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应用型本科《食品生物化学》教学实效的几点思考

2017-05-30 19:02连艳鲜何金环索江华李祥
高教学刊 2017年23期
关键词:教学实效应用型本科学习能力

连艳鲜 何金环 索江华 李祥

摘 要:《食品生物化学》理论性强,内容繁杂,是较难学习的课程之一。根据应用型本科学生的学习特点,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通过多途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归纳等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在有限的学时内,帮助其掌握食品生物化学的基本知识。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食品生物化学;学习能力;教学实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23-0131-03

Abstract: Because of the strong theoretical and multifarious contents, food biochemistry is one of the difficult subjects. Based onthe students learning features of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ways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in understanding, analysis, induction, promote students' learning ability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within the limited class hours, help them to master the basic knowledge of food biochemistry.

Keywords: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Food Biochemistry; Learning ability; Teaching effectiveness

食品生物化学是食品科学、食品安全、酿酒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为相关专业的学习、研究提供通用的语言和方法,在学科体系中有承前启下作用。食品生物化学内容抽象、繁杂;知识点联系紧密,综合性较强;复杂的代谢反应环环相扣难以理清;是较难学习的课程之一。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一般思路开阔但缺乏持之以恒的坚持;表现欲强但自我约束与管理能力较差;理想远大但基础知识不够扎实。课程特色与学生特点都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提高其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助其成才。

一、结合专业兼顾学生需求安排教学内容,解决学时有限的问题

《食品生物化学》的课程特点及知识容量要求有较多的学时(笔者认为理论课时至少应在60学时以上)才能比较详细、系统的讲解,实际情况是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生化的理论学时在40-50之间,甚至更少。在学时有限的情况下既要保证生物化学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又要照顾学生深造的需要,必须对内容进行筛选,分清主次。《食品生物化学》内容可分为大分子物质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控、分子生物学三大块。结合食品类专业的后续课程和学生需求对内容进行如下安排:大分子物质结构与功能部分是讲授的重点,但要突出蛋白质、糖、脂类化学,核酸化学略讲;物质代谢部分有策略的讲解:不细讲每一步反应机理及每一条代谢途径,重点在途径的整体性及途径间的关联上(详见本文三(二)内容);结合考研的需求分子生物学部分简略讲解;以应用实例为切入点适度介绍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前沿知识与技术以拓展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具体到每个章节,学时分配上应偏重于难点、重点部分,对于较易理解的知识模块,教师用启发式或问答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明确需要掌握的内容即可。单次授课容量由少增多循序渐进,力争做到让学生前期不厭学,后期能跟上。开始的2-3次课内容不易过多,这是因为学生对生化知识生疏,对老师教学方式、方法不熟悉,过多的内容易使学生手忙脚乱,进而厌学。随着教学的进展,教师可将进度加快到学生能接受的水平。

二、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可帮助学生掌握生化知识

(一)实例教学法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主动学习的有效动力,实例教学是活跃课堂气氛的良好方法。食品加工、看病治病、健身美容等日常生活都有生物化学知识的应用,结合授课内容将这些知识适时穿插进来,即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例如必需氨基酸与食品营养价值相结合,面包的疏松、弹性与蛋白质的分子结构相结合,减肥与物质代谢相结合等。通过这样的联系不但使生化知识经久难忘且让学生有学以致用的感觉,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教学效果必然会大大提高。

(二)学生主导课后总结、课前复习以巩固所学知识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及动画、视频的有效组合使教学更直观与灵活,但授课内容却不能系统的呈现在学生面前,知识间逻辑层次也不清晰。故此,老师们一般在每次课结束前亲自总结授课内容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容易使学生养成懒惰的习性。如果每次课让2-3名学生作一次“小老师”,描述授课内容,总结难点、重点,分析逻辑关系,不但能督促学生认真、用心听课,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提升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课前复习一般采用的提问方式容易使学生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如果摆出“擂台”让学生提问,其他同学回答,不但能促进学生课下复习,更能刺激学生开动脑力、查阅资料以提出有水平的问题。这种学生主导的课后总结、课前复习充分利用了学生的表现欲,在帮助他们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起到了拓展思维、提升语言组织能力的作用,为了保证课堂的实效性,总结与复习时间不易过长且与平时成绩相关联。

(三)开展自主课堂,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对生物化学内容中较易理解的部分可采取自主课堂的形式授课。例如维生素部分,内容简单、有序,网络资源丰富,生活实例较多,每一种维生素可独立成篇。因此,可把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一组负责一种或几种维生素的讲解。要求学生自制课件、自己讲解,但教师对讲解的内容、课件提前把关以保证自主课堂的实效性与严肃性。自主课堂的开展可提高学生对文献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知识的梳理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其学习能力的目的。

三、多途径、多方法,对学生“授之于渔”

(一)生化理念与思维的建立可提高学生归纳总结及理解能力

应用型本科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但归纳总结能力较弱,个人认为帮助其建立生化理念、培养生化思维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物质结构、性质、功能间的关系“物质结构决定其性质,而性质是功能的基础。”该理念贯穿生物化学整个知识体系。因此在讲解大分子物质的结构与功能时,通过反复强调、实例讲解使学生理解其内涵。该理念的建立,将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酶活性的改变、代谢的调控、基因表达与调控等抽象而具体的知识。物质代谢部分反应众多、途径交叉是生化的难点,但不变的定律是代谢一定与机体状态相适应,这种思维模式能帮助学生理解代谢途径间的联系与调控。生化理念的建立、生化思维的培养相当于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工具,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生化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二)整体性、系统性概念的建立可提高学生联系、分析能力

《生物化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特别是代谢部分,途径多,过程复杂,反应与反应之间、途径与途径之间是点点相连、环环相扣。学生要记住每一步代谢反应是非常困难的。结合食品科学类的课时安排、专业特点及考研需求,在授课时采用“纲举目张”的方式:强调每一代谢途径的整体而不是每一步具体反应过程与机理。如在讲葡萄糖的有氧氧化时会首先给出如图1。

这样简单化的代谢途径因脉络清晰而便于学生记忆,此为“纲”。在具体讲解每一阶段时要求学生重点关注该阶段发生部位、关键性中间物、最终产物、重要的调控酶及所催化的反应(此为“目”)。糖代谢所有途径讲完后,以6-磷酸葡萄糖为中心点用一个简图把各途径联系起来。通过这样的复习、总结,不但强化了代谢的整体观,更有利于深入分析糖代谢间联系与调控。

利用代谢与机体相适应的理念,通过糖代谢的总图,分析代谢途径间的联系与调控能有效帮助学生掌握代谢途径的生理意义及调控方式。用先总后分再总的方式推进,通过多次重复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三大营养物质代谢是生化的难点。如果以三羧酸循环为主线,给学生提供一个三大物质代谢的轮廓图,再以科学饮食和减肥为切入点,将三大物质代谢联系起来既能避免代谢的繁琐与枯燥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机体的整体性及知识间的关联性,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从细节着手理解基本概念的内涵可

提高学生记忆能力

生物化学名词概念比较多,要牢记这些费时、费力。应用型本科的学生有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老师一些小技巧的使用可帮助学生有效记忆。一些概念要教会学生从字面理解,如变构酶:变为“改变”,构为“结构”,联系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该名字的含义基本就清楚了;一些名词要强调几个关键点,如呼吸链:要求学生注意呼吸链的位置、包含的物质及作用,加上一定的文字组合就可记住该名词;一些名词需理解个别字,如“酶原”、“维生素原”、“糖原”等,对“原”字的理解是关键,结合“原”的意思“最初的、开始的”,这几个名词的内涵也就掌握了。这样的学习方法避免了死记硬背,引导学生灵活掌握知识,提升其记忆力。

四、利用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综合素质

(一)实验内容体现“应用性”及“综合化”

生物化学是与实践密切相关的课程,因此实验项目的选择以“应用性”为主,实验技能即要包括生物化学的基本技能又要体现生化技术的应用,为此在具体的实验内容安排上以综合化的实验为主导。如“免疫球蛋白的提取、纯化与鉴定”综合性实验,将蛋白质的提取技术(盐析、有机溶剂沉淀)、脱盐技术(透析、超滤、层析等)和分析技术(包括分光光度测定、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等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化学技术柔和在一起。通过训练,学生一方面掌握了大分子物质制备的基本技能,另一方面应用了当代的主要生化技能与手段。同时通过教学组织,引导学生把学习的重点从基本技术、基本技能的掌握逐渐延伸到基本方法、基本策略思想的学习上来。

(二)实验设计体现“主动性”及“全面性”

为了全面培养学生实验的基本技能,并调动其主动性与创造性,要求自行设计“核酸提取与鉴定”的实验方案并讲解。为了保证课堂实效并使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部分,老师对学生的实验方案把关。学生查阅资料可将核酸的微量制备技术(包括有机溶剂抽提、高速离心、多聚酶链式反应)和分析技术(紫外分析、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技术)学会、吃透,使学生对实验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过实验准备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抽象的实验内容具体化和直观化;通过讲解实验过程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样的训练在确保实验效果的同时提高了实验的复杂程度,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的方法思维和创新意识。

五、建立教学反馈交流机制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学也如此,一切教学手段都应建立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因此利用课余时间在期初、期中、期末各安排一次与学生交流、反馈。方式可以以面对面进行也可以以书面问卷的形式进行。期初的交流主要是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思维习惯以及对生物化学课程的要求与期待,通过了解学生制定本学期授课的基本内容与课堂设计;期中的交流重点在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内容的深浅、进度的快慢是否适合学生,学生能否掌握及理解,通过交流调整教学内容与手段;期末的交流是进行总结及反馈,为下次上课做准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要由QQ、微信平台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对学生的问题及时回答或解决。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让学生充分认识生化的学科特点、老师的要求及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也作出适当的调整更好的掌握生化基本知识与技能。

面对应用型本科的学生,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如何上好理论性强、内容繁杂的生物化学课对老师是一个极大的考验。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应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与创造力,创建和谐课堂增强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思维方式的培养与学习能力的提升不但有助于学生学好生物化学这门课,更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何金环,连艳鲜,王永芬.应用型本科动物生物化学核心课程建设[J].生命的化学,2015,35(3):438-441.

[2]张鸣放.关于应用型本科教育若干基本问题的探讨[J].现代教育科学,2009(3):1-4.

[3]吴建成,陈平,李志林.应用型本科公共基础课课程建设的主线[J].大学教育,2016(7):17-19.

[4]熊伟,左绍远,等.对医学类本科专业医学生物化学的教学反思[J].基础医学教育,2015,17(7):591-594.

[5]邓详宜,李婵娟,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生物化学教学体会——从应用型人才培养角度出发[J].生命的化学,2014,34(3):419-422.

[6]韓珍琼,程道梅,马林.《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对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体现——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J].高教学刊,2017(20):37-39.

猜你喜欢
教学实效应用型本科学习能力
巧妙运用微课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小学数学教学浅析(二)
中学数学教学方法初探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改革
学业导师制对本科生学习能力和素质教育造成的影响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之必要性探讨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