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霞
[摘要]长久以来,历史教育面临着尴尬的现状,教师教得无奈,学生学得无味。为改变这一现状,可在历史教学中引入研究性学习,通过课外主题式的研究、课堂主题式的研究以及专题式的研究,打造生机勃勃的初中历史课堂。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初中历史课堂;焕发生机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10008201
研究性学习是一场学习的革命,是关于学习理念、策略、方法的全方位革命。它首先转变了学习方式,由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授受型学习方式变为学生主动发现的学习方式,学生从被动接受的苦闷中解脱出来,感受到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快乐。研究性学习强调两个重点:兴趣是第一动力,发现学习是基本方式。把这两个重点充分引进历史课堂,能让历史课堂突破课本的限制,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历史资源和现实生活中自主探索、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感受历史、感悟人生,萌发学习历史的兴趣。
一、课外主题式的研究
课外主题式的研究即确立一个研究主题,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研究。对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学习都可采用这种方式。如“文革”这段历史,虽然教材对其原因、过程和影响都有叙述,结构似乎比较完整,但枯燥的叙述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而“文革”发生的时间离我们并不遥远,若采用课外主题式研究的方法,可以把历史还原成活生生的现实,使学习不再枯燥。
“文革”十年,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打上了“文革”烙印,教师在讲解有关内容时与其大而空地面面俱到,不如选择一个切入口,让知识与学生的认知产生共鸣,通过主观感悟内化为学生的智慧。鉴于初二学生的认知水平,笔者选择了红卫兵这一切入口。笔者确立了主题“我看红卫兵”,方式:学生采访经历过“文革”的长辈,寻找见证红卫兵那段历史的实物,收集发生在红卫兵身上的故事。学生经过两周的寻找、采访,然后在课堂上展示、交流。他们展示了收集到的三种毛主席像章,播放了红卫兵唱的歌曲,朗读了红卫兵的书信,讲述了经历了“文革”、见证了红卫兵这段历史的长辈们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直观地感受着历史,历史不再是枯燥无味的文字,而是身边的活生生的人和事。这些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在两周的采访和课堂展示中,他们都饱含热情,而这在旧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中是难以实现的。更重要的是,与自己年龄相似的红卫兵所表现出的种种荒唐、疯狂,更能撞击学生的心灵,促使他们反思:历史为什么会这样?以怎样的方式度过青春年华才是无悔的?学生在反思中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实现了自我教育。研究过程中,学生不断发现历史原来如此鲜活。
二、课堂主题式的研究
历史学科涉及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评价,评价的客观性受时代的局限,一些历史的定论开始被人质疑。学生该怎样把握?这里可采用课堂主题式研究。李鸿章是晚清重臣,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许多痕迹。怎样评价他?卖国贼?还是处心积虑与侵略者周旋、危难之机挽救国家却未成功的老臣?笔者布置学生用两周时间收集资料,查阅文献,形成自己的观点。在充分的准备之后,学生根据观点分成辩论组,在课堂中展开激烈的辩论。学生的情绪高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课堂主题式研究虽然弥补了教材和课堂的局限,但学生的精力有限,不能太频繁使用。怎样把研究性学习理念融入常规的课堂教学中?如在世界历史《古代罗马》这一节的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共和制和帝制的不同是一个难点。笔者一改以往的教师讲授为和学生一道认识共和制和帝制,从罗马共和制的执政官、元老院谈到当今世界的共和制国家,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从罗马帝国集众权于一身的“奥古斯都”屋大维,谈到中国封建社会的历朝帝国以及帝制被历史无情淘汰。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把共和制和帝制的知识在头脑中进行梳理和完善,形成了较全面的认识。这时,教师再抛出问题:共和制和帝制的根本区别在哪里?学生很容易找到答案:共和制下国家权力掌握在一部分人的手里,帝制下国家权力高度集中,掌握在一个人手里。至此,学生对共和制、帝制形成了全面深刻的理解。
三、专题式的研究
有人认为,研究性学习对历史课中传统的知识教学没有帮助。其实不然,在综合复习课中进行专题式研究,可帮助学生梳理线索,构建知识树,认识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如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天文历法、医学、文学艺术、建筑等都可以设为专题,让学生进行研究。学生的研究可突破课本的限制,广泛收集资料,甚至扩展到现实生活中,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历史的影子。笔者布置学生开展中国古建筑的专题研究,从半坡氏族的半坑半房的建筑到秦阿房宮的修建及毁灭,再到赵州桥石拱的巧妙……历代的建筑成就都包含其中。为此,学生做了认真的资料收集并附有大量的图片。更可贵的是,学生对古建筑的保护情况进行了调查,得出了令人担忧的结论,由此发出保护古建筑就是尊重历史,珍视历史留给我们的财富的呼声,还在网上做了古建筑保护专页,让更多的人听到来自学生幼稚心灵的庄严呼声。每一个文字,每一张图片都包含着学生厚重的历史责任感。
让研究性学习走进历史课堂的探索,重新点燃了学生学习历史的激情,因为他们在学习中感受了快乐,品尝了自我教育,见证了成长的幸福。
(责任编辑袁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