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力
【摘要】传统的挂念往往认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思想政治老师的和班主任的工作,与其他任课教师无关,但是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和发展的今天,德育教育已经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育教学中,是时代赋予每一个任课教师的新任务,对于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同样如此。因此,本文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为例,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践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就如何让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 德育教育 融入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3-0087-02
《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要求:“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信息技术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由此可见,在信息时代的今天,要求信息技术课不仅要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更要注重德育教育,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义务权利和道德观念,具有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责任感和价值观。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程教育教学中,尤其是对于即将进行高等学府学习、与社会接触日益平凡的当代高中生来说,在信息技术实践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工作就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具体如何在高中信息技术实践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并确保其实现价值最大化,取得更好的效率和效果,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和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在研读了相关专家和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和意见:
一、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道德
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道德的培养需要教师一方面要为学生介绍清楚一些关于计算机病毒的相关知识,可以通过实例展示等方式让学生深刻的明白一旦计算机病毒爆发,会对计算机形成巨大的危害,不仅会破坏计算机存储的数据,损坏计算机的硬件,造成计算机系统的崩溃,甚至还会使网络瘫痪,所以,不论是由于什么目的,设计、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都是不道德的,也一定会受到法律的嚴厉惩治;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上网观念,去正规、健康的聊天室聊天,有效上网,避免在网上到处“逛”。
二、教师自身要提高自己的德育素质
也就是说,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德育素质,并能够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行为习惯来引导学生,进而让德育贯穿于信息技术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去。具体来说,需要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积极的参加各种培训和考试,提高自己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准;二是自觉的寓德育教育于实践教学中去,尽可能的在实践教学中挖掘出学科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内容中的内在德育因素;三是能够加强与学生沟通交流的力度,发现学生在实际学习中的德育问题,及时的引导,培养其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德育观、价值观。
三、构建和谐的德育教育信息课堂
也就是说,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要将学科教学的内容与德育教学计划进行有效的结合,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有意识的融入德育教育的内容,从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受到影响,提高自己的德育素质,具体内容如下所述:
第一,在每学期的教学计划以及每一课时的备课中,都要有具体的德育教育目标的体现。例如,在进行信息交流相关内容的讲解时,不仅要告诉学生QQ、MSN、BBS、E-Mail等聊天工具是怎么使用的以及更深入的内容,而且更要告诉学生要遵守法律、法规,使用文明用语,有效上网等等。
第二,在信息技术实践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让学生明白信息技术这一学科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很多时候需要多个人一起合作来完成一项任务,此时,就需要涉及到与人合作,此时,就告知学生要怎样与人和谐的合作交流,怎样实现共赢。
第三,在加强网络德育教育。也就是说,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告诉学生开放的网络资源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很多资源都是可以使用的,但是我们一定要做到规范、科学的使用网络资源,遵守学生上网公约,对于一些资料我们可以参阅、借鉴,但是切记不能抄袭,盗窃。
第四,要加强道德宣传的力度,让学生形成爱会公共财务的好习惯。高中阶段正是学生知识积累的重要时期,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所以,在此过程中,作为信息技术教师,一定要善于分析教材,注重发现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因素,培养学生爱会公共财务的意识和行为,帮助学生良好的德育行为习惯,为其健康快乐的成长和发展进步奠基。
四、结语
总的来说,处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已经日渐凸显,同时在素质教育日渐深入的今天,在信息技术实践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也就显得更为重要和紧迫,所以,为了高中生实现更快更好的成长,更快更好的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新青年,就需要一线信息技术教师能够在实践教学中不断的融入德育教育的内容,并做到不断的完善和修改,以提高其适应性和有效性,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德育教育真正的落实到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去,并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权丽彦.论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科学中国人》2016(6X)
[2]魏小容.浅谈新形势下中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软件:电子版》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