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高等学校创新人才的培养

2017-05-30 10:48张博王争录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培养人才实现路径现实意义

张博 王争录

[摘 要]加强创新意识教育、开设创新课程、选拔组建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建立健全创新教育规章制度,是实现高等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一带一路”;培养人才;现实意义;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56(2017)05-0044-04

在对国际形势全面、深刻把握的基础上,党和国家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建设决策。这一决策对于构建全面开放型的国际交往新格局,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促进世界经济繁荣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开展“一带一路”全方位的建设,人才是最关键的因素。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实践合作及提出相对应的理论都必须依靠人才,脱离了人才特别是具有高水平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很难实现“一带一路”国家之间所期望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的愿景”[1],从某种角度上说,“一带一路”其实就是实现人才的互通、互进。要适应“一带一路”建设需要高等教育培养一大批高质量的创新人才,只有大批的创新人才能够在各自领域为“一带一路”做贡献,才能够实现其愿景。文章探讨高等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路径。期望能够为“一带一路”建设人才的培养提供有效建议。

一、培养创新人才是“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高等学校的现实选择

(一)培养创新人才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有效手段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我国及“一带一路”国家之间都普遍存在的问题,“大学生失业不是大学生太多,而是大学生不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也就是说是结构性失业”[2]。当前社会需求的是大量能够从事某一领域创新的高等专门人才,而当前一些高校培养的是偏重基本理论的人才,这种社会的需求与高校供给的不协调必然导致出现大学生就业难。为此,应该在人才培养方面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那就是培养创新人才,这源于创新人才不仅自己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且还能够通过自己创新给别人提供工作机会,具有创新精神的人都是不安于现状而力图在自己工作领域里有新的成就。许多创业者的事例如马云、俞敏洪等人都是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他们通过自己的创业给许多人提供了就业的机会。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培养创新人才不仅能够适应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而且还有可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因此高等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解决“一带一路”区域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有效手段。

(二)培养创新人才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需要

“一带一路”建设的根本宗旨是促进区域各方面的发展,提高区域在世界中的地位。在当今竞争日益加剧的社会中,科技创新已经成为衡量国家、区域发展的重要指标。西方发达国家无不是科技创新领先世界的国家,正是因为他们依靠自己领先世界的科技实力,取得了经济、政治等诸多领域的绝对优势,进而在世界重大事物中取得话语权,国家的地位得到了提升。当前“一带一路”区域要获得发展,取得在世界上能够有举足轻重的发言权利,就必须提高其科技创新,而科技创新依靠的从事科研工作的创新人才,而创新人才必须依靠高等教育的培养,当然还是有个别的天才型的创新人才不经过正统的高等教育他们也能够成为创新人才,但是这样的人才必定是及其稀少,再说即使这样的人才他们也是通过自我教育学习高深的知识而成才的。也就是说高等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需要。另外,只有通过创新人才提出新的思路及其方法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制约“一带一路”建设的诸多矛盾。因此,高等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发展“一带一路”建设的根本支撑。

(三)培养创新人才有助于提高大学的办学水平

“大学是专门从事培养高等专门人才的机构,衡量大学好坏唯一可靠根本的标准就是其培养人才对社会所做的贡献大小程度”[3]如果一所高校对社会的贡献巨大无疑是办学水平高的大学。而学生对社会的贡献大小取决于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高校培养只会纸上谈兵之人很难对社会做出很大贡献。当然一个人对社会所做贡献的大小并不直接与其接受的高等教育相关,通过社会也会潜移默化接受的社会教育对人才也有影响,但是必须看到从事专门人才工作的教育对人一生发展至关重要,高校与培养人才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所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决定着其在该国高校、乃至世界高校中的地位,如美国的哈佛、麻省理工,我国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乃至世界著名的大学之所以能够取得人们的认可,追根溯源是由于他们的培养人才决定的。也就是说培养人才如何对大学极其重要,而培养人才是通过大学的办学水平来实现的,从某种角度来说有什么样的办学水平就有什么样的培养人才水平。同时培养人才这一根本宗旨,也要求大学不断的提高办学水平。今天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提出培养创新人才,这是对大学办学水平提升的一次重要机遇。

(四)培养创新人才有助于推进“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合作交流

“一带一路”国家之间加强合作交流、紧密合作才能够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实现共同期盼的“一带一路”愿景。“无论是在政治、经济、文化、贸易、设施、宗教等诸多领域合作交流,最终是需要人才完成的。”[4]而且当前“一带一路”区域各国之间的矛盾及各国发展内部都有各种各样的矛盾问题,在各方面的建设过程中也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解决都必须依靠人才。创新人才不仅能够解决该区域之间交流的障碍,而且能够在经济、政治、文化、贸易、设施、宗教等领域里做出突出贡献。例如创新人才可以在经济领域为当前该区域的经济发展提出新的发展思路,同时他们自己也可以创业或者从事某种行业。创新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根本动力,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培养创新人才为“一带一路”各方面建设注入需要的活力,有助于促进该地区更好的交流合作。

(五)培养创新人才有助于提高“一帶一路”国家间的国际竞争力

在经济发展日益迅速的世界,当前世界是竞争的世界,竞争无处不在、无处不存。各国都面临着内在的或者外在的竞争,当前就是国际竞争的社会,国家之间、区域之间的竞争体现在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综合国力竞争体现在科学技术创新能力的竞争,“科技创新能力的竞争取决于创新人才的竞争”[5]。当前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创新人才的竞争。而创新人才的数量及质量就是衡量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地位的根本依据。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利用该区域的教育资源,进行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进而培养出适合“一带一路”区域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这些创新人才定然能够为该区域国家在经济、政治、贸易、文化、宗教等领域的发展做出杰出的贡献,提升“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科研创新能力,进而提高“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综合国力,从而提高“一带一路”国家的国际竞争力。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高等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路径

(一)加强创新意识教育

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就是人具有主观能動性,也就是说人具有独特的意识。而人的意识虽然说是通过人所特有的大脑产生的,但是必须看到人的大脑对于人的意识形成只不过是奠定了基础,其实人的意识从最根本上说是由人所接受的后天教育形成的。人从脱离母体开始,这新的生命就在接受周围人特别是自己第一任老师——父母给予的教育,只要生活在人类特有的社会群体之中,无时不刻不再接受着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为人是教育使人最终成为人。当然所有的教育没有固定的方式可循,但是都是唤醒人们的某种意识,使得人们能够按照意图从事某种事情,也就是说教育是唤醒人的某种意识教育。对于今天高等教育培养创新人才,从事创新教育,其实也就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的过程。那么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如何加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教育。首先应该树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教育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教师转变思想观念,我国著名的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必须根据做的法子”[6]。这用在创新教育之中就是教师要教给学生创新意识,自己应该具有创新意识。可以从时代背景、区域等角度让教师认识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性,当然创新意识的重要性还在于教师自我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地反思,认识到树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教育的重要性;其次,教给学生创新意识的方法,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的学科、不同的人,人身经历、社会资历各不相同,不可能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统一的教学方法,但是应该从自己所学领域、所经历、个人偏好及学生现实状况中去寻找合适的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方法;最后,要养成学生树立创新意识的习惯。教师还要时常鼓励、支持帮助学生,另外,通过榜样教育也是养成学生树立创新意识教育的习惯。

(二)开设创新课程

“开设创新课程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路径之一”[7]。这具体如何开设创新课程之前,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创新课程不仅仅指专门创新方面的课程,而且还包括各校之间、甚至国家之间联合培养开设的具有创新意义的课程;既包括显性的创新课程,也包括隐形的创新课程,也就是说凡是只要能够达到能够培养创新人才目的课程就是这里需要探究的创新课程。当然各地区的高校办学水平、环境条件、学生情况也不一致,这里的创新课程不可能要求所有的高校都采用统一的教材,采用统一的方式。开设创新课程首先需要了解当地的学生情况、校情,然后选择适合本地学生的创新教材。当然再选择的过程中可以与有关的专家、学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如果办学水平高的院校可以专门组织本校的专家学者编写适合本校的创新课程,也就是校本创新课程。实施走出去的课程教学策略,跨校、跨区域联合开设符合“一带一路”区域发展的不同区域、不同专业、不同行业的课程,除此之外还应该开设能够解决“一带一路”发展现实问题的复合创新课程,如整合语言、文学、宗教、历史等课程开设文化认同课程。需要强调的是,创新课程的各学科、各领域不同,各自所起的作用也不一样,不要求一致,但必须坚持服务“一带一路”各领域发展而开设的宗旨。

(三)选拔组建高质量的创新教育师资队伍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教育教学目标都必须通过一线教师的贯彻落实而最终实现。当前高等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教学目标主张最终需要一线教师来完成实现。当前高等教育培养适合“一带一路”各项建设的创新人才也是如此。为此,高校应该选拔组建高质量的创新教育师资队伍,通过内部挖潜及外部招聘的方式选拔组建高质量的创新教育师资队伍。内部挖潜是对自己所在的高校及院系中具有创新头脑及创新意愿的教师,当然最好的中青年教师,对于这些人进行专门的培训,培训的内容就是创新意识、方法、技巧及创新能力路径提升,这种培训需要聘请对于创新教育具有资深研究的专家学者担任,培训的时期可以采用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这两种方式。外部招聘方式是通过从学校外部选拔创新教育师资。要选拔出真正的能够肩负起“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才培养的创新教育工作,需要打破当前高校招聘唯学历及海外留学背景为根本法则的用人误区,要重视人才具有的潜质与能力。自古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选拔人才的尺度应该灵活多样化,坚持用人之长、容人之短就能够招聘出真正的人才。总之,只有不拘一格地从“一带一路”各区域选拔能够充当从事创新教育的师资,才能够为高校的创新教育师资队伍注入新鲜血液,注入新的活力。内部挖潜与外部选拔相结合就一定能够组建出高质量的创新教育师资队伍。

(四)建立健全创新教育规章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规章制度是做事情的根本依据。对于当前高等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来说亦是如此,只有建立健全高等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规章制度,高校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才能够有规矩可循。当然这里所说的高等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规章制度,不是指具体某一所学校应该具有的规章制度,而是所有高校都应该遵循的基本规章制度,是对高校从事创新教育的基本规范,具体到各自高校应该进行相应的调整。因此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时,要注重从全局出发,然后再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丰富完善。具体来说建立健全创新教育规章制度需要经历下面几个环节:首先,需要从社会、政府、学校等诸多领域去广泛的调查了解其对创新人的要求;其次,将这些各方面的要求进行整理,然后聘请诸多领域的专家学者,当然也包括规章制度领域的权威,共同探究规章制度的制定;再次,依据商定按照要求制定有关规章制度草案,将有关草案交给有关部门备案,有关部门颁布实施;最后,要做好创新教育规章制度的监督工作。当然,高等教育创新教育规章制度的制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吸收好的因素才能逐步建立健全创新教育规章制度。

[参考文献]

[1]徐坡岭,刘来会. “一带一路”愿景下资金融通的突破点[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

[2]闵维方,蒋承.产业与人力资源结构双调整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一个历史和比较的视角[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2(1).

[3]胡天佑. 建设“应用型大学”的逻辑与问题[J].中国高教研究,2013(5).

[4]陆建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和东盟的产业合作[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6).

[5]杨胜刚.高校体制改革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湖湘论坛,2013(2).

[6]侯怀银,李艳莉.“教学做合一”述评[J].课程·教材·教法,2013(8).

[7]黄兆信,王志强. 论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J].教育研究,2013(12).

[作者简介]张博,女,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师,博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王争录,长春建筑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教育基本理论。

[责任编辑 时锦雯]

猜你喜欢
培养人才实现路径现实意义
工匠精神面对高职装备制造培养人才研究
村志在乡村文化承传中的现实意义
立足社会需求培养人才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培养人才振兴乡村
浅议人民银行金融稳定职能的实现路径
国际私法法典化的挑战与实现路径
我国学术期刊的价值设定与实现路径
浅析独立学院校企协同培养人才的必要性
《怦然心动》的情感与现实意义
思索《鲵鱼之乱》生态危机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