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舒
【摘 要】阅读教学中,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和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指导学生质疑,引导探究,让他们自主参与阅读实践,可增强学生的能动性;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培养自学的能力,有助于增强学生阅读的独立性;创造条件,正确评价,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基础和保障。
【关键词】阅读;教学;指导
阅读教学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各种能力的重要环节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如何指导阅读教学?在实践中,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做法:
一、创境激情,培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学习的最佳动力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同时,兴趣又总是与情感密切联系着的,所以,许多教育家非常重视情绪体验在学习中的作用,主张教学要依靠和利用教学材料,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的充沛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 小学语文教材中课文体裁多样,内容非常丰富。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为核心,从课文内容入手,通过各种途径,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设备,创设与教材有关的具体生动的情境,灵活设计教学过程,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情感,提高他们阅读的积极性。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童话故事,如《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等,教学时,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或朗读,或表演,寓教学于活动中,学生很容易进入教学情境。《水上飞机》、《跟踪台风的卫星》等课文教学时,可让学生上台来当解说员,这样,避免了教师一味地静态地讲解,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或动眼观察等主体性活动中学习课文,效率更高。而《孔子游春》、《三顾茅庐》等叙事性的课文和《台湾的蝴蝶谷》、《三亚落日》之类的以写景为主的课文,教学时能利用录像或多媒体电脑使书面的语言文字变成具体可感的声、光、形、色,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他们学习的兴趣会更浓。 创设情境根据教学的需要,可灵活地运用于导入、讲解、总结等各个教学环节。把握好阅读的激趣点,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真正领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形成内在的学习动机,阅读的愿望更强烈。
二、指导质疑,引导探究,增强学生参与阅读的能动性
阅读教学中辅导学生进行质疑,既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发现别人没有注意到的问题,又要科学引导,把一些质疑的方法介绍给学生,提高质疑水平。首先,可以从课题上质疑。如从《孙中山破陋习》这个课题就可以提出“谁”、“什么时候”、“为什么”、“怎样”等几个问题,教师适当整理就可诱导学生一步一步读课文,理清文章顺序及重点。其次,可以从重点词语入手。如教学《李时珍》一课时,找准关键处,可抓住“完善”一词层层设疑:“完善”是什么意思?李时珍为什么要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为了编写“完善”的药物书,他是怎么做的?新的药物书《本草纲目》是“完善”的药物书吗?这样以“完善”为核心,层层递进,不仅使学生对“完善”的理解达到全面准确,而且对课文的思路也有了清晰的把握。还可以从句子入手进行质疑。如《花瓣飘香》一课中课文最后有一句话:“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学生围绕这个句子提出了问题:“从哪里可以看出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因而引读全文。当然,可以引发学生质疑的方法有很多,这就要靠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去摸索。
三、指导阅读方法,培养自学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指导自学是进行学习指导的基础与前提。教师要努力为学生提供自学的条件,保证自学的时间,让学生充分思考和训练,注重合作,并加强反馈与校正,这都是主体性教学不可忽视的。 阅读教学中的学法指导本质意义不在于让学生了解和记住一些阅读方法,而在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将阅读方法的有关知识变成学生的阅读能力,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般需要“领悟→尝试→运用→总结→反复实践”这样一个转化和迁移的过程,因此,教师“教”和学生“学”都不能操之过急、浅尝辄止。
四、创造条件,正确评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此,教师首先应该创造一个生动活泼、轻松欢快的课堂气氛,解放学生的大脑、嘴巴和双手,允许学生提出问题和采用各种手段来解决问题。也就是说,只要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不脱离课堂教学的中心,就应得到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在这种氛围中,学生就能敢想、敢说、敢做、勇于创新,这样还可以锻炼他们勇敢的个性,促进思维健康发展。
问题是引起思维的动因。阅读教学中要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发问时多用“假如”、“可能”、“除了”等词,给学生以列举、比较、归纳、想象、创造的时间,采用设问、追问、反问等方法对激发和发展学生思维有重要意义。学生在讨论合作中能分清是非,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逐步树立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中教师还可找准发散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给他们一个运用知识、开展想象的空间。如教学《狼和鹿》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环节,就是要学生把自己当成“狼”、“鹿”和“猎人”写一段简短的话。由于形式新颖,表达方式多样,学生兴趣很高,表现出极强的创造性。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概括和表达能力,又没有把他们的思维固定在一个模子里。 教师创造气氛、科学提问、提供条件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基础,正确评价、肯定和鼓励是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的保障。
总之,主体性教育对于培养德才兼备的接班人具有很大的潜力,这也将是全体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实践、研究,以全面推行素質教育、教书育人的重要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