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精准扶贫”导向的农村电商扶贫刍议

2017-05-30 10:48:04周峰
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农村电商精准扶贫互联网

周峰

摘要:发展农村电商是实施“互联网+精准扶贫”工程的重要手段,不仅能有效解决市场与农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难题,而且能够提高农产品物流配送效率,降低农业经营风险和农产品交易成本,加快农村精准扶贫进程。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对电商扶贫工作的重视,农村电商发展面临良好的内外部条件。应把握机遇,强化政策支持和落实,完善农村贫困地區物流体系建设,加快贫困农村电商产业培育和人才培养,丰富农村电商的经营模式,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共同促进农村电商扶贫工程落地生根。

关键词: 互联网+;精准扶贫;农村电商

做好农村扶贫工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对于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具有重大意义。伴随着互联网经济的迅猛发展,农村扶贫工作有了新的载体,扶贫手段更加多样化,精准扶贫与“互联网+”有效结合成为了农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有效途径。2015年10月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将电商与实体店铺相结合,释放实体经济与互联网产生的叠加效应[1]。紧接着,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提出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大力发展农村电商。2017年7月,国务院扶贫办在新闻发布会上再一次强调,“互联网+”社会扶贫是推进扶贫工作的有效手段,要让电商扶贫成为精准扶贫的有力措施。鉴于此,本文分析了发展农村电商对于实施“互联网+精准扶贫”战略的重要意义,指出了我国农村电商具备良好的发展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互联网+精准扶贫”导向的农村电商扶贫思路。

一、农村电商对实施“互联网+精准扶贫”战略的重要意义

农村电商是互联网经济催生的经济形态,是农村脱贫致富、促进农产品营销和加快农村商贸信息流通的重要手段。农村电商的发展,使得互联网产业与传统农产品销售实现了线上线下相互促进,有效解决了农村精准扶贫中市场与农产品供应商(农民)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难题,提高了农产品物流配送的效率,降低了农产品交易成本,极大地加快了农村精准扶贫的进程。

首先,通过发展农村电商,可以较大程度上降低农业经营风险,促进农村贫困地区的产业升级。众所周知,受文化知识水平所限,当前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的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是一种习惯性行为,农民凭借经验确定种植品种和产量,忽略市场导向,从而导致农产品供需环节出现较大的偏差,造成农业经营风险。而通过发展农村电商,让互联网走进农村,走进农民,浩瀚的市场信息能够通过互联网及时传递给农户,农户据此确定农产品种植种类和数量,对接市场需求,从而降低农业生产风险。特别是对于农村贫困地区而言,信息十分闭塞,流通体系不健全,导致农业经营呈现小、散、低的特点,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发展农村电商可以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新动能,带动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藏、销售等整个农业经营链的发展,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也能增加农村就业,激活农村商业氛围,为农村经济发展、农民脱贫致富注入新活力[2]。

其次,发展农村电商,提高了农村商贸服务水平,有效解决了农村商贸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经济发展是解决贫困问题的根本手段,农村经济要发展必须依靠农业发展,农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农产品市场。但由于农村贫困地区一般市场信息匮乏、农产品销售渠道较少,在面对常态性市场波动时,常常出现难卖、价低的问题,这直接影响了贫困农民增收脱贫。农村电商是农产品拓展市场的有效手段通过实施“互联网+电商”计划,能够极大地拓展农业经营的地域限制,将农产品销售由原有的“圈子”推向全世界,覆盖面变得无限,拉近了农户与市场的距离,让农民摆脱了弱势生产者的境地,真正成为了自主经营的平等市场主体。

最后,通过发展农村电商,不仅增加了贫困地区的农民收入,而且还能够促进贫困地区实现多维减贫。调查发现,农村贫困问题呈现多元化的状态,除了农民收入贫困这一最根本的因素以外,贫困群体在消费、教育、健康、信息通讯等方面也呈现不同程度的贫困,称之为多维贫困。借助互联网,通过众筹、网店运营等途径促进贫困户互联网创业,能够帮助贫困户摆脱信息弱势,直接对接市场经营,掌握农产品销售的订单权和定价权[3]。帮助贫困户互联网创业的实质是对贫困户“授之以渔”,从教育培训、金融支持、信息服务等多维角度助力农民从事电商,不仅增加了经营者的收入,而且逐渐提高了贫困农户在教育、消费、金融、信息通讯等方面的素养,达到了多维减贫的效果。

二、农村电商具备良好的发展条件

一方面,从内部环境来看,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及其在实体经济中的拓展结合,电子商务产业前景无限,空间巨大,农村电商凭借其内生优势必将占据农村扶贫的主阵地。国家对互联网创业、互联网营销、移动支付等支持力度逐步加大,我国电子商务的用户规模持续增加,电商用户的类型也在从城市向农村拓展。据统计,目前全国已有超过 60%的网民和企业使用电商,由此可见,电商的用户基础和信息基础十分广泛。此外,一批民营电商企业成长迅速,且不断向基层进军,如阿里巴巴集团在2014年主办了“中国首届县域经济与电子商务峰会”,吹响了民营电商企业向县域以下地区进军的号角,为农村地区推广应用电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从外部环境来看,国家已将电商扶贫纳入农村扶贫重点工程之中,对农村电商的发展赋予了政治使命,这标志着电商行业将逐渐从边缘产业迈入精准扶贫的中心舞台,这一历史性变化与电商的外部环境密不可分。一是长期以来我国县域及其以下地区电商发展滞后,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调查发现,当前我国大部分农村贫困地区信息技术较为落后,人才相对匮乏,发展农村电商的基础性条件薄弱,部分农村的电商处于萌芽起步阶段。但在一些与城市相连的农村地区,电商发展势头良好,农民对发展电商有着浓厚的兴趣,电商在这些地区也在刺激着越来越多的农户的致富神经,这为电商扶贫向边远的农村贫困地区拓展创造了优良的外部条件。二是自从国家颁布《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电商精准扶贫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之后,国家各部委、各省市也纷纷出台了相应的条例,为电商扶贫铺平了道路,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互联网+精准扶贫”导向的农村电商扶贫之策

(一)强化政策支持和落实

农村电商的发展离不开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支持,政府在事关农村电商发展的政策制定、资源整合、资金扶持等主导性因素方面大有可为,且必须有为。首先,从中央到地方要合力推动电商扶贫政策的实施和监督。2014 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国家扶贫办、农业部、商务部等连续出台了一系列农村电商发展的政策文件,各地政府部门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这些文件能否落地生根,关键在于实施和具体运作。其次,对农村贫困地区发展电商产业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中央和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可以在部分地区试点设立农村电商扶贫专项基金,专门用于激励和发展农村电商扶贫工程。对于县级以下政府主动设立农村电商发展专项基金的,上级政府安排补贴予以支持,并在各种评比中优先考虑。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为农村电商产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同时,采取补助、贴息、奖励等手段,带动社会资本、风险投资进入农村电商产业[4]。在税收方面,积极发挥税收杠杆的作用,全面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对于政府部门认定的农村扶贫电商企业给予特定的税收优惠政策。

(二)完善农村贫困地区物流体系建设

完备的物流体系是农村电商行业发展的桩基,包括交通条件、网络环境等配套设施。具体而言,一是要完善农村公路、铁路、航空以及水路等交通体系建设,确保农产品物流畅通、安全。当前,不少农村贫困地区的快递物流配送尚未覆盖,这极大地限制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基于此,要充分发挥政府扶持和市场引导的双重作用,科学规划农村地区的交通物流系统,在各农村布点快递物流服务点,将物流产业迅速推向农村贫困地区[5]。同时,鼓励大型商贸企业在农村贫困地区建设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和冷链系统。二是要加快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电商的发展离不开网络基础设施的保障,包括农村宽带网络全覆盖、第三方电商平台、农村电商支付系统等配套基础。通过搭建高水平、全覆盖、多渠道的农村电商平台,为农村电商扶贫工程的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加快贫困农村电商产业培育和人才培养

首先,政府部门积极作为,在贫困村集中的乡镇建立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和农产品流通公共服务平台,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形式,培育一批示范性的农村电商企业和微店,进而带动其他企业转向农村电商领域,逐渐形成农村电商企业的集聚效应。其次,在村民中挑选一些中青年群体,着力培养一批本土化的农村电商能手,形成一支信息化、专业化兼具的农村电商人才队伍。可以与职业院校或知名的电商企业合作,采用离岗培训和远程教学等方式推动农村电商人才队伍建设。除此以外,还要注重吸引外来优秀人才的加入。作为农村贫困地区,实现这一点十分困难,因此,需要各级政府加大人才引进支持力度,以优惠的条件、优厚的报酬、优美的环境吸引高校毕业生等年轻群体进村创业发展。

(四)丰富农村电商的经营模式

由于农村贫困地区电商产业刚起步甚至处于空白状态,因此,电商企业的运营模式有待探索。从部分地区的运营经验来看,可采取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个体经营模式,即农户个人在互联网上注册开店,销售当地特色的农产品。调研发现,一些贫困农户通过阿里巴巴“村淘”、京东商城、供销社网上商城、融e 购等电商平台销售当地特色农产品,不仅扩大了销路,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农民收入,逐步摆脱了贫困[6]。二是合作社运营模式,即农村电商企业以一定的组织形式把零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开展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生产,逐渐塑造农产品品牌。合作社农村电商运营一般需要政府出面引导实施,建立农村电商扶贫服务平台,开展运营工作。三是企业带动模式。这类模式主要依靠当地知名的电商龙头企业、农业大户、电商协会等,带动一批中小型电商企业发展,并帮助和吸引贫困户个体参与进来,构建起面向农村电商的产业链,从而实现减贫脱贫目的。

(五)加大宣傳推广力度

首先,在农村贫困地区,向村干部和贫困户广泛开展“互联网+电商”、互联网众筹扶贫、微店运营等精准扶贫知识宣传和普及,向村委会推广“互联网+农业合作社”运营模式,组织专业人员通过展板宣传,现场演示等方式,教会农民开展微店运营,让农民自主操作,自学知识,用科技和智慧的力量让农民和农业变得“会思考”,变“他助”扶贫为“自助”扶贫;其次,开展电商进村入户培训活动,政府部门、高校或社会公益组织定期组织专家团队深入农村贫困地区,向农民传授相关知识,用互联网电商知识武装农民,手把手教会农民如何操作,借力电商培训,帮助贫困对象树立脱贫之志,掌握脱贫之技。

参考文献

[1]祝君红.精准扶贫战略下农村电商扶贫的对策研究[J].电子商务,2017(1):30-31.

[2]张岩,王小志.农村贫困地区实施电商扶贫的模式及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16(10):58-59.

[3]李丹青.“互联网+”战略下的电商扶贫:瓶颈、优势、导向[J].当代经济,2016(12):27-28.

[4]罗栋.对持续深化“金融+电商”农村精准扶贫工作的思考[J].金融经济,2017(5):9-10.

[5]王军,吴海燕.“互联网+”背景下精准扶贫新方式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6(12):111-114.

[6]刘倩倩,胡燕京.基于“互联网+”的精准扶贫研究[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6(6):106-109.

猜你喜欢
农村电商精准扶贫互联网
衡阳农村电商发展遇到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激活农村电商生态,创新农村综合服务
商情(2016年40期)2016-11-28 10:35:05
“互联网+”背景下沧州农村电商开展关键因素分析
贵阳实施精准扶贫之农村电商研究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21:22:47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06:04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23:28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23:49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中国记者(2016年6期)2016-08-26 12:5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