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课程资源是网络课程的基础性资源,文章立足网络时代远程教育发展变革与当下电大向开放大学转型的现实,反思开放教育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实践中的种种问题,认为应学习吸收联通主义学习理论,依托课程团队统筹引进资源与自建资源的建设,从课程指引、课程内容组织、学习活动及学习评价等方面提出提高资源建设有效性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开放大学;资源建设;联通主义
[中图分类号]G7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56(2017)05-0009-05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迅速而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人类真正进入了完全意义的网络时代。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其中关于“互联网+”的描述被认为是较为权威的定义。“互联网+”代表着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针对教育领域,该文件明确提出,推动开展学历教育在线课程资源共享,推广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等网络学习模式,探索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互联网+教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方向、战略支撑与战略路径,其本质是运用云计算、学习分析、物联网、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新技术,推动教育跨越学校和班级等地域、空间的界限,面向学习者个体,提供优质、灵活、个性化教育的新型教育服务模式[1]。
一、“互联网+”时代下的远程教育变革与开放大学建设
远程教育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的一种教育形式,现代信息技术的纵深发展对远程教育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有学者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2]:第一,远程教学关系从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网络时代知识爆炸式增长及更新周期不断缩短,人们不再局限于课堂和书本,而是更积极更便捷地通过网络进行个体或者团体交流学习来获得知识。这就要求远程教育转变教师主宰、知识单向传递的传统,真正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比如由学生根据自身需求和兴趣自主选课和选择学习内容,在学习过程中自我导向、自主完成学习任务,依据自身的学习体验评价教育服务质量,学生变成了学习资源的制造者和课程的建设参与者。第二,远程教育资源建设从各自为政到共建共享。为改变单打独斗建设资源而造成的无序、低效和浪费状况,一些高校开展了优质远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有益实践。2007年,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北京交通大学、福建师范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等先后8所高校的网络教育学院和一家科技公司联合组建成立“网络教学资源研发中心”,经过10年的发展已有50余门优秀的素质类课程在其MOOC平台上线运行,参与高校通过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等实现了优质学习资源的共享。第三,远程教学模式从基于资源的教学到多维互动教学。在传统的远程教育中,学习者主要通过学习印刷教材、观看教学视频、阅读网络教育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教学交互难以实现。随着技术的发展,远程教学过程可以通过教学资源、教师导学、学生自学、社会化软件和网络学习环境之间四维交互来实施,学生在学习活动或任务中学会搜索、选择、交流、协作、评价、创新进而形成个人的知识建构,提升学习境界。第四,远程学习方式从远程学习(D-learning)、在线学习(E-learning)、移动学习(M-learning)到泛在学习(U-learning)。泛在学习,是一种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利用任何终端设备获取所需的任何学习资源的学习方式。从书面纸质学材、到计算机网络、无线移动通信设备(如移动电话、PDA、Pocket Pc等),延伸至任何设备和工具,泛在学习将让人们感受到一种真正不受时空限制、高度自主的,“学习无处不在”的崭新的学习方式。
开放大学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面向成人开展远程开放教育的新型高等院校,是国家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升级,教育信息化日益深化发展,使得远程教育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供给主体越来越多元,服务机制越来越灵活,以求满足各个年龄层、不同职业或社会群体的优质、灵活、个性化、终身学习需要,给转型中的电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著名学者陈丽认为,中国开放大学未来发展之路应该推动“三个开放”和“三个创新”,即向所有资源开放、向所有教育机构甚至所有人开放、向所有技术开放,同时推进联通主义教学方法的创新、消费驱动的服务模式以及开放教育基础制度尤其是质量保障体系的创新[3]。学科专业是开放大学远程教育安身立命之本,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则是学科专业的基石,课程改革是专业发展的前进动力。2017年1月,国家开放大学发布《国家开放大学改革建设“十三五”规划》(国开发〔2016〕18號),其中在“人才培养”和“教育信息化”方面要求,“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应用性、技能性知识为核心,全面改革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结构,形成科学合理、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改革资源建设与应用模式”“重点推进网络学习课程和网络教学团队建设”,从而打造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的办学特色。
二、广西广播电视大学法学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现状分析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是一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远程开放教育的新型高等学校,是中国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和广西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正处在向开放大学转型的关键时期。自2016年春季学期开始,基于自主开发的广西开放大学Moodle学习平台http://e.gxou.com.cn/,学校全面展开开放教育各本、专科专业省开课网络课程建设工作,并在实践中制定了《广西广播电视大学教学资源规范与技术标准(V1.2版)》作为指导文件。
(一)开放教育法学专业网络课程建设概况
截止2017年春季学期末,学校的开放教育法学专业已完成7门省开课的网络课程建设并有3门课程投入MOOC平台运行,还有3门课程待建设。根据学校网络课程建设规范标准,这些课程统一为Moodle竖排版式,课程整体以模块化结构呈现。基本信息模块置于主页首端,内含课程简介、简明大纲、建议学习方法、考核说明等;课程主体以单元(章节、主题等)划分知识模块,包含学习时间、学习目标、自学资源、学习活动等要素。每个学习单元建有备课讲义、授课PPT、微课视频、问题集、习题集、试题库、拓展知识等自学资源;学习活动分形成性和终结性两种,前者如单元作业(由在线题库随机抽取客观选择题组卷形成)、主题讨论(教师根据教学重难点或争议热点设计主题,引导学生在论坛上发帖跟帖交流)、小组讨论报告、文献综述等,后者如结课测验、案例分析报告、课程论文、课程问卷调查等;学习评价由教师选择学习活动成绩组成及比例,注意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体验和效果。
(二)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法学网络课程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实际的教学应用中存在资源访问量偏低、讨论参与度和质量不高、成绩两级分化等问题,试分析课程资源方面的原因包括以下四方面。
一是学习目标不够简明实用,与学习资源有脱节现象。逻辑清晰、简明适宜的学习目标就像指路标一样,引导学生在学习课程资源时明确范围、理清脉络、把握要点,是自主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多达六七条、堆砌各种学习动词串联十多个专业名词的学习目标会让成人学生望而生畏,抓不住单元内知识系统的内在联系,产生厌学心理。若微课主题、习题考查点、案例焦点、活动任务等突出课程主线知识点的栏目设计与学习目标不一致,那么学习目标就像被散兵游勇架空了的将领一样形同虚设,学生的学习体验也不强。
二是媒体形式不够多样,内容不够丰富、优质,资源缺乏有效整合和关联衔接。目前该校法学网络省开课程资源几乎都是自建,老师们往往花费最多时间和精力在录制微课、命制在线题库和设计学习活动,初步建成一门网络课程一般有二三十个微课、二三百道题的题库、三到五项活动任务。加上常规的讲义、PPT课件、辅导资料等,各类课程资源数量并不多,质量上参差不齐,缺少地域性的特色资源,建设制作中也忽视了各种资源的知识点衔接和教学功能关联的设计。如今,国内慕课发展迅猛,与普通高校、在线教育机构等合作共建共享网络课程,引进、移植、改造优质课程资源,以满足成人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是降低开发成本、提高网络课程建设效益的有效途径。
三是学习活动指导性、交互性不强,学习评价反馈不完善。学习活动是网络课程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是体现教学设计和网络教学模式的重要载体,是发生学生有效学习的真实过程。就现实情况来看,由于缺乏经验和必要的管理规范,各种学习任务缺少明确的考核说明、完成要求及评分标准,辅导教师也不善于活动过程中的组织、引导、监控及支持服务,造成学生们不知道单元测验中客观题有几次答题机会、主观题如何提交答案又有什么答题规范和技巧,主题讨论参与度低、运用专业理论分析问题的有意义发言较少、论坛有灌水抄袭现象。同时,部分在线题库的试题尚未制作答案解析,学生做题得不到分析对错、梳理知识的反馈回应;而教师评阅主观题作业随意性大,有时只给分数,没有指出学生作业的优缺点和打分依据,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学习习得不多、学习实效不高。
四是缺乏生成性学习资源,课程动态性、扩展性差。生成性资源与预设性资源相对应,是在教与学的活动过程中动态产生的资源,是学生对预设性学习资源进行批判、交互、应用与创造的产物[4]。教师可以通过收集、整理学生在学习和互动过程中发出的提问、困惑、观点、思考、总结甚至错误等,采用更新常见问题库、置顶精彩讨论帖子、公布小组Wiki协作成果、示范优秀报告或论文等方法产生生成性学习资源,从而还原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实现资源的动态进化。由于学习活动开展得不理想,学生与资源之间、学习伙伴之间的交互不多,生成性学习资源的空白还有待填补。
三、网络课程资源建设思路
(一)学习吸收新兴教育理论
联通主义学习理论(Connectionism Learning Theory)被认为是继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之后在数字时代的一种新兴学习理论,最早由2005年加拿大学者乔治·西蒙斯(George Siemens)发表的《联通主义——数字时代的学习理论》一文中系统阐述。在联通主义学习中,知识以片断的方式散布在网状化社会中,学习者通过各个节点的定向、连接并由此创建符合自身需求的学习制品从而完成知识流动和生长的过程,学习即连接的建立和网络的形成。因此,课程是开放的网络课程,学习者在复杂的信息环境中利用各种社会交互工具建立个人学习网络,教师是课程促进者,影响和塑造个体学习网络的形成,交互是连接和网络形成的关键[5]。开放大学面对的大多是成人学生,他们富有生活阅历和工作经验,联通主义学习可以把成人学生的实践经验与系统的理论知识汇聚和结合起来,通过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发展高阶的分析、评价、创新等学习能力。具体到网络课程资源建設,教师应尽可能地提供各种形式的学习材料如教材、大纲、视频、活动、专家讲座、课程博客等以启动、引导知识探索,学习者按照学习目标完成学习活动由此提供资源、创造新的课程内容,从而实现课程的可持续动态发展。
(二)依托课程建设团队,引进资源与自建资源协调开发
当前该校统一规划,以团队方式进行网络课程建设。由课程组长(主持/主讲教师)、学科专家、辅导教师、技术人员等组成课程建设团队,团队由3~5人组成,职称搭配合理,老中青相结合。课程组长负责组建团队、分配角色,制定课程开发方案,完成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法总体设计,分解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单元,担任课程音视频主讲,根据教学反馈修订课程设计,统筹协调资源开发和课程管理,从总体上负责网络课程的建设和运行。校内外学科专家负责审定课程设计方案,保障课程内容的正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提供学科前沿发展动向,指导教学,评估教学效果,为课程团队提供课程开发的指导性意见。课程建设团队不仅要进行资源设计、开发和制作,也要提供学习支持服务。
网络课程资源包括引入外部机构或个人开发的资源以及本校自主开发的资源。通过购买、交换、合作建设等方式引入外部优质资源有利于丰富本校的资源库,使学习者接触到更多的资源,在面对同一问题时有更多的选择,是学习者进行个性化学习的有效手段。同时,学校也应加强自主开发课程资源的建设。在建设方向上,应着眼于本校优势专业、特色课程集中人力物力建设校本资源;在建设途径上,可以把校内教师的课堂讲义、课件、教案、本校内部资料、学术论文、科研报告、会议文献资料、培训进修材料、免费挖掘的网络优质信息资源等根据学科分类,建立自己的课程资源库[6];在资源形式上,开放教育省开课网络课程应基于本地学生的特点、习惯和需求分析,着重自主建设微课视频、习题库、案例库及学习活动等资源,这是本校资源的吸引力、竞争力和生命力所在。
(三)提高网络课程资源有效性的建议
一是课程指引模块化、视频化,单元学习目标要精炼、有指导性。过去冗长繁杂的教学文件记载的课程基本信息早不适合于网络课程,即便是三到五分钟之内的文本说明也有学生懒得细看,而课程指引是帮助学生快速了解课程整体、如何学习、如何通过课程考核的必经环节。笔者认为,课程指引应独立为一个模块置于单元模块之前,分项、简明扼要地说明课程简介、教师团队、课程内容纲要、学习准备、学习方法、考核要求、学习支持与帮助等内容。此外还应制作一个包含以上内容的精美的导学视频,吸引习惯图文并茂、爱看视频的年轻人点击观看。
二是课程内容组织分层化,兼顾知识内容的基础性与拓展性、系统性与碎片化。课程内容以单元模块呈现,单元内注意不同层次知识的区分表现,如讲义、课件囊括课程基础、完整的理论知识,微课视频用于表现重难点,案例、推荐文章、讲座报告等阅读材料展现热点、学科前沿等延展性知识。其中,微课视频是重点建设资源,要在知识点独立、逻辑完整基础上适当缩小碎化粒度,同时专门制作一个微课讲解单元系列微课知识点间的联系,描绘单元知识图谱,这样单元内各知识节点就可打通并关联进而形成网络了。
三是设计情境性交互活动,提高学习兴趣、参与度及实用性。成人学生都有自己的职业和生活经历,对自己“有用”的知识更有学习兴趣,喜歡通过真实案例或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来领会知识原理、实际操作应用。在设计具体的、源于实际生活的活动任务时,要帮助学生回忆已有的知识或经历,鼓励他们将以前的知识或经历与新的学习内容作比较,提供教师或以往学生成果的范例,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新知识。可以要求学习者与学习伙伴进行合作,鼓励记录和分享学习心得,让他们整合以往的经验、技能和所学的新知识完成学习任务,形成一个集体创作的学习成果,如案例分析报告、讨论总结、小论文等。
四是学习评价多元化,完善及时反馈,重视学生优秀学习成果展示。学习评价具有激励与约束的双重作用。对于学习动机较强的学生,评价是激励性的,它有助于强化个人的成功体验和自信心;对于学习动机较弱的学生,评价则是约束性的,它能够“强迫”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达到最基本的学习要求。[7]学习评价的形式可以包括系统自动评分在线作业、教师给学生讨论发言的表现打分、教师评阅小组或个人报告或论文、学生互评作业等。要提供客观测验题的具体答案解析,为主观题打分的要做出点评,对于有见地有创新的精彩优秀的学习成果如个人发言、设计方案、案例分析报告、小组总结、小论文等在学习结束时给予充分展示。同时,应当保障各种学习活动的评价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占有合理的比重,使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如结课测验)有机结合,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陈丽.“互联网+教育”的创新本质与变革趋势[J].远程教育杂志,2017(4).
[2]胡智标.论现代信息技术引领下的远程教育变革[J].成人教育,2013(7).
[3]陈丽,郑勤华,林世员.“互联网+”时代中国开放大学的机遇与挑战[J].开放教育研究,2017(1).
[4]张立新,米高磊.高校网络课程中生成性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教育发展研究,2013,(19).
[5]王志军,陈丽.联通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最新进展[J].开放教育研究,2014(10).
[6]吴晓琼,周丹,薛瑞璇.云南开放大学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现状及对策[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6(2).
[7]黄勇.网络教学的学习活动设计:流程与方法[J].中国电话教育,2012(1).
[作者简介]李铭,女,广西广播电视大学文经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法学、远程教育。
[责任编辑 吾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