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空间过渡到身份过渡

2017-05-30 10:48张继驰张泽洪��
三峡论坛 2017年4期
关键词:念经师公神圣

张继驰 张泽洪��

摘要:

度戒仪式作为瑶族的重要民俗活动,整个仪式充分体现了世俗—神圣—世俗的转换过程。通过对广西贺州威竹村度戒仪式的具体分析,可以发现,在度戒仪式中,师公通过醮坛和请神驱秽等仪式开辟出用于该过渡礼仪的神圣空间,又在仪式完成之后,通过送神和破坛等仪式消除这种暂时性的神圣空间,完成参与者对现实生活的回归。这种传统仪式中特有的暂时性神圣场所的构建和进行过渡礼仪的方式,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关键词:

瑶族;度戒;过渡礼仪;神圣空间

中图分类号:C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332(2017)04-0045-06

引言

过渡礼仪模式的系统阐述者是阿诺尔德·范热内普(Arnold van Gennep),在范热内普的《过渡礼仪》一书中,他提到通过这种仪式,人们能够自然地从一种身份过渡到另一种更高级的身份。他还把过渡礼仪系统地分成了三个阶段:分离,邊缘和融合。[1]13-15范热内普简明扼要地提出了过渡礼仪这一理论,并结合不同民族之不同习俗对该理论的一般模式进行了分析。只是范热内普在此书中未能进一步探讨在“边缘期”中,这种特殊仪式空间的构建过程和参与者身份过渡的具体变化。

笔者在对比阅读范热内普的《过渡礼仪》与米尔恰·伊利亚德(Mircea Eliade)的《神圣与世俗》时,发现《神圣与世俗》一书中关于神圣空间构建的理论可以对“边缘(阈限期)”这一概念进行解释分析,“宗教的人”对力量的渴望和向神灵祈求力量的过程可以作为仪式参与者从心灵到身份变化的补充和说明。此外,伊利亚德在此书中的第四章——“人类的存在与圣化的生命”中也提出了类似过渡礼仪的仪式分析模式,例如“通过窄门”,“转变的仪式”和“入会式”。[2]92-101这种神圣与世俗世界的对立和相互转换的理论,可以作为过渡仪式分析的理论补充,对具体仪式进行深入的剖析。

一、瑶族度戒仪式

瑶族是我国西南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广西、湖南、广东、云南、贵州等地。瑶族度戒,勉语又称“抖筛”,是瑶族重要的传统文化活动。在瑶族地区,有条件的青年男子,一般要通过参加这样一场仪式来获得社会地位和宗教身份。瑶族不以年龄为成人的标志,认为只有顺利通过度戒仪式的男子才能被称为真正的男子汉,继承祖先兵马,拥有举行宗教仪式活动的权利。[3]40-48总之,在瑶族人心中,这是瑶族青年人生中完成蜕变的重要仪式,是非常神圣的活动。

度戒仪式被认为是一种瑶族男子的成人仪式,瑶族男子通过参与度戒活动进入“社会成熟期”,获得相应的社会地位,是非常典型的过渡礼仪,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威竹村位于广西贺州大平乡,全村有两百多口人,且多为瑶族。因为地处大山之中,地理位置较偏,很多传统瑶族文化得以保存,笔者有幸于今年年初,在威竹村中,观摩了一场传统的度戒仪式,因此选取本次度戒仪式作为实例进行分析,探讨度戒仪式中从空间到个人身份的转化与过渡。

度戒仪式一般持续时间较长,仪式过程非常复杂。一场完整的度戒仪式除去仪式前的准备阶段,大致还有以下流程:起事,度二界,上光,度水槽,挂灯,刀山火海,还愿奏书,封官受职,天堂游乐等。[4]10-15由于仪式繁多,持续时间也较长,一般是由十多位师傅一起举行,我们观摩的这场度戒仪式,临坛法师有十五位之多。

(一)起事

1.请圣到坛

度戒仪式的第一步叫“起马”,意思是从自家神坛起马带兵出门做法事。“起马”仪式需要每个师公[5]在各自家中举行,师公在家里的神坛前上香、念经、请神,告诉家先和神灵自己将要出门做法,请求他们赐予神力和兵马。然后师公便背上用红布包好的神像,拿上自己的法杖,前往要做仪式的坛场。

2.请神

“请神”之前要杀一头猪,由师公献上,作为送给神灵的礼物。之后,师公便合着热闹的锣鼓声开始念“请神”咒语《请三清带》:“请上玉清圣境大罗元始天尊,请上上清真境玉辰灵宝天尊,请上太清仙境昆仑道德天尊,太上昊天金阙玉皇大帝,上属天皇大帝……”[6]师公要从道教三清、玉帝、菩萨一直请到家先和土地。所有的神灵请完后,由师公进行奏申明表,写下每个师公的职位用以公示。现场是由一名师公把职位和每位师公的法名写在红纸上,上方写师公的职位,职位下方写上法名,有同时担任两个职位的师公,便把法名写在两个职位下方。

3.除秽

“除秽”是比较重要的仪式,主要目的是保持醮坛的洁净和神圣。仪式开始时,师公要在祭品前燃纸马,念经,告诉神灵这些纸马是献给他们的,祈求神灵保护坛场,不让孤魂野鬼进入,使坛场晦气消散。纸马烧完后,由主度师的徒弟身披一张竹席,在大拱门后的台子上翻一个跟斗。翻完之后,由主度师手持法剑和瓷碗,到大拱门前念咒。念咒完毕,师公把瓷碗反扣在大拱门前的土里,开始在瓷碗前打卦,询问神灵坛场是否洁净,直到得出好的卦象仪式才算完成。

4.砍幡

师公把师男组织到一起,让师男每人在头上绑上一根红布条,上山砍竹子。砍竹子之前先用一根红线把竹子系住,然后才开始砍。砍竹子的人砍完一只,便用柴刀把竹身上的枝丫去除干净,只留下竹子顶部的枝叶,由参加度戒的青年抬下去,送下去后才去砍另一只。直到所有竹子砍完,全体人员便下山。

5.张榜

砍幡队伍下山时,已有师公在主醮坛念经,烧纸马。念经完毕,厨师把祭台上的整猪抬到厨房,开始继续处理,用作晚饭。等到纸缘师带着徒弟把榜文和花牌都准备好了,师傅就开始在醮坛中牵起绳子,把榜文和花牌都挂起来,为坛场进行最后的布置工作。

榜文和花牌要悬挂到醮坛上方,一般榜文挂前花牌挂后。榜文有黄榜、白榜和五供榜三种,黄榜是用黄纸书写,白榜是用白纸书写,花榜用彩色纸书写。黄色榜文一般内容较多,是告谕天地人神此次仪式的的具体内容以及参与度戒者的个人信息。花榜内容则较少,是书写教旨、醮坛行为的标语牌,一般只有一句,所用花纸颜色也不同。此外,所有的黄榜还有花牌的尾端,都用剪纸图案装饰,剪纸的颜色也不同。这些写满经文和表文的花榜悬挂在整个醮坛的上空,置身其间,仿佛也能感受到些许神秘力量。

(二)封斋

1.请神

傍晚时分,醮坛的榜文和花牌都挂好后,封斋仪式便开始了。师公在醮坛前摆上香案和酒杯,燃上香,开始念经请圣请祖先神,请神的经文要重复念三次。师公一边念经一边分纸马,请神完毕后点燃纸马。

请圣之后,主度师要到香案前念经,用法剑对着封斋表画符,完毕后继续请师请圣开天门。此时念经又有不同,师公左手拿牙简,右手拿摇铃,一边唱经一边摇铃一边走罡步。

2.开天门

请完师傅后再请上元二圣,请圣时手拿上元棍(上元棍上写有上元二圣四字),边唱经边跳上元棍舞。跳毕立刻跪地叩首三次,起身作揖、占卜,卦象,此时如果显示一阴一阳则表明师傅和圣灵同意开天门。

此时主度师来到醮坛外搭建的大拱门(象征天门)前,向玉帝请奏,主度师把上元棍插在大拱门前的祭台旁边,开始拿起牛角号鸣角,唱开天门歌。唱完后,通过打卦验证天门是否开启,如果打卦四次,其中有一次阳卦,说明天门已开。如果四次都不是,说明天门未开,就要重復一次唱经行为,再继续打卦,直到卦象显示天门开为止。我们此次参观的度戒仪式很顺利,师公完成一次仪式后便显示开天门成功了。开天门成功后,师公便拜见玉帝,向玉帝说明此次度戒仪式以及师公本人的基本情况,向玉帝敬献纸马,奏封斋表,宣读完毕后和纸马一起燃烧,再退下祭台回到醮坛,又一次拜谢师傅,说明天门已开,向其敬献纸钱。

3.封大斋

在“封斋”仪式之前,师男要换上民族服饰,师公唱经结束后便在醮坛的地上铺上了竹席,竹席上又铺上被子。师公命令所有度戒师男全部面朝上躺在竹席之上后,会引领师男依次入睡,然后熄灯,师男躺在地上假装睡着。此时鼓锣师轻轻敲锣三声,吹笛师吹唢呐学公鸡叫三声,这里叫三声的意思是到三更天了,三更天后就天明,师男该起床了。于是将灯点燃,表示天已亮,师男可以起来了。师男从入睡到起床表示新生,以新的身份开始参与度戒。

4.解秽

此时解秽是为师男解除晦气,主度师请师到醮坛解秽念经,师公左手端一碗清水,右手拿卦在碗上写符,一边念咒一边画符。师男从地上起来后,一起站在队伍的中央,主度师拿着碗,围着他们一边念咒一边撒符水,念完咒语后立刻打卦,如果显示阳卦,就说明除秽成功,如不成功就再来一次。

5.上香入学

所有师男封斋之后就预示着有了新的生命,有资格进入学堂跟随师公学法,可以进行上香仪式了,这里的上香也是师男的入学礼。

上香是仪式的第一步,师男站在醮坛中,由执香师把点燃的香分发给各位师男,师公带领师男,向每个神位跪拜上香。由于此次参与度戒的人数过多,部分仪式便省略掉了,上香跪拜之后,师公带领所有盛装出席的师男从醮坛出发,伴随锣鼓声,一直走到云台之下,围绕云台四周行鞠躬礼,拜四角天堂。每拜一个方位就绕着柱子走一圈,绕云台一周再拜另一个方向,直到四方拜完原路返回。还要经过九宫门,在九宫门前穿过,回到醮坛,拜见神灵。

(三)度戒

1.升幡

升幡仪式也是要先请神,然后把写好的白幡和蓝幡分别挂上对应的竹竿,再由师公把幡竖起,绑在钉在土里的木桩上。升幡一是道家清醮道场的象征;二是连接天界、阴界和醮坛的媒介。它在这里起到一种类似“显圣物”的作用,用以构建醮坛这个神圣空间,连接凡俗与圣境。

2.挂灯

度戒中的挂灯仪式一般在晚上举行,参加的师男需要换上崭新的法衣,在师公的安排下依次坐在醮坛中央的椅子上,手持用来点灯的竹制灯架,等待师公放上灯油和灯芯进行点灯仪式。瑶族的挂灯仪式一般分为挂三台灯、挂七星灯和挂十二盏大罗灯三种,度哪一阶段的戒就挂相应阶段的灯。戒者通过挂不同等级的灯,来获得不同等级的职位、阴兵和法力。挂灯的盏数越多,职位越高,能够统领阴兵也越多,将来能进行的宗教法事也就越多。一般挂三台灯是36阴兵,挂七星灯是72阴兵,挂十二盏大罗灯是120阴兵。

挂灯后,师公会为每一位师男分发兵粮米,这些就是师男能够统领的兵马的代表。兵马分发完毕后,师公还要为每一位挂完灯的师男带上五福官帽,用红布条把五福官帽绑在每位师男的头上。五福官帽就是师公身份的代表,带上五福官帽就象征着这些师男拥有了从事师公这个职业的资格,他们现在可以跟随师公学习法术,以后也可以外出进行仪式活动。仪式的最后,由两位师公手持上元棍,放在师男左右两侧,把师男从椅子上架起来,口中念到“天才才,地才才,升官发财今日来”。这一仪式象征着弟子以后能够升官发财,是师公对弟子的美好祝愿。

3.度水槽

师男要先着法衣站在醮坛中央,师公念过经后,把法器分发给每位师男,让师男用法杖把牛角号穿起来,竖着背在肩膀上,然后师公继续念经请神,念经完毕后,师公带着师男从醮坛前往度水槽的竹台,旁边锣鼓开道,好不热闹。此时的竹台上早有师公等候,他们已在竹台上完成了请神和燃烧纸马的仪式,只等师男入场。

师男手持法杖和牛角号,紧挨着站上了度水槽的竹台。竹台前方有三位师公开始念经,还有一位师公一边念,一边敲手上的牛角。锣鼓师则围绕着师男拼命地敲锣,声音震耳欲聋。在师公念经的过程中,锣鼓师要一直不停,伴随着巨大的锣鼓声和师公念经的声音,度水槽的队伍中开始有师男突然晕倒。此时就有等在旁边的助手,把这些晕过去的人抬到醮坛中央铺好的竹席上。待到师公念完经,已经有十一个人晕过去被抬到醮坛躺着。余下的师男还是由师公带回到醮坛,然后他们也各自找好位置,躺在铺好的竹席之上,并用头上戴的红布条遮住自己的眼睛,假装入睡。这些没能自己入睡的师男比较特殊的是,他们中间有人拿了几只瓷碗,在躺下了的同时放在了身体的两边。这些瓷碗,将没能晕倒的人和晕倒的人隔开。

等到所有人都躺下了,师公又开始在醮坛前念经,一位师公一边摇铃一边念经,另外五位师公手持上元棍,依次从睡着的师男中走过。念经完毕后,师公要叫醒师男。可能因为念经时间较长,现场有很多没有晕倒的师男后来也睡着了。师公叫醒师男,是由一位师公念咒然后喝一口水,再对着躺着的师男喷水,被喷水的师男就惊醒了。当地师公认为,所有来参加度戒的人,他一旦站上了龙楼(云台),他就算是有了职位,他的身份就得到了承认,并且师公通过度戒者是否晕倒来判断师男今后是统领阴兵还是阳兵。

4 .刀山火海

上刀山仪式是在坛场外搭建的云台上举行,参与度戒仪式的师男需要在师公的带领下光脚踩上绑上锋利镰刀的刀梯,爬上三米多高的云台。这里的云台是天宫的象征,这一仪式的象征意义是师男历经艰险最终登上云台获得位列仙班的资格。其实不同瑶族地区,关于这一仪式有不同的举行方式,例如蓝靛瑶在进行度戒时的考验仪式并不是刀山火海,而是翻云台。翻云台要搭建一个一米多高的桌台当做云台,度戒者需站在云台上,在锣鼓声中,绕云台三圈,绕毕盘腿坐好。之后在师傅的引导下,蹲在云台上,双手交错,小心翼翼地向后移动到桌边,然后翻落于藤网之中,由网中的棉被将受戒者包住。师父掀开棉被,见受戒者十指仍然稳扣,坐像端端正正,则表示度戒成功。[7]56-60

除去上刀山仪式,过火海也是度戒中典型的边缘礼仪。过火海仪式是事先用火堆把准备好的砖头烧得通红,在地上呈直线依次摆开,师公对烧红的砖头进行念咒和敕法活动后,带领师男光脚从烧红的砖头上走过。待所有人走过砖头,且没有烫伤脚就表示仪式成功。

5.签同画押

签同画押是度戒者获得新身份的文书证明仪式,相当于世俗社会中职业证书的授予,这一仪式是由书表师进行的。师公在醮坛旁边摆一张桌子,桌前放上一只鸡,鸡身上插上三支香,还有酒水等贡品,桌子后方则放满了这次度戒者的疏、词、表。师公要请三清来为师男签同画押作证明,请圣完毕后,师公逐一给师男的文书签上合同盖上印,这个仪式被称之为画押签同。

在画押签同的过程中,书表师要一边念经一边走罡步一边叩首,旁边的锣鼓师也不停奏乐。一般签同画押之前,师公的助手先把文书摆放好,然后师公拿着毛笔后退,向神像叩首念经,叩首三次后举起毛笔的笔头点在将要写字的地方不动,口中继续念经,后又退后念经。这一过程要重复三次,师公才在文书上写下字、盖上章,放回火封之中。(一般一份文书要有两处签同画押的地方)

(四)结筵

1.破坛

破坛仪式是在醮坛中举行的,一位师公在前面一边摇铜铃一边唱经,后面的师男则在其他师公的带领下手拿上元棍不断地在悬挂的榜文和花牌中挥舞。

破坛,也就是把醮坛破开,醮坛上所有使用过的文书花榜都要用上元棍打下来,堆到一起,拿出去烧掉。除去神像画是要收起来的,其他的纸质工具都要烧掉,包括用纸盒做成的神龛和祭台。

各种榜文是由师男用上元棍打下来,纸质的神龛则是师公亲自背出去,师公背上神龛,拿上上元棍还要边走边念经,意思是仪式结束,送神归位。

2.倒幡

倒幡,是指把代表仪式道场的竹幡砍断。倒幡之前,要有师公先对着竹幡念经,告诉神灵仪式已经结束,准备倒幡,清理现场。倒幡是直接用砍刀把竹幡砍倒,把竹子砍断成一节一节好燃烧,竹幡上的幡布则把纸和字撕掉,布留下来下次度戒继续使用。其他的东西就都堆成一堆,一把火烧掉。

3.老君斋饭

老君斋饭是度戒仪式的最后一节,类似于我们常说的散伙饭,吃完老君斋饭,就象征着度戒仪式的正式结束,师男也不需要继续斋戒了,老君斋饭就相当于是整个斋戒期的句号。吃过这顿整个仪式就基本完成,师男也可以回家去了。

二、度戒仪式的过渡礼仪分析

瑶族度戒仪式,作为非常典型的过渡礼仪,可以从过渡礼仪的三个阶段——分离、边缘(阈限)和融合进行分析。

首先,度戒仪式的分离阶段,其实可以追溯到仪式之前的斋戒期。瑶族传统中,男孩到了一定年龄后就要开始准备进行度戒,男孩的家人会为男孩请一位师傅,让师傅算出适合度戒的时间,提前几个月便开始进行度戒前的准备。参加度戒的人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斋戒期考验,在此时期,度戒者不能与妻子同房,不能食荤腥,不能吃狗肉。在过去,这些禁忌活动更加严格和广泛,参与的度戒者在这一时期甚至不能出门,不能被太阳照到,要避免鬼神冲撞,保持身心洁净。[8]186-187不过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很多斋戒禁忌都弱化了,笔者这次参加的广西贺州大平乡威竹村的度戒仪式中,由于客观条件限制,度戒的师男并没有忌口,斋戒期的时长也大大缩短。但是在整个仪式过程,所有的师男都不可以和妻子同床,并且要一直待在度戒的醮坛中,包括晚上也是直接在醮坛侧边的房间里打地铺休息。

分离阶段的主要意义在于,把参与者从原来的群体或世俗生活中剥离出来。把这些参与者同普通人分离开来,使得他们能够顺利进入到接下来的仪式构建的神圣的、特殊的境界中。度戒仪式中的分离阶段主要集中在度戒过程的前半段,更准确的说,从度戒者的斋戒期开始,一直到度戒的前半段都含有分离阶段的内容。参与度戒的弟子,也就是师男,在准备度戒到度戒仪式正式开始的这一阶段中一直遵循的各种禁忌,使得参与者和旁观者都能获得一种非常直观的体验的感受——度戒者和其他人是不同的,以到达分离的效果。

其次,在過渡礼仪模式中占有特殊地位的边缘阶段(阈限期),也是构成度戒仪式过程的重要内容。“起事”、“封斋”和“度戒”这三大仪式过程,可以说就是边缘区的创造,进入边缘期和边缘期内活动的过程。

仔细来讲,度戒仪式中边缘阶段的构建并不是直接建立在参与者身份的消除与重塑上,更多的是通过度戒醮坛的搭建,度戒神圣空间的建立来起作用的。度戒仪式场所的选取和搭建非常讲究,醮坛中神像悬挂的位置,各种榜文书表的布置都有一定的规矩。除此以外,度戒的时间和地点都是由专门的师公提前进行测算。在“起事”仪式中,法师会对醮坛进行开坛和除秽活动,通过请神和驱邪活动使得醮坛的空间得到净化,构建出一片为度戒仪式服务的神圣之地。在度戒活动中,除去观礼者,参与的师男和举办仪式的师公都不可以随便离开神圣醮坛,度戒仪式期间,他们的吃住都要在这一块不算大的空间里进行,这一规定极大程度上保证了度戒者的神圣性与洁净性。这种个人禁忌和神圣空间构建的集合,最终形成了一个特殊的隔离区,把度戒者和普通民众从身份认同和空间分布上完全划分开来,在世俗之间,创造出一片独特的边缘区。

范热内普在他的《过渡礼仪》一书中说道:“凡是通过此地域去到另一地域者都会感到从身体上与巫术——宗教意义上在相当长时间里处于一种特别境地:他游移于两个世界之间。正是这种境地我将之称之为‘边缘”。[1]21-22这种地域上和精神上的边缘,经常出现于所有的宗教性和社会性的过渡仪式之中,度戒仪式也不例外。除去从世俗到神圣这一空间和地域的转换,边缘时期(阈限期)可以说是过渡仪式参与者精神的转换期。参与者通过完成一些苦难体验,考验自身,获得心灵上的新生。在一些民族的成人礼中,边缘礼仪甚至表现为参与者从生——死——重生的一整个过程。通过这种仪式,参与者与之前的人生进行告别,并从模拟死亡的仪式中获得宗教性的力量,重生为一个新的、神圣的、更高级的个体。

在度戒仪式中这种类似的仪式有很多,较为典型的应该是度戒中的封大斋仪式。封大斋时师男通过换上新衣服和仪式性地入睡、起床活动来象征告别过去,迎来新生,以全新的身份迎接接下来的度戒活动。通过封斋仪式,度戒者完成一定程度上的自我认同后,还要通过苦难仪式考验心智,在上刀山和过火海仪式中,通过不可能之可能,获得神圣性的体验,加强新身份的自我认同。我们询问了威竹村当地的邓H师公(26岁,男),他告诉我们,他参加过好几次度戒仪式,所有的过火海仪式都是成功的。经过师公施法后,光脚踩上烧过的砖头也不会觉得烫脚,仪式上基本不会有师男被烫伤。这些考验性的仪式在度戒中主要起到磨练度戒者意志的作用。顺利通过这些仪式则表示师男度戒成功,获得了勇气和成为真正男子汉的力量。

度戒仪式中,考验仪式之后,紧接着便是学法仪式。师男需要向师公学习走罡步、跳仪式舞蹈、瑶族经书和道德戒律。在接受了新的身份后进行相应的学习仪式,是为了让师男更好的适应新的身份和新身份所对应的新的宗教社会生活。这也类似于人类出生后长到一定年龄,最开始进行的社会活动便是接受教育,学习如何成为一个社会人。

在度戒仪式中,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仪式是对度戒者职位的授予仪式,这一过程通过挂灯仪式实现。整个挂灯仪式类似一种具有强烈仪式感的职位授予活动,参与度戒的师男通过点灯、带帽等活动获得新的职业和身份,在观礼者(亲朋好友和全村村民)的见证下,获得的对自我身份的认同,和他人对他的新身份的认同。在参与度戒仪式之时,度戒者抛开原有的世俗身份,通过封斋仪式在醮坛中成为空白的崭新的人。一直到挂灯仪式,他才获得了一个真正的新的身份,成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和宗教意义上的完整的人。

最后,“结筵”仪式对应的正是融合阶段。为了重新融入世俗,首先要从边缘区,也就是特定的仪式空间中走出来。度戒中从神圣——世俗回归,是通过对醮坛,这种特殊的暂时性神圣空间的破坏来完成的。通过破坛、砍幡和送神仪式,斩断醮坛与神圣之境的联系,消除醮坛的神圣性,使得身处其间的度戒者自然而然地回归到现实社会中来。此外,仪式最后的老君斋饭,即是为了庆祝师男度戒成功的活动,也是度戒者个人精神回归的聚会。此时,所有仪式的参与者和观摩者都会一同游乐,共享受食物和美酒,度戒者也以新的身份重新融入集体活动之中,完成了整个过渡礼仪的全过程。

三、结论

在度戒仪式的整个过程中,虽然大大小小的仪式很多,但从总体看,离不开过渡礼仪的框架。在醮坛的建立、布置和各种请神仪式中,通过幡、神像等“显圣物”构建神圣空间的过程,也是度戒仪式通过空间的变化和禁忌,把度戒者从世俗生活中分离出去的过程。在仪式的结束阶段,通过对暂时性的神圣空间的破坏活动——破坛,对神圣的媒介物——幡的破坏,我们又见证了度戒者从这种神圣之中回归世俗的过程。在这一系列的世俗——神圣——世俗的过程中,度戒仪式,通过特定的神圣空间的营造和破除,辅助度戒者完成了个人认同和身份过渡的整个程序。可以说,瑶族度戒仪式,即是一种过渡礼仪,也是一种神圣与世俗力量相互博弈和转换的过程。宗教体验、宗教追求和世俗生活在度戒仪式中达到了一种奇妙的和谐。

注 释:

[1] [法]阿诺尔德·范热内普著:《过渡礼仪》,张举文译,商务印书馆,2012年。

[2] [罗]米尔恰·伊利亚德(Mircea Eliade)著:《神圣与世俗》,王建光译,华夏出版社 ,2002年。

[3] 张泽洪:《瑶族社会中道教文化的传播与衍变——以广西十万大山瑶族度戒为例》,《民族研究》,2002年第1期。

[4] 李祥紅、郑艳琼著:《湖南瑶族抖筛田野调查》,岳麓书社,2014年。

[5] 师公,瑶族法师的称呼,一般指度过戒且有能力举行各种法事的人。

[6] 为仪式现场收录的瑶族经书《度戒科》中的《请三清带》咒节选。

[7] 谷家荣:《仪式叙事与隐喻转置——云南麻栗坡马嘿村蓝靛瑶“度戒”调查》,《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3年第2期。

[8] 高燕文:《文化文山·丘北》,云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

责任编辑:黄祥深

文字校对:孙珂

作者简介:

张继驰(1995-),女,湖北武汉人,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宗教;张泽洪(1955-),男,四川三台人,哲学博士,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西南少数民族宗教、道教。

猜你喜欢
念经师公神圣
住房租赁市场有了“紧箍咒”还需常“念经”
仫佬族师公调音乐的现状及传承
神圣大陆(下)
清宫中正殿念经处如何选官
FOR YOU, O DEMOCRACY
神圣的使命 光荣的担当
石头记
寓言(外一首)
非遗语境下南宁平话师公戏传承问题考辨
神圣的简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