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旅游空间结构研究

2017-05-30 10:49:21郭峦艾维维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年3期

郭峦 艾维维

[摘 要]文章从旅游空间结构相关理论出发,以2014年广西14个地级市旅游业相关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因子分析法与引力模型,对各市的旅游中心度进行测定,分析了广西旅游空间内部的旅游经济联系及其均衡性。研究表明,南宁、桂林为广西旅游核心城市;旅游经济联系量集中在少数几个城市,部分城市旅游经济联系分散;受地理区位等因素影响,旅游中心度与旅游经济联系量不存在必然联系;广西存在“一带一区两圈双核四集散地”。

[关键词]广西旅游;旅游空间结构;旅游中心度;旅游经济联系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56(2017)03-0062-08

一、引言

旅游空间结构是旅游经济客体在空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空间聚集程度及聚集状态[1]。合理有序的旅游空间结构,对促进旅游地空间效应发挥,优化旅游地资源配置,解决旅游发展结构性失衡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广西在建设“旅游强区”的进程中,优化旅游空间结构势在必行。

目前,广西旅游空间结构的研究已经具有一定的成果。一是在空间结构上,冯进松等运用“点-轴”“增长极”和圈层理论对广西区域旅游发展的理想空间结构作了探讨[2];黄振庆等认为广西旅游空间结构具有比较典型的核心边缘结构特征[3]。二是研究切入点上,宫斐和吕观盛基于动态视角测评了北部湾广西区中心城市的旅游经济联系度[4];申林林等则通过测定广西各市旅游业绩与关键生产要素,分析旅游经济关联度、旅游产出溢出与接收溢出,提出构建广西旅游发展的“双核”结构[5]。以地级市为尺度开展的各城市中心性和经济联系研究不为所见,而旅游中心度和旅游经济联系度是衡量区域旅游空间结构是否合理有序的重要指标。因此,文章借助统计分析软件——IBM SPSS22.0,从广西中心旅游城市研究着手,分析各城市间旅游经济联系度,构建广西旅游空间结构,以期能为广西旅游业的结构调整与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二、广西各城市旅游中心度分析

(一)中心旅游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中心旅游城市是指与本区域内其他城市相比,无论是旅游总收入还是旅游人数都具有绝对的优势,在区域内有着强大的旅游吸引力与旅游辐射力的城市[6]。依据科学性、可操作性的原则,在参考已有文献[6][8]的基础上,文章认为,对各城市旅游中心度的评价应该从旅游资源竞争力、旅游接待能力、旅游产业竞争力、旅游社会支持力四个方面进行。考虑到广西沿边的区位优势、国际旅游目的地的战略定位,入境旅游尤为重要,旅游产业竞争力又可细分为国内旅游产业竞争力与国际旅游产业竞争力(见表1)。

(二)城市旅游中心度测定因子分析

文章借助统计分析软件IBM SPSS22.0,采用因子分析法,以2014年数据为依据,测度广西各城市旅游中心度。通过检验得出,KMO的取值为0.619,Bartlett检验的Sig值为0.000,适合做因子分析。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降维处理后得到2个因子特征值大于1,其方差占所有主成分方差的91.740%。

根据样本数据求解因子载荷矩阵,按最大方差法经过正交旋转之后,可以看出载荷因子向0或1两极分化,各因子代表了明显的经济意义:因子1在变量X1-X9(旅游资源竞争力、旅游接待能力、国内旅游产业竞争力)上都有较高的因子载荷,因子2在X10-X13(国际旅游产业竞争力、旅游社会支持力)上因子载荷绝对值较大,主因子意义、分工明确(见表2)。

由表3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可写出F1与F2的表达式:

F1=0.222X1+0.157X2+……-0.123X13

F2=-0.143X1-0.043X2+……+0.276X13

表达式中各个变量已经不是原始变量而是标准化变量。

根据因子得分函数及公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可得到主因子综合得分函数为:F=0.52324F1+ 0.39416F2。据此,得到广西各市旅游中心度的综合得分和排序(表5)。

(三)城市旅游中心性确定

由表4可以看出,桂林、南宁综合得分领先,两市在全区旅游中心地位凸显。从两市的旅游经济指标来看,桂林和南宁2014年旅游接待总人数11022.78万人次,占全区旅游接待总人数的37.9%,两市的旅游总收入1076.82亿元,占全区旅游总收入的40.84%,处于绝对优势地位。

历史上,桂林是广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号称“西南会府”;桂林“山青,水秀,洞奇,石美”,旅游资源丰富,不可替代性高,千百年来享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旅游业发展较早,是中国旅游开发的“先行者”。悠久的历史文化、高品位的旅游资源与深厚的旅游发展积累,使得桂林成为举世闻名的旅游城市,是当之无愧的广西中心旅游城市。南宁市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区域优势明显,交通条件优越,是广西第一大城市、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城市、国家“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城市,商务旅游与会展旅游经济发达,对区内其他城市旅游经济辐射带动作用强。可以说,桂林与南宁构成了广西旅游空间的“双核”发展模式,不僅在旅游经济体量上遥遥领先,也在地理位置上南北呼应,旅游资源上互为补充。

三、广西各城市旅游经济联系分析

广西正努力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在空间结构上,全域旅游要求将城市作为旅游产业的重要空间载体,打破传统的行政区划的束缚,形成以旅游集散地为依托的区域空间网络结构。旅游经济联系对旅游集散地的形成、区域旅游合作有着重要的影响,进而影响着旅游系统空间结构的构建与全域旅游的发展。

(一)旅游经济联系度测算

引力模型(Gravity Model)以牛顿经典力学的万有引力公式为基础,是应用广泛的空间相互作用能力模型,现常被用于研究旅游经济联系[4][9]。本文用修正后的引力模型测度广西各城市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度。其公式为,式中Fij为两城市旅游经济联系度;Pi、Pj为2014年两旅游城市接待旅游者总人数(包括国内旅游人数和入境旅游人数);Gi、Gj为两城市2014年旅游总收入(包括国内旅游收入和旅游外汇收入);Dij为两城市公路距离,文章采用百度地图驾车推荐线路距离。代入数据,得出2014年广西各城市间旅游经济联系度。

(二)旅游经济联系度分析

运用因子分析法得到的城市旅游中心度可以基本反映旅游综合实力与吸引力,而通过将交通距离引入到引力模型当中,测算出的旅游经济联系度则从地理空间分布角度,反映各经济单元间的旅游往来强度及相互作用力[7]。

为便于进一步分析广西各市旅游经济的联系,将表5的数据进行处理,求出平均值、标准差及变差系数。标准差为某城市与其他各城市联系程度与平均值的差异程度,变差系数表示某一城市与其他城市联系的均衡程度。

根据表6将广西14个地级市按照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划分为四个层级,并结合以上表5、表6的有关数据分析如下:

1. 第一层级(大于0.2),包括南宁、柳州和桂林。该层级城市表现为与区内各城市旅游经济联系度高,且旅游经济联系均衡(南宁、柳州和桂林的变差系数分别为0.49、1.22、1.17,居于变差系数排序的后位)。其中首府南宁与区内各市旅游经济联系度高,在广西区内具有强大的辐射带动作用,特别是北部湾经济区中的北海、钦州、防城港、玉林、崇左等城市,南宁与这些城市的旅游经济联系度明显高于与其他城市的旅游经济联系度值,表明随着北部湾经济区一体化的推进,区域已展现出较强的旅游同城效应。其次,第一层级内的三座城市之间,南宁与柳州、桂林与柳州的经济联系度高,但桂林与南宁的经济联系度相对低。这是由于柳州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而桂林与南宁相距较远,旅游经济互动在一定程度上受空间距离所局限。

2.第二层级(-0.1~-0.2),包括来宾、钦州和贵港。该层级城市表现为与广西区内其他各城市旅游经济联系度较高,但旅游经济联系分散(来宾、钦州和贵港的变差系数分别为1.71、1.58、1.47,居于变差系数排序的前列)。这些城市由于临近旅游核心城市南宁,与之保持了高位的旅游经济联系,却存在与贺州、百色、梧州、河池等城市旅游经济联系偏弱的情况,如钦州与这些城市的旅游经济联系度值仅为0.31、1.18、0.55、0.93。

3.第三层级(-0.4 ~-0.1)包括玉林、防城港、崇左、北海。该层级城市表现为与区内各城市旅游经济联系较弱,旅游经济联系均衡情况出现分化,北海和玉林较均衡,防城港和崇左极不均衡。这四座城市均位于广西南部边缘,同为北部湾经济区城市,与首府城市南宁联系度高。其中,崇左与南宁的旅游经济联系度值为所有两两城市间旅游经济联系度的最高值,高达44.22,玉林与北海除了与南宁外,还分别与贵港、钦州有强烈的经济联系。崇左、防城港两市的旅游经济联系过度集中在南宁上造成了其旅游经济联系的不均衡,与玉林、北海形成分化。此外,玉林、崇左与层级内其他三座城市的联系度较低,表明北部湾经济区旅游同城化尚未完全形成,南宁的核心作用显著,玉林、崇左仍在起步阶段。

4.第四层级(小于-0.4)包括河池、百色、梧州、贺州。该层级城市除梧州呈现低位均衡外,表现为与区内各城市旅游经济联系差,旅游经济联系较不均衡。四市处于广西东西两侧,地理位置、旅游服务设施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到它们与其他城市的旅游经济联系。梧州是粤港澳后花园,与广西区内旅游经济联系整体偏低。百色、河池与南宁,贺州与桂林旅游经济联系最高,联系度值均大于10,而与其他大部分城市的旅游经济联系度小于2,致使三市旅游经济联系不均衡。

(三)城市旅游中心度与旅游经济联系量对比分析

城市旅游联系量是指该城市与区域内其他城市旅游经济联系度的总和。即,式中Ci为城市旅游经济联系量。根据表5得出各城市相互之间旅游经济联系度值,继而求出全区旅游经济联系总量,得到表7。广西旅游经济联系量集中少数城市,仅南宁、柳州、桂林和来宾就占到了全自治区的51.18%。

根据表8可以看出,旅游经济联系量前三城市与旅游中心性前三城市吻合,均为南宁、桂林与柳州,仅桂林与柳州位次稍有差异,说明这三座城市不仅旅游中心性强,且与区内其他城市旅游经济联系度高,成为广西旅游关键城市。根据旅游中心性与旅游经济联系量的错位情况,可以将广西城市分成三类。

南宁、桂林、柳州、崇左、玉林、防城港六城市的旅游中心性产生了切实的区内旅游互动。北海、百色、河池、梧州、贺州四市旅游中心性高,而旅游经济联系量低,表明其在旅游资源、旅游接待、旅游产业、旅游社会支持方面表现良好,但由于位于广西边缘,距离核心城市南宁、桂林较远,降低了旅游经济联系总量,其次梧州、贺州紧靠经济发达省份——广东,区外旅游经济联系度高。来宾、钦州、贵港地处广西腹地,邻近南宁,地理位置优越,但旅游综合实力较弱,旅游经济联系量高于旅游中心性。

四、广西旅游空间结构构建

考虑城市旅游中心度与旅游经济联系量错位情况,结合各市地理区位,进而构建“一带一区两圈双核四集散地”的广西旅游空间结构。

1.大桂林旅游经济圈。桂林旅游中心度高,旅游经济联系强且均衡,可围绕桂林构建大桂林旅游经济圈,充分发挥桂林作为广西旅游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柳州与桂林深化旅游合作,两市在旅游中心性与旅游经济联系上均表现优异,可强强联合,开展资源开发、产品创新、市场开拓、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全方位合作,推动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共同构建大桂林国际旅游圈。

2.北部湾旅游经济圈。北部湾地区汇聚了滨海、海岛、山水、民俗、边境、历史等多种类型旅游资源,旅游资源富集,同时是广西国民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具有较强的旅游基础设施投资能力。南宁是广西首府,是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主办地,拥有1家5A级景区和16家4A景区,交通便利,旅游发展基础好,在旅游接待量与旅游总收入上居于广西榜首,成为该旅游经济圈的核心城市。崇左拥有广西三家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的宁明花山风景名胜区(后被评为世界遗产),与南宁经济联系密切,是广西旅游经济的增长极。崇左与玉林是北部湾同城化的后发城市,北海虽然旅游开发早,银滩举世闻名,却存在旅游中心性与旅游经济联系量错位的问题,旅游产业急需转型升级。应加快北部湾国际旅游度假区建设,促进协调发展,打造南宁休闲、养生、娛乐、健身旅游圈,致力于将北部湾建设成为有鲜明品牌个性、高开放度和强集聚力的中国—东盟旅游枢纽。

3.红水河旅游经济带。该经济带包括河池、百色与来宾。百色与河池旅游中心性高于旅游经济联系量,而来宾旅游经济联系量高于旅游中心性,结合来宾的强旅游联系与百色的高旅游中心度,三座城市可以优势互补。红水河区域是资源富集区,但经济基础薄弱,旅游扶贫任务繁重。因此可构建红水河旅游经济带,从而加强旅游经济联系,聚集区域旅游发展活力。充分发挥来宾的腹地优势,打造一批高品位景区,提高旅游接待能力。红水河旅游经济带可以围绕巴马展开,以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建设为重点,依托自然环境、长寿生态、民族风情、历史文化等优势资源,将红水河流域打造成为以养生度假、生态休闲、文化体验为主体功能的国家生态旅游基地。

4.桂东旅游经济区。该经济区位于广西东部,毗邻广东,包括贺州、梧州与贵港。旅游中心性较低,与广西区内其他城市旅游经济联系不强。建议以梧州为区域核心城市,开拓广东客源市场,加强区内辐射力。如开展桂东祈福感恩游,串联梧州龙母庙、贵港桂平西山与区域外玉林云天宫等。改善区域交通,提高景区景点的可进入性。

5.桂林-南宁双核心。广西区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跨越发展的决定》中指出以桂林为龙头,建设南宁、桂林、梧州、北海四大旅游集散地。从上文分析可以看出,以桂林为龙头的提法不全面。虽然桂林旅游中心度排名领先南宁,但南宁市的旅游经济联系总量排名超越了桂林,排在第一位,且旅游经济联系均衡性也优于桂林。随着“中国―东盟”区域经贸交流合作的不断加强,南宁正逐步发展成为区域性的国际化都市,在商务旅游、节事旅游、休闲旅游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因此可构建桂林-南宁南北双核心,引领和带动全区旅游业的整体发展。

6.南宁、桂林、北海、柳州四大集散地。在上述决定中,关于旅游集散地的论述,梧州与实际略有出入。从旅游中心度排名来看,南宁、桂林、梧州、北海的排名分别为第二位、第一位、第八位和第三位;从旅游经济联系来看,梧州为低位均衡;从现实来看,无论是经济实力、区位交通还是旅游资源丰度,梧州都逊于柳州。因此,四大旅游集散地可调整为桂林、柳州、南宁、北海,更加符合旅游业“点一轴”理论要求。

五、结论

结合广西旅游实际情况,应用因子分析法与引力模型,从城市旅游中心度和城市旅游经济联系视角探讨了广西旅游空间结构。综合以上分析,南宁、桂林为广西旅游核心城市,打造南宁以商务旅游、节事旅游为主,桂林以山水旅游、民族风情旅游为主的专属特色旅游产品,两城联动,以点带轴,以点带面,是广西旅游发展的关键所在;广西旅游经济联系量集中在少数几个城市,部分城市旅游经济联系分散;受地理、交通等因素影响,旅游中心度与旅游经济联系量不存在必然联系;广西存在“一带一区两圈双核四集散地”,分别为:大桂林旅游经济圈,北部湾旅游经济圈,红水河旅游经济带,桂东旅游经济区,及桂林、南宁双核心,南宁、桂林、北海、柳州四大集散地。

文章从旅游中心度与旅游经济联系的视角切入,运用旅游中心度、旅游经济联系变差系数、旅游经济联系总量等指标衡量了广西各城市旅游中心性、旅游经济联系与旅游经济联系均衡性,进而探讨了广西旅游空间结构。受时间、数据及模型的限制,文章还可从如下方面进行深化:首先,旅游中心度指标体系的构建可以更完善;其次,引力模型测定的旅游经济联系度不具有方向指向性,有待于优化模型,以准确测度城市的旅游辐射力;再次,本研究使用了截面数据,无法观测旅游中心度与旅游经济联系的时间变化,随着广西高铁经济带的建设,可对比高铁建成前后的数据,研究高铁对广西旅游空间结构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卞显红.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1).

[2]冯进松,苏振.区域旅游空间结构初探——以广西为例[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6(2).

[3]黄振庆,汪宇明.广西旅游空间结构及其演变研究[J].热带地理,2007(6).

[4]宫斐,吕观盛.北部湾广西区中心城市旅游经济联系度测量与评价——基于动态分析视角:2009-2013年[J].华东经济管理,2015 (5).

[5]申林林,孙根年,郭爽. 广西城市旅游“双核”结构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6(11).

[6]杨志国,石培基,李巍,徐金海,王昱力. 甘肃省旅游空间结构构建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1).

[7]张洪,夏明.安徽省旅游空间结构研究——基于旅游中心度与旅游经济联系的视角[J].经济地理,2011(12).

[8]闫翠丽,梁留科,刘晓静,王文静. 基于因子分析的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以中原经济区30个省辖市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1).

[9]何艳.陕西省各地市旅游经济联系度研究[J].企业经济,2013(5).

[作者简介]郭峦,女,广西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旅游经济、旅游创新;艾维维,女,广西大学商学院旅游管理2015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经济。

[责任编辑 吾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