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俊华
摘要:在“互联网+”战略布局中,“互联网+现代农业”是2016中央“一号文件”的亮点。常州供销合作总社利用“互联网+”串起农业现代化的链条,进行多方面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实施农业“互联网+”三年行动计划同时,常州应该着重在创新改革、完善机制、引进技术、生产经营、人才培养、品牌服务等六个环节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关键词:互联网+;现代农业;综合改革;资源整合
引言
在“互联网+”战略布局中,“互联网+现代农业”吹起一阵热潮,伴随着2016年1月即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互联网+现代农业”成为其中的亮点。“互联网+现代农业”是利用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与农业跨界融合,创造现代农业的新产品,创新现代农业模式。“互联网+传统农业”的结合进发出巨大能量,改变了农产品的传统流通模式,繁荣农业电商,同时也改变了农业生产者(农民、农企、农合社等)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促进现代农业新业态的大力发展。
1、常州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根据2016年发布的江苏省“八项工程”进程监测报告,常州市农业现代化工程水平指数跃居全省第二位,比上年提升一位,現代农业发展领先优势进一步巩固。粮食单位种植面积烘干能力全省第一,全市农机化自测水平达87%。2015年认定常州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10个,现在共有市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合计56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占耕地面积比重达36%。建设物联网智能农业示范点13个,培育认定市级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企业13家,创建省“一村一品一店”示范村、农业电子商务示范单位5家。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市级“五个一”示范创建企业10家,“一村一品”专业示范镇村10个。
2、常州“互联网+”发展现状
常州以2014年获批创建“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为契机,抢抓“互联网+”机遇,依靠扎实产业基础、优越地理位置和优秀人才培养基地,以电子商务推动常州经济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支撑环境的建设,优化外部发展环境,拓展电子商务“双创”空间,推进电子商务普及应用和创新发展,常州市电子商务呈现快速良好发展态势。2015年,电子商务交易额1700亿元,其中B2B交易额1450亿元、网络零售额250亿元;电商服务企业超过200家,电子商务服务业业务收入46亿元,同比增长41与%。
3、常州供销合作总社现状
常州供销合作总社是常州供销合作社的联合组织。辖市(区)内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社、专业合作社以及参股、指导企业自愿组织起来的联合体及其理事机构,主要行使系统行业指导职能。2015年,全市供销系统实现商品销售213亿元,消费品零售146亿元,农产品收购37亿元,组织供应各类农资17万吨。4家基层社、5家为农服务社、15家专业合作社被省供销总社命名为“标杆社”、“样板社”和“示范社”。
4、常州供销合作总社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实施途径
常州供销合作总社利用“互联网+”串起现代农业的各个环节,将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深度渗透到农业的生产、销售、服务、管理等环节,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方案,推动“互联网+现代农业”高效发展。
4.1以综合改革为主线,推进基层新型合作体系
常州供销合作总社以综合改革为主线,着力谋划开展基层组织建设提升质量联和农民行动,推进基层组织新型合作体系建设,整合发展基层社、培育特色农民合作社、升级改造为农服务社,构建起适应城乡发展一体化需求的组织体系和服务体系。
“溧阳供销社”被江苏省供销合作总社评为全省综合改革试点。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改造自我,服务农民”为总目标,全面深入推进综合改革治理。把供销社无形资源与专业合作社有形平台有效对接,搭建服务载体,形成例如“社渚供销社”的典型经验,即在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实行“四位一体”改造,投资建立农资配送中心,形成基层组织综合体“基层社+合作社+农合联+农资配送”,服务本地同时还为其它地区农户提供农作物收割和插秧服务。
4.2创新“互联网+农资”模式,强化为农服务
常州市供销合作社系统下属的农资企业均为农资流通企业,年销售规模在两千万到四亿元之间,作为本地区域经销代理商,这些农资企业的销售服务渠道比较狭窄。现在要大力推广农资“对接专业平台”模式、“自建网店”模式和“微信公众号”模式。
4.3引入先进技术,推进“农飞防服务”
2016年4月由江苏苏南农资配送有限公司、江苏金禾植保有限公司、农飞客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投资1000万元组建的“江苏农飞客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运用“平台+工具+终端+服务+网络信息”全新商业模式,借助航空植保大数据,将实现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及防治技术、作物增产技术等资源共享,通过引进高科技无人机实施精准施药、应对突发性病虫害防控,为农作物提供全程、全方位服务新平台。
4.4打造特色,大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溧阳市“万得福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是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认定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加大研发投入,2014年投入研发经费240余万元,与科研院校合作成立了“江苏省农科院溧阳科技服务中心”;塑造品牌,注册“米卢”牌商标,通过“一村一品”打造、节庆展会参展、线上线下促销等方式,加强品牌建设,不断提高企业品牌知名度,服务农户增收。
“常州晶泉果品”专业合作社在常州市金坛区两级供销合作社的支持下,发展特色农业经营,以乡村旅游为主题、采摘体验为内容,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农游项目的收入占全年总收入的70%,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4.5扎实开展培训工作,增强服务“三农”动力
结合农时,开展农民初级技能培训。如2016年3月,武农农资公司分别在寨桥、前黄、焦溪等镇举办74期共320人的农民种植技能培训讲座,培训重点针对桃树、梨树、葡萄等经济作物种植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施肥和管理等技术进行讲解。
提升素质,注重能力,超额完成农产品经纪人中级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如2016年上半年,常州和溧阳市两级供销合作社安排讲授理论基础的同时,注重基本技能的培养及跟踪指导服务,共举办了三期农产品经纪人中级培训班,共计培训271人次,完成年度目标的13515%。
4.6加速推进“互联网+”农产品,破解流通难题
常州市农村电商一般通过自建网络平台及第三方网络平台,拓展农产品销售网络,呈现出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培育一批,建成一批,重点建设“一村一品一店”示范点、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基地。“花木源”、“花木汇“1号农场”、“一站地”、“凌家塘万家鲜”、“乐多菜园”等农副产品电子商务企业积极整合基层合作社、种粮大户、养殖大户及涉农企业的生产及渠道资源,以电子商务模式加快提升本区域优质稻米、特色畜禽、特种水产、精品茶果、花卉苗木等农副产品及深加工产品流通效率、附加值和利润率,努力破解农副产品“卖东西难”这一难点。
4.7整合资源打造品牌,服务农民增收
针对供销社系统内部层级松散,利益联盟不够紧密,尽管采取经济挂钩、股份合作、二次分红等方式,但农产品销售依然散兵作战,导致后续延伸服务弱、市场形象维护不佳、消费群体松散等问题。金坛区供销合作社将本区域内多项名优农产品,引入“茅山竹海”这一农产品品牌目录,抱团取暖,实施“一牌多品”战略,推进农产品网上网下融合,同时对本地特色农产品进行整合,服务农民增收。
5、常州市供销合作总社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建议
2017年是推进常州农业迈上新台阶、奔向现代化的关键之年。如何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现代农业,需要依托供销合作社,使互联网与农业深度融合,进一步强调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实施农业“互联网+”三年行动计划,常州应着重在创新改革、完善机制、引进技术、生产经营、人才培养、品牌服务等六个环节提升农业发展水平。
5.1创新综合改革,改进联合社治理
常州供销合作总社以江苏省综合改革试点单位——溧阳供销社为典范,学习其它省市优秀经验,如浙江省的“农合联”为依托,构建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山东省的“3控3×6+1”双线运行机制、河北省的基层社与企业合作经验,树立典型,深化服务。在常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常州各级供销社、农业合作组织,努力改造自我,做到“为农”、“姓农”、“务农”,深化服务,要树立“供销社为农民打工”理念,有效对接,搭建服务载体,全面深入推进综合改革。
5.2完善政策扶持机制,推进农村金融创新
常州供销合作总社可采用政府搭建投融资服务平台(温州“政府推动模式”、安徽“自费型模式”)、专业合作社内部互助资金、建立农村资金互助社、与商业银行建立有效合作关系,多方融资。进一步优化项目扶持方式,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和带动作用,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重点支持“互联网+现代农业”建设,将互联网和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与现代农业经营、生产、管理和服务充分融合,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方式,公开透明,减少环节,规范程序,对照标准,符合要求,择优补助。要有前瞻性设计,把农村电子商务的配套设施纳入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统筹考虑,同时拓展融资渠道推动并引领供销社服务转型升级,加快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建设。
5.3利用“互联网+”技术,全面改造现代农业产业
常州供销合作社需联合各方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4G网络建设,整合各方资源,打造农资网络信息化平台,引入先进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实现各方合作共建共享。重点应用物联网技术和无人机技术,实现动植物生长环境远程监控和操作,实现农业智能化生产。
5.4供销合作社主导,创新生产经营模式
采用“互联网+”技术,减少中间流通环节,缩短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距离,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分析消费者需求,按需求组织农产品的生产和经营,实现农产品的精准化生产和解决地域滞销问题。强化以“一村一品一店”为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点,发展一批,建成一批,打造特色,创新“企业+特色产业基地+品牌+渠道”、
“基层社+合作社+农合联+配送”等模式,构建合作社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新业态。
5.5开展“技物结合”培训,培养专门人才
常州供销合作社要增加资金投入,让专家、企业、学校进课堂,多层次开展“技物结合”培训。如培训农民,可针对性的对桃、梨、葡萄等经济作物种植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施肥和管理等技术进行讲解;培训动物养殖技术经验交流会。增加农民以及农产品经纪人职业技能培训人数,邀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就经纪人基础知识与实务、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产品商标注册、农产品營销策略、合同法及订立合同事项、创业理念与技巧、电脑基础知识等内容进行讲授,注重基本技能的培养及跟踪指导服务,为提升我市农产品经纪人队伍的素质起到引领作用。
5.6打造地方互联网特色农产品品牌,增加农民收入
培育特色常州地域农产品,提升市场知名度,特别是网络市场知名度,打造农产品网络品牌。加快推进常州农特产品淘宝特色馆、京东常州馆建设,打造“一牌多品”战略,进一步提升“夏溪花木”、“溧阳白茶”、“伍员山”天目湖特产、“茅山竹海”等品牌影响力,组织农企、农合组织参加农博会、农贸洽谈会、招商会等方式统一进行区域品牌的宣传推广等措施,提升特色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要建设更多农产品展销中心与农村电商服务站,增长农产品电子商务营销额;培育“三体两强”新型基层社,发展农产品销售合作示范社等,提升服务能力,为农户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