理的制度是建立教学与科研的互促关系永久保障,建立教学和科研能够相互融合的鼓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在机制中融入教学与科研“双重”任务和目标,从而实现教学科研的有机融合。完善大学教师的考核、职称(务)采取教学与科研并重的考核机制;学生评奖评优,建立在德育的基础上与科研、成绩并重挂钩,并促成教学与科研的有机融合和促进作用。

教师评选标准要注重“根本”和“传承”的关系,确定教学是教育的主体。将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作为教学考核的重点。重视教师的德育培养,高校教师德育能力与高校学生的个人修养和气质息息相关,这关系能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政策向合理的教学创新倾斜,并鼓励创造多学科交叉共同的互动教学。长期以来“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在高校正在逐渐打破。据悉,2017年初,武汉大学首届本科优秀教学业绩奖评选150位教师,每人获3万元奖金。具体涉及公共基础理论课程类、通识课程类、专业理论课程类、实验实践类。近年来,中国矿业大学、中南大学和东北大学等著名高校也制定促进本科教学的有效措施,如公共基础课的课酬标准普遍上涨30%;对指导学生参加重要学科竞赛并获奖的教师给予破格晋升职务;成立“青年教师联谊会”加强教师之间的教学经验交流,加大青年教师教学发展的培训和支持等。

2016年10月,我校西安科技大学分别召开了人才和教学工作会议,在制订“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方案”时,把建设一流本科作为核心指标,把教育教学改革作为重要内容,促进教学科研融合提升西部煤炭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1. 实施“胡杨名师”人才工程,每年遴选3-10名培养对象启动国家余省级教学人才培养计划,分层次培养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名师。

2. 实施“菁英人才工程”培养计划。加强对优秀青年教师的培养,拓宽青年人才成长渠道,加强人才队伍梯队建设。“菁英人才”分为“科技新星”和“教学新秀”。“十三五”期间遴选“教学新秀”和“科技新星”各50名,旨在培养教学突出的校级教学人才和青年学术带头人;不断提高优秀青年的教学科研能力,造就一批青年学术带头人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协助学科带头人组建较为合理的教学、科研梯队,成为学科建设的核心成员。

3. 实施“青年教师国内外交流”能力提升计划。加强青年教师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研发企业等相关机构合作交流,扩大合作领域和科学研究范围。充分利用国家西部项目和国内外访学项目支持计划,加强我校人才留学支持力度,增设青年教师海外交流学习项目,不断提高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每年选派50名左右青年教师前往国内外一流大学访学、研修及到知名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挂职锻炼。

4. 科研考核中注重科研过程,综合评价科研水平及成果。科研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将教师评聘奖励制度改革作为重点,重中之重是增加教学权重、引导鼓励青年教师把精力更多地投入教书育人,极大激发了教师的教学自尊动力,引导回归教学本位。另外,学校还实施一系列教改专项,推动教学改革。

以上这些举措助推高校教师与大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交流互动,优化教学内在机制与实施环境,推动教学质量与水平的提升;提高了学生的自觉性与积极性,最终提高了教学与科研积极性、教育教学的责任心和师生互动力。

四、结束语

毋庸置疑,教学科研融合是显著提升高校人才培養质量的科学有效举措。从教学对科研的促进作用、科研对教学的反哺作用、科研与教学的互促作用和相应的制度保障,体现出教学-科研的互促作用对现代教学的优异性,构建以教学引导科研、以科研助推教学的良性发展模式,通过相应的制度和措施的保障,进而推动大学教育的健康发展与教学科研水平的全面提高。同时也只有高等教育的教学-科研的互促,才能提高教育质量,才能增加高校争创“双一流”的实力,才能让高校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的春风直上。

参考文献:

[1]邹放鸣.煤炭行业高校面向“十三五”创新发展的若干问题[J].煤炭高等教育,2015,33(6):1-6.

[2]谢和平.提高人才培养重量,提高什么?[J].中国大学教学,2015,6:4-8.

[3]丁三青.精英要精,通才要才[J].煤炭高等教育,2011,29(1):1-4.

[4]刘小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建设的新方向——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建设的微观深层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0,10:89-91.

[5]施林淼,刘贵松.我国研究型大学教学科研融合的方式问题及对策——以清华大学等6所高校发布的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2015,3:31-35.

[6]方滨兴.“道德驱动”与“目标驱动”——论以人为本的高校教育与科研管理方法[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04:3-6.

[7]张俊超,吴洪富.变革大学组织制度,改善教学与科研关系[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5):121-123.

[8]刘献君,张俊超,吴洪富.大学教师对于教学与科研关系的认识和处理调查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2):13.

[9]李俊杰.科研反哺教学的合理性及地方高校因应策略[J].教育研究,2012,386(3):53-57.

[10]郝玉柱.高校教师如何认识和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0,13(2):63-65.

[11]余秀兰.研究型教学:教学与科研的双赢[J].江苏高教,2008,141(5):60-63.

[12]郭传杰.坚持教学与科研结合培育创新型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10(6):32-35.

猜你喜欢
科教融合人才培养质量
软件工程专业工程师系列培养模式研究
科教融合促进本科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
提升航空装备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浅析
中职学校如何加强教学研究分析工作
高校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机制研究
虚实结合和科教融合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
职业技术院校教学改革创新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探讨
对“学术立校”大学价值追求的当代反思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