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学芬
很多学生升入高中后,由于个人基础、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环境、家庭环境的不同,可能会产生一些问题,有的在遵守纪律方面成为“问题生”,有的在学习方面成为“贫困生”,有的在心理方面存在若干问题,这些出现问题的学生可统称为“问题学生”。如何做好这些“问题学生”的工作,正确疏导、引导他们的心理,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身心、健康的人格,促进学生学业顺利完成大有裨益。
所谓问题生,必然在某方面存在一些不同于其他绝大多数学生的问题,那么根源何在?下面我从四方面剖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及应对策略。
一、部分学生由于学习环境的改变,学习方法没有及时相应地调整,因而致使自己成绩暂时落后,心理产生一系列问题。
案例一:拨开雾霾见阳光。
关键词:用心发现、高度重视、想方设法解决。
高一开学初班委竞选的班会会上,一名男生以幽默的语言和谈吐赢得了学生的掌声,以高票当选团支部书记一职,随后一段时间里我关注到他晚自习爱发呆,作业未按时完成,而且常常不由自主地发笑,跟家长联系后,家长说孩子在初中时学习习惯不太好,没有别的什么不良表现,有一次在食堂舒勇老师见到我说:“你们班有个孩子是不是有点问题?他有特异功能能看到什么什么光?”我把这个情况告知家长并把家长叫到学校进一步了解情况,家长还是说孩子很正常。以前没有任何异常,半个学期后,他担任团支书一职没有做好本职工作,而且经常迟到不交作业,上课常常盯着一个女生看,给女生写小纸条,期中考试该生在班里是倒数第二名,之后该生性情大变,变得沉默,不爱说话,跟同桌和宿舍关系都很紧张,宿舍长反应他在宿舍有时候常自言自语,并且对舍友有语言上的攻击。为了缓解宿舍关系,我把其他几个学生叫到办公室,和他们一起想办法如何帮助他,当舍友们想出办法主动悦纳这个学生,学生仍然敏感,封闭自我,于是我让学生家长与舍友们单独沟通,看如何能帮到他。学生在周记里反应该生可能有心理问题,建议进行咨询,我跟他沟通多次,每次跟他交流,感觉都不在一个频道,我都有点不明白他话的意思,所以收效甚微,只能更多地督促他的行为。我把这些信息反馈给家长后,家长由于不放心,周末常到学校见他,更引起他的敏感,后来我、家长和该生在办公室开诚布公地长谈了一次,同时我让班长跟他做同桌,以帮助他学习,在生活细节上尽可能多地关注他和帮助他。该生明白老师和家长的用心,有一天下午他主动找到我说:“老师我想去找心理老师帮我看看。”通过心理咨询,老师发现他存在一些问题,及时联系家长并到乌鲁木齐医院诊断,后期孩子通过一定的诊疗,得到很大的改善。这期间实际上涉及非常复杂的与家长的沟通,家长从头到尾不愿意接受该生存在心理问题。所以某种程度上,遇到类似问题,老师们一定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尽可能让家长接受现实,及早带孩子诊断。为了期待该生及早回到校园,我们班在高一校园心理情景剧比赛中以此学生为背景,编排了题为《换一条路,春暖花开》的情景剧,显示出了学生对他的爱护和期待。
二、可能有些学生的家庭背景比较特殊,从而造就问题的根源。
这类学生必须引起高度关注。有些家庭父母长期不和,甚至打闹、离婚,这些必然引起学生对社会和家庭的绝望,从而引发心理上的一些抵触与对学校的逆反心理。
案例二:孤独的“他”。
关键词:关注家庭摸清情况、找准契机不能轻易放弃、被爱、自信的奇效。
高二上学期开学的第二天,全班学生在准备学前考试,班里有个学生未到校,我通过他以前班主任打通家长的电话,得知他已经上学了,但整个上午他并没有到学校,中午家长赶到学校,把家庭情况和孩子的成长环境给我说了一下,大概是: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关系不和,离异,孩子随母,居住在一个人烟较稀少的地方,他从小话很少,不愿与人交流。与生父几乎零见面、零交流,生活中常与校外打工的朋友瞎混,所以这个学生在高一期间就有撒谎的习惯,学习上毫无斗志,十一放假更是以看病的名义借同学的银行卡外出恶性消费而且不归家,后期在年级组的帮助下,该生回到学校,受制度和规则的约束,但并没有表现出异常,有一定程度的收敛,但是依然沉默,跟他沟通,几乎是问一句,答一句,声音特别小,跟妈妈几乎不交流。这学期更因为带手机而留校察看,背着这样的处分,他依旧对学习生活没有太大的热情,我一直很惆怅找不到跟他的沟通点,走不进他的内心。转机出现是“沙吾尔登”的练习上,该生尽管问题很多,但是很热爱舞蹈,一直都是舞蹈社成员,所以成为我们班的“小老师”,他牺牲了中午午休的时间为学生编排动作,在练习中他特别认真,我从来没有看到他有如此灿烂的笑容,仿佛找到不曾有过的自信,在班里开始活跃起来,课堂上,眼睛明显有神,再次跟他沟通时,他第一次在我面前绽放出笑容。从这件事上我反思自己的德育工作,要走进他,跟他仅沟通是不够的,他内心对爱缺失,并不希望我们太多地撕开他的疮口,通过创设一些体验活动,培养他的自信心,可能会有更好的收获。他的成长环境造就了今天的行为和性格,高中时期是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期,作为他的引路人,我们责无旁贷地要弥补他曾经的不足,引领他迈向人生的新高度。
三、个性的发展、年龄的成长,会使学生产生一些阶段性的问题。
案例三:静待花开。
关键词:暂时性冷处理、重新进行角色定位、教会自我管理。
我们班有一个学生像假小子,她曾经是学生会的体育部长,个人管理能力很强,但是自我管理能力不够,而且学习习惯非常差,因某些原因从学生会退出后,还以特殊身份对自己区别对待,以各种理由不跑早操,不做操,经常迟到,还撒谎。针对她的这些问题,我一开始用“冷处理”方式对待她,让她意识到,自己就是一名普通的学生,没有任何特殊之处,学校的一些评优活动只要违纪就没有任何资格评选,班级各项活动她只参与不组织,在班里开始低调起来,但比较失落,学习一团糟。我开始跟她沟通,告诉她,现在她需要的是冷静思考自己的方向,静下心来学习,渐渐地她的学习有了一些起色,加上英语成绩不错,我让她管理英语早读,从而既促进她学习又有利于班级学习。她的确没有让学生失望,把早读管得风生水起。班级英语早读无论是听写还是背诵都非常有序,她的自尊心强,违纪的时候我尽量不当众批评她,而是单独跟她沟通,教会她怎样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渐渐地,当我走进她的内心时,她开始慢慢成长。尽管她身上现在还存在一些不良习惯,但我仍然愿意陪伴她成长。
四、家庭比较平和,但是缺乏沟通交流。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往往过于关注自我,性格中有自私、懒惰的一面,这部分学生在班里往往是我行我素,没有凝聚力,不把班级荣誉放在眼里,对自己的认识过于肤浅,如果不加引导和适当教育,就会出现一些比较严重的班级管理问题。
案例四:我的眼里只有“我”。
关键词:沟通渠道畅通、建立师生之间的信任、个人利益与班级利益的一致性。
我们班开学之初,这样的学生就逐渐暴露,对这些学生我给予一些职位约束他们,教会他们如何管理别人和约束自己,同时加大沟通交流力度,上学期周六我几乎都是找这部分学生谈话,谈话内容一开始是个人的成长、个人的利益,然后上升到班级利益,在教育中反复强调利益一致性原则,学生和老师的最终利益是一致的而不是对立的。而且班级利益一定大于个人利益,当班级获取成绩和荣誉时,每个人才都会受益其中。我始终向学生灌输这种理念,并且在实际行动中努力做到。处理学生问题时的出发点是帮助学生而不是维护自己的利益或权威。
五、有些学生存在厌学情绪。
文理分科后理科科目难度加大,内容加深,男生偏数理,女生偏语英,年级竞争力日益剧增,无形中给学生以巨大压力,从而产生自暴自弃的问题。
案例五:角落里被遗忘的人。
关键词:寻寻觅觅找准目标、用放大镜放大优点、持续跟进。
班里有这样一部分学生学习成绩不突出,性格内向,班级活动不积极参加,在老师面前很被动,老师不找他,除了请假外绝对不主动找老师,属于被遗忘的人。针对这样的学生,我主要帮助他们树立目标和信心,教会他们主动体验班级管理。本学期我们班班长权利下放,每周都会挑出一名学生担任值周班长,而这名学生一定是班里的非班委,角落的学生一个一个被寻觅出来,每周结束进行工作总结时,我在学生面前用放大镜找他们的优点,树立他们在班级里的自信,这样的学生在学习和沟通上可能没有特别明显的进步,所以要持续跟进,不断鼓励他。
问题生教育的思考:“问题生”的存在是正常的,并不可怕,有时候的确令人头疼,但是,只要我们有爱心、勤指导,多关心、常谈心,“问题生”就有可能成为“希望生”。
问题生,不是我们工作的包袱,恰恰相反,是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因为一个问题生可以作为我们研究德育教育的一个科研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