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娜
摘 要:每个班级多少都有几个看似不和谐的音符——问题生,这部分学生好比大树下的小草,如何能让这些缺少阳光的“小草”感受“阳光”的温暖,这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门艺术,也是班级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关键词:班级;问题生;体会
不管在城市还是在乡村,不论是小学还是中学,班级内都会不同程度地存在不同类型的后进生,关心和重视问题生的转化工作,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班级工作的重要任务,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结合本人十多年的班级管理,谈谈对转化后进生工作的几点体会。
一、找到问题的源头
一个问题学生的背后至少有一个问题大人,孩子出了问题,一定要到家庭中去找原因。只有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孩子才能进步。
找到源头,就要深入到家庭中去,对于不懂教育的家长,老师不要感到不可理喻,也不要拒绝和他们沟通。因为没有一个家长是到学校闹事的,没有一个家长是不想让孩子好的(个别家长例外),只要站在家长的角度,用家长能接受、能理解的方式,和家长沟通,他们是会有所改变的。而“家长改一分,孩子改十分”,只有尽可能利用家长的资源,老师的工作才会更轻松,孩子才能进步得更快。
二、真正地关爱每一位学生
作为老师,要真正地关爱学生,首先,要对学生进行最基本的了解,包括他的家庭背景、性格、心理状态,以及学生目前最需要什么:是家庭的温暖?是老师的关爱?是学习上的辅导?是友谊的缺失?等等,这一切我们都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只有做好这些必要的了解,才是实施正确的教育和真正的关爱的开始。对待“问题生”,应该让学生看到自己点滴的进步,体验进步成长的快乐,增强进步的信心,让孩子在充满鼓励与期待的沃土中成长,绝不能因为一点过失而让孩子在指责声中自卑地抬不起头来。对他们取得的点滴成绩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三、架起信任的桥梁
人们常说:“信任是开启心扉的钥匙。”教师要常以孩子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这样才能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为孩子提供最适合的教育。在教育学生时,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在融洽的师生情感中,学生才会把班主任的批评看作对自己的爱护,把班主任的表扬看作对自己的鼓励,从而引起情感的共鸣,自觉把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转化为自己的心理定式和良好的习惯,收到“亲其师,信其道,受其术”的效果。
四、小官职、大效应
班级管理中,课代表似乎是个小小的官职,看起来微不足道,其实却有很多教育的契机,老师和“问题生”经常零距离接触,有效发挥“课代表效应”,会帮助问题学生逐渐转变,不断成长!
1.在“被需要”中建立自尊感
问题学生中,最严重的莫过于“橡皮学生”,他们被老师称为“刀枪不入”,应该怎么转变他们呢?我认为“课代表效应”中的“被需要效应”,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被需要”的幸福感,从而培养强烈的“自尊感”,进而发生转变,不断进步。
2.在“被肯定”中提高自信心
问题学生有不同的类型,但是大多由于长时间得不到老师和家长的肯定缺乏自信,虽然有的问题学生看起来有着“坚强的外壳”,其实他们内心特别渴望被肯定和被欣赏,因此,注重教给他们做事的方法,提高他们做事的能力,在他人肯定和自我肯定中,逐渐建立自信心。
五、努力培养学习兴趣
问题生普遍自信心不足,对学习缺少兴趣,成绩落后。因此,班主任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并不比别人差,其次,经常与科任教师加强联系,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争取得到科任教师的配合,为他们指导学习方法来提高学习成绩。只要他们有一点的进步,就要及时地表扬,这样就能增强其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成绩也能逐渐地提高。
六、阅读引领
有句话说得好:“想要去除野草,请种上庄稼”,行为缺乏教养的孩子一定是不能静下心来好好读书的孩子,爱读书的孩子即便是顽皮,也是高智商的顽皮,行为举止远离野蛮无知。因此,让这样的学生阅读书籍,是帮助他们走向文雅的必由之路。在书籍中提高品位、扩大视野、增长见识,在书籍中丰富情感、提高情商、懂得事理,學生的转变是逐渐的过程,虽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但是坚持一段时间,一定能看到学生的变化。
教育“问题生”没有固定的模式、现成的妙策,只要我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找准问题,对症下药,持之以恒,既看到“问题生”所存在的缺点,又要客观地分析潜能生形成的原因。有耐心地去对待他们,多给他们一些宽容,用显微镜放大他们的优点,让他们展翅高飞!总之,后进生的转化是一项艰巨、长期的工作,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并把有关教育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老师与同学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军凤.学生的身份认同[J].中国教育学刊,2012(8).
[2]苗春媛.浅谈初中“问题学生”的成因及转化方法[J].教育探索,2012(6).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