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伦嘎 朱莎莎
摘 要:农村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对我国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而解决信贷配给问题是促进农村金融市场健康发展、推进农村金融市场改革的关键。根据近年的理论研究和经验分析成果来看,发展中国家信贷配给严重影响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本文从农户信贷配给的现状、成因、影响及 缓解农村正式金融机构对农户信贷配给的对策建议等方面,对当前国内关于农户信贷配给的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信贷配给 农村金融 政策建议
中圖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11(b)-036-02
信贷配给是指由于贷款者运用信贷标准配给信贷资金,部分借款者即使愿意支付现行利率,但仍不能按着这种利率获得贷款。政府干预、交易成本高和信息不对称等信贷市场低效率是信贷配给产生的主要成因。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发展中国家农村金融市场一直把推动农村改革和发展作为重要目标,但直至现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农村金融市场的运行效率仍未得到有效改善。已有研究表明增加受到信贷配给农户的贷款对扩大农业生产规模、提高农民收入和消除农户贫困有重要意义。并且有研究表明受到信贷配给农户的借贷金额对其家庭收入会产生显著性的正向作用,且这种作用大于未受到信贷农户的借贷资金的福利效果。
相对外国对农村正式金融机构对农户信贷配给的研究,国内对此问题研究起步较晚,很多研究是在借鉴国外的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开展的,国内对农村正式金融机构对农户信贷配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信贷配给现状、信贷配给成因以及缓解农村正式金融机构对农户信贷配给的对策建议等方面。
1 国内关于信贷配给现状的研究
根据相关研究表明,我国同其他发展中国家情况类似,我国也面临同样或者说更加严重的信贷配给问题。朱熹、李子奈运用一个联立选择模型估计了农村金融市场信贷配给现状,研究表明我国面临严重信贷配给问题,一半以上具有有效需求的农户由于信贷配给无法获得农村正式金融机构的贷款[4]。程郁、罗丹研究发现有借贷需求的农户比重超过70%,平均信贷缺口4420元[14]。李锐、朱熹运用biprobit模型和match 模型通过随机抽样抽取10省30个县3000农户的数据调查分析发现,农户金融抑制的程度为70.92%[10]。谢玉梅、胡基红研究发现农村地区资金外流现象严重,农村发展的金融资金缺口越来越大,农村信用社存贷差额从1998年的3851.3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15150.4亿元。不仅如此其他金融机构从农村地区吸走大量存款资金,但仅以很小的比例甚至根本没有向农村地区发放贷款。农村金融市场及正式金融机构对农户的信贷配给现状,都不利于农村金融的健康高效运行[6]。
2 国内关于信贷配给原因的研究
国内学者普遍认为农村正式金融机构对农户信贷配给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是正规金融机构与借款人之间信息不对称及交易成本较高;二是农户无法提供担保抵押品;三是正规金融机构服务弱化。张启文、郑欣然等认为信息不对称是农村正式金融机构对农户信贷配给产生的重要原因,金融机构根本无法对农户的资金状况的信用状况作出全面、客观评价[9]。在农村信贷市场审查和监督借款人活动会需要更大的成本,是交易成本变高。为解决此问题正规金融机构要就借款农户提供抵押保证,但我国农户的可抵押财产普遍较少,土地由于国家政策等原因不能进行抵押。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高、无良好抵押品等现状无疑会增大信贷风险,导致金融机构收入收到损害,梁爽等人认为抵押、担保等非价格条件也是信贷配给产生的因素[12]。胡新杰,赵波认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信贷配给问题相比,我国情况尤其严重[8]。胡基红等认为除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高等信贷市场不完善的共同根源外,我国长期实行的金融管制,在市场化进程中,正规金融机构初步缩减农村分支机构,并不断从农村转移资金,农村金融服务弱化。导致农村金融资金匮乏,成为我国农村正式金融机构对农户信贷配给的重要原因[5]。
3 国内关于信贷配给对策建议的研究
为缓解农村正式金融机构对农户信贷配给问题,推进农村金融市场健康发展,国内学者提出加大农村信贷投入、适当提高信贷额度、创新抵押担保机制、加强农村地区金融和信用意识强化等对策建议。刘西川、程恩江等人认为政府宏观调控对农村金融市场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应当采用政府调控手段如增加政策性贷款加大农村信贷投入对于贫困地区增大贷款额度[3]。吴俊丽认为应该创新抵押贷款机制,提高农民申请贷款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水平[13]。谢玉梅、胡基红和李亚辉等人探索规避风险路径是至关重要的,可通过发展农村保险和农产品期货市场来完善风险转移机制,解决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后顾之忧”化解不良贷款的风险[6]。谢玉梅、胡基红认为强化农村地区金融和信用意识也是必不可少的,推进农村地区吉荣和信用意识宣传,增强农户信用意识,并未农户建立信用档案,记录贷款人借贷及相关情况,以此作为信用依据[6]。
参考文献
[1] 褚保金,卢亚娟,张龙耀.信贷配给下农户借贷的福利效果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9(6).
[2] 李明贤,刘程滔.农户融资约束的文献综述[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3(1).
[3] 刘西川,程恩江.贫困地区农户的正规信贷约束:基于配给机制的经验考察[J].中国农村经济,2009(6).
[4] 朱喜,李子奈.我国农村正式金融机构对农户的信贷配给——一个联立离散选择模型的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23(3).
[5] 胡基红.信贷配给与我国的农村金融改革[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2,23(7).
[6] 谢玉梅,胡基红.农村信贷配给现状、成因及对策分析[J].商业研究,2013,55(1).
[7] 李亚辉,张建波.我国农村信贷配给的成因、效应及特征分析[J].农业经济,2012(3).
[8] 胡新杰,赵波.我国正规信贷市场农户借贷约束研究——基于双变量Probit模型的实证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3(2).
[9] 张启文,郑欣然.农村信贷配给问题研究——基于非对称信息角度[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
[10] 李锐,朱喜.农户金融抑制及其福利损失的计量分析[J].经济研究,2007(2).
[11] 谢东海,谭秋梅,李琳琳.从信息不对称看我国农村金融弱化——政府介入的国际经验借鉴及启示[J].南方金融, 2007(6).
[12] 梁爽,张海洋,平新乔,等.财富、社会资本与农户的融资能力[J].金融研究,2014(4).
[13] 吴俊丽.农户信用担保的模式、困境与创新方向[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13,31(6).
[14] 程郁,罗丹.信贷约束下中国农户信贷缺口的估计[J].世界经济文汇,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