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及政策建议

2017-05-30 10:48韩永奇
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政策建议

摘要:葡萄与葡萄酒产业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系密切。从“三农问题”的解决、民生健康、环境生态等方面阐述了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客观分析了对中国葡萄与葡萄酒产业重新定位的必要性,提出了把葡萄与葡萄酒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并出台政策扶持中国葡萄酒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葡萄与葡萄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产业定位;政策建议

党的十八大发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员令,即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这个小康社会是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包括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内涵丰富,对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重大。葡萄与葡萄酒产业是一个关联度很高的产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中地位重要,它对于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将起着巨大的作用。

一、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葡萄与葡萄酒产业直接关系到中国“三农问题”的解决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到二〇二〇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1]。虽然近年来快速发展了工业化、城市化、城镇化,但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并没有改变,依然是一个农民大国和农村大国。“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2]。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过这样深刻的话。以科学发展观来衡量,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实现“中国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事业是关键和支撑。然而,目前我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农业人口占大多数,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三农”问题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是中国最大的问题。因此,如何有效解决“三农问题”,便成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攻坚克难”的一个战略重点。笔者研究发现,其实破解中国“三农问题”的金钥匙就在我们眼前。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和農业、农村、农民紧密相关,对于农业结构调整、农民收入的提高和摆脱农村贫穷贫困都具有重要作用,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它是破解中国“三农问题”的一把“金钥匙”。特别在适宜葡萄种植的地区,是如此如烟台产区,当然,在全国的十大葡萄产区都有这样共同的认识和实践。“三农问题”的解决要靠什么呢?农业是基础,土地是保障,土地的产出率、利用率是关键。我国人多地少,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把贫瘠的土地变为优势资源,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和学问。如果通过发展葡萄与葡萄酒产业把一些过去废弃的、不能有效利用的土地利用了,或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产出率以及产出品的加工增值潜力,“两率一力”提高了,农业兴旺、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农村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国外,无论是美国纳帕,还是欧洲国家,如法国,延绵数千公里的是葡萄、葡萄庄园,欧洲的农民世世代代靠葡萄、葡萄酒过着富足的日子,而且推进了农业现代化,推进了新的城镇化,使欧洲的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国的蓬莱等地也在走这样的路。经过二十多年的长期努力,蓬莱成了中国葡萄酒名城,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样板。二十多年前的蓬莱,丘陵地多,砂砾土,农民种粮食作物一亩地年均收入二三百元钱,但这个区域适合种葡萄,种了葡萄后一亩地至少是三四千块钱的收入,是过去的十几倍。而且对企业来说,一亩葡萄还可以做一吨多酒,酒又带来几千块钱的收入,也给当地财政带来几项税收。不只是在蓬莱,在烟台或中国其他的葡萄与葡萄酒产区,也是因为种植了葡萄、发展了葡萄酒产业,扶助了农民,提升了农业,而且改变了村子的面貌,出现了一个繁荣发展的新景象。

(二)葡萄与葡萄酒关系到百姓民生和人民健康

没有人民的健康,就不会有人民的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人民的健康。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并指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1]。习近平强调,“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3]。葡萄酒具有促进消化、提高免疫力、防治肾结石、抗氧化、延缓衰老、降血压、降血脂、预防癌症、冠状动脉疾病、脑血管意外和心脏病等作用;有研究表明,葡萄酒中含有较多的抗氧化剂,如酚化物、鞣酸、黄酮类物质、维生素C、维生素E、微量元素硒、锌、锰等,能消除或对抗氧自由基,所以具有抗老防病的作用;葡萄酒的单宁酸可以降低血液中动物脂肪分解的脂质(即“劣质”的胆固醇)含量,尤其是红酒,因为红酒中通常富含单宁酸。葡萄酒可降血压、降血脂。葡萄酒中含有聚苯酚物质,对人起到利尿、激发肝功能、延缓衰老、抗菌等作用;葡萄酒能够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防止胆固醇增加。葡萄酒对癌症、冠状动脉疾病、脑血管意外(中风)有着积极的预防作用;红葡萄酒有防止黄斑(视肉膜)变性的作用;总之,长期饮用可防止坏血病、贫血,降低血脂、软化血管、促进消化,对预防癌症和医治心脏病都是有益的;经常适量饮用含有白藜芦醇的葡萄酒能够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增强身体素质[4]。葡萄酒对人民的健康作用极大。与其说葡萄酒是一种用葡萄做的酒精饮料,毋宁说它是关系百姓民生和人民健康幸福的一种食品。小小葡萄酒关系到大健康。大而论之,健康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存状态和生存环境的总和;中而论之,健康是一个地区、一个县市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共享发展的总和;小而论之,健康是一个村落、一个家庭文明程度和幸福指数的综合体现;所以,在未来社会竞争中,首先是人口综合素质的竞争,是劳动力整体素质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健康中国,实质上就是民族复兴的希望,就是中国梦[5]。葡萄与葡萄酒业与健康中国关系极大,关系到人口素质的提升,关系到未来的竞争,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乃至中国梦的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国民的健康,没有健康的体魄,哪会有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那么,实现这个目标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当前,作为健康概念的葡萄酒已经进入家庭、进入大众,葡萄酒消费在增加。随着人们对葡萄酒与健康关系的深刻认识,这种饮品的规模在扩大。葡萄与葡萄酒作为一种健康产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和追捧。作为一种安全、生态、健康的饮品,它的未来极为看好,井喷式增长的时期将要到来。不远的将来,和老百姓健康息息相关的葡萄酒将会成为未来饮品市场中主流的、大众的饮料。在“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的今天,葡萄酒涉及到千家万户食品安全,涉及到大众消费和健康,涉及到整个国家、全民族的健康和老百姓的福祉。所以,从健康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角度,重视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应在情理之中;发展葡萄与葡萄酒产业,也是民心所向,民意所指,大势所趋。毕竟它是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产业。

(三)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广泛的关联带动作用

党的十八大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经济建设目标。在这个目标体系下,具体提出了实现两个“倍增”的数量指标,即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2020年比2010年翻一番[1]。而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战略性支柱产业的支撑。产业经济学认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对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意义,是构成一个国家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支撑的产业,它不仅本身具有相当的规模,而且发展潜力巨大,同时能够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广泛的关联带动的作用。而葡萄、葡萄酒产业是一个复合型多业态融合发展的产业,关联广泛,带动性强。首先这个产业是农业,而且是高效的农业;也是工业,是高效益、绿色、循环发展的工业;还是旅游业、商贸业,也是文化产业;总之,它是一个多业态复合发展的产业。葡萄酒产业的链条长,从短期来说,它可以是农业、工业、旅游业复合发展的一个酒庄,酒庄把这些业态复合起来后成为一个新业态。酒庄连片发展成酒庄集群,它就成了一个新的产业功能区或新的城镇、新城区。例如法国波尔多、美国纳帕延绵的葡萄庄园,通过产城一体化发展成为一种新的城市功能区。各种业态复合化发展改变了这个产业,强化了这个产业的基础作用,它不仅仅是种葡萄、酿葡萄酒的产业,也是多业态的复合发展融合发展的产业。葡萄、葡萄酒是产业的底色,是融合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就可以在与关联产业融合中快速发展,不管与哪个产业融合,它都能引领、带动和启动一些新兴产业,或者复合叠加其他产业。像葡萄酒与旅游度假、旅游观光融合而成的葡萄酒旅游产业,通过融合使每一个葡萄酒产区都成为以葡萄酒为主题的旅游区、度假区。如果以葡萄酒为主题的旅游区、度假区和该区域新兴的商贸文化区、休闲养生区,还有一些其他的功能区,都在这个产区里叠加起来,那么,它对于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是多么的强大。所以,尽管葡萄、葡萄酒本身提供的产值和增加值是有限的,但是它链条长,它启动或者能够扶持的产业比较密集,综合效率就特别高。对实现两个“倍增”的数量指标确实起到了倍增器的作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经济基础。

党的十八大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除了提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经济建设目标之外,还包括人民民主不断扩大的政治建设目标、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的文化建设目标、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的社会建设目标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如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明确提出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思路, 报告提出了“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1]。环境和生态问题是我们国家最重要的问题,也是最大的瓶颈束缚。葡萄酒产业与生态环保关联紧密,是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可以有效地缓解环境生态问题,对现有资源合理的利用和开发。首先,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先天要赋就是绿色、环保、循环、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在城市化的进程中,过去是把工业和项目建到城郊,城市环保生态改变了,城郊却严重污染了,于是开启了城郊先污染后治理模式。城郊污染完了以后生态面貌就不行了,再继续开启下一个新的城郊先污染后治理模式,就这么循环下去。而烟台通过在城市郊区一步到位发展葡萄和葡萄酒产业,一下就變成了城市绿肺、城市新兴产业、城市新的功能区,它解决了城镇化过去的难以改变的面貌和困境。而且烟台发展沿海葡萄生态旅游产业带,沿海区域的数百公里,既是葡萄酒的产业带、旅游带,也是生态保护带和城市带,毫无疑问,这几个特色发展带延续下来,大力保护了环境和生态,将会有力的促进烟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

除了保护环境外,它关键是合理的保护和利用了资源。我们国家的资源是很匮乏的,尤其是土地资源,虽然地大物博,但真正可利用的耕地并不多。葡萄、葡萄酒产业恰恰对于粮田是不适宜的,反而,瘠薄的粮田、不适宜农业粮食的农田发展葡萄、葡萄酒却是最好的。如山坡地、沙土地、沙坡地,相对来说土壤的土质砂砾、比较贫瘠的土地非常适合种葡萄。而粮食的供产区,能生产粮食的土地倒不适宜种葡萄、酿葡萄酒。如山东烟台,种植葡萄的地方全是过去的荒地、山坡地,而这些地原来都是属于撂荒地,属于山坡的山耩薄地。这些旱薄地、撂荒地,如果不发展葡萄和葡萄酒,多数可能就是一些瘠薄的丘陵山地荒芜起来,而发展葡萄酒产业恰恰能够利用这些资源,而且提升效率达到最大化。不仅是烟台,在全国的其它一些产区也是如此,因为葡萄就适合在砂砾土、旱薄地种植,太肥沃的地方不适合种葡萄。我国有大量的戈壁荒漠,大西北到处都是戈壁荒漠,如何利用戈壁荒漠振兴西部,发展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就非常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张裕、威龙、长城等一些葡萄酒大企业到大西北的戈壁荒漠上建成了优质葡萄园,把昔日戈壁荒漠发展为葡萄种植基地。不仅资源被有效地利用起来,也解决了当地的就业问题,促进了当地的税收和财政发展,也解决了当地的生态问题。发展葡萄与葡萄酒所用的地大多数是在我们国家十八亿亩土地红线之外的,尤其是西部戈壁荒原,过去认为戈壁荒原不是可用的农业资源,现在葡萄、葡萄酒产业使这些戈壁、荒漠能够资源化,让西部荒漠成为绿洲,改变了那里的生态环境,发展了西部经济。从这个意义上讲,葡萄酒产业是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产业,因为中西部的崛起、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等都是国家战略,那么通过什么路径、办法把西部发展起来?葡萄、葡萄酒就是一个好的路径,而且西部气候、土壤等风土条件恰恰能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最优质葡萄产区之一,可以生产出最具中国风格的、最具竞争力的世界优质葡萄酒。这样,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当前现实要求重新定位葡萄与葡萄酒产业

既然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国家就应该把这个产业提到与之相应的地位上来。但长期以来,我国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在国家层面定位不尽合理,只是把它看成农业或农产品加工业的一部分,并没有把葡萄和葡萄酒产业提到应有位置,既没有上升到战略产业,更没有上升到主导、支柱及基础产业的意向。究其原因,主要是客观上,单一的狭义的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在我国整个国民经济或GDP当中占的份额很少,区区四百多亿的产值,在GDP上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如果以GDP来论英雄、决胜负,那么葡萄酒产业的确无足轻重,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毫无位置可言,这是其一。同时,还存在着一些主观偏见。葡萄酒产业是近年来才发展起来的产业,随着葡萄与葡萄酒快速发展,尽管人们对葡萄酒的认知越来越高,但真正懂得葡萄与葡萄酒,真正熟悉这个产业特性,真正认识到这个产业重大作用、对这个产业有感情的人还是太少,因为不了解它,没有客观地认识到它的特点和作用,那么往往带着一些传统的思维方式和理念来看待这个产业,导致葡萄和葡萄酒产业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更难以提到应有的高度和国家层面。于是,国家在产业发展规制方面,如一些相关的产业规划、产业政策等都出现了一些偏颇,葡萄酒企业、产区理应得到的国家补贴扶持政策却享受不到,产业发展受到极大的影响。

从国外来看,不管新世界,还是旧世界,都把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做为国家战略产业。虽然葡萄酒产业规模小、产业增加值少,但是无论在哪一个国家它都会上升到国家战略。澳大利亚的葡萄酒产业带来的产出比起其他产业微不足道,它的矿石等资源比葡萄酒高的多得多,但是它把葡萄酒作为国家战略,倾国家的力量扶持,打造这个品牌,把葡萄、葡萄酒做成澳大利亚国家的形象,以国家的文化来大力推广。再如智利、阿根廷等等,也是倾尽全国的力量去做葡萄酒。旧世界更不用说了,像欧洲,我国改革开放之初,他们就锲而不舍实施他们的国家战略,一以贯之地在中国普及推广,然后渗透到各个层面、各个环节,导致它们的葡萄酒在中国一片红。而在我国,则把葡萄与葡萄酒产业看成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定位不科学,影响了产业发展和市场竞争。如果说过去对葡萄酒产业“无足轻重不影响大局”的片面认识让中国葡萄酒产业丧失了发展机遇的话,那么,当前在民族葡萄酒产业生存维艰、命悬一线之时,必须把葡萄酒产业上升到国家层面,科学定位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出台产业政策,保护、扶持、促进葡萄酒产业健康发展。

在当前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民族葡萄酒企业遭遇新旧世界葡萄酒国家的夹击,稍有不慎,就会被国外葡萄酒强敌扼杀在摇篮里。尤其是当前,葡萄酒逐步向大众扩展,中国大众逐步成为主流的消费群体,虽然 90后人群也饮用白酒,但在国内外葡萄酒文化理念的熏陶下,特别是随着我们城市化以及农村的发展,饮用葡萄酒的家庭、群体越来越多,饮用葡萄酒的井喷式、爆发式增长的到来为期不远。所以,我们要在国家层面做好准备,不能任由国外葡萄酒进攻我们国内市场,把我们发展势头好的市场蓝海拱手相让,让弱小时期的中国葡萄酒产业被扼杀,这将来对我们国家来说是多么大的一个遗憾。当前,中国葡萄酒产业确实到了岌岌可危的时候,急需合理定位,把葡萄酒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产业层面,引起整个国家、民族和社会的重视,中国葡萄酒产业才有希望,也才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大有作为、建功立业。

俗话说,有位才能有为。国家对一个产业的定位非常重要,把它放在什么位置、给予它什么平台将直接关系到这个产业能否健康快速发展,能否发挥这个产业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产业经济学理论和实践表明,产业定位准确科学,产业发展就会突飞猛进,反之,则会阻碍、遏制产业发展。那么,什么是产业定位呢?所谓产业定位是指某一区域根据自身具有的综合优势和独特优势、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以及各产业的运行特点,合理地进行产业发展规划和布局,确定战略产业或主导产业、支柱产业以及基础产业。战略产业是指能够在未来成为主导或支柱产业的新兴产业,但并非所有的新兴产业都可以成为战略产业[6]。那么,对于我国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又该如何定位呢?是一般或是重点,是传统农业还是新兴战略产业?对于国家来说,把它放在什么样的位置才能充分发挥它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呢?笔者认为,尽管从GDP中占的份额来说,狭义的、纯粹的葡萄与葡萄酒产业确实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产业,但从广义的、宽泛的葡萄与葡萄酒产业来看,这样的一个涉及面广、关联度极高、亲和力极大、拉动带动作用极强的产业确确实实是一个大的产业。事实上这不仅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大产业,也是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国计民生的一个新兴的战略产业,应引起国家高度重视,提到战略层面去认知这个新兴产业,并把它作为一个国家战略性的产业来发展和扶持,这不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在当前形势下也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当前,国外葡萄酒大举进攻国内市场,中外葡萄酒的竞争惨烈、已到白热化程度。民族葡萄酒产业内外受困,确实到了一个最危险的时候。如果我们在国家层面上缺乏对这个产业的清醒认识,缺乏正确的产业定位和考量,缺乏积极有效的产业政策推动[7],那么保护、扶持、促进葡萄酒产业健康发展,参与国际竞争,提升我国葡萄酒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就只能是一句空话,这个大有希望的新兴产业就可能夭折,或出现大的震荡,就会被国外葡萄酒强敌扼杀在摇篮里。在这样的背景下,重新认识产业,进行合理定位,则关系到中国葡萄酒产业的生死存亡。面对当前严峻的形势和产业发展的现实,只有重新定位中国葡萄与葡萄酒产业,把该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并出台政策扶持,才能确保中国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健康发展,才能让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发挥其重要作用。

三、发展我国葡萄与葡萄酒产业的政策建议

葡萄与葡萄酒产业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必须千方百计推动该产业的发展。一个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机制,也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扶持。发展我国葡萄酒产业要发挥好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当前来看,市场并不是万能的,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发展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8]。为此,建议:国家要把葡萄与葡萄酒产业确定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出台扶持政策降成本减税费,让葡萄酒企业与国外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

我们国内葡萄酒产业先天不足,有许多薄弱环节,加上国外葡萄酒惨烈的竞争,导致我国葡萄酒企业竞争乏力,发展受困。从内部来看,第一,我们国家地大物博,但土地资源还是匮乏的。土地的成本比国外高,而且土地要规模地利用、规模化地流转或经营。国外动辄数千亩,大片的土地且成本低,而我们尽管土地流转了,但土地的运营成本也抬高了。第二,除了土地成本之外,就是我们的劳动力成本没有优势,甚至现在成为沉重包袱。过去有人口红利,现在没了。但现在的葡萄园多数还是靠人工管理,因为搞机械化,要按照栽培规模、土地平整、土地建园的标准和栽培的规格,进行一系列的投资和改造,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况且之前我们没有机械化的意识,加上投资资金比较匮乏,能不搞就不搞了。目前我们机械化水平还是很低。但现在不搞机械化,劳动力成本居高不下,加重了葡萄、葡萄酒的成本。第三,葡萄、葡萄酒税赋高、门槛高,人为地增加了成本。国外把葡萄、葡萄酒当成农产品,可以理直气壮享受一些农业补贴政策,但是我国把葡萄酒当作工业品,作为工业品的葡萄酒,本身无扶持政策,农业政策它几乎都不享受。现在从国家大大小小的扶持政策里找不到针对酿酒葡萄的种植、酿造等这样一些条目,没有专门针对葡萄酒的补贴扶持政策。葡萄、葡萄酒企业要争取一些政策,必须千方百计打擦边球,搭扶持其他农产品政策的车。除了税收,还有高门槛。葡萄酒企业需要上很贵重的设备、相当复杂的检测手段,这种居高不下的门槛让葡萄酒酒厂背上了沉重的包袱。葡萄酒厂房设备、卫生标准、化验设施、设备检测等投资成本很大。再加上葡萄种植的土地、用人、管理成本高,發酵、加工、辅料、储存、运输等成本也不便宜,还有外部因素带来的负担也不轻,如有葡萄酒企业到某地投资后,当地政府都鼓动企业建设酒庄要“高大上”,能代表当地城市形象,建奢华酒庄。所有上述投资都叠加在葡萄酒酒庄上,搞得葡萄酒庄主苦不堪言。如果说,当年葡萄酒有泡沫、价格高的时候,一瓶能卖千百元,收回投资没有问题;但当市场泡沫挤掉、葡萄酒价格回归理性,再这样做,企业就非常痛苦。总之,上述这些原因都会造成葡萄酒本身成本上升,与国外比,成本高,性价比低,无法与国外酒竞争。

国内葡萄酒既有先天的不足,又面临国外一些不正当竞争或恶性竞争,这让民族葡萄酒雪上加霜,给行业带来了灭顶之灾。首先,无论是新世界旧世界,国外葡萄酒从总体来看是过剩的,过剩了以后它有强烈的倾销欲望。一旦倾销,国内又没有适当门槛和有效监管的手段,这种倾销就会严重冲击国内市场。外国酒进入的门槛低,国门关不严,国家又缺乏相应的政策和标准对国外酒进口商限制,导致谁都可以做进口商。而国外对进口酒限制较严,有相应的标准。国内一些标准根本就没有,怎么去监管?监管不力,国外进口酒浩浩荡荡涌进国门,低价冲击了国内整个市场。本来国产葡萄酒成本就不低,而过剩的国外进口葡萄酒再低价倾销,极大地冲击了国内葡萄酒生产企业。进口原酒灌装比自己种葡萄酿酒都划算,干脆就砍葡萄树毁掉葡萄园。好不容易经过五六年或者十来年辛苦培育的一片葡萄园,在面临国外夹击而国家产业政策不调整、不保护民族葡萄酒的情况下,可能用不了几年,全部都被砍掉了,辛辛苦苦拥有的葡萄原料资源就丧失了。虽然张裕、威龙、长城等一些有责任感的大企业都建立自己的生产基地,但葡萄种植经营压力都很大,都在苦苦地支撑。这些年砍葡萄的并不少见,葡萄种植园大幅度减少,一系列问题威胁着中國葡萄酒产业的可持续发展[9],这是非常严峻的事实。如果国家没有相应的扶持政策,继续听之任之的话,余下的葡萄原料基地、葡萄种植园将岌岌可危,当园子砍掉了,不知经历多少年才能恢复起来,而葡萄酒的大众消费现已出现井喷式增长,高档消费逐渐复苏,如果有一天发现自己没有原料酿酒了,完全依靠进口原酒了,我们将会受制于人。

当前,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遇到了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的困扰,一些问题解决依靠自身调整和行业内企业努力是远远不够的,笔者曾经对 “十二五”时期烟台葡萄酒产业的现状和问题进行调研,发现在产业受困之时,政府与行业科学而又有力的政策扶持是产业发展的推进剂,有着四两拨千斤之功效,产业扶持政策是“十三五”时期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的关键,当然这必须是在对葡萄酒产业和产区进行科学定位基础的上[10]。

因此,必须在科学定位产业的基础上,对葡萄与葡萄酒产业给予一系列的扶持政策,让葡萄酒企业与国外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首先,在农业政策当中,应该把对酿酒葡萄栽培种植业的扶持专门列上去,给一些重点保障。对酿酒葡萄的栽培、品种、管理技术包括其它涉及的公共平台问题,对酿酒葡萄栽培和优质酿酒葡萄基地的建设国家给予专项资金的重点扶持。其次,在葡萄的发酵工程、葡萄酿造方面应该取消过多的、不合理的干预,降低门槛,支持葡萄、葡萄酒加工。不要人为地增加葡萄酒生产的成本标准,废除检验要求设备过高的、不合实际的一些规定。第三,税赋要降,逐步把葡萄酒当成农产品,把它作为奢侈品的10%的消费税最大幅度地降下来,乃至取消。因为葡萄酒已经不是奢侈品了,是大众消费品,尤其现在去泡沫后,葡萄酒是基于大众餐饮的饮品,如果还把它当成奢侈品,征过高的消费税是没有道理的。而且,在法理上也是讲不通的。国外葡萄酒不但没有消费税,而且能够享受农产品各项补贴。此外,国家要鼓励企业走出去并购,国外某些资源相对来说是过剩的,国外的土地也便宜,走出去发展、抢抓葡萄资源可解决我们国内原料不足,或者解决整个原料的成本问题。国家在鼓励葡萄酒企业 “走出去”方面,应该出台一些针对葡萄酒的相应具体政策扶持。这样,才能使葡萄与葡萄酒产业的未来之路越走越广阔。

四、简短的结语

综上所述,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地位重要、作用巨大,涉及到“三农”问题、中部崛起、“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问题,涉及到西部资源综合利用、环境生态保护、改善气候、减少风沙水土流失、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国家重大经济政策调整与实施问题。到目前为止,再没有发现哪一个产业能像葡萄与葡萄酒产业那样,对我们国家经济战略带来这么重大的影响,为国家整体带来这么高的经济、社会、生态等综合效益。它理应是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新兴产业,把它上升到国家战略产业一点也不夸张,更不过分。把葡萄与葡萄酒产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要抓手、作为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把葡萄与葡萄酒产业提升到国家层面、战略高度,并出台相关的葡萄酒产业扶持政策,将会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参考文献

[1]胡锦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BE/OL][2012-11-17].http://news.xinhuanet.com/18cpcnc/2012-11/17/c_113711665.html.

[2]钟欣.农业强、农民富、农村——习近平的“三农观”[N].京华时报,2016-04-29(3).

[3]李斌,李铮.习近平会见全国体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代表等时强调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N] .新华每日电讯,2013-08-31(1).

[4]让·克劳德吕夫克雷纳斯托克利.葡萄酒与健康的科学证据[J].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03,7(1):70.

[5]张耀清.健康与小康 [N].闽西日报,2016-09-05 (2) .

[6]苏东水. 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77.

[7]刘树琪.葡萄酒产业密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212-259.

[8]韩永奇.基于新常态和供给侧改革导向下烟台葡萄酒产业发展方向与路径研究[J].中州大学学报,2016(03):5-7.

[9]刘世松.中国葡萄酒可持续发展研究[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7:170-171.

[10]韩永奇. “十三五”时期烟台市葡萄酒产业发展研究[J].焦作大学学报,2017(1):30-31.

猜你喜欢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政策建议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途径
坚持绿色发展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作用
发生逻辑、哲学意蕴与当代价值: “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多维透视
如何有效发挥离退休干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实施“十个全覆盖”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农村文化建设思考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农村文化建设思考
关于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研究与思考
江苏省中小企业融资现状调查与思考
科研经费管理政策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