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干预在不同人群中艾滋病防治效果的分析

2017-05-17 10:25:04冯德智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高中学生农村居民艾滋病

冯德智

(荔浦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 桂林 546600)

·卫生论坛·

健康教育干预在不同人群中艾滋病防治效果的分析

冯德智

(荔浦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 桂林 546600)

目的在本地区抽选多名群众实施健康教育干预,观察干预后的艾滋病防治效果。方法选取本地区1549名群众进行实验观察,其中包括城市居民320名,初中学生318名,高中学生312名,农村居民309名,吸毒人员290名,对所选群众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干预,观察其干预前后对艾滋病知识的了解程度。结果干预前初中学生与高中学生文化程度较高,对艾滋病稍有了解,评分相对较高;干预后所有居民评分均所升高,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对所选人群采取艾滋病知识有关健康教育干预,效果十分明显,特别是农村以及监狱、吸毒人员知晓艾滋病知识的概率显著提升。

健康教育干预;不同;人群;艾滋病;防治;效果

众所周知,艾滋病身为一种高强度传染性疾病,且无完全根治的方法,至今也尚无明确药物可以预防艾滋病[1]。近年来,我国大力开展对艾滋病的防治工作,虽取得不小成绩,但其流行趋势仍然不可小觑,针对该病的预防仍充满挑战。预防艾滋病的有效方法便是健康教育,面对不同的人群制定特殊的健康教育,动员社会群众参与其中,摒弃对艾滋病的歧视与偏见,持续发展对艾滋病的健康教育,这一做法可有效遏制艾滋病的传播[2]。笔者选取本地区多名群众根据不同人群进行健康教育,观察其干预后效果,现将研究过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地区中1549名群众进行实验调查,将所选群众按照其特异性进行分组,其中城市居民320名,男193名,女127名;初中学生318名,男182名,女136名;农村居民309名,男174名,女135名;高中学生312名,男187名,女125名;吸毒人员290名,男199名,女91名。年龄15~68岁,平均年龄(39.5±10.2)岁。所选群众的资料对比无特异性,可进行实验调查。

1.2 方法

1.2.1 对城市居民的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下,城市中流动人口也正显著增加,因此对城市中各个流动人口较大、人口聚集较多区域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尤为重要,包括车站、老年人晨练的广场、影院、歌舞厅内,摆放宣传板或派发宣传手册,可借助多媒体工具在城市中心播放关于艾滋病的健康教育短片等。另外,对社区内人员采取相关的防止措施也很必要,社区中人员关系紧密,影响程度大。因此同样要加大对城市社区中艾滋病健康教育,可定期进行专题讲座,介绍关于艾滋病的病例与特殊的传染途径,提高对该病的认知程度。

1.2.2 对在校学生的健康教育

不论是初中生、高中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希望,同样也是艾滋病预防的重点。对心理与生理发育未成熟的青少年,他们对各种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心,尤其是在这网络信息发达的年代,各种不良诱惑使青少年走向不正规道路。因此健康教育在青少年中普及也是十分关键的,可在校内开展关于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公开课,课中利用幻灯片演播与进行图文展示等加深学生印象,另外在校内贴上相关宣传海报。动员学生积极参加关于防治艾滋病的活动,正确认识并了解艾滋病的相关知识与传播途径,从根治本。

1.2.3 农村居民健康教育

对于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由于恶劣的环境,网络交通不便等因素,使农村居民接受教育的机会也相对较少,加上大多数农村居民对艾滋病缺乏足够的认识以及毫无预防观念,使发病率也随之增高。而让农村居民脱离艾滋病危害的唯一途径便是健康教育,利用有限的经济条件做好宣教的规划,使其了解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危险性与主要传播途径,让居民产生自我保护的观念,制止艾滋病的增长。

1.2.4 吸毒人员健康教育

吸毒人员一直艾滋病的高发人群,该人群普遍文化程度较低,加上不良的生活习惯、不洁性生活与接触毒品的危害等,扩大艾滋病的蔓延,对该类人员进行健康宣教时,要注意说话时的口气、态度。利用专题讲座或观看多媒体途径了解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对艾滋病的预防、吸毒危害、性行为及安全套预防等方面有基本的了解,增强其自我感染风险的认识。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不同人群对艾滋病的认识、预防知识以及接受健康教育时的态度。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对艾滋病的认识、预防知识分别为10题,每题1分,由专业的调查员进行一对一调查,统一填写调查问卷,得分越高,知识掌握越明确[3]。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对比干预前所有群众对艾滋病的了解和预防知识,评分均无较大差异(P>0.05),而经过干预后,评分均有所升高,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

表1 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对艾滋病的认识(s,分)

表1 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对艾滋病的认识(s,分)

注:所有居民在艾滋病的认知与预防知识上,干预前所有评分差异对比均无意义(P>0.05);对比干预前后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分组 城市居民(n=320) 初中、高中学生(n=630) 农村居民(n=309) 吸毒人员(n=290)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认识艾滋病的概念 4.5±3.2 7.1±2.8 5.2±2.7 8.2±1.6 3.2±2.1 6.8±3.2 2.5±1.8 7.1±2.5预防艾滋病知识 4.1±3.1 6.9±1.3 4.9±3.6 7.9±2.1 2.7±1.5 5.9±3.7 1.4±1.0 6.2±2.4

3 讨 论

艾滋病自出现以来一直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与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它之所以让人如此恐惧,主要因为该病是致命且无法治愈的,一旦感染上便意味着等待死亡,同时也因此受到大多数的人的排斥。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大国,艾滋病的发病率也逐年增长,虽国家对艾滋病患者实施“四免一关怀”的政策,但治疗效果并未得到期望中的满意[4]。多名专业学者认为,治标要治本,控制艾滋病应从治疗转移至预防,在我国制定的艾滋病预防计划中提出要坚持两个基本原则,即突出重点,以预防为主,降低艾滋病的流行趋势就必须做好健康教育等预防知识[5]。它对预防艾滋病起到关键性的作用,除了针对易感、高危人群外,在人民群众内也进行大力宣传,让不同阶段的群众都能对艾滋病的知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从而提高对艾滋病的预防与警惕性。

本文通过选取不同阶段的群众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后,对艾滋病的了解相比干预前均有显著提高,本次调查中发现,在初中学生与高中学生中对艾滋病的认知度相对较高,而农村居民、吸毒人员在干预前后对艾滋病的认知情况仍然较弱,因此,对该类人群还需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知识普及。

综上所述,虽本次对不同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后,大多数人群已对艾滋病有了基本的了解,但对艾滋病患者的排斥与偏见仍有存在,还需加大力度宣传,本次研究正确传授艾滋病相关知识,使各类人群对艾滋病的认知率均有普遍升高,调整其错误的观念,有效降低并预防艾滋病的发生率。

[1] 邹小华,蔡文安,王海荣,等.企业员工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12):191-193.

[2] 曾剑波,洪觉新,王晓君,等.广州市花都区某大型企业2013年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分析[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4,20(4):89-90.

[3] 赵春岭,许双喜,李 立,等.建筑工地流动人口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J].江苏预防医学,2015,26(6):136-137.

[4] 李善兰.中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35(2):146-149.

[5] 杨盈华,全凯锋.2012年南昌市青山湖区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情况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2014,25(3):54-55.

本文编辑:王雨辰

R193

B

ISSN.2095-8242.2017.08.1565.02

猜你喜欢
高中学生农村居民艾滋病
今年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4.8% 细算农家增收账
《 世界艾滋病日》
培养高中学生科学精神的实践探索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6:22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促进农村居民心理健康与实现精准扶贫
在阅读的乐趣中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能力
加强高中学生社团建设的思考
学习月刊(2015年20期)2015-07-09 03:39:40
做强农村居民的健康防线
中国卫生(2014年1期)2014-01-22 22:42:51
协助党委创办高中学生业余党校
中国火炬(2012年1期)2012-07-24 14: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