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婷婷
摘 要:文章从英语专业视听说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基于“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的“自主-合作”的教学模式,旨在创设激活英语学习者语言产出的学习环境、语言环境和人际环境,最大限度激发学生个体的学习潜力。
关键词:视听说课;“自主-合作”教学模式;“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02-0075-02
Abstract: This paper starts with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course of English viewing, listening and speaking for English majors. It goes on to propose an "Autonomous-Cooperative" teaching pattern under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Output-Driven, Input-Enabled Hypothesis in order to create a learning, language and interpersonal environment where individual language output as well as learning potential is stimulated to the maximum.
Keywords: English viewing; listening and speaking; "Autonomous-Cooperative" teaching pattern; Output-Driven, Input-Enabled Hypothesis
一、英语专业视听说课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英语视听说课围绕多主题的视听材料,开展复述、总结、对话、口头概述和即席演讲等多项活动,既提高英语专业学生对各类视听材料的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3],又增强学生的非言语表达能力(尤其指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4]。然而,传统教学模式“重教轻学”,“重讲轻练”,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一方面,英语专业新生在入学之初没有充分理解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为应付各类听力考试搞突击式学习,工具主义动机制约语言交际能力和人文素养的真正提高。新生依赖教师的全程管理,自主学习能力欠缺。另一方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扩大了学生的作用”的同时,无形中边缘化教师作为“促学者、帮助者、咨询者”的角色[7],致使学生学习不够主动,教师主导作用不够明显。笔者从上述问题出发,不断反思近几年给英语专业新生讲授视听说课的教学实践,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6]为理论依据,探索一套符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自主-合作”的教学模式。
二、文献回顾和理论依据
(一)自主学习
20世纪80年代初Henri Holec正式提出了学习者自主 (learner autonomy)的概念,自主是“对自己学习高度负责的一种能力”[1],也是“客观的、评判性反思的能力, 做出决策的能力以及采取独立行动的能力[2]。对英语专业新生而言,具体表现为:1.了解英语专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2.设定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3.有效使用学习策略;4.自我监控;5.自我评估[8]。对“自我”概念的强调,容易将自主学习与自学混淆,而削弱了教师和同伴在自主学习模式中的角色和作用。此外,推崇教师和教材权威的英语专业新生缺乏自我规划、自我监控和自我管理能力,将自主学习误认为独立学习。真正有效的自主学习是学习者与自身、学习同伴、教学主体、教学环境等保持良性互动的过程。
(二)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最早由美国著名教育家David Koonts于上世纪70年代首先倡导并实施,指的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群组为主”开展各种交互式学习活动。合作学习既注重学习者的“自我指导、个人发展、个性和内在的动机及合作意识”[9],又主张学生的个性与他者群体性协同发展。传统的师生单向或双向交流由此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学生个体之间共享资源,互补有无,共同完成知识和意义的建构,而负责组织、指导、监督和评价的教师及合作同伴将在不同程度上激发个体的“内隐学习动力”[10],推动个体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三)“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
在借鉴了Swain的“输出假设”的基础上,文秋芳教授在2014年正式提出了“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Output-Driven,Input-Enabled Hypothesis)。首先,新假设[6]强调输出才是语言习得的动力与目标, 而通过直接为产出提供语言材料和百科知识,输入更好地促成产出任务的完成。其次, 以说、写、译等表达能力作为教学目标更符合学生“用英语做事”的学习需求,以及在职场展示英语交际成效的社会需求,真正体现“学用一体”。
三、“自主-合作”教学模式在英語视听说课中的应用
(一)前期导学
在入学之初,通过听力摸底测试及调查问卷等方式,教师多方面了解新生学习需求、动机、态度和风格差异,分析学生对视听说课恐惧感和自卑感成因,据此划分合作小组、布置自主学习内容和方式、筛选教学材料和设计产出任务等。
首先,教师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划分原则,以一学期为合作期限,成立合作小组,按照输出任务的要求,明确合作小组的内部分工,要求各人轮流履行相应职责,并且阐明评价标准和方法,增强学生的合作动力。合作小组的成立,为教学活动的组织及落实,实现真正的学习者自主奠定了基础。
其次,为跟踪了解学生自我规划、自我调控和自我评价的情况,除了依靠网络自主学习平台,作者结合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学习日志作为一种师生之间的书面交流,有助于学习者回顾、反思、反馈学习内容和过程,有助于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加强师生对学习过程的监控和评价,有效反拨教学。但教师需教会学生如何撰写符合视听说课特点的学习日志,即总结自主听写视听材料脚本, 以及合作完成小组输出任务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描述自己的学习体验,评价自己的学习策略等。
最后,随着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普及,移动学习和信息可视化时代的到来,学生摄取知识的途径虽然呈现多元化,但并非所有的学生都善于运用各项学习资源。教师在前期导学阶段应介绍如何运用网络自主学习平台或其他途径获取优质视听资源等,丰富视听材料的输入渠道。
(二)“驱动-促成-评估”教学流程
1. 初次输出,驱动输入
传统视听说课囿于“先输入后输出”的教学理念,教师着重在语言层面对视听材料进行精析,并通过设计各种听力理解题型,检查学生的内化效果,容易出现“一言堂”、“满堂灌”的现象,学生长时间处于被动听讲,学习消极。因此,视听说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学习的动力。各个单元主题的授课始于输出,驱动输入。教师首先模拟某个交际场景,合作小组通过热身讨论完成初次输出任务,而教师则说明单元教学目标,解释产出任务,指导学生对之后的自主和合作学习过程进行合理的自我规划和自我控制。
2. 输入促成二次输出
促成环节的实施旨在实现输入与输出的对接。学生在教师的“支架”作用下,选取与主题内容、语言和结构相关的视听输入材料,有选择地进行加工处理,通过课外自主视听和课内有指导的视听,小组成员通力合作,完成二次输出即单元产出任务。此阶段要求:
(1)输入材料的内容及方式多样化。教师提供符合真实语境的会话、纪录片或讲座等,由易到难,听读结合,调动图片、声音、音像和文字等各种形式,鼓励学生自主调研,搜索相关性较高的视听资源和文字材料,多渠道地刺激可理解的输入。
(2)逐个分解产出任务、循序渐进。根据二次输出任务的难度,将其细化为多个子任务,依次促成。
3. 多元评价促学
长期以来,视听说课的评估体系并不完善。以期末听力考试占绝对主导的“终结性评价”不能客观、动态、科学反映学生的真实能力水平,也无法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在“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的指导下,“自主-合作”的教学模式强调多元互补的形成性评价体系,对评价内容和标准、评价方式和方法以及评价效果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首先,以小组协作的方式组织学生完成整个产出任务之后,采取同伴互评、组间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的方式,综合考量学生个体的语言水平、团队协作、思辨能力和创新性思维等,其次,根据形成性评价结果,如课堂即时评价、课后学习日志的反思、课后问卷及访谈等,及时反拨后续教学。针对学生为完成输出任务而进行选择性学习过程中暴露出如输入材料选择不当,听力理解策略缺失,以及文化信息的不足等问题,以及在输出环节存在交际方式单一,口语输出逻辑混乱等问题, 选择拓展性的听后输出任务,在后续教学中有针对性指导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四、结束语
“自主-合作”视听说课的教学模式基于学生的需求分析和学习能力,以个体间的自主学习为基础,以个体之间的合作为方式,按照“驱动-促成-评估”教学流程,创设激活英语学习者语言产出的学习环境、语言环境和人际环境。学生个体从被动接受变成主动探索,学会知识重构及内化,成为真正的学习者。
参考文献
[1]Holec,H.Autonomy and Learning[M].Oxford:Pergamon,1981.
[2]Little, D. Learner Autonomy: Definitions, Issues and Problems[M]. Dublin: Authentic,1991.
[3]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Z].教育部,2000.
[4]蒋晖,朱萍.英语专业“视听说”课程现状与改革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2(S1):306-308.
[5]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与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改革[J].外语界, 2008(2):2-9.
[6]文秋芳.“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构建大学外语课堂教学理论的尝试[J].中国外语教育,2014(2):3-12.
[7]文秋芳.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5(4):547-558.
[8]孫智慧.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新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证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4):180-183.
[9]张迅.论英语口语课堂中合作学习的组织策略[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8):38-41.
[10]姜晖.合作式学习与英语专业新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3):156-158.
[11]吴宗杰,应单君.外语课程与教师发展-RICH教育视野[M].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