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宇��
中图分类号:G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332(2017)02-0116-01
尽管学术界对中国近代(1840~1949)历史的研究颇为深入,但因种种原因,对近代国防科技史的研究甚为不足,有影响的成果甚少。最近,由湖南人民出版社于2016年9月推出的刘祖爱副教授撰写的《中国近代国防科技史稿》一书,为填补这方面的研究不足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刘祖爱司职于国防科大,长期从事中国国防科技史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为他全面系统地撰写该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该书首为导论,采用章节体通史体例,对中国近代国防科技发展的概貌以及以往的研究概况等问题作了宏观的综论。此后,依次分为鸦片战争与中国国防科技近代化的早期尝试、洋务运动中的国防科技事业、清末新政期间的国防科技事业、北洋政府与南京国民党时期的国防科技事业共五章。全书大体以近代国防科技演进的时间为径,以国防科技进步的成就为纬,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理论研究体系。
中国是世界最早发明火药的国家,但在火器的制造与使用方面,自明代中期以后,便逐渐落后,清代以“骑射为本”,以锁国自傲,加上官场腐败的蔓延导致火器制造十分粗劣,使中国在鸦片战争前夕的兵器制造质量远不能与西方英法等国相提并论。而兵器的进步是一个国家国防科技进步最显著的标识。因此,对近代中国国防科技进步的述论,重点无疑是对兵器工业的述论。本书各章紧扣此点,对近代中国先进火器的引进,枪炮厂的创办,先进舰船、鱼雷的仿造,空军装备的引进,以及新式装备仿造的成效与制式的统一等等内容进行了较全面深入的述论,使得近代中国国防科技进步的主要成就,得到了凸显,也使全书重点突出,主题明确。
从国防科技的内在发展历程及其军事应用进程而言,国防科技主要包括军事技术、武器装备、军事训练与作战应用等几个方面,对这些内容的论述,固然是该书的题中之义,但要进一步深入论述这些问题,就有必要对近代中国国防科技的管理体制,国防人才的培养,以及有关重要人物的国防科技思想等诸多问题加以论述,唯有如此,才能使问题深化。[JP2]因此,本书作者在适当章节对这些问题的补论与分论大大丰富了本书的内容,增添了本书的份量。而且,作者在适当章节对影响国防科技进步的诸多社会因素作了扼要的论述。这种多视角分析问题的方法,对于读者从更深更广的层面来了解近代中国国防科技的艰难进步大有裨益,也有助于人们从另一思维视角来体察中国近代社会的历史演变。[JP]
在某種意义上说,任何科研成果的取得,都往往是在吸收前人的智慧,总结前人经验之基础上而取得的,而作为社科研究成果则尤显突出。同样,该书作者在吸收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近代国防科技史的相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创见。如对国防科技与军事技术内涵的比较分析;对国防科技外部牵引因素的分析;对中国近代国防科技起点与发展阶段的划分等等,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体现了作者对中国近代国防科技史研究所取得的独特心得。
此外,本书文献引证规范,有关数据准确,并使用了数理统计等科学方法来分析问题,体现了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
当然,对中国近代的国防科技史进行全面系统的述论并非易事,它不仅包含军事科技,还涉及军民两用技术、矿冶技术、机械制造技术、通信技术等众多问题;同时牵涉到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问题,作者虽然在此方面做了艰辛探索,但并非该书完美无暇,事实上,该书所论及的有关问题仍然有待进一步深化,有关见解值得商榷,但尽管如此,该书仍不失为研究中国近代国防科技史的一部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