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兰琴 李欣
摘要:学会学习和自我调控被世界各国普遍认为是21世纪的核心素养。然而当前大多数远程学习者的自我调控能力低下,调节性学习技能缺乏,其学习成效也不甚理想。调节性学习作为一种具有导向、监控、评价功能的学习方式,能帮助学习者有意识地协商任务目标和标准,策略性地采用工具和策略,最优化其任务绩效,及时监控其学习过程和进展,当结果偏离预期目标或者面临困难和挑战时对其进行调整和修改。调节性学习具备目标导向性、元认知特性及社会性,在个体与群体的交互协调发展中,学习者可通过自我调节、协调节和集体调节三种学习类型,对个体自身、个体之间及集体的目标进行监控和调节。学习者可通过定义任务、设定目标、制定计划、采择策略、实施计划、监控和控制、反思评价及适应性调整的宏观及微观各阶段的迭代循环,在共享的学习空间中,感知自身及其同伴的认知水平、情感状态和行为表现,并利用空间平台所提供的学习工具,对学习过程进行及时的监控和控制,实现调节性的学习,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效。
关键词:调节性学习;自我调节;协调节;集体调节;学习模型;支持工具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195(2017)02-0060-07 doi10.3969/j.issn.1009-5195.2017.02.008
一、调节性学习的界定及特征
调节这个术语来源于控制论,调节包括监控、评价和控制(Ashby,1964)。在调节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首先判断其学习绩效的状况,然后对比当前的学习绩效与预期目标的差异,如果实际绩效与预期目标有差异,则控制的行为就会发生,这种行为可能是采用新的学习策略或者制定新的学习计划等(Schoor et al.,2015)。调节性学习则是指学习者有意识地协商任务目标和标准,策略性地采用工具和策略,以最优化任务绩效、及时监控学习过程和进展,当结果偏离预期目标或者面临困难和挑战时进行调整和修改的过程(J?rvel? et al.,2013)。概括来讲,调节性学习具有如下三个典型特征:
第一,调节性学习具有目标导向性(J?rvel? et al.,2013)。目标规定了学习者要达到的标准。目标也是学习者应该努力的方向。目标在其难度、定位、具体性、层级结构方面存在差异性(Zimmerman,2008)。目标对于学业的成功非常重要,因为学习者可以根据目标进行策略选择、过程监控和自我评价。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学习者应该在开始学习之前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
第二,调节性学习是元认知层次的学习(J?rvel? et al.,2013)。元认知的计划、监控和控制过程是调节性学习的核心(Hadwin et al.,2011)。监控包括比较当前状态和目标状态的差距,也包括对是否达到目标的判断和评价(Miller et al.,2015)。如果学习者发现当前绩效尚未达到预期目标,则具备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学习者应该能够策略性地调整计划、策略或行为等。
第三,调节性学习是社会性的学习(J?rvel? et al.,2013)。社會环境是影响调节性学习的外部环境,学习者需要与同伴、教师、专家等进行交互,因此调节性的学习是社会性的(Hadwin et al.,2011)。学习者与教师、同伴、环境、工具的交互促进了调节性学习的发生,而来自外部的反馈也直接影响了调节性学习的目标、策略和结果。
已有的研究表明,调节性学习是保障学习成功,特别是远程学习环境下学业成功的关键因素(Sitzmann et al.,2011)。在远程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不仅需要自主调节其学习动机、态度,还需要调节认知、元认知、情感和行为。这些要素错综复杂,彼此的交互作用使得调节性学习不仅必要,而且是取得良好学业绩效的关键。然而,研究表明许多学习者缺乏调节性学习的技能,特别是在完成复杂任务和解决复杂问题的时候更不知道如何进行适应性调节(J?rvel? et al.,2013)。此外,已有研究大多关注对认知过程和结果的分析,对于学习者如何进行适应性调节却很少关注。因此,本文旨在系统梳理调节性学习的内涵、核心特征、类型,同时提出调节性学习的模型和培养策略,并开发相应工具支持调节性学习,以期为学习者特别是远程学习者、教育者和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调节性学习的三大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研究表明,调节性学习强调学习者能够设定预期目标、制定合适的学习计划、采择恰当的策略,并根据当前进展和绩效适应性地自我调节、协调节以及集体调节。因此,调节性学习可分为自我调节学习、协调节学习以及集体调节学习三大类型(Winne,2015)。
1.自我调节学习
自我调节学习是指个体为达到其学习目标而主动、自发地设定目标、采择各种策略、监控并评价自己的行为和学习效果的过程(Zimmerman,2008)。Winne等认为自我调节的学习是一个迭代循环的过程,包括定义任务、设定目标和计划、实施策略、评价并修改元认知四个阶段(Winne et al.,1998)。因此,自我调节的学习是一个积极的、建构性的过程。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不断调整动机、情感、认知、行为以及元认知。学习目标和当前绩效是自我调节的依据,监控和控制是自我调节的核心(Winne et al.,1998)。研究表明,具备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学习者不仅能够意识到任务需求,而且能够选择合适的学习策略,不断进行自我监控从而最优化其学习绩效(Byrnes et al.,1999)。
2.协调节学习
协调节指的是个体通过交互来动态调节环境、社会和文化影响的过程(McCaslin,2009)。协调节是建立在维果斯基社会文化理论的基础上,即个体高级的心理过程来源于社会交互(Vygotsky,1978)。国内外对于协调节学习的研究刚刚起步。目前对于协调节学习的研究大多在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环境下展开。作为理解社会交互的基本概念,协调节学习强调在协作学习情境下个人间的相互依存,其过程受外部影响而调节,此过程一方面可以促进自我调节,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小组的集体调节。
在协作学习中,小组成员非常有必要掌握如何调节协作学习过程(Volet & Vauras et al.,2009),因为社会交互需要彼此进行协商、协调、监控,以促进信息的交流和分享。协调节学习也是在认知和社会互动方面对自我调节学习的扩展。与自我调节不同的是,协调节主要通过外部的力量来进行调节,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我调节的过程。协调节学习主要依赖小组成员与环境、其他成员以及教师的互动等进行目标设定、计划制定、策略选择和实施以及监控和评价。比如,在协作学习中,当一个小组成员提出观点或解决方案而其他成员不同意时,就需要互相协商和协调。因此,小组成员之间在认知、元认知、行为、态度等方面的不一致或冲突会促进协调节的发生。研究表明,成功的协调节能促进协作学习情境中的协同知识建构(Volet & Summers et al.,2009;Chan,2012)。
3.集體调节学习
目前,在协作学习领域,研究者特别关注小组或社区整体,并把小组作为分析单位,探索为什么有的小组成功,有的却失败。集体调节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和视角下提出的。集体协调能力对于成功的协作学习具有重要作用。集体调节指的是小组成员集体协调协作学习活动的过程,包括集体协调小组整体的信仰、动机、认知、情感、元认知以及行为,从而达成或维护共同的认识(Hadwin et al.,2011)。集体调节也是小组所有成员集体设定目标、制定计划、监控协作学习过程、评价反思的过程。成功的小组能够集体协调小组的任务目标、计划、策略,并能根据小组当前绩效及时调整以达到预期目标。
在协作学习领域,研究者通常只关注协同知识建构而常常忽略集体调节。事实上,集体调节对于促进协同知识建构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二者相辅相成。另外,协同知识建构和集体调节也有所区别。在协同知识建构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建构的是领域知识,小组关注的焦点是任务本身;而在集体调节的过程中,小组成员需要协同建构元认知、动机、情感、行为等,小组关注的焦点是协作,即彼此协调的活动(J?rvel? et al.,2013)。
4.三类调节性学习类型的区别与联系
自我调节学习、协调节学习、集体调节学习三者之间既互相关联,又有所区别,如图1所示。协调节学习以彼此之间的自我调节学习为基础,自我调节学习和协调节学习共同促进集体调节学习。表1从调节的情境、目标、主体、内容、促进机制五个方面总结出三类调节性学习的区别,并提供了每种调节类型的范例。从中可以看出三者各有侧重,自我调节强调个体自身的调节,协调节强调学习者彼此之间的协调,而集体调节强调小组整体的协调能力。
5.调节性学习与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关系
在调节性学习的三种类型中,自我调节学习的学习形态和学习方式主要通过自主学习展开,协调节学习和集体调节学习则主要通过协作学习的方式开展。在协作学习的过程中同样存在自我调节学习、协调节学习和集体调节学习。因此,不管是自主学习,还是协作学习,都离不开调节性学习的支持。调节性学习侧重对元动机、元认知、元情感、元行为等的调节,主要通过定位、计划、监控、反思和评价几个阶段进行调节。同时,调节性学习是一个迭代循环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
三、调节性学习的模型
基于Winne等(1998)的自我调节学习过程,在综合分析调节性学习特征、类型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笔者构建出调节性学习模型图,如图2所示。调节性学习的过程包括定义任务、设定目标、制定计划、采择策略、实施计划、监控和控制、反思评价和适应性调整,这些过程相互依赖、相互促进、迭代循环。其中,监控和控制是调节性学习的核心(Hadwin et al.,2011)。通过监控,学习者可以比对当前绩效和预期目标的差距,并不断进行调整,以达到预期目标。另外,适应性调整是调节学习的显著特征。当学习者未达到预期目标时,学习者需要重新设定目标、制定计划或采择其他策略,或者需要改变认知操作过程,重组所学知识,进而完成任务并达到预期目标。
为更清晰展示调节性学习的过程,可将其进一步细分为宏观调节和微观调节,由此构建出调节性学习的宏观和微观调节阶段示意图,如图3所示。
其中,定义任务包括任务理解和任务评估,学习者需要在这个阶段理解任务的要求、目标、所需资源、任务情境等,同时需要对任务进行评估,包括对先前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估、任务复杂度和难度的评估以及对已有条件和资源的评估。设定目标包括目标定位和设定标准两个子过程。学习者一方面需要对于目标进行精准定位,以免偏离预期目标;另一方面还需要设定预期标准,比如完成任务的截止时间、质量、成绩和预期效果等。制定计划的过程包括安排时间和协商分工。学习者一方面需要精心安排时间进度,确定完成每个子任务的时间节点,另一方面还需要根据小组任务与团队成员协商分工。采择策略的过程包括选择策略和比较策略。学习者需要根据学习目标精心挑选适合学习任务的策略,同时比较不同策略产生的预期学习效果,以便选择最优的策略高效地完成任务。实施计划包括采用已经选择好的策略解决问题,提出解决问题方案。这一步是完成任务的关键环节。学习者需要自己完成任务,或者与团队成员一起完成任务以便达到预期目标。监控和控制包括监控进展和绩效、把控方向和进程,这一步是调节性学习的核心。学习者需要不断比对当前学习进展和预期目标的差距,并评估当前学习绩效,同时需要把控学习进程和方向,以免偏离预期目标。反思评价包括评价解决方案、检查错误、反思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这一步可以帮助学习者进一步修正和完善当前解决方案,查缺补漏,如果有不理解的问题也可以在这一步得到解决。当学习者评价反思之后,如果发现还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则需要进一步调整,包括协调冲突、调整目标、计划或策略,或者调整态度、行为等。
四、促进调节性学习的环境设计
1.调节性学习环境的设计原则
创建特定的学习环境能支持学习者更好地进行调节性学习。在搭建和开发学习环境时,应考虑以下三点:
第一,调节性学习环境应能支持学习者感知自身及其同伴的学习过程。感知到自己和他人的认知水平、情感状态和行为表现是调节性学习的基础。在此环境中,学习者在完成任务之前、之中和之后都应能感知自身认知水平、情感状态和行为表现等。同时,调节性学习环境也应促成小组其他成员的认知水平、情感状态、行为表现可视化。
第二,调节性学习环境应为学习者提供共享的空间(J?rvel? et al.,2015)。在该空间中,学习者可以进行协作、会话、分享资源、完成任务等。共享的空间是学习者进行自我调节、协调节以及集体调节所必备的平台。学习者可在共享的空间中进行实时交流,可视化协作过程,建立和维护良好人际关系,从而促进了小组成员的集体调节。
第三,調节性学习环境应能够促进学习者进行调节性学习宏观和微观调节的各个阶段。在此学习过程中,各阶段不断迭代循环,可建立宏观调节和微观调节的脚本工具或者引导系统来支持学习者的计划、监控、反思评价和调整。
2.调节性学习工具的设计与开发
基于调节性学习模型及其学习环境的设计原则,笔者设计开发了协作学习情境下支持调节性学习的工具。该工具采用Ruby和HTML5技术进行开发,支持安卓系统和苹果系统的手机,支持学习者随时随地学习。该工具能够自动追踪、记录学习者的学习行为,根据学习者的时间进度、情感状态和测试结果提供反馈和提示,并以可视化的方式为学习者提供小组成员的最新学习进展报告,为小组进行协调节和集体调节提供依据。该工具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促进学习者的协调节和集体调节,包括定义任务、目标计划、在线讨论、最新进展、反思评价和适应性调整模块。
定义任务模块旨在帮助学习者激活先前知识,明确任务要求,包括任务评估、已掌握知识点和学习资源三部分。任务评估部分以问题形式帮助学习者对完成任务所需学习策略、相关知识、学习资源和难度进行评估。已掌握知识点部分以列表形式呈现学习任务所包含的知识点,帮助学习者进行知识回顾,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掌握情况进行选择。学习资源部分提供不同类型的学习材料,如课件、视频等,并支持学习者下载查看。
目标计划模块旨在帮助学习者设定集体目标,制定以目标为导向的学习计划。每个小组成员主动设置任务目标,设定预期目标值、完成任务的起止时间,思考可能遇到的困难并选择最合适的学习策略。学习者提交目标计划后,需要其他小组成员进行确认或者调整,当两个及两个以上成员同意时,学习任务开始计时。如果到达任务结束时间时,学习者并未提交作品成果,系统则会自动弹出时间提示。目标计划在最新进展模块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便于对目标实现进行跟踪分析。
在线讨论模块旨在为学习者提供一个进行协作、会话的共享空间,支持实时讨论交流、信息共享、问题解决。该模块支持文本和情感表情的发送,贯穿于调节性学习各个阶段的讨论交流。例如,在设定目标计划时,小组成员通过讨论达成共识,合理分配时间并选择适宜的学习策略,从而设置集体目标。当任务执行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学习者可以在该模块及时寻求帮助,与小组成员共同解决问题。另外,学习者也可以在该模块对小组成员的问题及行为表现进行及时反馈。学习任务完成后,小组成员在该模块进行总结和经验交流。
最新进展模块旨在帮助学习者感知自身及其他成员的认知水平、情感状态和行为表现。该模块以可视化的方式显示小组成员在领域知识、目标计划、发帖和策略方面的状态,从而对比并发现彼此之间的差异,进而支持学习者的调节性学习。领域知识部分呈现每个小组成员已掌握知识点和共同掌握知识点,为小组成员寻求知识方面的帮助提供依据。目标计划部分是集体目标和计划内容的呈现,学习者可以随时查看,避免偏离预期目标。发帖数统计则呈现小组成员在线讨论模块的发帖数量,通过数量的多少可以直观判断每个小组成员的活跃度;策略统计部分则记录小组成员各种学习策略的使用频数。
反思评价模块旨在促进学习者进行认知和元认知层次的深度反思,包括自我测试、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三部分。自我测试部分呈现与学习任务所涉及知识点相对应的测试题,用来检测学习者的知识掌握情况,系统自动评判对错并进行提示。自我评价部分是笔者编制的问卷,要求学习者分别从任务聚合力、社会聚合力、集体效能感和集体调节能力四个方面对小组协作学习过程进行评价。自我反思部分主要通过句首词和问题提示来引导学习者评价并反思整个学习过程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思考遇到同样问题时可采取的解决方法,同时通过提示来引导学习者进行适应性调整,从而促进学习者的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和自我觉知。
适应性调整模块支持学习者根据实际的学习绩效和信息反馈进行调节,包括目标计划的调整、学习策略的调整、情感状态的调整。学习者可随时查看最新进展模块,根据目标计划的完成进度,比较预期目标值和实际学习结果的差异,反思目标计划和学习策略的合理性,结合同伴、教师和环境的反馈和提示进行适应性调整。
五、调节性学习技能的培养策略
调节性学习是一个循环迭代的过程,更加注重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调节性学习主要通过设定目标、制定计划、采择策略、监控和评价、适应性调整,将学习者的注意力从学习结果转移到对学习过程的调控。当前大多数学习者对调节性学习意识不够,主要关注学习结果。而调节性学习技能对于学习者(特别是远程学习者)取得学业成功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综合分析调节性学习的阶段及其环境设计原则,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习者调节性学习的技能。
第一,增强学习者对调节性学习的自我意识。首先,教师向学习者明确说明调节性学习的含义和内容,并强调学习过程的重要性。只有学习者重视学习过程,才能够通过其自我调节进行互相协调,从而进行集体调节。其次,教师需引导学习者认识到调节性学习能力对提高学习绩效的重要性。调节性学习技能是终身学习的必备技能之一。学习者是否具备调节性学习技能关系到未来学业的成功与否。最后,教师应将调节性学习过程整合到教学活动中,尊重学习者的主体性,督促学习者进行自我监控,鼓励学习者发展调节性学习技能。
第二,引导学习者设定合理的目标和计划。目标计划在调节性学习过程中具有引导功能,学习者的学习目标越明确,学习过程的针对性就越强。学习者可根据学习目标对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反馈和调节。远程学习者的学习时间地点相对灵活,明确的目标计划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教师应准确地阐述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通过任务评估引导学习者设定学习目标并分层细化目标,同时设定预期学习结果。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Vygotsky,1978),设定的目标应该在最近发展区之间,由此能发挥学习者的潜能,进而提高调节性学习能力。其次,协助学习者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主要包括时间管理和学习策略的选择。远程学习者常需自定步调学习。因此,合理安排和利用时间并采择有效的学习策略完成学习任务是培养调节性学习技能的关键。
第三,提醒学习者及时进行监控和控制。监控和控制是调节性学习的核心,贯穿于调节性学习的各个阶段(Hadwin et al.,2011)。远程学习者的学习时间灵活,对其自身学习过程的监控和控制决定着其学习成效。监控和控制阶段要求学习者根据当前的学习绩效并对照学习目标,及时诊断学习效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者也需监控和分析不同学习策略产生的效果,从而进行适应性调整。
第四,督促学习者进行反思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学习者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学习过程的表现以及学习结果。评价方式包括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自我评价需要学习者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自我判断。同伴评价则由同伴根据既定的量规对学习结果(如作品和方案的质量等)进行评价。教师评价则由教师对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和反馈,并引导学习者对结果进行正确的归因。学习者根据评价结果,反思目标计划和所选策略的合理性,进一步总结分析遇到的问题和挑战,从而形成正确的解决方案。
第五,借助各種技术工具促进学习者调节性学习技能的提升。当前广泛应用的移动学习技术、学习分析技术等能支撑调节性学习技能的培养,为其提供依据和保障。在实践中可以通过开发专门的工具来实时分析学习者的学习路径、自动分析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及时评价学习者的学习绩效、诊断学习过程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学习者当前的学习状态和个性特征提供实时的反馈。此外,学习者可以通过移动学习技术建立共享的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和计划、实时监控学习进程,并通过实时评价和反馈促进调节性学习的发生,从而实现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无缝连接,提升学习成效。通过培养学习者的调节性学习技能,帮助其从元认知、元动机、元情感等方面更好地反省和审视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在自我监控和来自学习环境、教师、同伴的反馈中,实现调节性学习。
调节性学习的未来研究仍然面临五大挑战。第一,研究者和实践者需要对调节性学习有足够的重视。这个领域的术语也需进一步规范。第二,有效促进自我调节、协调节和小组集体调节的策略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些策略包括但不限于各种各样的脚手架策略、平台工具以及有效的监控和反馈策略等。第三,如何科学地分析调节性学习的过程需要进一步探索。数据源也不仅限于学习成绩等结果性数据,更重要的是过程性数据,包括学习情境、学习任务、学习策略、事件、学习行为、学习轨迹等数据。第四,调节性学习是一个迭代循环的过程。因此,对调节性学习的研究也需要跨越不同的学习情境和学习任务并且进行纵向的追踪研究,这样才能对于调节性学习的本质有深刻的认识。第五,如何培养学习者的调节性学习技能仍然需要深入探索并论证。
参考文献:
[1]Ashby, W. R. (1964). An Introduction to Cybernetics[M]. London, England: Methue.
[2]Byrnes, J. P., Miller, D. C., & Reynolds, M. (1999). Learning to Make Good Decisions: A Self-Regulation Perspective[J]. Child Development, 70(5):1121-1140.
[3]Chan, C. K. (2012). Co-Regulation of Learning in Computer-Suppor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 A Discussion[J]. Metacognition and learning, 7(1):63-73.
[4]Hadwin, A. F, J?rvel?, S., & Miller, M. (2011). Self-Regulated, Co-Regulated, and Socially Shared Regulation of Learning[A]. Zimmerman, B., & Schunk, D.(2011). Handbook of Self-Regulation of Learning and Performance[C]. New York: Routledge: 65-84.
[5]J?rvel?, S., & Hadwin, A. F. (2013). New Frontiers: Regulating Learning in CSCL[J].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48(1): 25-39.
[6]J?rvel?, S., Kirschner, P. A., & Panadero, E. et al. (2015). Enhancing Socially Shared Regulation in Collaborative Learning Groups: Designing for CSCL Regulation Tools[J].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63(1): 125-142.
[7]McCaslin, M. (2009). Co-Regulation of Student Motivation and Emergent Identity[J].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44(2):137-146.
[8]Miller, M., & Hadwin, A. (2015). Scripting and Awareness Tools for Regulating Collaborative Learning: Changing the Landscape of Support in CSCL[J].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52:573-588.
[9]Schoor, C., Narciss, S., & K?rndle, H. (2015). Regulation During Cooperative an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A Theory-Based Review of Terms and Concepts[J].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50(2):97-119.
[10]Sitzmann, T., & Ely, K. (2011). A Meta-Analysis of Self-Regulated Learning in Work-Related Training and Educational Attainment: What We Know and Where We Need to Go[J].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37(3):421-442.
[11]Volet, S., Summers, M., & Thurman, J. (2009). High-Level Co-Regulation in Collaborative Learning: How Does It Emerge and How Is It Sustained?[J].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19(2):128-143.
[12]Volet, S., Vauras, M., & Salonen, P. (2009). Self and Social Regulation in Learning Contexts: An Integrative Perspective[J].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44(4):215-226.
[13]Vygotsky, L. S. (1978). Mind in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M].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4]Winne, P. H., & Hadwin, A. F.(1998). Studying as Self-Regulated Learning[A]. Hacker, D. J., Dunlosky, J., & Graesser, A. C. (1998). Metacognition in Educational Theory and Practice[C].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277-304.
[15]Winne, P. H. (2015). What Is the State of the Art in Self-Co and Socially Shared Regulation in CSCL? [J].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52:628-631.
[16]Zimmerman, B. J. (2008). Investigating Self-Regulation and Motivation: Historical Background, Methodological Developments, and Future Prospects[J].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45(1):166-183.
收稿日期 2016-12-17 責任编辑 曾艳
Abstract: Learning how to learn and self-regulated learning are considered as the crucial competencies in the 21st century. However, it has been reported that many learners are lack of adaptive regulation skills, which results in low learning performance. Regulated learning involves intentionally negotiating task goals and standards, strategically adopting tools and strategies to optimize task performance, monitoring progress, intervening and adapting if results deviate from expected goals or in the face of challenges. Regulated learning is intentional, goal-directed, metacognitive, and social. Learners can monitor and regulate task goals of individuals, between individuals, and of the whole group by self-regulation, co-regulation, and socially shared regulation. Learners can also iteratively regulate every phase of macro-regulation and micro-regulation, which includes defining tasks, setting goals, making plans, enacting tactics, monitoring and controlling, reflecting and evaluating, and metacognitive regulation. In the shared space, learners can be aware of their own and peers' cognitions, emotions, and behaviors. They can also monitor and control their own and peers' learning processes by regulated tools in order to achieve high learning performance.
Keywords: Regulated Learning; Self-Regulation; Co-Regulation; Socially Shared Regulation; Learning Models; Support Too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