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珊?魏凯?所亚男
摘 要 新疆高职院校民族团结教育融入职业指导工作既是民族团结教育深入发展的时代需要,也是职业指导工作目标实现的关键环节。围绕三所新疆高职院校进行的实地调研发现,狭隘民族意识影响学生正确职业观的形成,职业指导教师队伍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素养不高,民族团结教育融入职业指导工作的程度浅显、水平较低,语言问题是影响融入有效性的主要屏障四大问题。为此,建议消除职业指导工作中师生的狭隘民族意识,建设具有较高思想政治理论素养的师资队伍,融入民族团结教育的职业指导内容,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关键词 新疆;高职院校;职业指导;民族团结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7)05-0050-0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指出:“教育部门应当将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学校德育、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贯穿于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推动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国家法律法规和民族知识进课堂、进教材。”职业指导工作是新疆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一环,肩负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和创业观,架起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桥梁,实现各民族学生理想就业的重任。遵循学生发展规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将新疆高职院校民族团结教育融入到职业指导工作的全过程,成为新疆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新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的需求
(一)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需要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共同发展的地方,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在这种地域背景下,肩负着促进各民族学生就业和创业,提升各民族学生职业素养,营造和谐职业环境的重要使命。民族团结教育一直是新疆自建省以来所积极倡导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新疆跨越式发展的大背景下,在新疆意识形态领域情势严峻的挑战下,更要使此项工作向法治化、全覆盖化和深入化发展。《条例》(2015年12月29日通过)明确指出:“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各民族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相互信任、相互欣赏,创造各族群众共局、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环境,加强交往交流交融,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疆贡献力量。”作为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阵地——新疆高职院校在职业指导工作中贯彻民族团结教育,提升各民族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学生们能共学、共事、共乐,今后安居乐业,各得其所,是民族团结教育深入发展的必然。通过在职业指导工作中融入民族团结教育,提升各民族学生的职业意识规范和团队协作精神、创新创业精神,实现个人价值观、企业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的统一,以推动整个社会的职业环境良性发展。
(二)进行职业指导工作的需要
新疆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目标是根据各民族学生个人特征和社会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培养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最终达到促进学生理想就业。在新疆要实现这一工作目标,各民族高职学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如何友好相处、互相尊重、共同发展是关键,这就需要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使各族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以及爱国主义教育,自觉维护我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通过将民族团结教育贯穿到职业指导工作始终,使各民族学生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和“五个认同”,在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良好状态下,形成促团结、保稳定、增和谐的强大合力,最终实现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和谐社会。
(三)实现民族文化认同的需要
新疆高职院校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是指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會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基本国情、形势与政策教育、民族宗教史和新疆历史、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宗教观和民族观的教育。新疆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是落实民族团结教育的有力抓手,通过对学生进行自我认知、职业环境认知和自我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进行多方面职业素养提升训练,使各民族学生了解自己、本民族和中华民族的历史,增强对其他民族的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从而实现文化认同、确立团队归属意识,达到各民族学生和谐就业创业。
二、新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的现状
为进一步了解新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的状况,课题组分别在三所新疆高职院校进行了实地调研,共发放问卷800份,有效答卷732份,有效率91.5%。访谈教师和学生人数分别为15人和40人。通过调研发现,当前新疆高职院校民族团结教育融入职业指导工作还存在诸多不足。
(一)新疆高职院校师生中狭隘的民族意识依然存在
新疆是多民族地区,民族团结意识如何直接影响着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选择。当问到“实习实训中对不同民族的师傅的态度”时,有33.12%的学生选择“不管,只要能教技术”,有28.36%的学生选“服从企业安排”。当问到“与其他民族同事共事的态度”这一问题时,有73.16%的选择“愿意,可以方便学习语言”,有14.75%的选择“愿意,因为是一个单位的”,有6.49%的选择“不愿意,因为个性习惯不同”,有5.60%的选择“不愿意,语言不通,无法交流”。
由以上分析可见,尽管新疆高职院校民族团结教育成果显著,但还存在偏向与本民族教师和学生共学、共事的现象,更容易从狭隘的民族意识出发进行职业规划和职业选择,从而影响了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职业指导教师队伍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素养不高
教师是学生的先导,要做好民族团结教育融入职业指导工作,教育者首先得对民族团结教育内容了然于心。课题组经过访谈和问卷调查发现,职业指导工作者马克思民族理论素养不高。对于“民族团结课程开设情况”这一问题,有48.67%的教育者认为很有必要,有37.76%的教育者认为安排了才执行,有4.42%的教育者认为没有必要。可见,新疆高职院校的部分职业指导工作教师对民族团结教育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缺少对新疆宗教史的了解,甚至对有些内容错误解读,缺乏马克思民族理论相关知识和素养。
(三)民族团结教育融入职业指导工作的程度浅显、水平较低
无论是民族团结教育或是职业指导工作,都需要解决各民族学生的现实问题。能否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是衡量民族团结教育融入职业指导工作效果好坏的标准。在问到“遇到其他民族需要帮助时,会怎么做”时,43.92%的学生表示“同民族的就过问,不是则不过问”,25.66%的学生表示“会主动询问并视情况而定”,17.20%的学生表示“不闻不问,不关自己的事”;有66.67%的教师表示“会主动询问并视情况而定”,有15.63%的教师认为“同民族的就过问,不是则不过问”,有10.32%的教师表示“会不闻不问,不关自己的事”。可见,在新疆高职院校中,民族团结教育未能有效融入职业指导工作中,其融入程度还处于初步探索的浅显阶段,其融入水平还处在低水平阶段。
(四)语言问题是影响融入有效性的主要屏障
语言作为交流沟通的工具,直接影响着少数民族学生未来职业选择和发展。当问到“影响与少数民族交往的因素”时,有44.25%的教师认为是语言,有16.81%的教师认为是文化,有31.27%的教师认为是风俗习惯,有7.67%的教师认为是民族信仰。有46.13%的学生认为是语言,有33.26%的学生认为是风俗习惯,有15.18%的学生认为是文化,有5.43%的学生认为是民族信仰。可见,语言障碍是影响新疆高职院校学生未来职业倾向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在当前职业指导工作中,这一问题并未引起充分的重视,高职院校依然侧重于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作为民族团结教育的基本内容,语言学习并没有有效纳入学生职业指导工作中,导致当前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就业率低,职业指导工作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三、民族团结教育融入新疆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对策思考
(一)消除职业指导工作中师生的狭隘民族意识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要使民族团结教育真正融入职业指导工作的方方面面,应以消除狭隘的民族意识为工作的重要目标。从近几年的国际国内形势来看,民族团结教育的对象不应再仅仅集中于少数民族成员、民族地区、民族院校的学生,对非少数民族地区、非民族院校的学生也应大力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树立个人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由此,无论是少数民族地区还是非少数民族地区,都应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纳入到高职学生不同阶段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即将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目的和方法有机结合于高职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的全过程,以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民族观和宗教观,同时帮助高职学生重塑就业观和创业观,实现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有效对接。
消除狭隘民族意识不但需要在指导思想上提出,还必须在日常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得到落实。可以在各族师生中间积极开展“八个一”活动,即:学唱一首爱国歌曲、交一名异族朋友、学一种异族语言、读一本好书、做一次心得交流、对学院管理提一条合理的建议、做一件有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与异族朋友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载体,使师生能尊重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深刻认识“三个离不开”思想,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认同,强化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建设具有较高思想政治理论素养的师资队伍
新疆高职职业指导工作队伍一般是由学校主管就业的副院长、职业指导中心的专业工作者,院系的专兼职辅导员、班主任和专业教师等组成。他们不但要给予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职业认知及选择上的辅导,更要给予学生思想意识的正确引导,引导学生树立与中国梦相一致的个人梦。这就要求职业指导工作队伍一定是具有较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具有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为确保在各个环节都有各级各类职业指导工作人员发挥有效的作用,思想政治素养应建立培训、学习和考评制度。具体内容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学习内容,以职业指导队伍为对象,建立三个结合制度:一是外出培训和内部培训相结合的制度;二是组织学习与独立学习相结合的制度;三是定期考评与随机考评相结合的制度。这些制度为打造具有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素养的职业指导工作队伍提供保障,但是这支队伍的本身素质不同,应运用不同的学习和培训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
(三)融入民族团结教育的职业指导内容
以深化职业指导课程内容为切入点,将民族团结教育内容,根据高职学生的生涯发展特点,分层次分阶段地融入职业指导课程的全过程中。在大一期间,职业指导课程主要围绕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内容展开,可以将少数民族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使学生很自然地了解到职业环境一直以来就是多民族共同发展融合的,所有的璀璨文化都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深刻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现状。在大二期间,职业指导课程围绕學生的职业目标措施和职业素养提升展开,融入更多的民汉课上到课下交流的实践课程,在提高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的同时,加强民汉的互相理解力和包容力,增进民族凝聚力,提升团队合作能力。在大三期间,安排职业导师,尽量做到一对一职业咨询服务,做好实习生思想动态把握和跟踪调查工作,及时解决各民族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实际工作困惑和人际关系相处方面的疑虑,使学生们友好共事相处,努力将民族团结工作生活化。
以深入开展相关职业指导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团学组织的力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作为民汉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平台。可鼓励学生组建“学生生涯发展协会”、“少数民族文化交流协会”和“书友社”,由院团委、图书馆和公共教育学院等部门协作,建立相应的社团指导老师队伍,鼓励和支持学生创办校园刊物,激发学生参与社团建设的热情,将先进的民族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中去,定期举办“民族文化艺术节”、“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业设计大赛”和“专业技能大赛”,树立各民族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榜样,引导各民族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将自己职业梦想与中国梦相统一。
(四)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汉语沟通能力是少数民族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一项重要能力,同时也是少数民族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文化、融入未来职业环境的关键。不但应当在高职院校开设汉语课程,而且应当建立提升汉语水平师生一对一服务和定期的激励制度,同时在各族学生中开展学习语言结对子活动,使汉语学习有指导、有伙伴、有激励。在汉语学习的内容方面,应侧重于职业指导教育和创业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和创业观。
为少数民族学生建立职业发展保障机构,用于解决他们从入学到求学、从实习到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相关学业和职业发展问题,使他们能顺利完成学业,并且习得一技之长,最终找到合适的工作。应在高职院校职业指导服务中心特设这个机构进行调控,为扶持少数民族学生能更好地完成学业,与其他民族学生友好相处,对家庭贫困的学生予以缓交学费或减免学费的优惠政策,并为他们的就业和创业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
总之,在新疆多元文化的历史背景下,在全国稳定为先的大局下,在新疆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新疆高职院校民族团结教育融入职业指导工作中真正落实到位,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使各族师生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树立与社会理想相一致的个人理想。民族团结教育融入新疆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不仅会推动新疆高职院校的改革发展,同时会对新疆的稳定和跨越式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 考 文 献
[1]蔡虹.新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民族团结教育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5):174-175.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条例[J]. 当代兵团.2016(4):34-37,49.
[3]颉欢.新疆高校民族团结教育[D].喀什:喀什师范学院,2011.
[4]陈梅玲.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研究[D].包头:包头内蒙古科技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