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2017-05-30 09:08李小敏
中国商论 2017年36期
关键词:预算管理会计绩效评价

李小敏

摘 要: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高校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来源渠道方式比较单一,逐渐形成了“核算型”“报账型”的财务管理模式。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日益扩大,高校面临严重的资金短缺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高校的财务压力。我国高校落后的财务管理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为更好地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提高高校教育经费的效益性,本文提出将管理会计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运用于高校财务管理,并提出在高校推广管理会计的相应措施。

关键词:财务管理 管理会计 预算 责任中心 绩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12(c)-123-02

高校作为一类特殊的市场经济主体,不以盈利为目的,以培育人才为己任,有着特殊的社会效益与社会地位,办学规模日益扩大。与此同时,国家也在不断地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但众多高校依然背负了沉重的债务,面临严峻的经费紧缺问题,使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受到威胁。究其原因,高校作为事业单位编制的主体,长期依赖国家财政拨款,对资金使用缺乏统筹管理意识,财务核算重投入轻效益,逐渐养成钱不够伸手要的习惯,处于“报账型”的会计状态。普遍存在的高校落后财务管理模式严重影响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亟待优化。

1 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缺乏良好的机制,缺乏风险意识

高等教育作为公益性事业,国家重点发展领域,高等院校具有事业单位属性,这都决定了高校资金来源主要为财政拨款。国家对于财政拨款的具体运作只发挥宏观调控作用,而没有严格的监督与管理控制体系,资金使用情况由高校自主管理。但作为事业单位属性的高校,资金来源有保障,必然缺乏风险意识,对财务管理缺乏压力和动力。不以盈利为目的,不进行盈亏核算,没有系统的绩效评价体系,没有严格的奖惩机制,没有像企业一样建立起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很难达到有效利用资金的效果。

1.2 预算管理不科学

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事前预测的重要内容,是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第一步,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在预算编制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

1.2.1 缺乏预算管理意识,财务预算制度形同虚设

由于高校财务运行机制的特殊性,大多数高校财务人员专注于会计的记录功能,并未形成财务预算管理的意识,加之高校的非营利性,对全面预算管理知之甚少,对于财务预算也并未给予充分的重视。由于其公立性质,财务部门成为各个院系及广大教职工财务支出的记录者,而非先预算后执行。另外,预算的实际执行人并不参与预算编制,而预算编制人员对负责的支出活动了解有限,预算的编制也难免脱离实际,出现不合理情况,因此大多数高校的預算管理只是面向于政府,仅是形象工程,并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1.2.2 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

目前我国高校编制预算普遍采用增量预算法。增量预算法是与零基预算相对的一种预算编制方法,是一种传统的预算编制方法,又称调整预算方法,它是在基期支出水平的基础上,考虑预算期的变动因素来调整原有支出项目的一种预算编制方法。增量预算的使用必须具备一定的前提条件:原有支出项目均为合理支出,是会计主体所必需的支出。该种方法预算期的数据是在现有数据基础上调整得到的,因此该种预算编制方法有其固有的局限性。按该方法编制预算,对于原有的支出项目,往往不加分析地保留或接受,这很容易使原有支出项目中不必要、不合理的部分继续下去,造成预算上的浪费。同时,很容易造成预算编制人员凭主观臆断按支出项目平均削减预算或只增不减,不利于调动各部门降低费用的积极性。

1.2.3 没有强有力的预算执行约束力

预算编制合理是预算管理的第一步,但若没有贯彻执行的强有力约束,预算也只会是形同虚设。大多数高校缺乏预算执行的配套机制,对于预算执行过程中节约经费没有奖励措施,经费不足的最终也会给予追加,久而久之,经费使用只会超支,没有结余,浪费现象严重,资金使用没有任何约束,预算的编制也就失去了作用。

1.3 轻视成本核算,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高校工作公认的“铁饭碗”,高校工作人员普遍存在浪费问题,花公家钱大手大脚、无节制,缺乏经营意识。由于高校采用收付实现制原则进行会计核算,不核算利润,一直以来没有成本效益概念,没有控制措施,成本核算过程自然不够严谨。一直以来,高校依赖政府财政,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没有筹资压力,不重决策,不考虑财务分析与管理,不重资金使用效率。俨然成为“记账室”,而完全忽视了财务管理职能。

1.4 缺乏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

合理的预算及成本控制过程必须配合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才能保障财务管理工作顺利完成。事后的绩效评价、奖惩机制是财务管理制度有效落实的强有力保证。在我国,高校的绩效评价主要涉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等产出。产出的指标主要是论文、专著、技术专利等。社会各界在评价高校的体系中也往往只关注高校的各种成绩,而从未考虑其投入产出比。而这种只重产出,不计投入的评价方式不利于提高高校资源的利用效率,也无法促进财务管理机制的建设与发展。

1.5 监管乏力

高校资金得不到高效利用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国家对于财政拨款的使用没有有力的监督措施。国家采用综合定额外加专项补助的模式进行财政拨款,几乎有求必应,无控制监督可言。另外,高校内部往往也缺乏相应的内部控制来制约监管预算的执行及资金的利用。内外部的双重监管乏力致使财政拨款的资金使用效率极低,财务管理的事中控制和事后评价也未能落实。

2 管理会计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财务管理活动强调事前预算、事中控制和事后评价的统一,全方位保障财务管理活动的有序进行。管理会计作为财务会计的一个分支,可以说是管理学与会计学的结合,侧重于单位内部管理的服务。运用管理会计的方法进行规划、预测、控制、评价是现今财务管理的一项主要目标。针对上述高校财务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我们可以引入以下管理会计方法。

2.1 实施预算管理制度

预算制度是单位决策的具体化,是后续工作的导向,是单位最优决策贯彻、执行,统筹安排各种资源的保障,应从编制与执行两方面着手实施。

2.1.1 预算编制合理化

高校预算应引入零基预算,零基预算是与增量预算相对应的一种预算,编制相对麻烦,但对于财务管理有效性的作用显而易见。零基预算,顾名思义,是指在编制成本费用预算时,对往期发生费用的项目及数额并不加以考虑,以零为出发点,按照实际需要及合理性来确定预算期费用的项目及数额。对于预算期内各项费用要逐项审议,确定各项费用的开支标准及内容是否合理,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编制费用预算的一种方法。

零基预算方法不同于传统的编制预算观念,一切以零为基础,不依赖于历史资料。编制预算过程中,首先应确定各费用项目是否应该存在,其次按项目的轻重缓急,安排企业的费用预算。采用零基预算可以提高高校资源分配的合理性,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进而能够能调动各部门降低费用的积极性。

零基预算方法编制程序如下:首先是动员与讨论。高校内部各部门根据高校总体目标,经过充分讨论,确定本部门在预算期内应当存在的费用项目,并详细提出其费用预算数额,而不考虑该费用项目以前是否存在及数额多少。其次划分必要项目和非必要项目。对于必要项目必须保证资金供应,对非必要项目则要逐项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对各项费用项目进行排序。最后划分不可延缓项目和可延缓项目,对于不可延缓项目优先满足,再根据经费及按项目的轻重缓急来确定可延缓项目的开支标准。

2.1.2 保证预算的有效落实

首先,高校的各个院系及教职工应该参与到预算的编制中,他们是预算执行的主体,是高校经费的主要使用者,对相关的业务项目也最熟悉,参与到预算编制中可以使预算更科学合理、更贴近实际、更容易落实。

其次,要使预算真正落实,必须有相应的保障机制。领导层应传达预算执行的重要性,使大家明确预算的指引作用。同时,对于预算执行要有配套的评价及奖惩机制。对于节约经费的行为应予以奖励,对于经费不足的情况要落实原因,不能轻易追加经费。

2.2 利用成本性态分析,加强成本控制

鉴于高投入低产出的社会现状,高校应专注于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尽可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讲求投入产出比。

运用成本性态分析法将高校涉及到的成本进行分类,明确固定成本及变动成本,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成本控制。在成本控制实施过程中要进行全员控制,充分调动每个部门每个员工控制支出、关心成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人人有控制指标。首先,要确定成本控制的目标或标准,然后分解落实控制目标,将目标具体落实到岗位,通过责、权、利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全员参与。其次,通过实际成本与成本控制标准的比较,进行成本控制信息反馈,分析成本差异,及时揭示偏差,分析原因,确定责任归属。最后,通过对成本责任部门的考核与评价,实施奖惩,促进成本责任部门不断改进工作。

2.3 引入责任会计,划分责任中心,明确经济责任

责任会计的出现是现代分权管理模式的产物。责任会计通过在会计主体内部建立若干个责任中心,由责任中心对其负责的经济业务进行规划与控制,以此实现对各責任单位的业绩考核与评价。责任会计的本质即利用会计信息对各责任单位的业绩进行系统的计量、控制与考核。

引入责任会计,首先要设置责任中心,明确权责范围。由于高校为非盈利主体,主要核算内容为经费支出,因此应设置成本中心,即对其成本或费用承担责任的责任中心,并且成本中心只对可控成本承担责任。其次要编制责任预算,确定考核标准。根据有关预算分解确定预算责任成本作为成本费用控制的依据。再次要建立跟踪系统,对每个责任中心的责任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反馈控制,定期编制“业绩报告”,将实际费用与预算数进行对比,并分析差异,追究原因,以保证高校总体目标的实现。最后要分析评价业绩,建立起系统的奖惩制度,奖惩有据,最大限度地调动各个责任中心的积极性,促使各责任中心相互协调,并卓有成效地开展高校活动。

2.4 引入平衡记分卡,建立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多个角度考核高校业绩

对于高校的绩效评价我们可以引入改良的平衡记分卡来实现,从财务、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多角度评价高校绩效,达到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平衡,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平衡,结果性指标和动因性指标的平衡以及高校内部与外部社会的平衡。

参考文献

[1] 吴大军.管理会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3.

[2] 杜俊萍.论管理会计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会计之友, 2014(26).

[3] 邵学峰.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机制改革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0(01).

[4] 于敏,张欢.管理会计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财会学习,2015(17).

猜你喜欢
预算管理会计绩效评价
工程项目预算控制的完善及相关问题阐述
实务工作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有效结合的途径研究
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分析
浅谈中国制造2025与管理会计改革
网络环境下高校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
浅谈新形势下煤炭企业的财务管理
道路预算技巧浅析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