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积极调动学习兴趣,为每位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让他们在课堂上充分彰显自己的个性。那么,怎样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乐学语文呢?
一、巧设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精彩的课文导入,可以引发学生求知欲。教师激趣,目的就是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有迫切求学的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其不知不觉地参与学习活动,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通过激趣抓住学生的心,学生的神,使学习变得易于接受。如在教学《梦圆飞天》一课的导入语是这样设置的:指导学生看课文插图,同学们,这张照片上的人物你们都很熟悉吧,从图上还能看到什么呢?你知道这幅图记录的是一件什么大事吗?你们一定想知道当时的场面是怎样的激动人心吧?学生们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都认真地看着图,积极举手发言,(图上是杨利伟叔叔,从图上还能看到有地球、火箭、发射架和飞船)那么课题中的“飞天”是什么意思呢?“圆梦”又是指什么?大家一定很想知道吧,认真地读课文你就会明白的。
二、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灵性
情境对于语文教学必不可少,它是连接语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维感情的纽带。在教《云房子》一课时,当孩子们通过品读感受的了小鸟们造的云房子的可爱与美丽时,笔者适时地创设了情景:此时,天上还有许多白云,让我们插上翅膀,飞上天空和鸟儿们一起造云房子吧!你会造出什么样的云房子?学生的兴致一下被推到了极致,如树林般的小手纷纷举起,造出了各种形态各异的云房子。
三、运用表演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表演是一项能调动表演者各方面能力的活动,而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所以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融入表演的因素,“情动于中而形于外”,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教学的优化会体现得更为明显。如教《小稻秧脱险记》这篇课文时,引导学生在理解文章后,让学生把课文内容编成课本剧来表演,鼓励学生积极动脑,要有自己的个性思维和想象。他们那逼真的形象、丰富生动的话语、独特的表演手法,体现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当几个扮演杂草的孩子东张西望、鬼鬼祟祟上场时,立即引起全班同学的哄堂大笑,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当杂草被喷雾器大夫收拾后纷纷倒地时,所有同学拍手称快,他们掀起了班级里的快乐风暴。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以其独特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感官活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待学生初步了解课文以后,用多媒体播放录像,一边让学生听优美的配乐朗诵,一边欣赏美丽的桂林山水,随着悦耳动听的水乡乐曲声,荧屏上出现了静、清、绿的漓江水和奇、秀、险的山峰,以及那荡漾在碧波之上的竹筏小舟,使学生产生了与作者和游人共同的感受体验,“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样,学生将所学、所见、所听融为一体,仿佛置身于迷人的桂林山水之中,看到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水上的舟,真正成了景中的人。这种多媒体电教手段的应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桂林山水的体验,也加深了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学生边看边听,提出的问题就如同导火线,点燃了思维的火花,激起了他们求知的欲望。
五、幽默的语言,激发学生求知欲
幽默是教师传授知识、开发学生心智的重要辅助手段。教师要善于将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和教育性,用艺术化的优美形式和方法诉诸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让语文课堂焕发出活力。
“同学们,知道我叫什么名字吗?”“不知道。”“我叫张德飞。”接着张老师继续介绍:“张”是张德飞的“张”,“德”是张德飞的“德”,“那么这个‘飞?”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是张德飞的‘飞”。教室一片欢腾,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提高了,接下来同学们都是这般地介绍自己。“我叫王宇翔,‘王是王宇翔的王,‘宇是王宇翔的宇……”台上台下笑声一片。这是多年以前,一位教师来给我们学校上公开课时开头的自我介绍。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张老师风趣幽默的语言,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笑声中学到了许多新知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得当,就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學习兴趣,使学生想学、爱学、乐学,让语文课教学重新焕发生命的活力,从而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作者单位:安徽省滁州市会峰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