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 石烨冰
【摘要】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开始,我国扩大了高等教育培养规模,随着培养规模的扩大,大学生就业呈现出较大压力,因此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培养,需要根据学生的类型和学习特征对其进行分类教育,使学生能够较好地通过大学教育实现自身能力的提高,最终实现合理的就业或深造。
【关键词】学习特征 学习认知 大学生就业
【基金项目】河北省高等教育学会基金项目“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与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GJXH2013-213)。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3-0002-02
1.引言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热点社会问题。伴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增长,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开始显现,与大学生就业困难相对应的是很多行业存在着大量的岗位缺口,因此如何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培养,以使其更加适应社会的岗位需求成为一个重要问题。由于不同高校的学生培养目标和生源不同,产生了不同的培养方式,对于应用型本科学校,如何培养应用型学生是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分析,可以根据在校学生不同的学习和专业背景,不同的思维特征、学习目标与学习能力,对其进行分类,在分类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群体类别进行有针对性地系统培养,以使不同的学生发挥其自身的优势,通过大学期间的培养,顺利走上与其特征相匹配的就业岗位,或者进行进一步深造。在培养时,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模式来实现分类培养。
2.应用型本科学生认知模式分类分析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社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应用型本科学校规模的扩张对于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起了很大作用,应用型本科指以应用为办学定位,而不是以科研为办学定位的本科院校,现阶段一般包括所有的本科第二批、本科第三批录取院校。应用型本科学校主要不是以科学研究为导向,而是以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为导向,因此在学科方向、专业结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面,都区别于传统的研究性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注重培养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這也要求根据学生的特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的应用能力的培养。
从学习和思维的平均水平看,相对于研究型重点大学,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深入性差一些,但是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比较强。经过对长期教学经验的总结,以及和学生的交流,根据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和最终的学习结果,从认知能力的角度出发,可以把应用型本科班级中的学生大体分为四种类型,它们分别是被动认知型学生、意识认知型学生、联想认知型学生和主动认知型学生。
通过成绩和学习情况的分析,在应用型本科学校中,从四种类型的人数分布看,呈现出一种菱形结构,被动和主动认知型人数少,意识和联想型认知学生人数多。其中,意识认知型学生比例最高,主动认知型比例最低。
这四类不同认知类型的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区别较大。被动认知型学生的主要特征是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完全被推动着进行被动的知识学习,仅仅学习最基本的理论,只依赖课堂学习,并且课堂学习不认真,课下基本没有复习和预习行为,作业不认真,甚至抄袭,课程学习目标仅以考试及格为目的,考试成绩不理想,会出现挂科的情况,并且经过一段时间,所学习的知识基本都遗忘,这类学生在学生中约占比例很低。第二类学生为意识型认知学生,这类学生在课堂中所占比例最多,能达到班级学生的一半以上,这类学生的特点是没有非常明确的长期目标,学习的主要目标是完成老师提出的课业要求,能够通过课程学习掌握相关知识,为专业技能的形成和日后工作打下基础,这类学生能掌握理论知识并简单加以应用,能够一定程度上分析一些现实问题,有一定的能动性,能够按照要求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学业要求,考试都能够顺利通过,但知识掌握得不深入,不能够灵活运用,仅停留在一般性理论层面,理解不够深入,应用能力不强,并且随着时间延续,对部分所学知识会出现淡忘。第三类学生为联想认知型学生,这类学生有相对明确的学习目标,不是仅仅以把理论学懂为目标,学习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把大学期间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应用看作自己完成长期目标的必不可少的一个阶段,这类学生在学习时往往比较积极,不仅仅能完成老师布置的相关任务,而且还会花一些时间去学习和了解和课程理论相关的知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运用理论分析经济和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这类学生学习的灵活性比较强,追求理论的实用性,尝试利用理论分析现实问题。最后一类为自主认知型学生,这类学生具有比较明确的长期目标,不仅仅是长期的学习目标,包括一定的学习规划和长远人生规划,他们学习比较认真刻苦,而且会阅读大量相关的理论书籍,能够把所学的知识在可能的情况下付诸实践,能够在有机会的时候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参与到学校或者社会组织的各种活动或者比赛中去,具有较强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这类学生从学习目标上看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直接参加工作作为未来的发展目标,这类学生更注重知识的实践性,还有一类把继续读研或者出国深造作为学习目标,这类学生更注重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主动认知型学生在应用型本科学校中所占人数也较少。
从学习目标和规划的长期性和系统性,以及学校效果来看,从被动认知型、意识认知型、联想认知型到主动认知型,呈现为一个逐步上升的状态。并且通过实践教学发现,意识认知型学生在班级学习和实践中表现认真,但不活跃,被动认知型学生往往会有意识地通过翘课或者坐在后排,有意疏离学习过程,联想认知型和主动认知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表现比较活跃积极,而且主动认知型学生还会经常寻找和老师交流,以及更多的课外学习机会。
3.不同认知类型的培养模式分析
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规划决定了学生在学习时的认知模式,比自主型认知的学生往往具有比较确定的学习目标和较长远的人生规划,此类学生不论是继续深造型的还是以就业为导向型的,都具有很强的自主意识,而意识认知型的学生也恰恰是因为对未来目标的不确定性而导致了当前的学习状态。同样,不同认知模式的学生也适合不同学习目标和未来就业方向,所以在进行培养时也要具有针对性。endprint
应用型大学的教育目的,是培养起适合学生自身发展的能力,能够掌握适应未来工作需要的专业技能,最终能够从事和经济社会生活相适应的工作,并在未来得到不断发展。这个目标分解开来,也可以理解为让学生通过在大学期间的学习获得三个问题的答案,第一个问题是我的目标是什么?或者说我喜欢做什么?这个问题主要是让学生认知自我,第二个问题是我能做什么?在本文的研究中主要是指专业技能的培养、提高和认知。第三个问题是我能做什么?这个问题就是在结合第一个和第二个问题的基础上,寻找到一个符合自己发展的工作和学习目标及其完成路径。针对这三个问题,对于不同的学生,根据其认知模式,大学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可以有针对性的引入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对于被动认知型学生,由于其缺少学习目标和长期规划,在日常的理论学习和实践中会出现对学习的逃避,对这类学生主要以引导为主,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接触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发掘自己的兴趣点,完成对自己喜欢什么的确认。对此类学生,一开始可以给与一个比较宽泛的知识领域,进而开发其对自我的认知和对可能学习对象的了解,在一个较为宽泛的领域里寻找自己的喜好。在课堂培养方面,主要可以在课堂中多引入图片,影音和案例,提高课堂学习的趣味性,同时可以督促和引导他们课下看一些和理论知识学习有关,但专业性不是特别强的音视频内容,诸如中央电视录制的《华尔街》系列和《经济危机》等系列专题片,在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以后,他们会增加一些学习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在教材选用方面,除了一般性课堂教材的选用,可以推荐其学习一些浅显易懂的教材,尤其一些国外的课程教材,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同时要和这类学生经常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进展情况,并多肯定其已经取得的学习成果,鼓励其进一步提高对学习的时间和精力投入。
对于意识认知型学生,他们有较好的学习认知性,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学习比较认真,但是长期目标不清晰,不清楚自己的能力变化和适合做什么?要引導他们逐渐提高对自我能力的认知,知道自己的能力变化,也逐渐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这个可以通过加强实际教学的内容来实现。这类学生的学习主要是为了掌握理论,会试图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知识的深入性和灵活运用性不够,因此除了一般性的课堂教学以外,还可以进行一些相关知识领域的专题讨论,布置一些课程小论文和作业,更有助于他们对基本知识的深入掌握,也有利于知识的应用,对这类学生的一个培养重点是加大其实践能力,可以通过加强实训和实操课程来实现,也可以拓展有助于其知识运用的试验和社会活动,提高这类同学的知识理解深度和运用能力,并且也逐渐建立起他们和社会的联系,明白自己适合从事什么样的工作,自己未来比较明确的学习和工作目标是什么。
联想认知型学生有主动深化和运用知识的愿望,表现相对积极,要多在其应用理论知识时多加以指导,并且引导他们不要局限于知识的一般性应用,还应该提高知识应用的深度和难度,在知识应用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能够非常明晰地确定自己能干什么,自己的优缺点有哪些,非常明晰地认知自己以后适合干什么?此类学生除了常规性教学以外,可以在课下建立一些网络或者学习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多进行资料交流,多进行相关理论问题的群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和效果,起到互相强化和促进学习的目的,在讨论过程中把相关知识和理论融入到自己的思维中去,为日后活学活用知识打下基础。最后,在组建学习小组的基础上,要鼓励这类学生参加各种大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比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和企业建立联系,在假期或者实习期深入企业进行较为系统的工作认知。最终实现此类学生学习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并使其明确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
主动认知型的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强,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规划,学习能力比较强。对于他们中以未来就业为导向的学生,除了课堂教学和课下教学以外,可以更进一步,增强他们的业余实践能力,可以组队参加学校和其它部门组织的创业大赛,金融大赛等活动,把所学的知识直接应用于实践,在比赛过程中增强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还可以鼓励这类学生和老师共同进行教科研工作,参与教师的教科研项目,在提高学生的理论认识和实践能力的同时,了解自身的弱点和核心竞争力,培养其对未来的规划能力和规划的执行能力。对主动认知型学生中以未来学习深造为目标的学生,要引导其学习相关领域更深层次的知识,在条件许可时,可以和老师一起从事一些学术研究工作,鼓励他们在大学期间撰写和发表论文,并积极引导他们了解重点院校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其了解继续攻读学位的条件和相关学习内容,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做长期深入准备,为其继续研深造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晶.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模式探究[J].当代教育科学. 2015(09)
[2]李晶,田丹丹.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在教学上的区别与联系[J].时代教育. 2015(07)
[3]杨院.大学生学习模式:缘起、内涵与构建[J].中国高教研究. 2013(09)
[4]张威,郭永志.学习共同体学习模式的实证研究. 教育科学.2012(5)
作者简介:
李晶(1977-),男,陕西西安人,华北科技学院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管理。
石烨冰(1993-),女,河南济源人,华北科技学院管理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为传媒经济和传媒教育。endprint
课程教育研究·上2017年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