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平乐,贵襄军
(1.湖北文理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湖北 襄阳 441053;2.襄阳市第二建筑设计院,湖北 襄阳 441000)
襄阳会馆的特点及保护价值
张平乐1,贵襄军2
(1.湖北文理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湖北 襄阳 441053;2.襄阳市第二建筑设计院,湖北 襄阳 441000)
明清之际,襄阳码头林立,商贾云集,来自11省的商帮在襄阳建立了130多座会馆。它们遍布襄阳市域,规模不同,形态各异,记录着襄阳的社会史、经济史、文化史。这些会馆具有选址精心、分布广泛,中轴对称、布局纵深,格局完整、功能完善,装饰精美、工艺精湛,风格多样、特色浓郁,修缮及时、存世悠久等特点。襄阳会馆的保护价值主要体现在历史、文化、艺术、经济等方面。
襄阳;会馆;会馆建筑;建筑艺术
明清时期,鄂、川、豫、赣、陕、晋、皖、湘、苏、浙、闽等11省的商帮在襄阳建立了130多座会馆,仅樊城一区就有20多座,其中以地缘为主的“同乡型”会馆20座,以业缘为主的“同业型”会馆2座,均位于汉水左岸。现将这些会馆的特点和保护价值作如下分析:
1.选址精心、分布广泛
襄阳会馆一般选择在商业繁荣的中心市镇的繁华地段进行建设,这样可以临近水陆交通要道,以方便货物集散,商贾往来。樊城历来是经济发达、水陆交通便利的商业重镇,会馆数量之多,规模之大,质量之高位居襄阳各大小城镇之首。清代中后期,樊城各类会馆达到20多座,经济商贸的繁荣可见一斑。这些会馆或位于樊城的主要干道,或临汉江,或近码头,货物进出便利,占尽了地利之先机(见图1)。如樊城山陕会馆建于“樊之官街”皮坊街和磁器街交叉口、又靠近汉江,距离官码头、晏公庙码头仅百米之遥;抚州会馆和小江西会馆北临樊城最繁华的前街,又靠近官码头;湖南会馆的大门也朝向前街,大门正对着湖南馆码头,后门开向另一条主要街道后街;江苏会馆的大门朝向后街,后门临前街;武昌会馆大门朝向后街,并面对兴武街码头,距离汉江仅百米。古驿镇位于襄阳古驿道上,历来人流货物往来频繁,精明的陕西商人早在明代就在此创建陕西会馆。老河口地处襄阳西北,汉水中游东岸,凭借汉水航运的便利,在清朝至民国时期,成为名噪一时的鄂北商贸重镇,各地商人在老河口陆续建有山西会馆、陕西会馆、江西会馆等十几所会馆。南漳县武安镇位于汉江的支流蛮河之滨,是清末民初的商业古埠,素有“小汉口”的美誉,便利的航运给武安镇带来商贸的繁荣,吸引着山西、河南、江西等地客商在此建立会馆。位于襄阳东部的双沟镇,镇域面积不大,但由于唐白河傍镇入汉水,使得双沟镇在清朝至民国年间,凭借唐白河与汉江的航运联系,便于商贸往来,外地商人在此建有山陕会馆、江西会馆和武昌会馆等,均临近唐河码头。
2.中轴对称、布局纵深
中国的古代建筑,无论宫殿坛庙,还是宅邸陵墓,或是寺庙宫观,虽然其类型不同,规模不一,但大都强调中轴对称、纵深展开的院落式布局,其不以单体建筑的雄伟壮丽取胜,而以群体组合见长。由于受到材料与结构的限制,单体建筑不宜建得过高过大,因此使用功能复杂或规模较大的建筑,都须将若干单体的殿堂厅室通过院落或天井组合成为一个群体,成为建筑实体与庭院交织的院落式空间布局,这种布局也被襄阳会馆所采用。所谓纵深发展的布局,是指主要的建筑单体,如大门、戏楼或殿堂,从外到内依次沿建筑基址的纵深方向递进排列,这种布局有交通路线短捷,空间利用率高、又符合人行为心理习惯的优点,因此被大多数襄阳会馆采用。所谓中轴对称的布局,是将主要建筑都布置在一条中轴线上,其中又将最重要的殿堂布置在中轴线的中后部,其他次要建筑如配殿、偏殿或附属用房,则布置在中轴线的两侧,以重要殿堂为中心,其他次要建筑前后左右相烘托,形成主从有序而又富于变化的中轴对称的空间布局。中国古代的政治伦理,强调等级森严的典章制度与伦理规范,因此中轴对称的布局也是儒家思想“尊者居中”、等级森严的礼治秩序在建筑布局上的一种体现。襄阳会馆中樊城的山陕会馆(见图2)、抚州会馆、黄州会馆、中州会馆、江苏会馆、小江西会馆(图3)等无一不因袭了中国传统建筑的中轴对称、纵深发展的院落式布局。只有极个别的例外,如齐安书院,其临街的大门偏于基地一角,临街其余的部分作为商业店铺,这样形成了大门和后部殿堂不在一条中轴线上的布局,这是从会馆的实用性考虑而做出的灵活自由的布局形式。
图1 樊城会馆分布图
图2 樊城山陕会馆总平面
图3 樊城抚州会馆总平面
3.格局完整、功能完善
尽管各地商人在襄阳各市镇乡村所建的会馆建筑,因商人实力和数量不同导致筹资状况的差异,使会馆建筑在规模上大小不一,但就总体情况看,襄阳各地的工商会馆建筑的布局完整度与规模都胜于其他民居建筑,甚至胜于官府所建的衙署、坛庙等建筑。
一般情况下,工商会馆的布局皆仿照宫殿与寺观建筑的布局,讲究主要建筑居中,布局严整,前后左右呼应。正殿、配殿、戏楼、钟鼓楼、馆舍、厨房、库房等应有尽有,集祀神、乡聚、娱乐、寓居等功能为一体。如樊城山陕会馆,道光年间已发展到占地近7000平方米,房屋百余间,规模可谓宏大,功能可谓齐全。为体现出神灵的庄严崇高,会馆采用了中轴对称格局,使得建筑群更显得隆重严整、主从有序,并符合规制。山陕会馆在中轴线上依次纵深对称布置着山门、戏楼、钟鼓楼、拜殿、正殿等,并以钟鼓楼烘托,南北还对称布置有药王庙、三官殿以及其他附属建筑,布局可谓整饬。樊城武昌会馆占地2000多平方米,殿堂房屋数量之众多,有“三宫六院”之说。湖南会馆地跨前街和后街,占地近3000平方米,山门、戏楼、廊庑、拜殿、泮池、正殿等沿中轴线依次排开,祀神、观演、集会功能齐备,气派宏大。
樊城四川会馆南临后街,东为东风路,占地近4000平方米,基址上建有大门、戏台、廊庑、两层高的拜殿和正殿。这些都说明襄阳会馆布局之完整,规模之宏大,功能之完善。
4.装饰精美、工艺精湛
明清襄阳会馆还体现对建筑装饰的讲究,追求精美的建筑风格[1]。为了显示财力雄厚和地域文化优势,各地商人在修建会馆时不惜工本,斗拱、彩画、藻井、砖雕、木雕、琉璃装饰等精美的装饰手段,在襄阳会馆的建筑装饰中屡见不鲜。
枣阳钱岗镇的山陕会馆现仅存正殿、廊庑和照壁,其木雕工艺堪称一绝(见图4、图5)。钱岗山陕会馆虽位居小镇,规模远逊于樊城山陕会馆,但山陕商众也不惜在梁枋上精雕细刻。在会馆东偏殿额枋上雕刻着“双龙戏珠”,西偏殿额枋上雕刻者“丹凤朝阳”。正殿东次间额枋上雕刻有枫树和猴子、兔子等动植物,寓意马上封侯、前途似锦。明间额枋上刻有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钟报平安等人物故事木雕;西次间额枋上刻有猪、蝙蝠、鲤鱼等动物图案,寓意富贵与高升等,这些精美木雕彰显会馆商人的实力。樊城山陕会馆在屋顶、照壁、墙体等处大量采用富丽堂皇、色彩绚丽的琉璃做装饰,技术之精湛、细节之精美达到极高的水平;樊城抚州会馆仅存的戏楼重檐飞椽、雕梁画栋,木雕装饰之精细令人炫目(见图6、图7)。
图4 钱岗山陕会馆西偏殿梁枋木雕
图5 钱岗山陕会馆正殿梁枋木雕
图6 樊城山陕会馆钟楼
图7 樊城山陕会馆琉璃照壁局部
5.风格多样、特色浓郁
襄阳会馆建筑的地域特色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襄阳会馆建筑在结构技术和装饰手法上尽可能采用商人故乡的建筑材料、建造技术和空间布局,使得会馆极力彰显商人故乡的地域建筑特色,以此营造一种“他乡遇故知”的乡土氛围;第二,襄阳会馆也吸收了所在地区的建筑风格与建筑技术,以求与本土文化融合。因此襄阳会馆建筑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樊城山陕会馆、鹿头山陕会馆在建造时都大量采用山西特产的琉璃材料和装饰技术(见图8、图9)。当时,山西地区的琉璃技术和装饰水平闻名全国,是各地宫殿、佛寺道观中琉璃饰品的供应基地。山西的琉璃匠师也人数众多。所以在会馆的设计建造中将晋地的琉璃饰件大量运用于屋顶、屋脊、照壁和墙体的装饰上,会馆的建筑艺术手法也融晋、陕风格于一体。建筑的山墙等构件的细部构造做法规范讲究,明显继承了北方建筑的风格特点;但在拜殿与正殿之间又采用襄阳本地民居的天井院的做法,体现了对襄阳本地建筑文化的尊重与吸收,因此樊城山陕会馆整体呈现出浑厚大气、隆重庄严、富丽堂皇的北方风格,又体现出与襄阳地方建筑文化的融合,兼有北雄南秀的风格特征。
樊城抚州会馆外观朴实,内敛含蓄,但进入会馆一进院落回首时,戏楼的造型带给观者惊喜。戏楼三重檐层叠而上,高低错落,翼角飞翘直入云端,檐下的梁枋上木雕精美秀丽,雕梁画栋,不厌其繁,抚州商人把精巧灵秀的江南水乡韵味带到了襄阳。
樊城黄州会馆的拜殿和正殿的主要装饰重点之一就是封火山墙,黛瓦粉墙、高低错落、脊角起翘的马头墙和四水归堂的天井,则是徽派建筑在襄阳的再现。
江西会馆往往运用本省出产瓷器,在建筑上做装饰,所以有“江西馆如瓷器店”之说。会馆的建造者来自不同地区,南北风格集于一地,有些会馆建筑成为城镇的地标,成为城市的珍贵文化遗产。在不少的城市,若干年之后,有些会馆尽管消失了,但还留下“河南馆道子”“湖南馆道子”“川主宫道子”“徽州馆巷子”之类的地名,这也是会馆这种独特建筑形式影响力之大的证明。
襄阳会馆在设计建造上取长补短,不同建筑文化融合共生,从而产生新的建筑形式和风格,这其实就是一种创造。这些不同地域风格会馆建筑的出现,大大丰富了襄阳城市的景观,使城市建筑风格、建筑面貌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带给人们丰富的审美体验,也提高了城市的建筑技术水平、艺术品位,推动着城市向前发展。
图8 迁建于黄陂木兰湖的鹿头山陕会馆
图9 樊城山陕会馆琉璃屋顶
6.修缮及时、存世悠久
襄阳会馆作为砖木结构的建筑,受潮易腐,着火易焚,许多会馆数百年来仍能保存至今,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首先,主要得益于商人会馆充足的资金来源和高效严密的内部运作管理机制。这在樊城山陕会馆的运作管理中可见一斑,据碑刻文献记载,山陕会馆一般十年左右维修一次,每次维修的同时也有增建,或重修院墙,增设石狮,增建三官殿、荧惑宫和铺面等。会馆于嘉庆元年(1796年)因白莲教起义,山门和门西戏楼被焚毁,但在嘉庆六年(1801年),焚毁建筑迅速得以修复。及时的维修和不断扩建是会馆建筑得以完好保存,并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
其次,商人对会馆高效的管理让会馆得以完善保管至今。商人在管理运作会馆中主要做到了两个方面:一是选择德高望重之人担任会馆的管理者,也就是首人。首人的选举由全体会馆成员推举,可设若干名。樊城山陕会馆曾经一度选出多达25位首人,来管理会馆日常事物,包括经营账目等。二是首人执行轮值制。每个首人只能管理会馆一年,一年到期管理会馆的首人须更换他人,这样可以有效杜绝腐败现象发生。
第三,是会馆维修资金的筹措机制。会馆资金来源较多,会产中可筹措一部分。例如樊城山陕会馆因为临着瓷器街和大同街,会馆建设时就辟出十多间门面,收取的租金就可用于会馆和义地的日常维护。而最重要的经费来源,是每年从会馆成员经营中抽取的厘金,即按经营或交易额的多少抽取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会馆大修和扩建的经费。这部分经费数量非常可观。樊城山陕会馆的厘金“自嘉庆十六年起至二十年凡累数万金”。充足的资金来源保证了会馆每隔十年左右的时间或大修或扩建的需要。所以,襄阳会馆至今仍能以其保存较完好的艺术造型与气宇轩昂的气势屹立于城市中心,显示出昔日商帮的辉煌。
总之,襄阳会馆建筑是襄阳地区传统建筑中分布十分广泛、规模最大、装饰最精美、布局最完整、保存最完好、风格最独特的建筑类型,这与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商人实力的增强、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以及认同商业的社会风气、商人文化的兴起等都是密不可分的。
在会馆建筑中,我们不仅看到诚信忠义、乡情襄助等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和延续,还看到了蕴藏在中国人内心深处开拓新生活的内在激情与活力。会馆彰显的是中国人向往富裕通达、不甘人后的雄心抱负,是南船北马、货殖天下的经济才能,是联络同道共创大业的团队精神,更是自强不息、不畏艰险的开拓勇气,也是怜孤恤贫、扶危济困的侠义精神。会馆的存在为墨守成规、封闭消沉的晚清社会,注入了一股敢为天下先的新风尚和新活力。它催生了一个新社会的到来,续写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留下了一段华彩乐章。襄阳会馆是明清中国经济与社会历史的缩影,它承载着明清以来的中国及襄阳地方的社会史、经济史与文化史,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与科学技术价值和经济价值。
1.历史价值
分布广泛、宏大精美的襄阳会馆让世人感受到明清时期商人的魄力之大、足迹之远、财富之巨,也让世人认识到在晚近中国“重农抑商”、“安土重迁”等陈旧封闭的社会体制与观念的重压之下,中国人仍然心怀开拓新生活的激情、活力与智慧。会馆的首士们怎样慷慨激昂一次又一次发起营建维修会馆的捐输?又是怎样呕心沥血、鸠工庀材、精心筹划会馆的建设?商人士绅怎样顶礼膜拜来自乡土的神灵以求庇佑和增进乡情乡谊?商人又是怎样运筹帷幄、不辞舟楫劳顿,从往来贸易中获取利益?他们又是怎样怜孤恤贫、扶危济困、捐医助学?是怎样借助一方戏台娱乐神灵、凝聚乡情、慰藉游子的乡愁?会馆的砖瓦琉璃、翼角飞椽、碑石楹联都在无声地讲述着发生在这里的传奇故事,带人们走进史诗般的宏伟画卷。会馆所承载的丰富的历史信息,可成为学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研究源泉。学者可借助会馆开拓襄阳明清社会史、经济史、商业史学术研究的新领域。例如会馆所遗留下的碑刻文献就是研究会馆沿革、商帮运作、商业文化的重要资料。襄阳会馆还可启发文学家开展小说、诗歌、散文等相关的文学创作,还可成为艺术家创作拍摄精彩的纪录片、电影、电视剧等影视作品的最好素材。会馆若修缮布展并向社会开放后,市民游客可通过参观襄阳会馆,了解和认识襄阳这段繁荣兴盛的商贸历史,增强文化自豪感、自信心和凝聚力。会馆是凝固的历史,其中所包含的众多与古城兴衰息息相关的人物和传奇故事就像一幅幅历史画卷,来到这里,对先贤的缅怀和人文精神的熏陶,是无法用物质价值来衡量的。
樊城现存会馆是襄阳古城风貌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城市的独特魅力并非体现在现代的豪华商厦楼宇。真正触动人内心的是那些曲折的街巷、巷口的古槐、锈蚀的门扇、光滑的门墩以及孕育其间的市井民情。襄阳是一个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古旧街巷、沧桑老屋和古老码头的一砖一瓦,无不唤醒着人们的乡愁记忆。散落于古城每一个角落的文化,都是涂抹着独具风韵的古城底色,而襄阳会馆就是构成这一底色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文化价值
襄阳会馆的文化价值主要表现在信仰文化、商业文化、社会整合三个方面。
(1)信仰文化
襄阳会馆蕴涵丰富的信仰文化。各商帮都有自己信仰崇拜的神灵和供奉神灵的建筑。襄阳会馆的神灵崇拜有三种类型,一是乡土神崇拜,二是行业神崇拜,三是社会性神灵崇拜。尽管不同地域的商人会馆供奉的对象不同,但商人们所崇祀的神灵皆为中华传统美德的化身,能发挥规范人心,实现道德教化的作用。关公是忠义精神的化身,又是山西运城人,因此山陕商人在会馆内供奉关公。关公信仰的实质是对关羽身上所体现的“忠、义、礼、节、勇”的道德崇拜与信仰。中州会馆崇祀河南汤阴人,民族英雄岳飞,也是对岳飞“精忠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的信仰。湖南会馆崇祀理学大家、湖南人周敦颐,是尊崇他“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境界。黄州会馆崇祀为百姓济危救难的盖天帝主。楸子会馆则崇祀斩除蛟龙、平定水患的平水明王杨泗将军。信仰的力量是强大的,共同的信仰将商人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共同开拓商贸事业。
会馆内为神灵而设的庙堂,至今仍然有着自己的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它是明清商人精神与信仰的物质载体,作为珍贵的文化遗存,至今仍能够让当代及后世的人们在这里缅怀先贤,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2)商业文化
襄阳会馆蕴含着与传统伦理结合的独特商业文化。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从战国时期李悝变法、商鞅变法开始的奖励耕战,到汉文帝的重农、劝农的一系列举措,直到清初的鼓励垦荒、实行屯田而抑止海外贸易等,都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封建统治者把工商业与农业对立起来,认为商业只是倒卖货物,没有产出,不仅会危害农业,还会导致“国贫民侈”[2],所以对工商业大加限制,商人也一直受到歧视,社会地位低下。清末为恢复凋敝的经济,在继续鼓励农业的同时,也制定了恢复发展手工业和商业的各项政策,工商政策趋向宽松。加之明清区域经济有了较明确分工,如江南生产棉花、生丝、丝棉纺织品等农业和手工业产品,两湖是最大的商品粮基地,闽粤地区主产丝棉、纺织业、果木、烟草等。这种区域经济的分工使得商品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生产力得到长足发展,商品流通的需要又促进了水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于是清代中后期远距离商业贸易空前繁荣,代表工商业的会馆遍布全国各大商埠市镇。社会对待工商业的态度也随之发生转变,“工商亦本业”“四民异业而同道”的观念逐渐为人们所接受[3],“弃农从贾”“弃儒从商”的社会现象越来越多,社会经商的风气日渐兴盛,商人的社会地位得到显著提升。
商业行为是以追求利益为目的,而中国传统文化则强调以义取利,不能见利忘义[3],这种传统的“义利观”对明清商人产生深刻的影响。从会馆碑刻和其他文献资料记载也可看出,在“利”“义”关系问题上,明清商人对自己的要求都是重信守诺,强调君子取财有道。在经营过程中,明清商人还特别推崇中国传统伦理中所提倡的信用为本的诚信观念,强调经营过程中要公平交易、光明正大、诚实守信。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中扶弱济贫的侠义精神,也深刻影响着明清商人。会馆碑刻和其他文献资料中记载着商人所做的很多救困扶危的慈善事业,如建立义地以安葬贫困孤苦、客死异地的同乡;兴办义学、捐医助药、捐资修建庙宇、堤坝等公共设施,在他们看来在取得商业的成功之后,扶贫济弱、回馈社会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将传统文化中的诚信忠义、以义取利、扶弱济贫的精神引入到商业经营之中,形成了“以义取利”、“诚信经营”的独特商业文化,这是明清商人对商业文化的重要贡献。
(3)社会整合
在社会整合方面,会馆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商人们不仅通过经商积累财富,还积极参与到襄阳地方社会事务的管理中,具有很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会馆的首人德高望重,受到各界普遍尊重。在修建汉江樊城大堤的过程中,襄阳各会馆不仅捐资名列前茅,还因公正守信,社会各界所捐钱款都交由会馆首人妥为保管和使用,可见襄阳会馆首人及会馆商人的品德操守和处事能力赢得当时社会的广泛赞誉。为了子弟教育,各商帮会馆也大力兴办书院,传播文化,如三闾书院、黄州书院、齐安书院、龙门书院、新安书院等。
综上所述,明清时期商业会馆倡导诚信为本的商业道德、公平交易的经营理念、扶贫济弱的思想观念,它与中国传统美德相融合,创造出了“诚信经营”、“以利取义”、“扶危济困”的独特商业文化,成为中国商业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襄阳会馆承载的这种商业精神和商业文化对现代商业经营仍然具有启迪作用,值得新一代商界人士继承和发扬光大。
3.艺术价值
襄阳会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科学技术价值。
樊城现存的6座会馆及多个会馆遗迹,时间跨度大、数量可观、类型丰富、装饰精美、地域风格突出、人文内涵丰富,是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建筑艺术和建筑技术成就的代表作品。
襄阳会馆荟萃了南秀北雄不同风格的中国古典建筑于一地,可供市民和游客赏析风格各异、美仑美奂的建筑艺术。樊城山陕会馆布局宏伟雄大、庄严整饬、富丽雍容,是北方建筑风格的典型代表;而樊城抚州会馆的戏楼木雕精美雅致、巧夺天工,蕴含着灵秀的江南气息;樊城小江西会馆高墙深院,布局紧凑,是典型的清末民初襄阳天井式民居的代表;樊城黄州会馆则是青砖黛瓦马头墙、天井砚池四水归堂的徽派建筑的再现;樊城中州会馆集合了北方的院落式布局和襄阳的天井式布局,是南北建筑文化融合的建筑作品;而江苏会馆的建筑遗存却带有民国时期西式建筑的特点。
附着于会馆的其他艺术形式,也同样是艺术的瑰宝。如樊城山陕会馆的琉璃影壁,布局精巧、色彩绚丽、造型生动,带有明代风格,是清早期不可多得的琉璃艺术佳作,具有极高的技术价值。樊城山陕会馆的黄、绿二色的琉璃博风、悬鱼、墀头、屋顶装饰等造型逼真、动感十足,充满想象力,是不可多见的艺术珍品。再如樊城抚州会馆戏楼,其屋顶造型奇特、木雕艺术精美绝伦,不愧为襄阳会馆中的佳作。戏楼上“峙若拟岘”的匾额,书法上乘、雕刻精美,尤其是其中的人文内涵,令人回味无穷,为会馆平添很多意趣。其他如石雕、灰塑、彩画、楹联、匾额、碑刻、书法等艺术门类在会馆建筑上多有体现,这些造型优美、风格多样、技艺高超的艺术作品,是艺术家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创作源泉,建筑师和艺术家可从中得到启发、获取灵感,创作出富有地域特色的现代建筑作品和富有民族特色的雕塑、绘画、文学等作品。
保护好现存的襄阳会馆,就是保护传承先人的建筑艺术、装饰艺术及其技术成就,以供游客欣赏观摩和艺术家学习借鉴。
4.经济价值
襄阳会馆的经济价值是其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的延伸。会馆渗透于艺术、农业、教育、商业、建筑、服务、手工业等各业,还有与之关联的戏曲文化、宗教文化、民间文化等各个层面。利用会馆本身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可以将会馆建设成展示城市文化的博物馆、展览馆等人文旅游景点,吸引游客,增加旅游收益。例如樊城的山陕会馆、抚州会馆、小江西会馆和黄州会馆以及中州会馆位置相对集中,并靠近陈老巷历史文化街区和樊城解放桥商业中心,维修或复建后,可形成会馆与老街文化旅游热点,使传统商业区焕发新的活力,并与襄阳其他文化遗产一起,构成襄阳历史文化遗产旅游产业链的一环,成为襄阳对外文化交流与旅游发展中新的经济增长点。还可以开发与会馆相关的文化创意产品,打造会馆文化创意产业链。
保护好襄阳会馆,还可提升城市环境的品味,从而使会馆周边地产因其文化内涵而升值。
当然,会馆的经济价值不仅体现在有形的实物价值层面,还表现在无形的文化价值层面。例如山陕会馆的琉璃艺术和碑刻文献、抚州会馆的戏楼和戏曲文化,乃至整个襄阳会馆群已超越文物实体的范畴,它彰显的是一座城市或地区的文化软实力。会馆所带来的品牌效应,也将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将大大提高城市的知名度,为城市长远持久的经济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1] 姜晓萍.明清商人会馆建筑的特色与文化意蕴[J].北方论丛,1998(1):60-66.
[2] 张卫亚.先秦重农抑商思想发展浅析[J].东方教育,2012(5):76-77.
[3] 张海英.明清商业思想发展及其转型困境[J].社会科学,2010(2):148-154.
(责任编辑:陈道斌)
J59
A
2095-4476(2017)04-0019-07
2017-03-16;
:2017-04-14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16Y174)
张平乐(1969—),女,湖北襄阳人,湖北文理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传统建筑,遗产保护;贵襄军(1968—),男,湖北襄阳人,襄阳第二建筑设计院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