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李凯敏
摘 要:绩优胜任力模型对高等学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开发具有重要价值。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是培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高素质、高技能的关键性举措,也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有效途径。高等学校辅导员绩优胜任力模型包括成就导向、主动性、自信心、培养他人、察觉力、学习能力、同理心、知识与技能8个要素,分别从隐形、显性途径提出了完善激励机制,强化辅导员的趋向动机;缓解角色模糊,厘清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提供发展平台,引导辅导员的积极态度;提倡终身学习,促进辅导员的持续发展;整合知识技能,发挥辅导员的职业优势等建议。
关键词:绩优胜任力模型;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心理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21-0177-03
Abstract: The Superior Performance Competency Model is of great valu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ofessional ability of counselors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Promoting the counselor's professional ability is key measure to cultivate the quality and skill of educators who are responsible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lso is an effective way to enhance the level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unselor superior performance competency model in universities includes the following 8 factors: achievement orientation, initiative, self-confidence, the ability to train others, awareness, learning ability, empathy, knowledge and skills. This model proposes the promoted incentive mechanism from implicit and explicit perspectives and it enhances the motivation of counselors. Also, the model defines the role of counsellors, creates development platform for counsellors provides guidance for counsellors to be active,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ounsellors. Also, it suggests that counsellors should integrate their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their jobs.
Keywords: Superior Performance Competency Model; counselor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professional ability; psychological
引言
20世紀7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戴维·麦克里兰(Mc-Clelland,1973)提出胜任力(competency)概念,指能将工作中卓越成就者与表现平平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特征,包括知识、能力、技能、动机等内容。日本学者Agnes M. Watanabe_Muraok阐明了辅导员应具备的专业化的水准、素质以及构建辅导员队伍的重要性。Keim,Marvbelle C.从职业态度、职业特征、从业资格、职业角色以及制度特征阐释了辅导员角色。Franklin-Craft,Amy(2010)开展了关于学生工作职业化管理的评估研究。陈少华从准确的工作定位,优秀的人格魅力,过硬的政治素养和专业素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乐于奉献的工作精神等方面,对成为一名优秀高校辅导员所必须具备的素质进行了探讨。还有诸多学者从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队伍建设、绩效考核、生涯规划和职业倦怠等方面进行职业能力建设和提升研究。
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文件,规定的职业能力标准有效建立起高校辅导员职业相对独立的知识和理论体系,逐步完善辅导员队伍准入、考核、培养、发展、退出机制,为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指明方向,增强辅导员职业信心和归属感。文件中对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划分为三个层次,并提出所应具备的胜任力要素。在笔者课题的前期研究中发现,高等学校辅导员的绩优胜任力模型包括成就导向、主动性、自信心、培养他人、察觉力、学习能力、同理心、知识与技能要素。其中,知识与技能和文件要求高度一致,模型要素和文件中的职业能力标准紧密相关,探索基于绩优胜任力模型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开发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因素
(一)知识与技能
知识与技能是高校辅导员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要素,是经过学习后掌握的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或相对稳定的动作方式、动作系统,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高校辅导员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建设、学业指导、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理论与实践研究等工作,必须具备相应的学科理论知识、学科专业技能。
(二)能力
能力是知识和技能内化的产物,是顺利完成辅导员工作所需的心理特征,能够随着经验的累积逐步提高。绩优辅导员的能力包括察觉力和学习能力。察觉力指通过敏锐、认真的观察,发现现象之下的线索或真相。学习能力是通过吸取自己或他人经验教训、科研成果等方式,增加学识、提高技能,从而获得发展能力。
(三)态度
高校辅导员的态度是在道德观和价值观基础上对岗位工作的评价和行为倾向,表现于对辅导员工作的内在感受、情感和意向,包括主动性要素。主动性的重点在于采取行动,在没有人要求的情况下付出超出工作预期和原有层级需要的努力,顺利完成工作任务。
(四)社会角色
社会角色是与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权利、义务规范与行为模式,是对辅导员身份的行为期望,包括培养他人和同理心维度,认为辅导员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为培养学生做好本职工作。培养他人表明帮助他人成功的倾向与意图,关键在于培养他人的意愿和影响力。同理心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和位置,客观地理解学生的内心感受,把这种理解传达给学生的沟通方式。
(五)动机
动机是激励和维持行动,使活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高等学校辅导员的动机包括成就导向和自信心维度。成就导向是希望更好地完成工作或达到一个优秀的绩效标准。自信心是面对挑战或各种挫折时,对完成任务表现出来的信念。
二、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现状
我国高校辅导员虽有一定的发展历史,但是关于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发展近几年才逐步受到重视,对其要求逐渐提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发展仍然处于瓶颈期。从课题的调查研究过程来看,以下问题是比较明显的。一是辅导员角色模糊,工作无边界泛化。二是辅导员激励机制不健全导致动机弱化。三是职业归属感低导致态度消极。四是能力缺乏导致工作效率低下。五是知识与技能不足导致理论实践水平不高。
三、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策略
高校辅导员工作应坚持繼承与创新相结合,准确把握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注重高校辅导员素质的全方位完善[1]。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发展要聚焦于自身素养的提升和外部平台的搭建,积极寻找个人、职业、高校、政策等方面的聚合点,凭借各种机遇和平台,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获得成长。根据绩优辅导员胜任力模型,可以从显性、隐性途径的具体措施来发展辅导员的职业能力,理论模型图如图1。
(一)完善激励机制,强化辅导员的趋向动机
动机是高等学校辅导员工作的深层次职业能力,体现为辅导员自身的优秀特质,包括成就动机和自信心,有想把工作做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有信心能够做好辅导员工作。通过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排除辅导员的后顾之忧,引导他们凝聚强烈的成就动机,鼓励其安心、自信的在辅导员岗位上工作。
从自信心来看,根据班杜拉的观点,影响自信心的因素包括行为成就、替代经验、言语劝说和情感唤醒。建立高等学校辅导员自信心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一是积累成功的工作经验。通过借鉴和探索相结合的工作方式,不断提升工作融入度,积极享受工作中的成功体现。辅导员感受到的成功体验越多,自信心越高;二是认识自我,扬长避短。客观的认识自己,克服自卑,充分发掘自身优势和潜力,提高入职的匹配度,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提升成就感;三是建立和谐的人际工作环境。人际关系对工作有重要影响,辅导员要学会建立人际关系,掌握人际沟通的技巧,对人、对工作都怀有积极的情感,保持适度的情感唤醒,为顺利开展辅导员工作奠定人际环境基础。
从成就动机来看,成就动机受到目标吸引力、成功概率和追求成功机会的影响。强化辅导员的成就动机可以考虑:一是树立清晰的目标。明确辅导员的分流路径,让辅导员有相应的奋斗方向;二是提供发展的平台,让辅导员感受到成功的可能性,只要付出都有相应的回报和成就;三是鼓励辅导员全方位的发展,多条腿走路,多途径展示才华,多通道获得发展,机会越多,成功的机会越大。
(二)缓解角色冲突,厘清辅导员的角色定位
高等学校辅导员角色冲突仍然是一个常态化的问题。只要和学生有关的事情都是辅导员要处理的事情,工作无边界泛化问题凸显,辅导员的角色冲突俨然成为职业能力提升的严重障碍。按照《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文件规定,非常有必要对辅导员的角色进行定位和优化,开展辅导员的专业化培养、管理工作。将利于辅导员工作内容的科学合理分配,提高工作质量,促进专业化发展[2]。
根据高等学校辅导员绩优胜任力模型,辅导员的角色应立足于培养学生,促进学生的成才发展。在工作中有同理心,做到想学生之所想,做学生之所需,急学生之所求。从培养他人来看,培养学生是指真诚的去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工作方法和提高能力素质等。具体来看,一是引导辅导员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高度重视服务对象的体验和收获,把学生的满意作为工作的立足点;二是相信学生,愿意帮助学生。为了促进学生发展,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相信学生有能力改变现状,获得满意的结果;三是无条件接纳学生的一切。从情感上接受学生的一切,去除任何主观色彩,实施差异化的培养策略。从同理心来看,辅导员要能够理解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体会学生的立场和感受,引导学生正确处理问题。具体做到:一是掌握倾听的技巧,能够通过学生的表情、语气和肢体等非言语信息,准确判断学生的情绪与情感状态,预测有可能发生的行为,采取预防措施。二是换位思考,理解学生。采取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引导学生做好认为重要的事情。
(三)提供发展平台,引导辅导员的积极态度
高等学校辅导员的态度是指辅导员对岗位工作的价值的认识,从情感方面体现了辅导员对岗位工作的认可度和接受度,从意向方面表现了辅导员对岗位工作的反映倾向和程度。根据凯尔曼态度理论,辅导员态度的关键因素是对辅导员职业的认同,是自愿地让态度和行为与理想状态下的辅导员观念和态度一致。相关部门应为辅导员搭建平台,促进辅导员积极态度的转变,认可辅导员职业,主动参与到辅导员队伍中来。
根据高等学校辅导员绩优胜任力模型,辅导员的态度主要体现在主动性要素中,辅导员不需要外力因素的推动,按照自己规定或设置的目标行动去完成任务。具体来说,一是及时了解信息,有效应对工作突发事件;二是主动把握机会,做出工作外的绩优表现;三是提前做好工作准备,积极面对工作压力。
(四)提倡终身学习,促进辅导员的能力发展
由于服务对象差异较大,面临的变数多,对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要求辅导员有足够的能力素质去应对。因而,辅导员应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与时俱进,不断提升业务能力、综合能力。
根据高等学校辅导员绩优胜任力模型,辅导员的能力发展表现在学习能力和觉察力。从学习能力看,辅导员要保持学习的兴趣,积极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积累新经验;坚持学习的决心、信心,在学习过程中有坚定的毅力和自制力,能够抵制影响学习的内外因素;主动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效的内化学习内容,激发创造和创新。从觉察力来看,辅导员应该具有洞悉事物发展规律,精准预见事物发展的本领和能力,是一种超前的感悟能力。一是辅导员要熟悉事件的基本情况,尝试预测发展的各种可能性,分别采取应对措施;了解他人,了解自己,坦然接受每个学生,注意观察每个人的细微变化,预测可能的情况和结果。三是勇敢的面对一切事实,客观的看待真相,从中认真的分析规律和态势。
(五)整合知识技能,发挥辅导员的职业优势
从事辅导员岗位工作,都具有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要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就需要深入分析自身的显性和隐性的知识结构,依托个人专长,全面整合知识结构,有效的发挥优势。在高等学校绩优辅导员胜任力模型中,知识与技能是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要素。具体来看,一是辅导员要精通岗位的业务工作,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塑造职业优势;二是善于从工作中总结,从理论上提升,促进实践和理论的有机结合,提升职业能力;三是善于整合自身的知识和技能,不断融入和建构新的知识技能体系,打破常规,提高职业水平。
四、结束语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层面扮演着关键角色,引发众多学者的关注,群体相比虽小,但是在学生服务领域具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从大量的研究发现,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发展出现了“天花板效应”,严重影响到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和长远发展,高校管理者和辅导员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应根据辅导员的性格、爱好、能力、环境等因素,对辅导员进行职业生涯的设计规划,及时反馈与调整,畅通辅导员的职业发展路径。一是辅助新辅导员积极适应岗位,掌握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二是加强辅导员职业中期的分类引导,解决发展的瓶颈;三是促进辅导员职业后期的发展,畅通发展通道,建立退出机制,进行合理的分流,真正形成“选得准、留得住、干得好、出路畅”的良性运行机制。这些措施可以满足高校、辅导员、学生等不同层面的辅合需要,理应提供平台和保障,有效促进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对辅导员队伍职業化、专业化和专家化的建设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琳.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三个着力点[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5,3:124-125.
[2]张莉,鲁萍,杜涛.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与专业化发展研究[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5,8:131-132.
[3]郭世平,黄昊.高校辅导员职业角色定位与能力提升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8:93-94.
[4]宋克勇,孙彦,栾丽华,等.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情况和能力现状调研报告[J].高教学刊,2016(20):192-193.
[5]郭明俊.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体系构建与实践探索[J].高教学刊,2016(10):231-232.
[6]陈峰.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者胜任力模型研究——基于《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的实证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32(5):116-120.
[7]丁宝龙.高等学校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的对策探究——基于《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视角[J].高教学刊,2015(19):18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