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泽林
摘 要:随着我国现代旅游业的蓬勃发展,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育教学工作也日渐受到广泛关注,成为高校教育改革探索中的重点研究对象。本文以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入手,对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发展提供一定支持。
关键词:旅游管理 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4(c)-039-02
旅游管理是一门新兴的、具有较强实用性和实践性的专业,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对人才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实践能力都具有较高的要求。但是高校传统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过于重视对人才理论素养的培养,对人才旅游管理实践能力的强化则相对忽视,严重限制了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未来发展。所以新时期基于素质教育的深入,十分有必要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创新,为人才培养工作的优化提供良好的支持。
1 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我国高校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建设起步时间相对较晚,到20世纪70年代,我国才首次在高校中确立旅游管理专业,加强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为推动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到90年代后,在我国旅游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各地区高校加强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视,并积极开设了旅游专业,对旅游管理人才加以培养,希望能够改善我国旅游行业管理人才严重不足的情况,为旅游行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1]。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各地区高校在不断探索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也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并且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我国社会上的旅游管理人才进一步增加,在促进旅游业的稳定发展方面贡献了巨大的力量。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严重限制了教育功用的发挥,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化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结合现代化旅游管理人才需求對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势在必行。
2 当前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发现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严重限制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和教育教学现代化的推进。
2.1 人才培养定位存在偏差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一般存在较大的偏差,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教育教学结构不合理,所培养的人才不论是知识体系的构建还是实践技能的掌握,都无法与现代社会对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相适应,人才培养定位于社会人才需求不吻合的情况较为严重[2]。即使部分高校针对市场人才需求情况将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进行了更为具体的划分,从酒店管理、会展管理等多角度对学生实施教育和培养,但是综合分析课程教学活动却仍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在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践技能的培养方面存在不足之处,无法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对学生未来职业发展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2.2 专业设置缺乏科学性
近几年,受到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影响,高校在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受到市场驱动,有选择性的增设了会展管理、旅游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电子商务等全新的专业形式,但是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新兴的专业教育教学工作相对落后,无法对学生进行系统科学的培养,学生在接受教育后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都无法满足社会人需求,对学生的顺利就业造成了极大的阻碍。同时,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部分学校的专业设置存在重复性问题,也限制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所以十分有必要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适当的优化调整。
2.3 课程体系的构建缺乏完善性
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在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一般没有对市场人才需求情况进行调查,即使部分学校进行了调查,但是在后期工作中也并未结合市场人才需求的变化进行不断的调整,导致课程体系的构建仍然以传统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标准,课程体系缺乏完善性,已经难以与现代社会旅游管理人才需求相适应,继续沿用这种存在缺陷的课程体系必然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不良影响,此外,受到传统教育观念影响,高校对旅游管理课程体系的设置过于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实践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实践能力不足,在工作后无法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不利于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3]。
3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措施
针对当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社会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新时期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深入分析,为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新建构提供良好的支持。
3.1 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整合创新
高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能否顺利就业、获得良好职业发展的关键,在学生完成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后,不仅应该开阔眼界,积累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应该关注综合素质的培养,进一步增强学生与社会人才需求的契合度,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在具体教育实践中,高校对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整合和创新可以从对隐性课程的构建入手,加强对学校制度课程、文化心理课程等的构建,保证能够结合学生的专业发展需求和未来职业发展需要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4]。同时部分学校也可以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把握能力加以培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为学生获得良好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3.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的过程中,学校也应该认识到师资队伍的重要性,进而结合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人才培养工作的优化提供一定的师资保障。具体来说,学校在培养优秀教师人才的过程中可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一方面让教师到企业中参与挂职培训,促进教师实践教育能力的提升,对学生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能力加以培养[5]。另一方面也可以邀请企业中专业人士到学校中组织开展专题讲座,让学生对自身未来发展形成更为明确的认识,进而结合未来发展实际需求加强对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促进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3.3 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和创新
在探索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人员应该加强对教学方法的重视,结合具体教育内容合理选择教学方式,增强教学针对性和系统性,促进学生旅游管理兴趣的培养和教学质量的提升,为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提供良好的支持。
例如某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在组织开展导游部分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就与当地旅游景点进行合作,组织学生到旅游景点中担任导游实习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旅游景点工作人员会对学生实施导游培训,并且学生也能够尝试进行导游志愿服务,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更为深刻,有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未来发展产生着一定的积极影响[6]。
4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已经严重限制了高素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也产生着一定的不良影响,所以新时期要想保证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就应该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切实增强人才培养工作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凸显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时代性特征,在促进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优化开展的同时,也为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人才支持。
参考文献
[1] 邱瑛.应用型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14(4).
[2] 王纯阳,樊建锋.基于“协同培养”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4,12(6).
[3] 王建平.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探讨[J].科技风,2016(11).
[4] 杨莉.论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的改革[J].经济研究导刊,2014(9).
[5] 陈肖静,许驰.本科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实践的研究[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16,20(1).
[6] 韩楠.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以新乡学院为例[J].商,201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