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对大学生就业工作的促进作用

2016-12-12 13:50上官赛君
考试周刊 2016年94期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心理咨询作用

上官赛君

摘 要: 客观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主观存在就业观念误区、就业不良心理和就业能力不足等方面问题,进一步影响了顺利择业、求职、就业。开展心理咨询能增强高校德育工作实效性,使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就业观;帮助大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制定合理就业目标,减少产生不良心理;提供人际交往、团队合作、心理调适等方面的辅导,促进心理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发展,积极开展心理咨询,促进大学生就业。

关键词: 心理咨询 大学生就业 作用

目前,我国大学生面临严峻就业形势,客观方面,国家经济改革的深化,产业模式和用人机制的调整,新增下岗或分流职工、农民工等,使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同时,1999年以来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剧增,并累积形成就业高峰[1]。主观方面,大学生存在就业观念、就业心理、就业能力等方面问题,影响了其顺利择业、求职、就业。

高校心理咨询自20世纪80年代不断发展[2],其有效开展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形成恰当自我认知、构建良好人际协作和发展健康心理,从而利于解决大学生就业主观问题,促进大学生就业。

一、心理咨询概述

心理咨询是运用心理学和相关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各种技术方法,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即心理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心理咨询在性质上分为发展心理咨询和健康心理咨询,规模上分为个体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咨询,有门诊、电话、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并科学使用心理测验等[3]。心理咨询时咨询师灵活运用尊重、热情、真诚、共情和积极关注等技能,建立良好咨访关系,从而达到帮助求助者解决自身问题、形成健康心理等目的[4]。

二、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观因素

1.就业观念误区。

市场经济环境下,有的大学生就业不从自身条件、特点、专业发展实际出发,过于注重经济利益,过于选择经济基础较好、物质环境舒适的地区,特别是盲目追求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或扎堆选择公务员等行业;过于强调个体价值观,轻视服务社会等需求,缺乏开拓、奉献精神[5]。这些错误观念往往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2.就业不良心理。

往届毕业生的就业紧张和应届毕业生求职时的困难现实加大了应届毕业生甚至越来越多低年级学生的就业压力。大学生择业时容易出现矛盾焦虑、自卑或自负、攀比从众、挫折等心理[6]。大学生初入社会,选择和协调就业的稳定性与竞争性、物质利益与精神发展、自我抱负及认知与外部环境现实等,容易产生矛盾焦虑的心理冲突。初次就业的失败和择业的反复失败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处于青年期及多为独生子女的大学生易有自负、从众、攀比等不良心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对毕业班学生管理难的共识,侧面反映了大学生就业不良心理的存在。

3.就业能力不足。

激烈市场经济使用人单位往往既要大学生具有较强的职业业务能力,又要有一系列综合能力素质,如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精神,强烈劳动强度、工作压力下的吃苦耐劳精神和抗压能力等。成功就业还需要较强的求职就业技能,如面试礼仪、应答技巧等。就业不成的原因之一正是其就业能力与实际所需间的落差。

三、心理咨询对大学生就业工作的促进作用

1.增强德育实效性,树立正确价值观、就业观。

心理咨询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形成健康心理。一个人心理健康更易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为内心信念,外化为自身外在行为;某些人品德不良、思想错误正是不健康的心态构成或其表现,有些违法乱纪行为本身就是心理障碍的结果。因而,心理咨询不仅有利于身心健康,而且有利于思想政治品质的形成发展[7]。咨询师咨询时通过咨访双方思想、情感的沟通,自然而然传递了咨询师价值观。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很多同时是心理辅导员,开展心理咨询。辅导员在心理咨询时传达积极价值观念,可以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念,心理咨询就成为德育的一种途径。心理咨询中尊重、真诚、积极关注等咨询技术能拉近与大学生的心理距离,比直接的宣讲式德育教育更易于大学生自觉接受,增强德育实效性。

有效的德育培育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的关系,树立服务社会的意识,立足实际,提高主观能动性。正确的价值取向体现于就业就是正确的就业观,从自身和社会实际出发,树立在社会需要的艰苦、基层的行业、区域就业的意识,如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特岗教师计划等就业项目。

2.促进自我评价准确性,明确合理就业目标。

心理咨询经常充分利用心理测验。科学使用心理量表可以准确及时地反映大学生的人格特征、智力程度等。这些信息提供给大学生对自身状态的思考维度,同时经过咨询师分析,厘清求助者的相关有效信息,是大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针对性依据。心理测验活动可以帮助大学生认识自身的长处和不足,从而理性、慎重地选择自己的专业、年级、性格、特长、能力等匹配度更高的行业、地域等就业,使就业目标更合理。

大学生明确合理就业目标可以利用心理咨询技巧。澄清、鼓励、探询等倾听性技巧、言语技巧,可以收集信息,帮助大学生明确真实求职择业想法;逻辑推理、自我表露等影响性技巧,如咨询师自己的求职择业经历,引导大学生思考求职择业范围,思考“我想干什么”和“我能干什么”,使大学生进一步明确合理的就业目标。

3.促进综合能力发展,提高整体就业竞争力。

心理咨询能够培养大学生心理承受及自我调节能力。心理咨询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即解决就业的主观问题。同时,大学生全程参与心理咨询过程,体验问题解决所采取的措施,有利于在之后就业择业时避免出现类似的心理问题,或在类似问题出现时采用类似的措施,进行自我调节。如考前焦虑的心理咨询采取的措施可以借鉴运用于就业前焦虑的处理;初入大学时的适应性心理咨询策略可以灵活运用,以应对见习单位的环境适应性心理问题。

心理咨询能够培养大学生独立自主能力。心理咨询的理念是“助人自助”。咨询师职责之一是鼓励求助者积极应对挫折和挑战,帮助求助者自我成长,使其实现自主自立,承担其人生中各种责任。咨询师只是“助人者”、是“协助”,不是包办代替,来访者是“自助者”、是主角。就业工作中的心理咨询锻炼大学生就业“自助”的主角性地位,突出和培养大学生的就业主体意识。大学生是就业行为的责任人,积极主动就业。

心理咨询能够提高人际交往和团队协作等能力。个体心理咨询中大学生与咨询师“一对一”人际关系和团体心理咨询中大学生与咨询师、团队成员的“一对多”人际关系,都是人际沟通的实际情境。大学生在心理咨询实际情境的人际交互作用下,观察、学习、体验,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模式,调整并改善与他人的交往,培养人际交往能力。班会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多样的团体心理咨询活动帮助参与者在团体活动中获得支持、依赖、认同和信任,培养团队意识、团队协作能力。

心理咨询培养大学生自信心。心理咨询广泛采用积极关注的咨询技能,发掘和肯定大学生的积极方面,同时引导大学生在认清自己长处和短处的基础上,培养善于关注自身和事件积极面的能力。这种对自我肯定的自信的精神面貌能够给用人单位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直接影响成功择业。

综上所述,大学生在激烈就业市场中的顺利就业需要心理咨询的参与。心理咨询有利于解决影响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就业观念、就业心理、就业能力等方面的问题,推进加强德育,树立积极就业观,调整树立积极就业心理,提高就业所需心理素质等,促进大学生成功就业。就业工作中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充分发挥其对大学生就业的促进作用。同时要认识到目前全国社会上的心理咨询人员及机构、高校内专门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人员等数量上还满足不了高校就业工作的需要;西方心理咨询理论和实践的本土化及在高校就业工作中的具体化还要深入开展理论研究及实践结合研究;社会对心理咨询的认识仍有误区。因而,心理咨询促进高校就业的作用发挥还要开展大量工作。

参考文献:

[1]萨仁图野.浅谈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常见心理问题及调试[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14):55-56.

[2]程虎.心理咨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兰州学刊,2003(6):179.

[3]郭念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445-446.

[4]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三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52-65.

[5]常大治.大学生就业观的误区及对策分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6):120-122.

[6]田爱民.新的就业压力下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与自我调控[J].2007(2)36-40.

[7]石变梅.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德育关系综述[J].教学与管理,2005(1)25-26.

猜你喜欢
大学生就业心理咨询作用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高校校园招聘模式创新探究
高校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研究
“精细化”职业指导大学生就业的分析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大学生就业研究
高校心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心理咨询广播节目如何保持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