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蒙台梭利教育法在全球推广近百年,已经渗透许多国家的学前教育领域,也融入到特殊教育的行业中。我国的一些发达地区对学前融合教育进行试点运行,设立许多了以“蒙氏”为特色的幼儿园或教育机构,老师们将自闭症儿童完全融入到普通班级中,与正常儿童一起学习和生活,根据儿童的残障程度定制相应的教学计划与内容,运用蒙台梭利的思想体系和教育法给予自闭症儿童在社交障碍和语言障碍方面得到有效的干预,同时利用蒙氏教具发展自闭症儿童的运动机能和自控能力,使这些孩子的智力逐步被带入正常化的发展。
[关键词]学前融合教育;蒙台梭利教育法;自闭症儿童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56(2017)05-0048-06
随着国际融合教育的发展,我国的学前融合教育得到了许多特殊教育研究者、工作人员以及特殊儿童家长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与参与,他们借鉴美国等先进国家发展经验,运用蒙台梭利的思想体系和教育法的基本原则,结合本土的文化沉淀,针对3~6岁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将他们与普通儿童安置在同一教育环境中,命名为“儿童之家”,以两者共同活动的融合教育为主,并提供多方面支持和辅助以满足其需要和发展。
近年来,患有自闭症的幼儿在逐年增加,学前自闭症儿童的数据急速上升对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带来了极大地挑战。我们一直在思考这样的问题:如何让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在3~6岁前能享受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将他们安置在混龄的小班制的环境中得到专业教师的指导和干预,使这些孩子的智力逐步被带入正常化的发展呢?南宁市某融合幼儿园在这方面做了积极地尝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蒙台梭利教育法概述
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是20世纪著名的女教育家,她的教育见解及教育方法不仅遍及世界各地,而且对各地的教育运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蒙台梭利教育法在全球是较先进、科学、完善的学前教育体系之一,是儿童教育客观规律和原则的具体体现。蒙台梭利的具体教育方法以“有准备的环境”为核心,由“有准备的环境”、作为“导师”的成人和作为活动对象的“工作材料”组成,是“环境”“导师”和“材料”的三位一体,是在精心准备的适宜环境中,在导师引导下让儿童自主活动的方法。概括起来蒙台梭利教育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一)以儿童为中心的原则
蒙台梭利主张顺应儿童自然成长的规律,不强求、不施压。在对儿童的教育过程中,成人应当尊重儿童,辅助儿童成为独立的个体,让他们‘做自己。让儿童自由选择活动,锻炼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蒙台梭利中的给予儿童的自由是有一定界限,儿童可以自主选择操作教具,前提是不能影响他人;儿童需要选择‘工作,而不能无所事事。陈君(2015)强调儿童在蒙台梭利环境中,成人不会告诉儿童你应该做什么,儿童自由地选择他感兴趣活动,发挥了极大的自主权,培养儿童从内心自主学习的欲望,同时体会学习的过程中带来的喜悦。孙爱青、陈庆(2012)表述蒙台梭利教育原则中儿童才是教育的中心。我国的特殊学校课程改革研究方案中也强调重视学生发展需要和学习特点,提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技能。我国对特殊教育的改革方向是与蒙台梭利教育法中“以儿童为中心”是相吻合的。在蒙台梭利教育理念里没有最好的教育方法,跟随孩子的步伐的发展才是适合孩子独立个体的教育方法。
(二)预备好的特殊学习环境
蒙台梭利的环境是为满足儿童的发展需求以及自我构建而设计的, 环境是具备儿童发展阶段所需的一切事物, 而且要排除不属于儿童发展阶段需求的事品。环境里的家具和教具符合儿童的尺寸,每一件物品都是真实可用的,并在儿童的视线所及、双手可取的原则来设计环境。蒙台梭利设计的教具具有美感和吸引力,具有数学比例的精确性和自我矫正的功能,同时可以培养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教具布局具有结构性和秩序性,必须遵守“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由简单至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这原则是根据观察儿童的内在需求和身心发展而设定。陈君(2015)提出蒙台梭利的教具的特性和教育目的非常明顯,儿童在重复的操练教具的过程中提高儿童的注意力。蒙台梭利教具帮助儿童“认知”周围环境,从而了解整个世界。
(三)从日常生活训练入手
蒙台梭利认为身体协调、手脑结合作为教育的基础。她主张“动作是生活的基础”,儿童智力的发展依赖于动作练习。因此蒙台梭利在日常生活领域设计七大日常生活能力活动,包括,认识环境、教师常规、生活礼节的学习、精细动作的能力训练、粗大动作的能力训练、照顾自己的能力训练、照顾环境的能力训练。在日常生活领域中,儿童在环境中获得学习的动机,既回应各阶段的敏感期的需求,也把生活中的规律和常理变成习惯。孙爱青、陈庆(2012)重点描述儿童操作日常生活领域的教具是符合他们的自然发展、不仅动手还动脑的“工作”。重复操作教具又称为“肌肉教育”。而我国的特殊学校教学内容中规定:培养智障儿童的生活能力,训练智障儿童进入正常化。
(四)蒙氏老师的特殊地位
蒙台梭利教师的职责是给儿童预备好有准备的环境(包括辅助幼儿发展需要教具),让环境与儿童相互作用,通过“工作”的形式来满足儿童内心需求的发展。因而教师则是儿童与教具之间的桥梁。蒙氏教师和儿童建立的师生关系是不寻常的。即:依托于环境,以环境作条件,让儿童的自身需求去自由选择和操作教具,而教师作为引路人,推动儿童主动学习的引领者和帮手,并不是手把手的教。在儿童需要的时候指引方向,及时给予引领;在孩子全身心投入工作的时,则后退到一旁观察儿童发展需求,真正让儿童成为环境的主人。牟映雪(2012)阐述了教育学家陈鹤琴的观点,在特殊教育岗位的教师必须了解孩子的缺陷和身智特点,不仅给予许多的关爱,帮助他们独立和自主,了解和尊重儿童的内心需求,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李裕光、沈繻淯、陈素珍等(2014)讲述成功的蒙氏老师按着孩子内在的精神导师给出的信息引导,也必须了解各年龄阶段孩子身心发展的需求,不仅把孩子的观察与记录作为日常工作,而且要把每个孩子看作为不同的个体,因此也需尊重各个孩子学习进度与速度。
二、蒙台梭利教育法在学前融合教育中的作用
(一)自闭症儿童的症状和特征
自闭症是精神疾病,即神经功能失调而影响大脑功能,自闭症一般表现在儿童早期发展阶段,通常出现在3岁前。自闭症的男女比例约等于4:1, 但是女孩的症状及认知都有严重的损伤。自闭症是光谱式障碍,从轻度到重度,他们的症状和特征是以广泛的组合形式出现。以下是自闭症的明显表现特征:其一,自闭症影响大脑在社会交流的正常发展,缺乏社交或情绪的互动,很难习得与他人交流的技巧;其二,语言交流障碍并发育迟缓,其中一些儿童正常语言发育后呈现语言倒退的现象,大多数儿童在口语和非口语上有严重的障碍;其三,约70%的自闭症儿童的智力处于落后水平;其四,自闭症在视、听、触、味和嗅觉的感官表现敏感,如:对特定声音或图产生的恐惧或喜好等;其五,常见行为包含多动和注意力分散,个别案例有攻击、自伤等行为。
(二)蒙台梭利教育法在自闭症儿童学前融合教育的作用
学前融合教育是让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处在相同的环境中获得教育的权利。即不要把有残障的儿童与普通儿童隔离,也不让残障儿童滞留在封闭的教室和学校的环境中。我国正实施全纳教育的方针,也逐渐强调“零拒绝”的接受教育。对学前特殊儿童的教育也提上重要日程,提倡让学前特殊儿童进入普通幼儿园随班就读。郑瑞霞、吴岩、常小莉等(2012)提出蒙台梭利的“教育治疗”理论,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心理缺陷和精神疾病不是个医学问题,而教育能更好很更有效的解决这些儿童的问题。
1.蒙台梭利教育法 “治疗”自闭症儿童的社交障碍
自闭症儿童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而不擅长于与他人交流与交往。在蒙台梭利的教室中,老师会邀请孩子与她一起工作,让孩子自由选择教具,老师给孩子演示基本的操作方法。在教具操作過程中,老师和孩子有口语和非口语的互动,于是孩子和老师开始建立良好的关系,老师就成为连接环境和其他孩子交流的桥梁。由于老师只是给孩子展示简单的教具操作方法,而在之后的教具操作延伸当中,相当一部分的教具需要小组协作才能完成,团队合作给自闭症孩子创造机会与普通孩子交流,这种自然的交流方式发展自闭症孩子社交的能力。陶红(2011)讲述儿童在蒙台梭利教室中要用问候和礼貌用语,同时也学会等待,自闭症孩子和普通孩子借此机会相互交流和配合,这些活动让孩子了解生活中社会行为。
2.蒙台梭利教育法可发展自闭症儿童的语言障碍
自闭症儿童语言发展迟缓,言语水平能力较低,其表现为无法与他人目光接触,发音和气息都存在问题,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偏弱,很难理解抽象问题,导致了他们的逻辑能力也较差,从而在表达自我的需求时表现为障碍重重。贾林祥(2007)引用了徐光兴等学者的观点, 自闭症儿童对外界导入的信息都是按他自己固有的,单一和机械刻板的形式处理所得的信息,所以他们在语言的理解和使用上与普通人有一定的差异。蒙台梭利的环境里,所用的物品都是真实存在的, 给孩子提供大量是素材学习物品的具象,同时环境里的感官教具把抽象概念用实物表现出来。
3.蒙台梭利教具发展自闭症儿童的运动机能和自控能力
蒙台梭利的感官领域的教具“打磨”儿童各个感觉器官,包括视觉训练、触觉训练、听觉训练、嗅觉训练、味觉训练、立体触感训练、温觉训练和重量感训练。蒙台梭利认为只有通过感官方面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孩子才能组织和分类自己的环境,并最终适应到这个环境中。感官教具激励孩子去观察,比较并做出选择,同时也提供机会建立专注力。李裕光、沈繻淯、陈素珍等(2015)解释蒙台梭利教室里的教具有属于它自己的位置,老师操作教具也是按程序操作。当孩子使用教具时必须归回原来的位置,这帮助自闭症儿童培养良好的秩序感。而蒙台梭利教室里的教具每种一个,儿童必须遵守“先来后到”的原则,这意味着自闭症儿童要学会“等待”,这些概念就会潜移默化的成为自闭症儿童生活的一部分,与此同时也培养他们的自控能力。下面以下页表1的情况为例。
4.三段式教学法能教好地发展自闭症儿童的智力
蒙台梭利的三段式教学法是老师引导自闭症儿童学习的一种方法。这种教学可以锻炼儿童的秩序性和思维逻辑能力。三阶段教学法的重点和阶段任务分别是:“命名”“辨别”“发音”。在第一阶段教学中,成人指认物品并命名,帮助儿童建立物品和命名的关系。 第二阶段是成人说出物品名称,让儿童“指出”和“辨认”,儿童根据物品名称在三个物品中找对应的物品,当儿童在这个阶段能够熟悉物品,这就证明他掌握物品名称的读音,成人就可以引导儿童进入第三阶阶段,把掌握的读音转换为发音,孩子能够说出物品的名称。李裕光、沈繻淯、陈素珍等(2015)证实了三段式教学法是以儿童为中心,并从浅入深,循序渐进的一种教学法,儿童不但在学习过程中增强他们的记忆能力,也树立自信心,而且可以锻炼儿童在语言的听、说、读的能力。 陈君(2015)也指出三段式教学法对智障儿童的教学非常有效果,每一个阶段的教学使儿童一步一步获得经验,同时避开了跳跃式教学中出现的障碍,简练的教学过程让智障儿童得到充分的吸收,此法对智力落后的儿童教学效果显著。
4岁的亮亮是一名自闭症患儿,入园的前三个月的教学计划重心是日常生活的训练,先练习抓(由大到小:积木、大串珠、小串珠、不同大小的豆子等)、握(练习手部的力量)、捏(用三指捏插座圆柱体,两指捏夹子)循序渐进训练亮亮的手部的精细动作。然后给老师给亮亮示范衣饰框的操作,老师分解操作衣饰框的动作,并且进行得很慢。第六个月,教学计划是感官训练,从视觉教具开始,如:色板盒II,亮亮开始认识橙黄绿青蓝紫等颜色,并能找出与环境中相同颜色的物品。然后接着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练习。每次亮亮操作教具时,亮亮都需要完成整个工作流程,如:拿的教具需归回原位。在语言教学方面,老师采用蒙台梭利三段式教学法让亮亮明白地将词语和已有的观念联结在一起,增强物品与名称的关系。
三、应用蒙台梭利教育法应注意的问题
蒙台梭利老师是孩子学习动机的激发者,他会根据“个别孩子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制定个别化的教学方案和教育措施,并给与孩子挑战,协助孩子发展到接近的水平。蒙台梭利环境中的儿童不会被区别对待,也不是使用单一,统一的方法去衡量儿童的发展,而是是从蒙台梭利的五大领域作为教学参考,对儿童进行个别化的动态评估并制定个别化的教学计划。蒙台梭利教育注重培养孩子各方面能力,培养孩子的自律而不是他律,这是符合上小学的要求。苏媛媛(2015)指出儿童的发展是动态的,对孩子的教学评估不能一刀切,蒙台梭利的五大领域给老师们看清孩子横向的发展需求,而各阶段的观察记录为纵向发展表现,因此儿童的发展评估需根据各方面数据来完成。苏媛媛(2015)同时强调蒙台梭利的教学内容解决了与小学课程接轨的问题,呼吁政府加强对幼小衔接的关注,建议有关部分为学前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蒙台梭利的教育减少幼儿园和小学的差距,让儿童在小学环境中自然段过渡。
[参考文献]
[1]朴永馨.特殊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2]熊贤君,喻本伐.中国教育发展史 [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3]毛礼锐,沈灌群.中国教育通史(第一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
[4]刘宇晟.中国古代特殊教育的发展[J]. 中国特殊教育,2000(2).
[5]冯寅,杨川.从国外特殊教育发展看其对近代中国特教的影响[J].理论研究,2013(6).
[6]趙小红.改革开放30年中国特殊教育的发展及政策建议.中国特殊教育,2008(10).
[7]刘敏.我国学前融合教育的现状与分析[J].绥化学院学报,2003(1).
[8]孙爱青,陈庆.蒙特梭利教育法在特殊教育中的运用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2).
[9]张百桥.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实践蒙特梭利教育[J].学前教育研究,2009(4).
[10]郑瑞霞,吴岩,常小莉.浅谈蒙台梭利的学前特殊教育观——“教育治疗”[J].丝绸之路, 2012(6).
[11]陶红.蒙台梭利教育治疗孤独症幼儿情感和行为[J].中国蒙台梭利,2011(12).
[12]贾林祥.自闭症儿童的语言障碍及其形成原因[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7(4).
[13]苏媛媛.蒙台梭利教育理念下的幼小衔接新探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31).
[14]马晓春.不同办园模式下,蒙台梭利教学法的应用现状调查——以银川市A园和B园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7(19).
[15]赵婷婷.幼儿园引进蒙台梭利教育的现状分析[J].亚太教育,2015(10).
[16]赵瑜.促进蒙台梭利教育法中国本土化发展的策略——以淄博市幼儿园为例[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3(7).
[17]马石子.蒙台梭利教育理念中国化的可行性及方法[J].才智,2013(8).
[18]陈萍.蒙台梭利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引进研究[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6).
[作者简介]陆明明,女,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培训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责任编辑 吾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