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C对高等教育深度学习的影响研究

2017-05-30 07:06:15张虹
电子商务 2017年4期
关键词:高等教育深度学习

张虹

摘要:MOOC全称是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它更具有个性化、网络化、数字化的特征。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梳理MOOC教学模式以及高等教育特征的基础之上,研究了MOOC环境下高等教育深度学习模式。

关键词:MOOC;高等教育;深度学习

我国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指出“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发展”,以教育信息化“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此背景下,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大规模开放在线课堂(MOOC)是现在高等教育最突出的趋势。MOOC由第三方在线平台发布,它的视频教学内容具有开放性、全球性的和免费的特点,习题集和论坛通过投放在网上平台,有高容量的参与者。近几年世界各地注册使用的MOOC课程用户数量迅速增长。MOOC的历史也不是很远。它最早于2008年由史蒂芬·唐斯和乔治提出,其后,在2011年斯坦福大学教授开发教育影片,通过开放的网络平台发布支持与免费的网络资源。2014年后MOOC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数量扩展越来越多。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先后开发了MITX平台和EDX平台。英国开放大学以远程教育领域闻名,MOOC平台的课程在欧美国家可以互认学分。

深度学习是有效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由西方的认知科学学者提出,研究的中心问题是如何提高学习的深度。MOOC环境下大学生的学习效率是否得到提升,碎片化的学习会不会导致学生“浅层学习”?本文将探讨MOOC环境下高等教育如何改革学习模式,增加深度学习的效率。

1、Mooc概述

1.1M00C的特点

MOOC的基本特点是公开、参与性和分布范围大。参加MOOC是自由和开放的,人人都可以访问互联网。所有的课程内容是开放给考生共享和使用的。在开放学习者的角色特点方面,科米尔和西门子(2010)认为这是一种开放的态度,“当学习者逐步完成我们敞开的门,他们被邀请进入我们工作的地方,加入到研究,加入讨论,并为某一领域内的知识成长做出贡献。”在MOOC的学习无论在创作和个人的贡献共享方面参与性强,而且这种互动的参与是自愿的。MOOC是基于关联主义的方法;因此,大部分发生在社会学习环境的课程活动,参与者都可以互动讨论和深入的思考。

1.2M00C发展历史

MOOC比较短的发展历史称为cMOOC周期的第一阶段。从XMOOC期已经开始,其中包括在线课程,通过网络平台为受众提供学习管理的一些证书课程,美国和欧洲的EDX,Udacity,Udemy,iversity,MiriadaX提供了一些著名的MOOCs平台课。这些课程通常情况下通过Web平台发布。xMOOC(基于内容的MOOC)通过专用学习机构管理平台。今天MOOC的DASS模具大部分主要是基于内容(xMOOC)。有些人因此批评XMOOCs教学模式里的视频讲座没有任何公开学习或互动。MOOC被说成是一本教科书的在线版本。MOOC声称学习者能够创建,生成,解决和创新。

1.3选择M00C的原因

首先,学习者希望在某些领域或针对某些主题进行研究学习。这源于他们的学习兴趣;第二,他们希望有一个证书可以申请工作。一些教师指导他们通过MOOC平台支持学习,他们自己在课堂教学。在MOOC学习是免费的,采取考试方式获得证书。这些课程并不被认可,研究人员正在研究合适的商业模式以期获得社会的认可。

2、Mooc的教学模式

要运行MOOC只需要很少的学术支持就足够了。相关MOOCs的教学法已使用多年,现在论文远程教育领域的实施范围已经满足了很多人的需求,课程是免费形式的。XMOOCs学习基础管理在线课程,其中包括基于视频的讲座,评估和信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查阅相关最新课程。一些课程是自动生成的选择题测验,短片,文件共享和论坛。课程是基于同行学习模式且运行过程中的专家指导。有同步学习的机会(EG.在线研讨会)。对课程结构进行梳理可以看到,MOOC课程包括学习管理系统的讲座,笔记和作业。

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毕业论文课程视频讲座进行了改进;越来越多的专业视频包括动画和仿真,它们之间的互动特性让MOOC课程更丰富。大部分课程都是成人短期课程学习:如职业发展,职业教育和招聘。有些MOOC像爱丁堡的目标大学的马营养课程,学生与世界各地的马匹工作,变换地点不必获得教育机构的批准。基本上MOOC课程主要包括:

1)视频讲座,视频讲座MOOCs有不同的表现风格,从名嘴到讲课教師应有尽有。字幕(主要是英语,但其他语言正在引进)是通过课程提供。运行时间为讲座视频通常是每个lN一5-10分钟。

2)视频测验嵌入。(A)自动评分的选择题:使用主要评估疑问或自动评分编程作业设置题型,(B)同行评议考核,学生自己评估和基于定义设置栏目批改作业。

3)论坛:论坛主要是让学生提问并回答其他学生,学生和教师之间也产生互动。论坛通常针对主题明确的问题进行讨论。

4)阅读:大多数MOOCs不要求学生购买书籍,大部分读物可在网上浏览或通过课程导师提供。

5)实时视频会议:除了每周一次的讲座,还有实时视频会议。

6)活动内容:提供一系列教育活动,以让学生进一步测试的目的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7)其他视频资源:这些都是照本宣科的视频,为帮助背景理解,鼓励学生继续对其他社会公开网页进行他们的讨论:如Facebook和Google。

3、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是相对于浅层学习提出的概念,认为浅层学习者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深度学习强调学习者积极主动和批判性地学习。深度学习是建立在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基础之上,以知识的建构和发展为目的的学习模式。要实现深度学习必须保证学习的主动性、投入程度和专注力。国内关于深度学习开展了一系列研究。王永花(2013)认为以学习者对知识理解和掌握的程度为标准,可以讲学习划分为简单学习和深度学习两种类型。简单学习是学习一些基础知识,不需要付出很多精力,是复杂学习的基础。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简单学习是深度学习的基础。为了实现深度学习,可以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课堂面授和网络学习结合起来。张浩(2012)等人认为深度学习具有5项基本特征:重视知识理解、信息整合、知识建构、要会迁移知识、解决问题。深度学习对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深度学习是学习者通过批判新知识,整合原有知识,来实现对所学知识的迁移,从而解决新问题。它强调的是批判性思维、抽象思维和创新思维。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今天,实现深度学习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4、基于Mooc的高等教育深度学习模式

4.1M00C环境下高等教育的新特征

MOOC环境下高等教育将具有独特的特征。首先,高等教育的普及性更加突出。任何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学习高等教育课程。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各种各样的在线MOOC教程给了学习者丰富的选择。其次,高等教育综合化更加明显。高等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通识型人才”。MOOC给予了学习者跨学科学习平台,文理渗透和交叉,学习者将得到全方位的学习。第三,高等教育的多样化更加丰富。高等教育在管理体制、学校机构的选择、教育标准方面的多样化将更加丰富。第四,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更加便捷。足不出户,就可以学到国际知名大学的课程。MOOC给予了便捷的途径,使得国际间的教育交流更加方便。

4.2 M00C环境下高等教育深度学习模式

在实践教学中,学生在MOOC平台观看视频,一般会通过手机客户端和电脑客户端。经过调查,学生持续观看视频的时间一般会在15分钟左右。学生每天阅读手机或者电脑,常常游离于和学习无关的资源中,注意力严重分散。学生无法定下心来思考问题,就不可能具备深度学习要求具备的批判性思维,更谈不上知识的迁移和适用。有些学生还会在中途退选课程。那么提高学生的学习持续性,避免浅层学习的情况就要需要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首先,预备学习阶段,设计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教师把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传达给学习者。然后对学习者进行预评估,预评估包括对学习者的学习基础、学习偏好等有初步的了解。然后教师针对每个学习者的个性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学生需要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加全身心的投入,保持优秀的学习状态。第四个阶段是预備和激活先期知识,让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将要所学的知识结合起来。整合新旧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增加知识的存量。第五个阶段是深度加工知识。学生不仅要能理解知识的浅层含义,更重要的是根据情景的变化实现知识的迁移,运用到新的场景中。最后一个阶段是评价学习者的学习。评价和反馈是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通过学生互评、师生互评、自我评价等方式,适当给学生反馈,促进他们的更加深入的学习。

综上所述,MOOC教学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早期的MOOC比较关注视频的表述方式,学生观看线上的视频完成自主学习,实现线上+线下双渠道学习。现在MOOC更加关注学习的效果,新媒体环境下学生的深度学习质量才是MOOC教学改革的重点。在学校、教师、学生三位一体的协同努力下,MOOC教学模式会越来越完善。

猜你喜欢
高等教育深度学习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软件导刊(2016年9期)2016-11-07 22:20:49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软件工程(2016年8期)2016-10-25 15:47:34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4:33:08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7:53:44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7:4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