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主体互动理念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式专题化教学改革探究

2017-05-30 02:27郭翠翠
高教学刊 2017年13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郭翠翠

摘 要:基于建构主义与接受主义学习理论的比较,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秉持双主体互动理念,采用问题式专题化教学方法。这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符合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特点,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还可以增强思政课的教学感染力和实效性,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更接地气、更顺应时代、更有成效。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双主体互动;问题式专题化;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13-0036-03

Abstract: Based on the comparison of constructivism theory and reception learning theory,this paper proposes to use the concept of double subject interaction and problem-based and subject-based teaching method during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universities. This teaching concept and teaching method conforms to the requirement of development of the tim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eaching reform. It can not only cultivate students' creative thinking and innovation ability, but also enhanc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to mak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more down to earth, more responsive to the times and more effective.

Keyword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universities,double subject interaction; problem-based and subject-based teaching method; teaching reform; teaching method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要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的重要阵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既要坚定政治立场,也要深刻把握时代环境的变化,创新方式方法,更接地气、更顺应时代、更有成效。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近些年来,高校宣传思想战线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显著,高校思想理论建设取得新进展,宣传思想阵地管理不断加强。但是高校思政课与“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的要求相比,差距仍较大。2015年9月10日教育部在印发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中明确提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继续“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改革、优化教学手段”。本论文拟从建构主义与接受主义学习理论比较的视角,探讨思政课的“双主体互动式理念”和问题式专题化教学,以期能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与针对性。

一、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理论意义

1. 高校思政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近年来,思政课的教改,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学界同仁们创新了很多教学方法。但实际上,很多的教学改革是被迫的为改而改,很多所谓的“互动式”教学法只阈于浅层次的、局部的“互动”,没有正真理解“互动式”教学的本质。这些与中央的要求差距仍较大。因此“互动式”教学模式的研究还有相当的发展空间。

2. 现阶段高校思政课还未能真正做到让学生“入耳入脑入心”。全面改革思政课教学方法,不仅要借鉴新技术来推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内容创新、方法创新与手段创新,还要研究学生,吃透教材,真正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将教学体系转化为学生知识体系和信仰体系,综合采用双主体互动式、情境体验式等教学方法,不断完善教师的“教法”,努力丰富学生的“学法”,进一步拓展实效性提升的有效路径。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养需要让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这就需要不断创新思政课的教育方式方法,而双主体互动式教学顺应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需求的发展趋势。

二、建构主义与接受主义学习理论的对比

接受主义学习理论是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D.P.Ausubel,1918-)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①接受式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的是一种学生的接受、教师为主导的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提供学习的认知框架和固着点,将知识系统地传递给学生,与此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和形成学习动机,确保学生习得知识,并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使学习成为有意义的学习。这种接受主义学习即课堂讲授教学模式,是最经济、最便捷、最有效的教学方式。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心理学理论的与时俱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逐渐在西方流行。和接受主义学习理论不同的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应该是学习者被动地去接受外来的知识和信息,而是具有主动性地去学习。在这种学习方式中,教师、学生都是教学的主体,教師要帮助学习者从不同背景、不同角度出发,创设情境,并通过学习者独特的信息加工活动,建构自己的意义的过程。这一建构过程不是传统认知派的社会建构过程,而是一个个人建构的过程,建构起对现实世界的意义。②

通过对比分析,在思政课的实际教学运用中,这两种教学理论的优缺点如表1所示。

因此,为了进一步深化思政课的教学改革需要在教学中将这两种理论结合起来,互相取其所长并弃其所短,实现优势互补,则可相得益彰。

三、双主体互动教学模式是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一)采用双主体互动教学模式是必然趋势

双主体互动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主体性发挥体现在教学中,设计教学、发动教学、组织教学、引导教学,维持教学活动的延续;而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体现在学习中,是自己学习活动的发动者与维持者,以“学”的主动权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双主体互动教学模式集中了建构主义与接受主义学习理论的优点,既注重知识系统性的传授,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将这种教学模式应用到思政课的教学中能真正实现两个主体的充分发展,促进教学的双向互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学过程本身具有生成新因素的能力,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二)双主体互动教学模式中实施问题式专题化教学方法

那么结合建构主义与接受主义学习理论的优点,在双主体互动理念指导下,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具体可以采用问题式专题化教学方法。

在这种教学方法中,首先起主导地位的是教师,教师依据教材内容,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同时要兼顾学生们的思想和学习的实际状况,在把握思政课重点和难点的基础上,依托教材又跳脱出教材的限制,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和视角“进行专题化凝练,突出重点,力求生动”③,专题的设置要“兼顾体系、体现精髓”;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同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共同确定讨论、设计主题和问题,将教学内容高度浓缩为一个个能够吸引学生、会引起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来自理论的热点、学生的思想疑惑以及现实焦点问题等。在讨论和设计中要让学生们以主体地位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并充分展示自我,这样不仅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人文关怀精神,实现了教学理念的转变,还满足了学生参与教学的愿望,增强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同感。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对重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分析之后,重点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背后的理论本身的价值立场和思维方式的关注、思考和评价,浅入深出、润物无声地提升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立场和理论思维的能力”④。

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例,其专题和问题设置如表2所示:

针对课前设计的专题和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发挥“学”的主体性,以小组为单位,争取全员积极参与,可以将所要表达的内容制作成PPT、视频,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较强的学生甚至还可以拍成情景剧或微电影。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对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有重要影响的西安事变为例,鼓励学生们自己制作剧本,自导自演并拍成微电影。学生们通过这样的亲身体验,深刻感受并理解中国共产党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以及对最终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所做出的巨大努力。再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的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针对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学生们结合现实中的医患关系问题,排演成一部小品《红包》,针砭时弊,不仅绘声绘色地讽刺了当下某些医患之间收送红包的不正之风,更重要的是弘扬了正能量,让爱和感恩回归。教师结合学生们的作品进行分析、点评、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们思考和解决。学校每学年可以在校内举行思政课教学成果比赛,并对优秀的作品进行奖励,这样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们对思政课的兴趣,把枯燥的理论课变得有趣、活泼、生动,让理论真正地“入耳、入脑、如心”,更可以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能力,不断完善自我。

这种以问题为切入点的专题化教学,可以极大地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的积极性,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为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提供更好的条件,更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理论难点和现实问题,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更加接地气,更加适应时代的变化,更能引起青年学生的兴趣,也实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达到了师生的双向交流互动。与此同时,这种双主体互动教学模式更体现了教学理念的全面创新,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基础上实现教学相长,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

(三)构建对学生学习成绩激励性、科学化的评价体系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机制应是三位一体、良性互动的,三者要相辅相成。基于双主体互动理念的问题式专题化教学模式中,学生们已经广泛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俨然,传统的“期末考试定终身”的考核方式已经严重不合时宜,也难以真正地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因此,势必要对思政课的考核机制进行改革,要构建一个对学生学习成绩激励性、科学化的评价体系。首先,改闭卷考试为开卷考试。避免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导致对学习兴趣全无。在紧扣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命题主要以发散式、主观性题型为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其次,降低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重,提高平时考核的比重。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们已然广泛参与到教学互动中,若只以考试成绩做为最终成绩显然不科学,因此有必要将学生们的发言、讨论、辩论、宣讲以及出勤率等作为平时成绩的重要依据。再次,构建多元成绩评价机制。摒弃以往单纯由教师评价,转为由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考试评价等多元主体评价相结合,充分体现学生成绩的评价全面性、真实性、动态性、过程性。

综上,这种基于双主体互动理念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式专题化教学模式,不仅仅可以克服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所存在的诸多问题,还可以建立更和谐的师生关系,实现师生之间双向平等的交流互动,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变说教为说理,变灌输为互动,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应用型能力与素质,还可以增强思政课的教学感染力和实效性,真正地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使思政课更接地气、更顺应时代、更有成效。

注释:

①莫雷.教育心理学[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13-114.

②莫雷.教育心理学[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13-134.

③周志成,韓强,孟宪东,等.“问题导入式”专题教学改革探索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3).

④徐国民.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导入式专题化研究型教学新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2015(1).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移动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建设的实施途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