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玉玲
摘要:学困生、问题生的教育与转化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程,是完善和塑造灵魂的过程。笔者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转化工作:首先,精心设计,营造积极向上、和谐发展的班级文化。其次,多多关注,对其具体情况了如指掌,因材施教。第三,尊重人格,用爱心呵护自尊心。第四,低要求,高期待,用耐心培养学困生的责任心。第五,热情激励,用责任心激发上进心等。
关键词:学困生;问题生;案例;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2-0083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让笔者深深体会到,转化“学困生”和“问题学生”是一门艺术,需要用心,更需要捕捉有利的教育时机。为了他们,需要精心营造促其转化的教育氛围。回顾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笔者着重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精心设计,营造积极向上、和谐发展的班级文化
1. 利用教室内良好的文化氛围,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外在影响和熏陶
建设良好的文化氛围,笔者首先以教室布置为突破口,在教室内创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育人环境。结合学校的要求,我们对教室进行了一番布置,在布置过程中注意了对学生的影响。教室内所张贴的警示语,每时每刻都在提醒着他们的行为规范。比如:入室则静,我先静。入座即学,我先学。在板报和走廊文化的设计上,笔者也注意与教育环境的和谐,注重与学生想法的结合,并且做到环境能映衬学生的内心。更主要的是,在设计中,笔者并不做主,而是让学生做真正的设计者。笔者仅给学生提一些建议。这样,设计和布置的劳动过程本身就是教育过程,让学生自己体会美,体验自己的理想,比单纯说教要好得多。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在内容上,更是注意了对学生的影响,做到不流于形式。这样,学生时时处于文化与知识的熏陶中,教育效果自然提高。
2. 利用班级凝聚力影响学困生、问题生
以凝聚力为轴心组织各种活动,丰富班级的课内外生活,促进班集体文化建设从而反作用于学生。对学生谈文化内涵似乎太深刻了一点,但丰富的课内外活动,至少使班级文化充满生机。在这方面,笔者注重组织一些课内外的文体活动。针对班级的实际,笔者注重他们的表现,找出突破口。比如,体育运动会上的十人绑腿跑比赛。在比赛中,笔者注意引导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尤其是十人的步调一致,需要队员相互的配合,有利于协作精神的培养。在这一系列活动中,笔者从协作精神入手,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有了集体荣誉感的学生,自然就会在各个方面有进取心。而有进取心的学生,就有了进步的可能,也就迈出了第一步。
3. 利用班级内平等友爱、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文化氛围感召学生
在班内,小组每日常规量化管理具体方案由全体学生经过商议,共同制定完成。试行两周进行修正、调整,然后正式通过,进行实施。因为是大家集思广益,共同的约定,所以他们对于违规违纪,需要扣多少分,对班级做出了贡献,需要加多少分,不但非常清楚,而且会分分必争。各个小组的得分情况,每两周进行公布,每月进行汇总,在班内利用班会时间,邀请部分家长参加,进行奖励。每次的奖品都是由我们的家委会提供,由家委会负责颁奖。整个过程,从环节的设计到颁奖的进行,都是由班委同学负责。当然,这一切的落实需要水到渠成。七年级上学期时,班内有一名女生,入学时,成绩并不理想,但是精神状态非常好,每天在课堂上都积极主动表现,学习成绩稳步提高,而且非常关心班集体。为了激励她更快地进步,笔者特意和她妈妈进行沟通,有意让她担当我们班的家委会主任,负责联系家长,支持班级工作,做我们班的坚强后盾。没想到,家长非常乐意。因为孩子上了初中之后,整个人像变了一样,每天都高高兴兴地上学,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提高,小学阶段没有解决的问题,现在解决了。作为妈妈,自然非常开心。为了自己的孩子,也为了班内所有的孩子,她表示愿意提供一切活动的奖品。当第一次的頒奖圆满完成之后,活动照片很快传到班内的微信群,当家长得知一切奖品都是由家委会主任一人承担后,其他家长,为了自己孩子的进步,自然不甘落后。于是,三年以来,我们班的奖品不但越来越精美,而且源源不断。如此的良性循环,孩子们开心,家长们乐意,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的教育方法不但促进了学困生、问题生的转变,也促进了班级文化的深层发展。为了帮助一个学生转变,笔者可以专门组织一次班会,就是为了让学生明白:如同兄弟、姐妹般的我们,有缘相识,相聚,要共同度过三年的时光,我们这个班级就是一个大家庭,每个人都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每个人都非常的重要。虽然我们的能力有差异,性格有差异,学习也有差异,但是我们每个人在这个大家庭中都是唯一的,每个人都非常的重要,谁也离不开谁。就如同我们的双手,虽然十个手指头长短不等,但是它们各自有各自的作用,缺一不可。同时,也为了让他们感到:在教师眼里,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在教师心里,每一个人都是多么重要。
二、多多关注,对其具体情况了如指掌,因材施教
作为班主任,接手一个新的班级,从进入教室的第一天起,笔者就会尽快了解、熟悉学生的全面情况,不但要知道哪些学生优秀,更要知道哪些学生学习困难,哪些学生问题较多,难以管理。其实,喜欢优秀生是人之常情,但喜欢学困生、问题生更为理智。就新入学的七年级学生而言,大多数孩子喜欢积极表现,即使是学困生、问题生,他们也希望给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留下较好的印象。当他们乐于表现时,要把目光更多地聚焦于问题生,对于他们的良好表现,及时肯定、及时表扬,让他们不时的感受到来自教师的赞赏和激励,感受到来自教师的信任。因为信任,让他们的好好表现成为常态,让他们对自己也充满自信,让他们因着这份信任而不好意思违规、违纪。每天用班级的小组常规量化得分情况来衡量他们的表现,在横向、纵向的对比中,让他们感到来自组内同学压力的同时,更让他们感到自己的重要性,逐步帮助他们培养责任感。
当我们对所教班级的学生了如指掌的时候,我们通过他们的表情、动作,通过他们的言语行为就能洞知他们的内心世界,从而使我们的班级管理工作有的放矢。即使我们对学生非常了解,对于优秀生,我们可以毫不吝啬地赞赏他们的优秀,但是对于学困生、问题生而言,绝对不能轻易给他们如此定位。在和谐的班级文化中,当“团结互助,共同进步”成为我们努力的目标,当“大家好才是真正好”成为我们努力的方向,即使是初中三年,学困生在班内也感受不到自己是所谓的学困生,问题生在班内也感受不到自己是所谓的问题生。因为相信人之初,性本善,更因为相信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愿进步,都愿得到他人的认可,赢得他人的信赖。所以,在不同的阶段,要采取不同的措施,当然,具体情况也要因人而异。
三、尊重人格,用爱心呵护自尊心
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教学方法。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进步的渴望和进步的可能,教师应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全身心地投入,切忌因“学困”对其产生厌烦情绪;切忌因“问题”,而对他们冷漠处之,更不能因其问题棘手而避而远之。事实上,他们较之其他的孩子更敏感、更脆弱。当我们赢得了他们的信赖之后,他们的问题将不再是问题了。作为教师,我们不能总是凭借丰富的教学经验处理学生的问题,作为班主任,我们更不能总是相信自己的理性判断。
四、热情激励,用责任心激发上进心
在笔者班上,人人都是班级维护者,人人都是公物管理者。同时,人人都是纪律监督者,每个人根据具体情况,分工不同。但是,我们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就是为了让班级更优秀。根据了解到的情况,笔者班上的顾连宇是电脑高手,大家推选他做班内的电教管理员,每天负责记录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情况,同时负责电脑的使用和管理。结果,发现他非常认真、负责,每节课都提前询问教师是否使用电脑,若是使用,他会提前做好准备。而且为了防止学生随意上网,他还设置了电脑密码。看到他如此干劲十足,笔者索性让他负责收藏我们班级活动的照片,每次活动的照片都会存放在以日期和活动内容为题的文件夹内,然后按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进行存放。稍加指导,他很快就学会了。为了防止因电脑出故障使照片丢失,他还特意讓家长帮助买了一个超大容量的U盘。三年以来,笔者给班内同学拍的照片,都交给了顾连宇。中考前夕,笔者从上千张照片中,选出了具有代表性的精美照片,在家长的帮助下,做成了电子相册,每人一份,留作纪念。在毕业典礼时,我们播放了电子相册,三年以来的点点滴滴,通过照片,历历在目,学生都非常兴奋,非常开心,非常感动。相信毕业后的他们,每当看到电子相册时,就会想起我们的电教管理员,想起他的认真和负责。当然,对于顾连宇来说,三年以来的坚持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得到了学生的信赖,明白了责任心的重要性,这或许就是他最大的收获。
总之,转化学困生和问题生的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教育系统工程。不仅需要一定的时间,用高度的热情,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反复、耐心的教育;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密切配合,共同形成一体化教育网络,才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不管“学困生”的学习有多么困难,不管“问题学生”身上有多少问题,只要他是我们的学生,我们就要用爱去解决他们的困难,去解决他们的“问题”,用爱心引领他们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