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程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2017-05-30 10:48:04韦辽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远程教学自主学习

[摘 要]文章通过介绍微课程的含义、作用和特点,分析当前远程教学的主要资源和微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不足,以《精益生产》微课程教学为例,对微课程建设与发展进行探索。

[关键词]远程教学;自主学习;微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56(2017)03-0025-04

随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远程教育解决了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不足,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微课程以其视频化、碎片化、简洁化等特点,使教学更加有效。文章以《精益生产》微课程教学为例,对微课程建设进行深入思考。

一、微课程的相关概念

(一)微課程的含义

微课程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1]。

(二)微课程的作用

1.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远程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知识水平。作为远程教育教师,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主体意识,让学生能够发自内心地积极参与远程教学,活跃学生的思维,同时由于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能够更加准确的掌握到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教师通过对教学方法不断改进,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2.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开放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开放教育的学生大多为半工半读的成年人,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和职业能力的提高。教学过程中需要创设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采用教学做合一的模式,并要考虑电大系统学生的基础和学习时间,微课程教学时间短、知识内容丰富等特点恰恰满足了电大教育的需求。通过微课程,教师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运用视频、动画模拟出真实的情景,让学生了解现场环境,熟悉实训操作步骤,模拟演练,解决实际问题,增加课程内容的实践性[2]。

3.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微课程的制作和使用中,教师综合能力也得到提升。微课程教学时间看似很短,但整个制作过程却倾注了教师的大量心血。微课程的引入要求教师对教学的主题要有全面的把握,借鉴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吸取前言教学动态,要使微课程与传统课程教学对接[3]。

4.满足远程教育学习者的需求

远程教育以信息技术为支撑,采用线上网络视频课程学习与面授课堂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远程教育的学习者以社会成人为主,学习者学习时间较短,而过去传统远程教育的面授和网络课程难以适应和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微课程具有“微型化、碎片化”的特征,学习者能够随时、随地灵活地进行微学习、移动学习,充分迎合了他们的学习需求[4]。

(三)微课程的特点

1.短小精悍、针对性强。“微课程”的时长一般为5到8分钟,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教学内容小而精,针对性强。

2.目标明确、主题突出。微课程是教师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某个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视频的方式呈现给学生,目的是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教学目标比较明确,主题比较突出[5]。

3.主持人讲授性。主持人可以出镜,可以话外音。

4.流媒体播放性。可以视频、动画等基于网络流媒体播放。

5.教学内容较少。突出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技能点。

6.精致教学设计,经典示范案例。

7.制作简便实用。多种途径和设备制作,以实用为宗旨。

8.资源容量较小,查阅方便、易于分享。微课程的数据量小,易于网络传播,有利于优秀资源的共享。学生通过手机、电脑等移动设备随时随地在线浏览查阅,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教师也可以和学生随时互动,为其答疑解惑,而且实现了优秀教育资源共享,让好的教学课件、方法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进行共享、交流[5]。

二、远程教学主要资源和微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当前远程教学的主要资源

远程教育以信息技术为支撑,采用线上网络视频课程学习与面授课堂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当前,远程教学资源主要的形式有文本资源、三分屏的视频资源、多媒体网络课件、MP3音频课件、直播课堂等。

1.文本资源。文本资源比较传统的资源,特点是资源丰富,包含了教学大纲、课程说明、各种练习题、题库等资料,学生也易于在线或者下载学习,缺点是缺乏交互性、趣味性。

2.三分频。三分频视频里面会出现教师、授课内容和导航三个屏幕区域,方便学生进行直观的学习,但缺点是三分频的数量不能满足学习者的需求,质量上也有待提高。一个三分频的时间大概在40分钟,这对于自主学习者来说比较漫长。

3.多媒体课件。目前,多媒体课件数量不足,不可能照顾到所有的课程,一些多媒体课件缺乏吸引学生的亮点,也不能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4.直播课堂。直播课堂教学效果类似面授教学,要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并且需要投入大量的硬件成本,只能是作为现有资源的一种补充。

(二)微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系统设计缺失。目前微课程资源数量虽多,但基本呈相对孤立分散、互不相连状态,对已有微课程资源很难进行系统整合和利用,难成体系[6]。

2.微课程定位不准。很多作品将微课程定位于一般性的课内知识讲授,甚至就是传统课堂分解后的视频化,没有重视选题策划和设计,对微课程的应用环境、途径、方式缺乏必要的考虑,对微课程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也缺乏提炼,微课程内容、环节的设计都存在严重的缺失。

3.互动效果低。国内现有微课程大部分没有互动的设计,少数有互动的,也无法即时解决关键的教学问题。目前国内微课程资源只能进行线性播放,没有实现学生和媒体之间的有效互动。互动功能的缺失,使学生无法就学习问题与教师进行沟通[7]。

三、远程教学环境下微课程建设的探索

(一)《精益生产》课程特征

《精益生产》课程是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所学课程《先进制造技术》中的知识点,知识面广,内容丰富,理论性和实践性强等特点,教材选用王隆太主编《先进制造技术》。课程对象主要为在职成年人,学生学习目的明确,以提升自身职业技能为主。

(二)细分知识点,确定内容

该课程包括精益生产基本概念、历史背景、起源、思维特点、追求目标、实施案例5个模块(见图1)。

(三)围绕主题,设计微课程

学习主题确定后,教师收集、整理相关学习内容和素材,为制作微课程课件做准备,同时为学习者提供测试练习等学习资源,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掌握知识能力。

设计微课程的过程中,课件制作要具有美感,实用合理地安排信息量。微课程教学课件要创造出一个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对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这样能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件的操作要尽量简便、灵活,利于教师和学生操作。

(四)专业制作

机械学科是一门抽象、内容丰富的学科,要化抽象为具体,教师应该认真研究教学内容,根据实践制作微课程。微课程内容要精要、文字应精简,背景宜淡雅。语言精当,可用字幕、图形或动画;文字与讲解同步,有时也可以根据情况制作动画效果。总之,要突现主题、内容清晰。录制微课程时打开视频录制软件Camtasia Studio和教学PPT,边讲解边演示,最后利用编辑软件Premiere进行后期必要的声音和图片、字幕的处理和美化[8]。

(五)课后辅导

微课程在教学中的运用更多地体现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学生除了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反复练习之外,课后复习巩固至关重要。微课程能很好地为学生课后巩固复习提供服务。教师可以将制作好的微课程视频及课堂练习发送到学生QQ群或微信朋友圈,學生可以根据需要自由下载、使用。不受时间的限制,而且可以多次播放。微课程视频用时短,学生可以利用零碎的时间巩固所学知识,这不仅能达到课后辅导的目的,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后辅导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微练习。在该微课程中,教师围绕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各种各样的微练习[9]。

通过课后辅导,教师可以和学生互动,可让学生及时知道自己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个人学习计划。教师也可通过统计与交流了解学生学习的困难,及时在线指导学生解决学习问题,并适当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四、微课程建设与发展的深入思考

(一)整体规划微课程平台建设

探索建设“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综合型学习平台。要从技术管理、学习任务和社会交往等多维度创建虚拟化的学习环境。《精益生产》课程平台中实现导航,快速查找到《精益生产》课程相关的知识内容和理论体系;实现教师引导学习,教师根据介绍精益生产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对精益生产有更深的感性认识;实现师生互动,《精益生产》这门课程知识面广,内容丰富,实践性强,学生掌握需要很多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水平,因而学生在自主学习当中可能会遇到许多不理解的问题,只有通过课后交流,师生互动,学生才可以掌握课程知识;实现测评,学生在学习《精益生产》这门课程之后,通过测试了解自己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不断改进。教师可以对课程做出评价,不断修改完善课程。

(二)学校重视,提供政策支持

学校对微课程建设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出台相关政策予以扶持,建立教师参与微课程建设的激励机制,营造制作的良好环境。并加大资金投入,配备制作微课程所需要的先进硬件设施和专业软件,为制作优秀的微课程作品提供设备支持和保障,同时提供实训中心基地和实训平台。《精益生产》课程是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学习的知识点,机械专业的学生需要实训中心基地开展实训教学,这样学生对课程既有理论的学习,也有实践的机会。

(三)团队建设

微课程的制作应该涉及到的人员有主讲教师和相应的技术团队,我们称为教师团队和技术团队。主讲教师负责内容的制作和讲解,技术团队负责技术处理和后期加工。那么,两者之间的合作分工应该形成一套比较规范的工作流程。以《精益生产》为例,初步的想法是:由教师团队和技术团队共同设计出一套微课程制作的工作模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简介,要求语言简洁明了、概况性强;

2.教学目标:通过学习精益生产,使学生对精益的全貌有清晰和系统的认识,为更好地学习和应用精益奠定基础;

3.教学对象: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

4.教学步骤:教师收集、整理学习内容和素材,制作微课程,学生网上学习,师生互动;

5.教学总结:通过测试,教师不断完善课程,补充更丰富的内容。

(四)教师重视,主动参与

为了更好地把微课程应用于课堂,教师应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教师需要对精益生产的起源、背景、核心思想、优势、原则、主要特征等有深刻的认识,制作课件的脚本要符合课件内容;根据PPT录制微课程视频,视频要求画面清晰,声音稳定,内容贴合实际,简短明了,比如根据课程需要制作“精益生产起源”“精益生产核心思想”“精益生产原则”“精益生产主要特征”等视频,学生可以掌握相应的知识点;辅助扩展资料,包括多媒体素材(动画、图片、表格、经典案例等)、练习及答案等。教师要积极参与微课程建设,才能真正制作出优秀的微课程作品。

[参考文献]

[1]代丽娟.浅析微课程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J].科学导报,2015(6).

[2]周圆.微课程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研究及应用[J].教学与信息化,2016(1).

[3]刘海霞,姜光铭.高等职业院校微课程教学浅析[J].职业时空,2015(4).

[4]阳亚平. 远程教育环境下翻转学习模式的微课程设计与应用研究——以《计算机网络》课程为例[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2).

[5]刘铁英.浅谈微课程在高职高专院校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培训,2016(18).

[6]应丹.国内微课程资源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科教导刊,2016(1).

[7]张一川,钱扬义.国内外“微课程”资源建设与应用进展[J].远程教育杂志,2013(6).

[8]杨洪容.浅谈微课程在远程开放教育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高教学刊,2015(15).

[9]吴娟.基于微课程的大学英语音标教学——以半元音[w]为例[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6(4).

[10]迈克尔·穆尔格雷格·基尔斯利. 远程教育系统观[M].上海:上海高教电子音像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韦辽,广西广播电视大学理工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机械远程教育。

[责任编辑 沐 楒]

猜你喜欢
远程教学自主学习
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远程教学督导的思考与启示
“对截止日期更通融些”:教师们从上轮远程教学中学到了什么
英语文摘(2021年5期)2021-07-22 08:46:1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住院医师骨科临床操作技能网络远程教学培训的探索与思考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1:29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38:59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3:04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26:22
“2+1”人才培养模式中网络远程教学方式研究——以计算机专业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