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夏茵
摘 要:独生子女的离世,会给一个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精神打击,长期生活在抑郁、焦虑和忧伤中的失独父母面临着老无所依的晚年,极易对政府产生怨恨心理,成为社会和谐的潜在威胁者。在对广州市5个失独家庭的个案进行分析后,发现失独家庭基本都面临着家庭纽带断裂、工作关系断裂、亲戚关系疏远、政府缺乏人文关怀及社会支持不足等精神困境,进而从宏观、中观、微观三方面提出构建失独家庭情感支持网络的建议。
关键词:失独家庭;情感支持;个案研究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31-0043-03
一、研究背景
2013年,中国社科院人口预测专家运用人口抽查数据和计算机仿真模型估计,2010年全国独生子女的总量在1.14亿左右,2015年将达到1.76亿。而在不幸失去唯一的孩子之后,他们当中大多数都很难再生育一个孩子了,在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的同时,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可能在瞬间转变。失独家庭成员精神都较为敏感,易出现极度悲伤不能自拔者、严重更年期综合征者、抑郁者、精神失常者,情节严重的还会厌世。除此之外,有些人认为自己现在的悲惨是由于计划生育政策造成的,有厌恶政府、仇视社会的心态。
失独家庭的问题在近几年来逐渐引起了国家、学界和社会的关注,但目前学界对失独家庭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失独群体数量的估算、失独家庭风险模型的建立、失独家庭社会保障体系、失独家庭的救助机制等几个方面。失独家庭这一问题提出已有十二年的时间,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补助措施的正式实施,对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反思等等,但也存在不足之处,对于失独家庭的探讨,最初只局限在人口学界,也没有较为深入的系统研究,对于经济支持和扶助的研究要远远多于人文精神方面的研究等。本文选取广州市荔湾区街道的5个失独家庭个案,对他们从失去孩子到重新融入社会的过程进行分析,希望能对构建失独家庭精神支持网络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二、失独家庭精神困境分析
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单元,也是所有人心灵的港湾,而失独家庭在失去唯一的孩子之后,失去了情感寄托,绝大部分开始进行自我封闭。孩子离世使整个家庭面临着无价值感、无存在感、无目标感的困境,为了保护自我,大部分人在孩子离世的最初,切断自己的关系网络,将自己封闭在自己的空间里。有些父母在孩子离世十几年仍然无法走出心理困境,甚至有的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来逃离痛苦。根据广州市荔湾区社区的实地调查,下面对失独家庭的精神困境进行分析。
(一)失独家庭内在精神困境
1.家庭纽带断裂。对于中国家庭而言,亲子关系往往是最亲密的感情关系,特别是独生子女政策实施之后,家中的独子/独女几乎是整个家庭的中心,他们身上寄托了整个家庭的希望、幸福,而独生子女的离开,使得父母在长期高度伤心和压力之下,情绪受到严重影响,在本次访谈的5位父母中,在孩子刚离世的时期都有抑郁倾向,表现为不相信事实、责怪自己、出现幻觉甚至精神恍惚。而独生子女作为家庭关系的重要纽带,他/她的离去,不仅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打击,甚至会导致婚姻关系的破坏。
C1:72岁的迪叔小时候因为高烧导致聋哑,家中有个独生女,不幸的是,女儿幼年时也因疾病变成了聋哑儿童。女儿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因男朋友家人极力反对而分手,后迪叔的女儿患上了抑郁症,不出门也不跟别人接触,暴饮暴食导致体重超标,后突发心肌梗塞抢救无效身亡。女儿去世后,迪叔跟妻子日日难眠,他们认为女儿过世是因为自己疏忽了对女儿的照顾,生活在悔恨当中。
C2:红姨今年55岁,在儿子没离世之前,红姨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红姨儿子跟父亲在小区的篮球场打篮球,扣篮时篮板意外跌落,砸到了孩子头上,当场死亡。红姨的老公因为亲眼目睹了这一切,长期失眠,偶尔入睡也是噩梦连连,必须靠安眠药才能安然小睡一会。孩子的爷爷奶奶天天以泪洗面,拒绝与外人接触。红姨当时已经45岁,身体情况不允许再生育一个孩子,红姨想了许久,提出了离婚。
2.工作关系断裂。独生子女离世后,其父母普遍比较自卑,不愿见人,更不愿他人提及孩子,他们通常选择不与他人交往来逃避显示,脱离社会,长期以往陷入恶性循环,有的独生子女父母从此一蹶不振、整日愁容满面,不在外出、不去工作,结果导致家庭收入减少,身体状况也越来越差。
C3:白姨中年时丈夫就因车祸意外去世,她跟女儿相依为命,感情一直很好。七年前女儿因长期加班突发疾病意外身亡,白姨一直不能接受这样的事实,情绪几乎在崩溃的边缘,甚至有了轻生的念头。因为精神状况出了问题,白姨向单位申请了提前退休。因为长期心理抑郁不与外人往来,白姨两次脑中风之后变成了植物人,现在住在医院靠营养液勉强维持生命。
C4:芬姨儿子离世后,每天上班面对同事带着同情的询问,芬姨心里很不是滋味,她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些问题,因为她也不知道自己好不好,未来的路还有这么长,怎么走下去自己也还没想好,过多的关注成为了她的负担。芬姨以前每天都会去跳广场舞,周末还会约朋友爬山逛街喝茶,现在这些活动全部停止了,她不想面对大家的目光。
3.亲戚关系疏远。失独家庭遭遇较为特殊,而且情绪比较敏感,导致亲戚害怕与他们过多的交流,怕不经意之间触动失独父母的伤心处。失独家庭也表示担心给亲戚带来不便,而且看见别人家都和和美美其乐融融心理也不好受,本能地逃避亲戚,也很少上门走动。
C5:谭叔性格开朗活泼,退休之后跟妻子经常去亲戚家串门,组织活动出去游玩。自从女儿离世,谭叔跟妻子就從亲戚间的聚会消失了。谭叔说,看着别人家三代同堂,热热闹闹,真的不是滋味,慢慢地就疏远了。现在谭叔偶尔跟妻子报团出国旅游,平时也更愿意跟社区中的失独父母来往而不是以前的亲戚朋友。
(二)失独家庭外在精神困境
1.政府缺乏人文关怀。失独家庭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色彩的特殊群体,近年来,随着失独家庭数量的增加,政府也开始注意到这一日渐庞大的群体,然而到现在为止,政府的扶助重点也主要在经济方面。C5案例中的谭叔在访谈中说,我们是被政府忽视的一部分,近几年开始每个月补给我一点钱,那有什么用,根本弥补不了心里的创伤。由此可见,部分失独家庭对于政府是存在怨恨心理的,而且对于政府目前只重视经济援助的状况不满。人文关怀表现为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及对人的尊严的肯定,人文关怀更注重人的生存和发展。对于失独家庭这一特殊群体,他们比健康家庭更需要来自社会和政府的关心、爱护、尊重。
2.社会支持不足。社区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场景,特别对于已退休的失独父母来说,他们离开了工作岗位,生活圈子进一步缩小,社区成了最主要的社会支持来源。但是在访谈中,几位受访者都对目前社区的活动开展和养老服务表示不满意。C1案例中的迪叔虽然不能说话,但是乐于与人沟通,他得知家综有开展失独家庭的活动,基本每次都会来参加,但是有时候家综就是借个会议室给他们,让他们自己在里面聊天,迪叔对这种服务挺失望的,他希望社会组织能出头组织活动,有一个主题,这样大家的参与度更高也避免坐在一起闲聊聊起伤心事。
三、失独家庭情感支持网络的构建
独生子女的离开给父母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养儿防老的意义荡然无存,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几乎失去了老年生活的精神支柱。本文选取的5个案例都是城市失独家庭,他们都有退休金,经济条件也更好,基本可以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但是精神状态普遍不好,态度也比较消极,不愿意过多谈论孩子的事情。对于这样的后果,政府应该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要重视这个群体,出台针对性的政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其次社区应該利用身边的资源给失独家庭提供更多精神支持,帮助他们舒缓情绪;最后,失独家庭本身也应该调整情绪,增强心理调试能力。
(一)完善与失独家庭相关的社会保障体制
失独家庭的存在本身是一种制度后遗症,这些家庭当初积极响应了政府号召,身体力行地贯彻国家的政策方针,因此当家庭遭遇不幸的时候,国家在一定层面上有义务提供体制和制度来保障他们的生活。目前为止,我国没有专门针对失独家庭制定的法律,因此很多家庭在面临困境的时候陷入了无法可依的境地,不能及时得到应有的帮助和慰藉。
政府的号召力是巨大的,一旦政府出头开始关注失独家庭这个弱势群体,社会各界自然会将目光聚焦在这个群体之上,政府可设计“天使计划”“暖心行动”等,将活动制度化,专门为失独者送去温暖。此外,可对此类家庭放宽领养条件,构建专门的失独家庭老人院等。
(二)加强社区对于失独家庭的精神关怀
社区作为大家普遍熟悉的机构,开展活动更容易得到居民的信赖,也更容易被接纳。对于失独家庭而言,依靠子女进行家庭养老的模式已再无可能,因此应该加强社区对失独家庭的照顾,特别是在精神支持方面。社区可在充分了解失独家庭情况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服务,可以让专业的社工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按照其处于的不同精神阶段进行开导和抚慰,引导他们走出心理阴影。
在访谈中,5个受访者都表示社区提供过心理咨询的服务,但是他们对服务并不满意,因为觉得没有很好地缓解他们的情绪,服务开展太死板、太套路。所以,未来的社区心理健康服务要进一步完善,国家应该给社区拨款,每个社区培养一两个情感专员,为失独家庭提供定期且长期的家庭访谈和精神疏导服务。
(三)提高失独家庭的自我救助能力
失独家庭在经历了丧子之痛后,无一例外都会沉浸在痛苦中无法自拔。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政府、社会还是来自亲戚朋友的关心和帮助他们都很难接受,所有的帮助都必须建立在受助者主观上愿意接纳的基础上才能实现。C5案例中的谭叔本身性格就比较开朗,女儿离世后虽然悲痛难忍但是并没有封闭自己,当知道社区有针对失独者的专项活动之后,他基本都会去参加,在社工的帮助下,他学会了用手机微信,方便获取资讯的同时也与同社区的失独父母联系更紧密了。
贺赛平在研究老年人社会支持网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工作关系是只提供极少数的社交和情感支持,邻居提供较少的实际支持和社交支持,亲属是情感支持和实际支持的主要来源,朋友则是社会支持的主要提供者。而失独家庭在面临这一人生的巨大转折时,往往有逃避和自卑心理,不愿意与亲戚朋友有更多的走动,但是作为具有血缘和亲缘关系的大家庭,亲情凝固和维系着特殊的感情,来自亲戚的关怀和帮助对于失独父母的精神支持作用是巨大的。C1案例中的迪叔虽然是聋哑人,但是有两个从小就特别疼爱他的姐姐,家中发生变故之后,迪叔的两个姐姐第一时间赶到身边,给予迪叔极大的精神鼓励。在姐姐的帮助下,迪叔开始接纳来自社工的善意帮助,并且开始走出家门参加社区活动。
失独父母的心理波动比较大,很多人由于不能适应而导致精神疾病,应及时关注失独家庭的心理变化,加强自身的心理调节能力,慢慢平复心理创伤,积极探索家庭内在亲历的同时,在家庭以外寻求社会和邻里支持,从而有效缓解失独家庭由于子女死亡所引起的精神压力。
参考文献:
[1] 丁宁.给付行政中心理援助制度的构建[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3,(15).
[2] 方曙光.社会断裂与社会支持:失独老人社会关系的重建[J].人口与发展,2013,(13).
[3] 韦艳.空巢余悲与生活困境:失独家庭生活福利弱势性研究[J].人口与发展,2014,(20).
[4] 李晓慧.精神慰藉视角下的失独父母社会保障研究[D].合肥:安徽师范大学,2014.
[5] 贺赛平.社会经济地位、社会支持网与农村老年人身心状况[J].中国社会科学,2002,(3).
[6] 王广州.独生子女死亡总量及变化趋势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