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丹丹
一、文学艺术,善用补白
自《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并实施以来,小学语文研究教学掀起了“语用热潮”,即语言文字运用。对师生而言,语言的教育和学习都是对语用学习和对象的呈现。结合学龄儿童特点,小学语文课本也相应的具有趣味性、多样性和丰富性的特点。文本内容丰富的同时,教学的总目标也随之上升。叶圣陶曾说:“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学习能力习得的途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去挖掘并发挥孩子们独特的想象力,给文章的这些“白”添上一些具有创意且个性化的内容。这样也可以在补自的过程中深入感悟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从而养成阅读文章能自己独立思考的习惯,为接下来的创作做好情感熏陶。
同样,《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读者能够在“弦外”有自己的阅读感受,这就相当于阅读文学作品时的补白。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孩子们也会对文章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文学作品“言有尽而意未尽”可能正是文章的审美和意义所在吧!
二、因“需”而异,留白多样
艺术创作,形式与情感表达的拿捏,作者自有忖度。文本亦如此,不同课文的呈现点和教学重点不同,课堂中的教学补白也随之形式多变,需师生不断挖掘。
1.补足“情感”,走进内心
情感的补白是教学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文字是有限的,情感却是无限的。情感累积到一定程度,往往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留下字词让他人去自行体会,以免固定的字眼束缚住情感的体味。如在教学课文《维生素C的故事》时,文本中两次用到了“沉重”一词,相同的词语,不同的含义,所以在这里可以为其补上情感的空白,进而去体会人物的内心,以期深入理解课文。
2.补上“语言”,彰显个性
语言是深奥的学问,一字之差,表意却相差甚远。所以,情感虽然异常强烈,但也可一笔带过或留下空白,任读者自己去想象。例如,在学习课文《九色鹿》时,调达被救后,作者用“调达郑重起誓,绝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然后千恩万谢地走了”一句话表达。“郑重起誓,千恩万谢”,到底是什么样的场景呢?此处就可以让学生交流这个见利忘义的人在当时是如何表达感谢的。体会与理解相辅相成,形象突出,对比鲜明,这样的“补白”就显得有趣并意义重大。
3.补出“画面”,动静结合
文字赋予人类的是静态的存在,但是这些静态的存在本又是动态的体验。读者赋予自己的体会,文学才又有了生命力。例如教学《虎门销烟》一课时,第4自然段“成千上万的老百姓激动得跳哇,叫哇,欢呼声响彻虎门上空。”我便大胆地向学生提问:“百姓们是如何欢呼的呢?都是激动,有何不同呢?”学生激烈交流之后,“激动”便包含了无数的画面,这不就是小读者赋予文章的灵魂吗?
三、因“时”制宜,各个击破
1.课前“撒网”,了解背景
作者的留白留得自然,但不是每一个读者都能体会到其中的意趣,并为它做上个性化的补白。要想补白,必须要有足够的“前经验”。文章的作者在写作的时候,往往是在当时的“情”和“境”下表露出来的。学生生活体验局限,难以感同作者的心情。所以,若想要孕育出相似的情感基调,就是要亲感。例如在学习《虎门销烟》一课时,学生需了解鸦片的弊端以及当时对人们、政府乃至国家产生的严重危害,他们才能体会到硝烟的“壮”,才有可能表达出内心的真情实感。
2.课中“碰撞”,火花进发
(1)活跃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有话可说
在一次练习教学中,要求学生去补充春联中的一个字。不久,孩子们心中的“标准答案”应运而生,当出现另外一个答案时,我脱口而出:哪位同学说说这个字为什么不好?接下来再也没有学生举手说出自己的不同观点了,我的教学也就相机结束了。看似将问题解决了,可是反思下来:我折断了孩子们“补白的翅膀”。所以,活跃的课堂气氛是补白的温床。
(2)延时的问题评价,让学生各抒己见
教学评价是一门学问,甚至是一门艺术,是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教育机智的充分体现。对学生们来说,教师的评价便是他们在课上的重要指航标,影响着他们思考的方向。所以,不妨如“雾里看花”一般,让他们大胆地想象甚至是猜测,思绪盛开的花朵成为其他学生思考的沃土,让思绪螺旋上升。在这样的教学中,每一个孩子都能够主动地参与其中,主动融入,碰撞出不一样的想法。
(3)自主的教学“静场”,令期待得以实现
“语文教学是慢的艺术”,要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学有所获才是语文素养提高的最佳路径,所以,课上不仅要给孩子延时的评价,也要给孩子留下静场的时间,让他们整理、修复并且内化。学生自己内心的思考或许会比教师同等时间的赘述效果更加明显。
3.课后延伸,纵深拓展
课文的教学结束了,如若课上的“补白”都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成为学习的起点,那么学习就永远终止。学生渴望在课后不断研究,教师也相应地给学生展示的空间,让他们将自己的想法也补充进课堂,补充进文章。
总之,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今天,对儿童在课堂上的自主性要求将会越来越高。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学习是不能滞留于表面的,否则太多的情感是读者无法体会的。儿童的天性本就是充满想象且不拘一格的,适当的想象与联想,更能帮助学生发散创造性思维,真正实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让每一个学生更深入地走进文本,所以课堂的“补白”是小学课堂上必不可少的。那么作为课堂中的引导者,我们要时刻秉承着这样的观念。要积极引導学生进行补白、想象、拓展,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拓展文章丰富内涵,让学生在这场“头脑风暴”中掀起语言的巨浪,喷发出想象的无限潜能。能够在乐中学,在学中思,在思中乐,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中焕发生机,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具感染力和生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