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芬曼
摘要:本文以北海市主要的特色农产品示范基地作为重点调研对象,通过实地考察和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获取了北海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相关信息。在调研的基础上,对北海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特色、問题展开分析,参考桂林千烨农产品有限公司、桂林特色旅游名村鲁家村等地农产品盈利模式,提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农村电子商务;精准扶贫;发展对策;调研分析
引言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8号)提出要积极培育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主体,扩大电子商务在农业农村的应用,改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环境,到2020年初步构建统一开放、有序竞争、诚信守法、可靠安全、绿色环保的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体系。同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进一步强调要加大“互联网+”扶贫力度。要加快推进宽带网络覆盖贫困村,实施电商扶贫工程,支持电商企业拓展农村业务。广西区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发展农村电商助推精准扶贫相关政策,启动本区“电子商务进万村”工程,全力推进本区电子商务深耕农村市场,已在田东等地试点取得了初步成效。那么,北海市如何利用国家和自治区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助推精准扶贫相关政策,将“农民+企业+电商+精准扶贫”创新打造成农村的亮丽风景,加快农村电子商务的全面发展呢?下面根据调研情况具体展开分析。
1、北海市农业发展现状与特色
北海是广西区的一个地级市,总面积近3337平方公里,目前城镇化进度较快,市区面积约为957平方公里,市辖合浦县、海城区、银海区、铁山港区,人口约163万,人均耕地面积约0 06公顷。地势从北向南倾斜,东北、西北为丘陵,南部沿海为台地和平原。由于山区、沿海、平原皆有,因此北海市的种植业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近年来,全市蔬菜生产发展较快,全年蔬莱播种面积50多万亩,长年都有蔬莱供应上市。蔬菜种植重点分布在合浦廉州、常乐、福成等乡镇,另外,优质水稻种植也日渐形成特色。自北海市2008年创建广西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市以来,建成了合浦县石湾东江无公害冬春豆角生产基地、合浦县党江九坡超级稻生产基地、铁山港区南康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等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近10万亩,实现农民增收4000多万元。另外,北海市香蕉、甘蔗、荔枝、火龙果等亚热带水果种植亦是北海市农民主要收入来源。
2、北海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自从国家启动电子商务扶贫工程以来,北海市政府充分把握“互联网+”发展机遇,推进“村村通宽带”建设,逐步为
“互联网+现代农业”的蓬勃发展扎稳根基。市政府以“北海市农业信息网”等平台为基础,进行农业相关政策宣传和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并在2015年12月,在铁山港成立北海市首家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创惠农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然而受主客观条件制约,本市农民文化、思想水平较低,难接受网络营销等模式,加之农村互联网普及程度不高,对政府与企业推进农村电子商务的做法认识不到位,对通过物联网交易不够信任等等,都制约了本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接受访问的福成镇大水江村631户农民中,经常上网了解农业相关信息的村民仅占5%,偶尔上网了解一下农业信息的约为13.0%,从未上过网的村民却高达70%。而这70%的农民认为与其花时间上网,不如下地种豆角、甘蔗挣钱,他们普遍看不到“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商机。总的来说,目前北海市虽初步建立农村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但主动关心这一平台的农民太少,尚有很大的商业挖掘空间。
北海市作为中国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其三面环海,有斜阳岛和涠洲岛两个美丽的海岛,是享誉海内外的历史文化名城与蓝色旅游休闲胜地。我们通过实地走访铁山港区南康镇、银海区福成镇等地农产品种植现状以及村民主要收入来源,充分了解到近年来北海市大力支持农村发展休闲农业,但尚未充分注重生态发展,相关电子商务平台也不系统,基本是小商小贩模式,相关宣传推广的网站点击率非常低。
3、北海市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困境与不足
3.1地方农业发展尚未走出特色
北海市是广西区人均耕地面积最少的城市之一,人均耕地面积不到0.06公顷,耕地资源相对紧缺,农村靠出售农产品来实现脱贫致富的土地资源优势不明显。目前北海市大部分农民收入主要来自甘蔗、香蕉、豆角等蔬果销售,相关农产品加工业尚欠发达。另外,目前北海市农业发展参差不齐,零星种植的现象较为严重,除了涠洲岛的香蕉较有名气外,其他地方还没能系统规划农作物的种植和品牌管理。
3.2生态农产品标准建设待加强
目前,北部湾经济区农业生产标准不够系统,没能很好地对农产品生产、运输、质量等环节做标准规定,也缺少质量检验管理,使得市场上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比如:北部湾经济区是全国种植火龙果面积最大的地区,但同属北部湾经济区的南宁、北海、防城港、钦州都种植火龙果,消费者如何判断这些火龙果质量优劣?电子商务最大的特点是让顾客在购买时真实或高仿真感知产品质量,从而信任商品。缺乏标准建设可能导致顾客在买到产品后感觉实物与网上描述不符,降低客户忠诚度。所以急需对农业电子商务从生产源头到售后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
3.3线上品牌农业打造力度不够
北海市农村电子商务尚在起步阶段,成熟的自主企业电子商务平台较少,一般农产品企业主要借助天猫等知名平台做推广,利用电商平台的高流量提高企业销量。但是,知名平台网店太多,尚未形成北海市线上农业品牌。在淘宝等平台上销售业绩靠前的主要是北海源生商贸有限公司等企业加工的珍珠,农产品品牌整体推广效果不佳。另外,每年5-10月是北海市的旅游旺季,点击率最高的网站是涠洲岛船票官网。若是北海市农村电子商务平台与北海源生商贸有限公司官网以及涠洲岛船票官网协同管理,共同宣传,对于线上品牌的打造可能效果更好。
3.4农村网络设施和平台建设薄弱
北海市一县三区要想真正实现通过农村电子商务助力精准扶贫的目标,离不开完善的基础设施。我们通过走访福成、南康等地,与当地村委、村民充分交流,了解到当下北海市农村的通信设施、速度和安全等都未满足发展电子商务要求,而资费水平居高不下也让65%的受访村民表示用不起,不愿意花这个钱主动接触网络信息。另外,北海市县销售体系以“小商小贩体系”居多,这种原始的生产经营方式,个体户和中小企业难预测和应对市场转瞬即逝的需求变化。研究结果显示:产生这种供需不平衡的结果,最根本原因不是市场需求的缺失,而是网络推广和销售平台的缺失。因此,搭建一个“农民+企业+电商+精准扶贫”的公共服务平台非常重要。
3.5农村缺乏方便快捷的物流渠道
目前北海市城区的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系统基本达到全城范围覆盖,可是各个农村的配送范围却非常有限。“三通一达”等主流快递企业的营业网点大多只愿意设到乡镇,农民目前网上购物的少,单靠快递物流公司投入去拓展农村物流网点不太现实,这需要政府支持。然而,目前政府支持力度并不大,乡镇网点布局密度还不够,有些乡镇甚至还没有网点。由于缺乏方便快捷的物流渠道,农民通过网络收发货不方便,他们就算有电子商务需求,愿意尝试网上交易,也难得到满意的体验,更谈不上“卖得出去,买得进來”了。
3.6农村缺乏电子商务专业人才
北海市农民工(尤其是容易接受网络新技术的青年农民)进城务工热对北海市经济发展建设具有一定的助推作用,然而,这同时也导致农村主要劳动力缺失及具备计算机学习能力的电子商务主体人群不足,这些极大地制约了农村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使得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缺少了必要的人才基础。另外,北海市作为交通和经济都不够发达的三四线小城市,对于外省高端电子商务人才的引进也不具有足够的吸引力,这使得北海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在人才上成为短板。
4、北海市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对策
4.1进一步整合生产流通要素
经调研分析发现,北海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最大的流通瓶颈是供应链前端的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而在供应链中端单一农户又较难形成规模化的货源。为促进北海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可借鉴桂林市千烨等农产品企业与地方政府对罗汉果生产标准化建设思路,充分了解全国各地农产品标准建设思路,加强北海市农产品标准建设。同时,进一步细分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电商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以及种植大户在供应链上的分工,并充分利用农产品企业、合作社以及现有的仓储、冷库场所,构建农产品电商物流环节建设,让既懂农业又懂电子商务的专业人才和服务机构对农产品货源进行组织、分类与管理,让普通生产者安心做好生产。充分运用互联网优势,以需求为导向,用市场做检验,倒逼农业标准化、品牌化进程,推动农业产业链发展,最终带动本地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4.2优化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针对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网上推广困难等问题,都需要政府出面,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引导地方农产品企业与知名电商平台合作,加大本地农产品电子商务整体的营销力度。政府要与农产品一起共同打造特色农产品服务与营销平台,在网上发布农业政策信息、供求信息,并积极推广生态种植方法及相关宣传、培训活动。支持供销社、快递公司、“电子商务进万村”龙头企业发展,并加快改造农村电子商务配送及综合服务网络的进度。引入和支持电商企业和电商服务业建设农村电子商务信息及交易网络平台,实现农村电子商务信息化服务和交易功能。
4.3利用高校与“候鸟”培养农村电商人才
北海市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最大的短板是专业人才缺乏,为缓解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短缺的矛盾,加强与地方高校合作培养电商人才以及大力引进电商人才都是必需。在人才培养方面,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北海校区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政校企三方合作为电子商务学生创造良好的实操环境,吸引优秀毕业生服务农村电子商务建设。在引进人才方面,北海市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成为人们过冬的首选之地。在这些来北海过冬或旅游的“候鸟”当中,不乏电子商务人才,北海市可将这种生态优势转换成人才优势。政府部门可出台相关政策,优待“候鸟”人才,以提供短期工作机会等条件,吸引更多人才在过冬或旅游期间为农村电子商务添砖加瓦。
4.4借助海产品特色挖掘农村电商新模式
北海市三面临海,区位优势非常明显——港口物流优势突出,海产品特色突出,尤其是合浦珍珠更是中外闻名,具有较好的国际影响力。建议市政府与各农产品龙头企业充分借助这些特色与优势,探索北海市农产品电商新模式,以海产品优势带动农产品的销售与推广,以物流业的区位优势创新跨境电商与农村电商融合发展的新模式,重视培育北海本土化的农村电子商务企业,打造农产品特色品牌,逐渐带动北海市整体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4.5与当地生态休闲旅游协同发展创新
农村电子商务从来都不只是单单农产品一个部分。近年来,广西区乡村旅游开始盛行,北海市生态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电子商务也正在发展中。若能借鉴桂林市特色旅游名村鲁家村的盈利模式,将两者协同发展,应该能够达到共同促进的作用,起到真正帮助农村脱贫致富的目的。比如:组织乡村自助游,形成观光、农产品自助采摘等项目,以生态休闲旅游带动农产品销售,并利用互联网优势生态农业电子商务平台。游客后面还想购买相关农产品时,通过平台即能快速下单。而外地游客也能在参加自助游或其他仿真体验满意后在网上实现再次购买。
4.6政府护航网上交易安全
政府应健全电子商务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县(区)电子商务标准和统计体系构建,加强对网上涉及行政许可的商品和服务监管,引导电子商务规范有序发展。充分履行农业、商务、公安税务、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在农村电子商务活动中的引导与监管职能,促进农村电子商务主体守法经营,大力打击网上仿冒品销售和各种网络欺诈等违法行为,建立健全农村电子商务主体权益保护机制,建立“北海市电子商务示范乡镇”和“北海市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示范点(站)”申报机制并给予奖励,让农村居民“买得放心,卖得放心”。
5、小结
在当今电子商务交易比重日益增大的情况下,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对北海市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调研结果显示激发北海市农村电子商务的活力,将帮助小商户利用计算机信息和手段指导农产品生产与销售管理,实现农产品现代化运作,推动北海市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助力国家和自治区精准扶贫战略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