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文彤
【摘 要】华东师范大学叶楠教授说过的这样一句话:“一个教师如果坚持三年认真写教案,他不一定能成为名师;而如果他能坚持三年认真写教学反思,他一定会成为名师。”这句话对我的触动很大,至今记忆犹新。美国学者波斯纳也曾说过:“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这两位中外学者的话实际上说明了:一名教师要想促进自身发展,实现人生价值,就必须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刚出台的新课程标准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称职的教师,决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可见,如果教师对于教学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时吸收他人的研究成果,自己对教学又不做认真思考,“上课时,只是就事论事地将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下课后要他们死记,而不鼓励他们思考分析”,这样的教师是肯定不能胜任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经验积累源于对教育教学生活的观察。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记录实践过程,通过整理归纳提高自己对教育教学的认知,返璞归真。通过不断的实践反思,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这个过程是枯燥的、乏味的、更是持续的。一名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获得更多的经验,并将它们归纳整理,并不断的检验,获得更多更新的经验,才能够走出一条通往名师的道路。
【关键词】教育教学 反思 提升
正文:
反思性教学,是近年来欧美教育界普遍关注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索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反思性教学要求教师经常反思、研究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探究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性质。实践表明,教师若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勤于反思,勇于反思,善于反思,必将取得令人满意的收获,与名师的距离将会越来越近。
教师能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必将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我认为,教师的教学反思要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一、教学反思的内容
(一)、记录反思课堂的成功之举,闪亮点。主要包括教学过程中达到预设目标的做法和措施,教学思想、原理及方法的渗透、迁移和应用的过程,感触与创新等。本校韦海成老师在执教《詹天佑》一课时,鼓励学生用新闻专访的形式来报道詹天佑这位东方之子。学生们相当感兴趣,师生共同研究制订人物专访提纲,包括采访时间,采访地点,采访对象,采访准备,采访内容,采访效果。然后又以四人学习小组形式,开展合作与探究学习:选择专访范围,分配专访角色,设计专访问题,进行专访练习。传统的语文课变成了综合学习活动课。学生沉浸在多种角色的体验当中,或是记者,或是官员,或是詹天佑,或是农民,或是工人、学生,或是外国人,或是中国老百姓。他们一会儿在修筑京张铁路的工地上,一会儿在工棚里,一会儿在办公室,一会儿在某条街道上。透过一组组镜头,生动再现了那条让全中国人扬眉吐气的京张铁路的前前后后,再现了一位爱国工程师的光辉形象。“人物专访法”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实现了学习上的自主、探究、合作,这种让师生难忘的新颖的学习方式,就是一个亮点,就是值得教师反思的最好内容。诸如此类,亮点可以是帮助学生感悟文章的一个有效问题设计,可以是平等、自主、合作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可以是师生情感碰撞、交融的一瞬间,可以是学生与文本的一段精彩对话,可以是富有挑战性、创造性的一道习题练习……凡是让教师、学生激动、兴奋,甚至有些得意之处,都是值得你反思的最好内容。
(二)、记录反思“败笔”之处,抓难点。在课堂教学中,对教材难点的突破事关整个教学的成败。所谓教材的难点,是指教师难讲、学生难懂的知识点。如果我们每一轮都把教材难点的处理方法、教学的信息反馈或效果,今后改进的教学设想等写下来,并且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比较、研究,长期坚持,必将极大地提高教师处理教材难点的能力,化难为易,再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使其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汲取的教训。如梁烨莹老师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教师越强调要以情来读文,要心情沉痛,学生越是不能投入,反而变得嘻嘻哈哈,令教师百思不得其解。其實,在教研评课上许多老师抓住这个疑点为梁老师做了反思,不难发现,是“填鸭式”的教育教学观在作祟。没有学生自己主动的感悟,哪来对总理的崇敬与爱戴?又怎么能回到当时的年代,与作者共鸣?在充分发挥教师自我评价的主体作用的同时,还应充分重视和发挥学生、同事及家长评价的作用。这些人都直接或间接参与了教育教学活动,能够从不同的侧面反映教师的工作表现。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他们能发现教师自我评价难以认识到的问题,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记录教学过程,找盲点。平常在听别人课时,还时时注意到教者的神态精神,自己上课却变成一团糟。录像中的我,两手撑着讲台,很长时间照着备课本念、讲,而没有顾及下面的学生。看来今后在教学时有必要离开讲台,深入学生中间,在座排之间巡视、解疑,这样既照顾到学生,缩短了师生间的语文距离、心理距离,顺应了学生学习的需要,又能控制全班纪律,促进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还有,我在课文的重点处引导学生理解得不够充分。录像中的自己在指名学生读课文后,机械地把课文后面的练习题作为问题,向学生提问,两个优秀学生回答后,草草地公布答案让学生记录。整个环节没有问题的设计坡度,没有诱导,把知识(答案)硬塞给学生。这种做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看着录像中的自己,感触较为深刻。事实也正是如此,录像中,自己的课堂教学表现,如教态如何、板书怎样,课堂结构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是否妥当,教学气氛是否活泼等,便会清晰地显露在自己的眼前,慢放、定格、重放,边看边思,边思边研,对自己在教学中的机智应变和可取之处,会心地点头微笑;对自己在课堂中的小小缺憾和不足之处,而面带愧色。自己的课堂教学录像,使你能诚恳地"推敲"起自己,使你能慢看细嚼,平心静气地对待同行的建议,对自己有个基本的估计。研看自己的录像,有利于根据自己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进行改正,这样就能在自己的薄弱环节处磨练敲打,不断地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教训,努力增强教育机智和课堂教学能力。
(四)、记录和反思学生见解,拍热点。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思想及情感交流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的,若不及時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闪烁,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思路和好的方法,这些都可以作为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得以补充和完善。在教学《珍贵的教科书》时,我让学生谈谈“如果你是张指导员,你会牺牲生命来保护教科书吗?”学生的答案也众所不一,有的写:“我会的,保护教科书就等于保存革命力量,换来新中国,牺牲我的生命是值得的。有的则认为:“我不会,用生命不仅可以换来教科书,还可以为革命干好多事,再说,即使炸坏了教科书,还可以象以前一样学一课抄一课嘛!但少了指导员,就少了照顾我们,教育我们的亲人,因此,如果我是张指导员,我会重点保护好自己,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些不同的见解虽有偏差,但却体现出学生鲜明的个性,这是老师备课所不及的。
(五)、记再教设计,破疑点。这里的“疑”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的疑点。每节课下来,学生或多或少会存在某些疑问,有时课堂上无法及时解决,教师把从学生方面反馈过来的疑点记录下来,细加琢磨,有利于今后的教学和复习,更具针对性。另一方面是教师方面的疑点,教师对教材中的问题并非一下子就可以理解得十分透彻,有时甚至是似是而非。通过这堂课教学,教师自己会感觉到这些,把它记下来,促使自己今后对这一方面额问题加深研究,使之明白透彻。通过梳理与反思,对课堂的教与学和得与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对如何再教这部分内容做些思考,写出“再教设计”。
二、教学反思的形式
(一)、小学语文课案例研究
“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析,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课堂,并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二是观察别人的课堂,从中捕捉案例;三是在平时注意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
(二)、小学语文课听课活动
听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特别是同事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并做了评课,课后,再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三)、小学语文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
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就是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核自己的教学行为。新课程下,以语文学科来说,其实平常语文教学中需要教师课后小结、反思的地方太多了。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想这句话对于走在教学道路上的老师可以这么说:教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空。简单地说就是只教学不反思就会迷惑、没有进步,而仅仅反思却不在教学过程实践,也只是空谈。总之,写课后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著追求。一有所得所悟,及时记录,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以思促教。对于叶楠教授说过的话,我们也许还不能三年成为名师,但成为名师可能就在下个学期。
【参考文献】
[1]张建伟 《反思——改进教师教学行为的新思路》[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04期
[2]彭元礼、罗秀霞、旺尽晖、何浩英 《抓反思,促成长》[A] 学校文化建设与策划[C] 2010年
[3]申继亮、辛涛 《论教师教学监控能力提高的方法和途径》[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