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魏飞 侯玉霞
[摘 要]文章以旅游体验理论为依据,以桂林龙胜生态茶园示范区为案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探讨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对策问题。基于旅游体验的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要坚持融合文化性、参与性、娱乐性和艺术性的原则,并且要以保护生态为前提,以旅游体验为根本,融合本地民族文化,树立茶文化旅游品牌。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发挥生态茶园的资源优势和文化优势。
[关键词]旅游体验;旅游产品;生态茶园;茶文化
[中图分类号]F5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56(2017)04-0089-04
引言
我国是茶叶的故乡,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有着悠久的饮茶历史和丰富的饮茶文化。随着茶叶种植技术和茶园管理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生态茶园开始走入旅游者的视野。旅游者到生态茶园参加采茶、饮茶、制茶的一系列活动,实际上享受的是一种生态,是一种文化,茶文化旅游由此发展开来,成为了当前旅游产业的一个重要分支。但全国各地生态茶园的建设参差不齐,很多茶文化旅游产品的体验性不强,还停留在传统经济时代。为此,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探究基于旅游体验的生态茶园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一、旅游体验理论综述
在现实旅游活动中,无论是旅游消费者还是旅游产品的供给方都越来越注重对旅游体验的感受与研究。国内外众多学者很早就对此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在国外,Boorstin于1964年最早提出了的旅游体验的概念,认为旅游体验是一种流行的大众社会消费行为,一种大众旅游非自发性的预制体验[1];1973年,MacCannell则把旅游体验看成是旅游者追求“真实性”的体验,进而克服现实社会的压力而做出的一种积极的反应过程[2];1996年,Wearing认为旅游体验是个体与旅游空间不断相互作用的过程,旅游个体的文化、社会背景、旅游出行目的都会对其产生影响[3];1997年,Ryan认为旅游体验是功能多样的休闲活动,可以兼具娱乐和学习,并采用旅游期望与满意度直接的关系测量旅游体验的质量[4]。
在国内方面,1999 年,谢彦君在其《基础旅游学》中率先在国内旅游理论研究中提出了“旅游体验”的命题。指出:“对于旅游体验的研究,事实上构成了旅游研究的核心内容;就旅游个体而言,旅游体验是旅游者活动的主体内容,旅游者对其满意程度决定了旅游的质量感知水平;而就总体而言,每个旅游者旅游体验的内容、时空特点和结构特性,是旅游业规划和管理的基本依据[5]。”对于旅游体验的内涵他则认为旅游体验是旅游个体通过与外部世界的暂时性联系,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心理结构调整、追求预约目标的过程[6]。此外,邹统钎认为旅游体验是一种旅游者对旅游地符号文化的解读过程[7];伍海琳认为,旅游体验是对个体或者社会都具有一定意义的一种体验,是旅游主体积极参与、并与旅游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8]。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学界对旅游体验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分别从过程与结果的角度,内容与构成角度,影响因素角度等展开了研究,虽然对旅游体验的概念还没一个统一的认识,但都对其重要性有着一致的肯定。今后的旅游产业结构和旅游产品开发都必须加强对旅游体验的研究和应用。
二、茶文化旅游产品的体验性分析
(一)茶文化旅游产品的内涵
我国是茶叶的发源地,有着源远流长的茶文化和饮茶历史。茶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与茶相关的各种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综合。茶文化是着重于茶的人文科学,主要研究茶对于人类精神和社会的功能,包括茶艺、茶道以及在各个阶层人民中表现出的与茶相关的众多文化现象,它强调的是一种精神文化。我国的茶文化初步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兴盛于隋唐,到两宋时期空前繁荣,元明清是茶文化的转型期,在此之前茶文化表现形式主要在宫廷、士大夫和文人墨客等阶层得以延续和发展,直到近现代茶文化的精神内核才进一步植根于广大普通民众之中。茶文化雅俗共赏,有着一种精神上的陶冶和修行之效,正所谓“禅茶合一”,体现着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在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间都有着各具特色的“茶民俗”。
近年来旅游者越来越注重对生态自然景观的享受,并且随着乡村旅游和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越來越多的人选择到茶叶的原产地——茶园参观游览。由此产生了形式多样的茶文化旅游产品。茶文化旅游产品属于旅游产品分类中主题文化旅游的一个分枝,是以茶园参观,茶文化古迹浏览,茶叶采摘,茶味餐饮,茶叶品鉴,茶叶制作,茶艺观赏等为内容的一种新型旅游模式。这种旅游模式集地方特色、养生文化和生态旅游于一体,使茶文化和旅游成为一个系统,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目前茶文化旅游产品主要可以分为自然景观型、茶乡特色型、农业生态型和人文考古型等4个类型[9]。茶文化丰富了旅游业的内容,旅游业的兴盛反过来又将带动茶文化的发展,所以把茶文化与旅游业有机结合起来,是提升旅游品质和弘扬茶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茶文化旅游产品的体验性设计
茶文化旅游产品的体验过程是物质体验与精神体验的融合,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旅游者在参与茶事活动中必然会得到精神上的陶冶和提升。因此茶文化旅游产品的体验性设计必须坚持融合文化性、参与性、娱乐性和艺术性的原则,创意性打造茶文化旅游产品。因为茶叶的文化性是其根本属性,一切旅游者的茶文化体验都是以此衍生开来的,所以茶叶的旅游产品设计必须融合文化性。其次,由于参与性是旅游体验的主要表达形式,只有让游客身体真正参与到茶文化旅游活动中来才能让他们首先在外在感觉层面有深刻体验,进而才能内化为精神上的体验,所以茶文化旅游产品的体验型设计必须融合参与性。坚持融合娱乐性则主要是考虑到一切的旅游体验都是以获得愉悦和放松为目的的,只有融合娱乐性才能让旅游者获得最基本的旅游体验。融合艺术性主要是为了旅游者对茶文化旅游产品的一种审美的要求,茶艺是一种艺术,茶园的景观营造也是一种艺术,只有坚持艺术性地去设计产品才能更好地增强游客的视觉体验,进而影响精神体验。
三、龙胜生态茶园示范地现状
龙胜生态茶园示范区位于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占地面积近200亩,目前主要种植福云六号这一茶叶品种,并且主要还是经营传统意义上的茶园,以制茶和售茶为主要收入来源,没有和旅游业相结合开发茶文化旅游。但其有着良好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优势,在当前生态文化类旅游产品蓬勃发展的势头之下完全可以实现“茶园+旅游”的发展模式,挖掘茶文化,打造茶文化旅游产品,以转变发展模式和经营模式,走生态茶园茶文化旅游的新路子。因此,现在龙胜各族自治县科学技术开发中心计划以此为示范区,创建以茶文化旅游为主的生态茶园,将茶园与旅游相结合,以增加当地农民收入,对周边的传统茶园起到示范和引领的作用,进而达到使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效果。
四、基于旅游体验的龙胜生态茶园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对策
(一)剖析资源与市场条件
龙胜生态茶园示范区位于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这里有着良好的地理条件。龙胜各族自治县是中国长寿之乡,此地不仅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昼夜温差大,而且负氧离子含量高,空气质量好,有着非常优良的生态环境。其土壤富硒,是茶叶等农作物的天然养分。正所谓好山产好茶,这样适宜的地理条件种植出的茶叶自然也是品种绝佳的。此外,该茶园位于著名的龙脊梯田景区的入口附近,该龙脊景区近两年来的年游客接待量都在90万人次以上,有着强大的客流优势,因此可借助龙脊梯田的这一强大旅游客流带动生态茶园的发展。通过以上剖析可知该生态茶园有着很好的资源条件与市场条件,非常适合开展生态养生类茶文化旅游类项目。
(二)以游客体验为本,开展多种形式的茶文化旅游活动
纵观我国的茶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很多还停留在传统模式中,即更注重产品的功能开发,从产品外型设计上开始,走价格竞争路线。但在体验经济时代下,它要求从生活和情景出发,塑造感官体验和情感认同,以此抓住旅游者的注意力,改变消费行为,为产品找到新的价值。传统经济把每个消费者个体都看作“经济人”,而体验经济是一种完全以消费者为中心的非理性的经济形态,产品的价值不完全体现在产品的功能和服务中,更体现为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的一种心理感受,既有感性因素也有理性因素。在开发茶文化旅游产品时,茶文化旅游的体验性产品必须要结合旅游地的场景,利用真实再现和人文构造等手段,使游客真实的体验茶文化旅游的内涵,从而感受旅游场景的丰富性。
该生态茶园可根据茶园自然景观资源和当地人文历史资源,以生态养生为主题,设计一系列集文化性、参与性、娱乐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茶文化旅游产品,如民族采茶表演、民族茶艺展示、茶园采茶、古法制茶、田园品茗、茶食餐饮、茶山瑜伽、茶园太极和茶园打油茶等。从名称上看,虽然很多是传统的茶事活动,但作为现代生态茶园应该对传统活动进行创意性开发,融合现代元素。
(三)加强与当地民族文化的融合,树立民族茶文化旅游品牌
茶园所在地龙胜各族自治县居住着苗、瑶、侗、壮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76%,是一个有着浓厚的少数民族风情和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的地方。并且该地少数民族人口一直以来都有饮茶的传统,尤其是对当地土生土长的龙脊古树茶更是情有独钟,每年还保持着举行祭茶大典的传统,此外,这里的少数民族还有很多传统的节日,比如“开耕节”“晒衣节”和“花炮节”等。生态茶园茶文化旅游项目的开展一定要和本地的这些民族文化相融合,设计具有民族特色的体验特色的旅游活动。比如在舉行采茶表演的时候,让采茶姑娘都穿上当地的壮族或者瑶族的传统服饰,应用瑶族的医药文化设置瑶汤浴足养生项目,用民族传统竹编制作茶篮、购物篮和茶叶包装等,据此树立民族茶文化旅游品牌。
(四)保护生态,融入龙脊梯田旅游发展大局
生态茶园最根本的还是生态特色,在设计和开展一系列茶文化旅游产品的时候一定要以保护生态为前提,才能产生可持续的生态旅游资源综合效益。借鉴云南、福建、浙江等名茶产地茶园的经验,在茶园整体的规划设计上,要根据所引进茶叶的生物特性科学规划,例如景区内部人行步道的设计要随山势而行,注重安全与美观;对于排灌系统的设计要严格按照隔离沟、蓄水沟、截水沟和排水沟的标准设计,不可因为省事和省钱而破坏了生态。此外,保护生态也是龙脊梯田旅游发展大局的根本要求,在区域宏观背景下共同保护生态,丰富旅游产品业态,必然能够形成旅游发展的合力,带动一方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Boorstin D J. The image : a guide to pseu-do-events in America[M].New York: Harper & Row,1964.
[2]Mac Cannell D. Staged authenticity: arrange-ments of social space in tourist settings[J].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973(3).
[3]Wearing, B. Refocussing the tourist experience:the flaneur and the chorister[J].Leisure Studies,1996(15).
[4]Ryan Chris. The tourist experience: a new introduction[M].London,Cassell:Wellington House,1997.
[5]谢彦君,基础旅游学[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9.
[6]谢彥君.旅游体验研究——一种现象学视觉的探讨[D].沈阳:东北财经大学,2005.
[7]邹统钎,吴丽云.旅游体验的本质、类型与塑造原则[J].旅游科学,2003(4).
[8]伍海琳.论旅游体验[J].经济师,2006(1).
[9]郭雅玲,冯会,郑明芬等.茶文化旅游资源类型与产品发展探讨[J].福建茶叶,2011(2).
[作者简介]郝魏飞,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旅游规划与开发;侯玉霞,女,桂林理工大学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民族旅游、民族学、乡村旅游。
[责任编辑 熈 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