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补刀”的英译谈模因论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2017-05-30 02:05乐国斌
高教学刊 2017年14期
关键词:模因论翻译教学模因

乐国斌

摘 要:模因论从历时和共时的角度阐释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以及人类文化的传承性这些根本性的问题。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规律为外语教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翻译作为一门重要的语言输出课程,其担负的跨文化传播任务尤为艰巨。文章在模因论的指导下引入“同义异形”和“同形异义”等方法,旨在帮助翻译教师丰富和完善相关的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模因论;模因;翻译教学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14-0080-03

Abstract: Memetics attempts to interpret some basic issues such as the general connections among all things and cultural inheritance of mankind. The copying and spreading rules of linguistic memes have provided a new perspective for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As a key language output course, translation shoulders a herculean task of cultural inheritance. Taking memetics as a theoretic guidance,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memetic methods such as "the same meaning in different forms" and "different meanings in the same form" in the translation class, with a view to helping teachers enrich and improve teaching tactics of translation and enhance students' translation skills.

Keywords: memetics; memes; translation teaching

一、概述

對任何一名严肃的翻译工作者而言,“一名之立,旬月踟蹰”是常事。严复是大家,都有如此慨叹,翻译之难,可见一斑。古人云:立德立功立言,又曰:谬种流传,遗毒千里。大学的翻译课堂作为翻译工作者的孵化基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且不提艰深晦涩的文学作品,日常学习和工作中使用的一些词语都可能让一名译者绞尽脑汁。在一堂翻译课上,网络游戏用语“补刀”一词引发了一场翻译比赛。整个班级为此分成四个小组,讨论“补刀”一词的恰当英译,最终大家提出的英译包括:final hit/blow,last straw,death blow,coup de grace,add insult to injury等。哪一个才是最佳的英译呢?

目前汉语词典尚未正式收录“补刀”一词。根据网络释义,“补刀”又称“补兵”,是一个游戏术语,指的是最后一次攻击并杀死小兵的技术。由此派生出来的意义:在网络对话和跟帖中,用一种非常规式思路来回答对方的问题,从而达到一种打击对方或引起冷笑话效果的说话方式;也比喻一件事物已经破败不堪,却又遭受了再一次的攻击。“补刀”两字前常加“神”字,变身为“神补刀”。现收集一些“补刀”的例句:

1伊拉克携API(American Petroleum Institute)承压油价,晚间EIA(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或再补刀

2腾讯游戏“补刀”三星,《逆战》惊现“Note 7”手雷!

3 全球4件大事罕见共振,人民币乘势补刀,新趋势将至!

4林更新嘴炮孙艺洲,变身跨界“补刀王”坑遍队友

无论选取哪种英译,都不能作为上述四个例句中的“补刀”的统一翻译。例句(1)中的“补刀”强调的是EIA数据可能让油价再次受压而崩溃,因此“last straw”最为贴切。例句(2)并不是说腾讯游戏《逆战》让三星公司崩溃或破产,只是表达了一种“雪上加霜”的意味,故“add insult to injury”就足以对等。例句(3)中的“补刀”语义上接近游戏用语的原意,且语言正式,可以考虑较为正式的译法“coup de grace”。例句(4)中的“补刀”无论在文体上还是语义上都接近游戏用语的原意,可以考虑译作“king of death blow”。那么,对于同样一个词,为何会有多种不同的译法呢?本文试从语言模因论的视角来探讨如何提升学生的翻译意识和实战技巧。

二、模因论对翻译的影响

模因论(memetics)是基于新达尔文进化论的一种理论,起源于英国学者道金斯(Richard Dawkins)于1976年发表的著作《The Selfish Gene》(《自私的基因》)。模因(meme)这一术语由基因(gene)一词仿造而来,意为“被模仿之物”。基因通过遗传而繁衍,模因则通过模仿而传播。[1](道金斯,1981:20-23)牛津英语词典(OED)为“meme”一词给出定义是:“An element of a culture or system of behavior that may be considered to be passed from one individual to another by non-genetic means, especially imitation (文化或者行为体系的一个基本单位,可以通过模仿等非遗传方式传播)”。

自《自私的基因》一书出版以来,模因论相继被引入众多学科:哲学、心理学、语言学、人类学、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等。模因是一种文化基因,而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因此模因也是依靠语言得以复制和传播。[2](何自然,2005:54-64)任何事物,只要能通过模仿得以复制和传播,都有可能成為模因。何自然(2005)称“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模因,模因也寓于语言之中,任何字、词、短语、句子、段落乃至篇章,只要通过模仿得以复制和传播,都有可能成为模因。”[2](何自然,2005:54-64)由此可见,模因通过语言这一媒介影响(感染)语言的使用者(宿主1)或学习者(宿主2)。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和跨语言的行为。翻译模因论学者Chesterman(1996)认为模因在同一文化中通过模仿得以传播,也借助语言来传播,而跨越文化传播则需要借助翻译来实现。因此,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翻译成了模因的“生存载体”。[3](Chesterman,1996:63-71)Chesterman(1996)根据模因在翻译中的功能和传播形式总结出了五种超级模因(supermeme):源语-目的语模因(source language -target language)、对等模因(equivalence)、不可译模因(untranslatability)、意译-直译模因(free translation-literal translation)、写作即翻译模因(all writing is translating)。他认为各种模因为了适应不同的社会环境以不同的形态出现并复制和传播。[3](Chesterman,1996:63-71)

Heylighen(1999)认为模因要成功复制必须经过四个阶段:同化(assimilation)、记住(retention)、表达(expression)和传播(transmission)。Heylighen(1999)认为强势模因就是能够顺利通过以上四个阶段,且能周而复始地得以复制和传播的模因。[4](Heylighen,1999:418-423)

何自然(2005)认为模因复制和传播的方式主要有两种:(1)内容相同形式各异的基因型。(2)形式相同内容各异的表现型。[2](何自然,2005:54-64)模因通过模仿得以传播,而语言是它的载体之一。在语言学习上,模因论的落脚点在于模仿。模仿和创新本应该是和谐的统一,并非互不相容。在翻译教学中,基因型語言模因和表现型语言模因都能通过“同义异形”和“同形异义”等方式帮助学生将翻译中所需要的词语、句式、乃至篇章转变成强势模因,从而在根本上提升翻译实践能力。

三、语言模因与翻译教学

目前主流翻译教材都是教学生各种技巧,从词语到句子到段落乃至篇章的翻译技巧,有的教材甚至列出常见词语和句式的对译清单,让学生参考使用。长此以往,学生往往形成某种固定的翻译思维,不分具体情况,生搬硬套,方枘圆凿,导致错译、胡译乃至死译。为改变这一现状,本文试以模因论为基础,运用Chesterman提出的源语-目的语模因(source-target)和对等模因(equivalence)对翻译教学试作探讨。

(一)基因型语言模因与翻译教学

基因型语言模因指信息内容以不同的形式进行自我复制和传播。信息内容是模仿和传播的主体,其形式可以截然不同。译者要想传神达意,必须把握源语的信息内容再通过对等模因将其再现。本文试通过“同义异形”的方法帮助学生训练翻译思维。

同义异形是一种复制信息内容的模因。尽管在复制过程中出现形式上的变异或者“纵向递进”,表面上看起来与原始信息相差甚远,甚至可以说信息在复制过程中出现模因的移植,但这些变化并不影响原始信息的传递。[2](何自然,2005:54-64)模因的这种复制和传播规律揭示了同义语汇的多样性及其语言准确表达的重要性。在翻译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运用同义词语,或者是运用不用的句式来表达相同的信息内容,一方面可以避免出现译文的单调乏味,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译文的精准表达。例如,“这家公司控制着白银市场”这句话可以根据不同的场合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

(1)This company controls the market in silver.

(2)This company is in control of the market in silver.

(3)This company corners the market in silver.

(4)This company monopolizes the market in silver.

如上所示,语言模因实现了同义异形的传递。从翻译学习者的角度来看,运用同义异形这一方法可以大大增强译者表述的丰富性。对于口译人员而言,这种方法还可以大大提升口译的流畅度,避免出现因某个词语而卡壳的情况。

(二)表现型语言模因与商务英语写作教学

表现型模因指的是不同的信息内容被嵌入同一语言形式。其特点是不同的信息同型传递或者“横向并联”,是形式相同而内容信息各异的模因。[2](何自然,2005:54-64)表现型模因模仿已知的语言结构,却根据实际需要变动原来的语言信息或其中的成分,表达出不同的信息内容。根据模因的这种表现形式,教师在翻译教学的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区分不同的语境中在同一语言形式表述出来的不同信息内容。译者要想把源语的信息内容通过对等模因将其再现于目的语中,须得突破模因的形式,重意而轻形。鉴于此,本文试通过“同形异义”的方法训练学生的翻译思维能力。

同形异义指语言模因的结构和形式都不变,但其内在的信息内容发生了变化,即模因在传播过程中模仿已知的语言结构并复制出一种具有新的信息内容的模因。這类语言现象在形式上相同或相近,但信息内容大相径庭。译者切不可望文生义,想当然地直接套用“现成”的译法。例如:cold turkey(突然戒毒方法;突然戒毒时的痛苦)这一短语的含义与“火鸡”一词的本义几乎风马牛不相及。如果译者直接译成“冷火鸡”,恐怕要谬以千里了。此类同形异义词语和短语数目不少,限于篇幅,仅举数例:

(1)takeaway: 外卖,结论

(2)slam dunk: 扣篮,稳操胜券之事

(3)pull one's leg:取笑某人

(4)fight one's corner: 维护某人的切身利益

(5)windbreak:防风林、防风墙(有别于windbreaker:风衣)

“同形异义”的方法可以训练学生对语汇的理解和掌握,并提升学生对特殊语境下语汇含义的敏感度,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翻译思维能力。

四、结束语

模因论从历时和共识的角度對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以及文化的传承性这些根本性的问题进行阐释,因而被引入各门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研究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为外语习得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而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规律为翻译教学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翻译作为一门重要的语言输出课程,其担负的跨文化传播任务尤为艰巨。本文在模因论的指导下,引入的“同义异形”和“同形异义”等方法可以帮助翻译教师丰富和完善相关的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道金斯.自私的基因[M].卢允中,张岱云,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20-23.

[2]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6):54-64.

[3]Chesterman, A.Teaching Translation Theory: The Significanceof Memes[A].in C.Dollerup&V.Appel(eds.).Teaching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Amsterdam:John Benjamins, 1996:63-71.

[4]Heylighen, F. What makes a meme successful? Selection criteria for cultural evolution.Proc.15th Int. Congress on Cybernetics (Association Internat. de Cybernétique, Namur, 1999),p.418- 423.

[5]顧维勇,孙维林.商务英语翻译的文体意识[J].中国翻译,2010(5):67-70.

[6]吉文凯,瞿慧.翻译模因论视阈下的商务翻译教学[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3(7):88-93.

[7]马萧.翻译模因论与翻译教学[J].山东外语教学,2005(3):72-76.

猜你喜欢
模因论翻译教学模因
模因视角下的2017年网络流行语
模因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从模因论视角看外语教学
思维导图&概念图辅助翻译教学实现途径探索
高职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及提升策略探讨
模因论视域下的网络语言汉英翻译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论文写作探析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听说教学实验研究
从强势模因和弱势模因角度看翻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