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者需求满足视角下新兴本科院校大四学生学习需求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7-05-30 10:48杨会保
高教学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需求分析

杨会保

摘 要:新兴本科院校由于不能满足不同类型大四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因而造成了目前逃课、学习效率低下等“大四现象”。以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论为依据,在分析不同类型大四学生多样性学习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以重构大四课程体系,学科、专业交叉选课,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多种学习方式结合和充分发挥学业导师作用为主要内容的满足大四学生学习需求、“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大四学生的学习体系,以解决“大四现象”问题。

关键词:新兴本科;“大四现象”;需求分析;学习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12-0003-03

Abstract: The fourth-year undergraduate phenomenon, including truancy, low learning efficiency and others, is resulted from that new undergraduate colleges cannot meet different learning needs of different types of senior students. According to Maslow's demand theory and the learner-centered education theory,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learning needs of different types of senior students, this paper proposes to reconstruct the learning system for senior students, select interdisciplinary courses, implement diversified evaluation systems, use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academic mentors to solve the fourth-year undergraduate phenomenon problem.

Keywords: undergraduate colleges; the fourth-year undergraduate phenomenon; demand analysis; learning system

一、概述

大四階段是启发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研究能力,为走向工作岗位储备必要知识,培训适应能力的重要时期,是在校发展的最后阶段,是由学生转向社会人、劳动者或者研究者实现自我价值的过渡期。但现实是大四学生的逃课、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效率低下等大四现象在高校特别是新兴本科院校里普遍存在。这不仅影响了学风,降低了大学教学的总体质量,影响了学生的未来发展,也影响了学校乃至整个高等教育的声誉,引发了人们对我国高等教育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质疑。可见大四现象危害严重,影响深远,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形成大四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已有文献对产生大四现象的现状、原因及解决办法进行了论述:李期(2008)论述了“学业应付、行为涣散”等“大四综合症”,认为“就业形势严峻、就业招聘时间提前、实习时间安排不尽合理、复习考研挤占上课时间”等是主因,提出了学校、政府、社会用人单位三方应协调动作的解决办法[1];孙现超(2008)提出了 “针对不同群体, 丰富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果”的解决办法[2];杨远芬(2007)分析了“大四”现象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影响,提出了“增加大学本科学习年限、建立在校大学生不得签署工作协议的制度、完善学分制,不限制本科学习年限”等对策[3];文雯等(2014)对清华大学本科教育学情进行了调查,认为清华大学“大四”现象是一种学习方式的转换[4];张恩惠等(2011)从“学生自身的原因、课程设置科学性的影响、学校管理制度合理性的影响、教师的原因”几个方面说明分析了课堂学习质量下降的原因,采用 “教师教学技能的完善、学生观念的转变、辅导员的管理力度的加强、学校制度的合理化”的措施来改善[5]。

从以上文献的论述可以看出,大四学生由于学习的目标不同产生了不同的需求,而已有的解决方法主要是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没有从学习者不同需求的角度考虑提出相应的措施。本文以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论为依据,研究构建满足大四学生学习需求的、“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体系以解决新兴本科院校大四现象问题。

二、马斯洛需求理论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论

(一)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发表的《人类动机的理论》一书中提出了需要层次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人都潜藏着这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但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人的最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大四学生最迫切的需求是为实现自我价值,赢得他人尊重打下直接的、坚实的基础,但由于人生目标的不同,大四阶段的需求也会有所不同。

(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论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论以学习者为主体,认为学习者才是学习的主动建构者,要求学习者主动学习,承担更多的学习责任,对自己的学习成果、成绩负责,但在完成学习的方式、途径、时间和最终成果形式方面有一定的自由度;教师是课程内容和资源的提供者,要结合学习内容、目标等明确各阶段的任务,制定相应考核机制,同时为学习者提供自主学习的相应的资源(场地、设备等),教师的作用是引导进程,而不是领导进程的发展;是监控质量,而不是干涉过程;要把教学关注的重点应放在学生的学习行为上,关注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6]。只有把学习与学习者的愿望、兴趣和需要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激发学习者学习的自发性和主动性。

(三)两者的关系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说明人在不同阶段会产生不同的需求,只有最迫切的需求才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因此,只有在这种需求的激励下,学习者才能主动学习,取得好的学习效果。“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论要求以学习者为主体,把学习者的需求和兴趣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学习者的积极性。两者都要求从学习者的需求出发,为学习者提供能实现这种需求的条件,因此是辩证统一的。

三、大四学生学习需求分析

大四学生即将毕业,对自己今后的人生定位和奋斗目标、理想不同,在这一阶段产生了不同的学习需求,根据需求不同,可以将大四学生分为以下几个群体类型:工作型、考研型、创新创业型和其他型等。

(一)工作型

虽然不同的工作可能会有不同的需求,但一些基本的素质和能力要求是普遍的: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专业技术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因此,对大四同学的学习来说,主要是提高综合应用能力,以整合学习(包括学科内知识的整合、跨学科领域的知识整合,以及知识和实践的整合)需求为主,因为要找工作,所以在学习时间的安排上,也希望更加灵活自主一些。

而现行的课程体系还是以专业课和毕业设计为主,所学知识的针对性不强,综合实践的学时少,即使是实践课程也存在着学科知识整合度不够,综合性不强,跨学科的知识更是少之又少。

(二)考研型

对考研的同学,主要关心的一是考研信息,比如,在报考阶段,需了解有关招生院校的概况、新增专业、热点专业前景、专业方向、往年招生人数、报考常识等方面的信息。而在报考后,需了解的是公共课、专业课参考书目、辅导材料、考研笔记等等。二是专业课和公共课的学习提高,虽然很多课程都学习过,但和考研要求的难度相去甚远。目前,公共课程有一些考研辅导班可以辅导学习,但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基本上完全靠自己学习。

(三)创新创业型

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大背景下,各高校也逐渐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自己的课程体系中,经过大一到大三的创新创业学习,大四的学生了解创新、创业,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技能和精神[7],大四是进行创业实践,为未来的职业道路打下坚实基础的重要阶段。创业者希望通过到相关的企业进行实践,向企业家请教和个性化的创新创业指导等多种方式提高自己的创业技能;能够获得场地、资金的支持,以便于展开实践;獲得政策上的支持(比如创新、创业可以顶课程学分等)以便能更加集中精力进行创新、创业活动[8]。目前,我校已建立了创业实践基地,对满足条件的创新、创业项目免费提供场地和资金的支持。

四、对策研究

大四学生由于将来人生目标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的学习需求,但当今高校特别是新兴本科院校还不能满足大四学生多样化的需求,结合大四学生的学习需求,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相应对策。

(一)重构大四课程体系,为学习者提供多样性学习资源,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

从大四课程体系的角度分析学习的内容是否满足整合学习的需求,重新界定教学内容,以满足大四学生不同需求为导向,重构大四课程体系。将大四课程分为专业能力类和非专业素质类,对专业能力类,结合专业岗位能力需求,开设能反映学科类知识的综合、锻炼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应用型课程;对非专业素质类,从学生的考研究生、出国深造和创新、创业群体等的需求出发,开设考研辅导课程、外语学习等课程,政策讲解、创业方式等讲座。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相应课程。

同时为创新、创业群体提供必要的场地、资金、技术支持和指导,为不同群体的学习者创设有益于学习的学习环境。

(二)学科、专业交叉选课,满足多样化学习需求,培养综合性人才

学科、专业交叉选课是很有必要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大四整合性学习的特点的需要,解决现实问题往往不是一门单独的知识可以完成的,大四学生有学习其他学科、专业知识的需求,因此应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将要从事的工作等,跨专业、跨学科选修不同的课程。二是通过竞赛等方式培养综合性素质人才的需要。大学生学科竞赛能让参与其中的学生进行主动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等能力。因此学科竞赛对于促进教学方式变革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多学科交叉的学科竞赛培养综合性素质人才[9]。如我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大四学生参加机器人设计竞赛,不但要有自动化专业知识,也应具备一定的机械设计能力,这就需要学生通过跨学科的选课来完成。三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需要。学科交叉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基础和途径,是创新的动力和源泉,培养学生的交叉学科思维是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一环[10]。美国高等教育协会(ASHE)在2009年发布的高等教育报告中指出,大学生获得创业教育的最佳途径是接受跨学科教育模式,对学科教学过程中“重构”,跨学科创业教育是美国大学创业教育极受推崇的手段。

(三)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相结合,自主学习和分组学习相结合等多种形式,方便大四学生学习

随着互联网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翻转课题、混合式教学越来越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方向,这种教学方式也特别适合大四的学习者。大四学生由于找工作、考研需要等,部分课程可能无法按时上课,部分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通过网络课程平台自主学习或分组学习。这种将线下学习和线上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既可解决时间冲突问题,也可以充分发挥学习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并培养学习者的责任意识,承担起应有的学习责任。

(四)建立满足需求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有效性学习的考核评价体系

凡是大四课程体系确定的课程都应给予相应的学分,特别是一些创新、创业活动实践应可以顶替毕业设计或其他选修课程学分。成绩的评定上,从学习的有效性角度进行评价,使用形成性评价机制,重视学习的过程和效果,采用过程性评价、成果评价、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采用成果评价时,除传统的绘制图纸,制作电路板等可以作为评价的成果,对考研同学所上的辅导班、笔记和所做习题等,对创新、创业同学所参加的讲座,创业的技能竞赛,网店等也应作为成果的一部分。对于过程性评价,除了传统的出勤情况、作业等,更应注意互联网评价方式,通过网络记录的学习过程,习题完成情况等数据进行评价。对于不同的课程,任课教师应给出不同的评价方式。

(五)强化学业导师制度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学习需求

導师制起源于14世纪的牛津大学,所谓的导师制就是学生入学之后,凡课程的选择、考试准备等都可以请求导师给予指导[11]。目前,我国很多高校从大一开始便实现了导师制。导师的职责一是对学生进行学业指导,包括学习方法,学业规划等;挖掘学生个性特长,引导和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社会实践能力;二是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大学生积极、健康的品质。大四以后不但要进行学业指导,还要进行职业指导,考研辅导,和创业支持等。学业导师有效地对学生实施因材施教,从而弥补高校教育不考虑个性差异的“标准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满足学习者的不同需求。

从我校导师制实行的情况看,虽然取得了一些效果,但在满足学生需求上,目前还存在几个问题,特别是大四阶段尤为明显。一是导师所指导的学生过多,尤其是新兴本科学校,每一位导师每一年级要指导十人以上,四个年级就是四十人以上,负担明显过重,和学生交流、沟通得较少,不能完全体现学业导师的作用;二是学业导师能否胜任的问题,学业导师主要由专任教师担任,由于教学和科研的压力,学业导师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查阅和了解相关考研、就业等政策,学习创新、创业方法等,实际上是在某些方面没有能力对学生进行指导,特别是对大四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三是导师和学生的错配,为了省事,学生都是按照名单顺序分配给各个导师,这可能就造成了导师的所长和学生的需求完全错位,由于大四学生需求的多样性,这种错位在大四阶段体现得更加明显。

根据以上存在的问题,针对大四阶段学业导师的相关工作提出以下改进措施:一是聘请社会相关人员作为学业大师,如聘请创新、创业成功者指导想要创新、创业的同学,请企业的工程师作为将要参加工作的同学的导师等,这样不仅降低了专任教师的负担,也提高了指导的针对性;二是根据导师的专长和意愿对导师进行分类培训,比如也分为工作、考研、创业等几类,使导师专注于某一类的指导工作,既可减少导师的学习负担,也可解决导师的指导能力不足的问题;三是导师和学生充分沟通和交流的基础上,实现导师和学生的双向选择,使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需求找到合适的导师,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学业导师的针对性,特别是为考研的同学提供专业课程的辅导,解决导师和学生的错配问题。

五、结束语

大四现象普遍存在,新兴本科院校应在吸收传统大学经验的基础上,从不同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出发,分析学习者的需求满足情况,从而创造条件,满足学习者多样性和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进而达到解决大四现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期.论高校大四学生的教育和管理[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23(3).

[2]孙现超.大四学生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3]杨远芬,郭元锋.大四现象——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7(2).

[4]文雯,史静寰,周子矜.大四现象:一种学习方式的转型——清华大学本科教育学情调查报告2013[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6).

[5]张恩惠,齐彦.大四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估及提高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7).

[6]玛丽爱伦·韦默.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给教学实践带来的五项变化[M].洪岗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7]刘长宏,李晓辉,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5).

[8]刘伟.我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调查与政策建议——基于8所大学的抽样分析[J].教育科学,2014,30(6).

[9]蔡丽华,周兴建,等.基于学科交叉竞赛的高校环境专业教学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7(3).

[10]蒋永荣,方成,等.基于学科交叉培养本科生创新能力的探索[J].高教论坛,2015(7).

[11]哈书菊.高等院校学业导师制的建立与完善[J].黑龙江教育,2008(7,8).

猜你喜欢
需求分析
互联网汽车保险需求分析
浅谈商业银行如何提升高端客户服务价值
基于智能手机的高职学生移动学习需求分析研究
弹药保障需求分析实验模型输出数据的验证研究
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改革模式探索
服装设计智能化趋向及模式研究
大学师生需求发展分析
基于UML技术的高校贫困生管理系统建模分析
指挥信息系统模拟训练评估需求分析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之必要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