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
摘 要:阅读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复杂心智活动,是语言和思维相互作用的过程。在基础教育尤其是高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教学重点,也是学生综合语文能力的体现,更是学习理解其他科目的基础。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指导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面对学生的阅读现状,不得不为之感到焦虑。有一位语文专家曾经说过:学生真正意义上的语文过关,既包括语言的因素,也包括思想和情感的因素。语文过关最基础的指标是学生的阅读量。阅读指导的实施必须为学生的自身发展提供便利,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语文教师应当也必须承担起指导学生阅读的责任。为了改善目前的高中学生的阅读状况,我认为必须以“内外结合,师生互动”的策略来指导学生阅读,最终使学生达到“乐读”、“会读”的目标,从而迈进更广阔的阅读天地。
一、解放思想,找准定位,让阅读培养富有新意
1.阅读是品德的积淀
阅读是学习语文的手段,更是培养语言能力,形成世界观、审美观的过程。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初步形成科学世界观、人生观的关键时期,阅读培养应该作为高中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目标。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文章中的思想内涵,体会作品的创作环境,汲取思想道德品质倾向。
2.阅读是逐步积累文学素养的渠道
高中阶段,教师可以向学生渗透文学素养的提升。在阅读练习中,可以为学生提高阅读层次,并引导学生在关注作品的艺术形象和精美语境中得到感悟,受到熏陶,以形成语言的能力、作品结构的能力、思想塑造的能力,逐步向文学素养能力靠近。
3.阅读是今后学习生活的有力助手
现代教育提倡终身教育,高中语文教学因其能塑造人的情趣、提升人的品味,更具有终身教育的潜在价值。阅读能增长知识,熏陶情趣,完善交流。教师要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这样的思想,让学生主动喜欢阅读,爱上阅读。
二、摒弃功利,注重积累
阅读实践类似农民种地,但求耕耘,少问收获。应该说,阅读与做其他事情一样都需要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目前对学生阅读教学来说,不应是“深挖洞”,更应是“广积粮”,阅读量不够,感性认识不足,哪来理性的飞跃。同时,阅读之后不宜安排训练题,让学生们能够以一种毫无功利的心态去阅读,领会其中最直接、最单纯的内容。
重视阅读过程而相对地看轻结论,引导学生展开过程,并以言语的介入作动力不断地深入,就一定能使学生既得到多方面的营养,又使阅读能力不断提高,以适应个体和社会的需要。教师可创设一种类似专题科学探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主动阅读、探索、发现、体验,对大量的语言信息的搜集、分析、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创造力。这种活动是建立在学生的自我意识、主动探索的基础上的,学生认识活动的强度和力度要比单纯接受知识大得多。这种创设专题情境的阅读活动更关心的是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
三、淡化技能,培养心智
阅读教学的重心应是在阅读文本中点燃学生的感知想象力和思考创造力,照亮学生的心灵、释放生命的力量。阅读也讲求方法技巧,但应更关注培养能力,特别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学生阅读重要的是学会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而不是在阅读中去记住阅读文本分几段、有什么样的中心思想、有哪些写作特点等结论。即淡化偏重形式的分析式操作,多强调进行领悟式阅读。
四、适当指导,加强对话
阅读的核心是自主性,之所以特别强调自主意识,是因为观念意识是指导人们实践行为的基础,只让学生懂得答案、技巧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体验内化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觉指导自己学习的个人观念。通过学生的大量阅读来认识体验,而答案的本身并不重要。这种阅读活动学生是主体,教师不是不管,而是在整个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导在活动前,引在活动中,评在活动后。指导的形式不是直接明示,而是间接暗示,教师适时适当指导,学生在教师高质量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活动任务,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教师的阅读教学主要任务应该是积极主动参与,与学生一起阅读、探讨和交流,营造互动式、对话式的氛围。
要正确处理好“多元解读”与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与标准导向的辩证关系在语文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我们发现,目前对“多元解读”的理解存在着两个误区: 一是把“多元解读”误解为“多元价值观”。例如,在多元解读的新理念的指导下,学生对一些约定俗成的成语赋予了新的意义。如“滥竽充数”中的南郭先生是个 “审时度势、善于把握时机的人。”“狐假虎威”中的那只狐狸成了“聪明、机智,化险为夷”的楷模。对此,一些教师不但不进行正确的引导,反而对这种解读大 加赞赏,给学生造成了思想上的混乱。《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与鉴赏”的第一条中明确指出:“在閱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 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对于正处于成长发展阶段的高中生来说,他们尚未完全形成自己正确的 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进行积极的引导。试想,如果社会上真的涌现出这么一批“聪明机智”的“狐狸”和“把握时机”的“南郭先生”,那么,我们 的社会将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局面?二是把“多元解读”误解为“多元标准”。例如,有些语文教师为了尊重学生的独特的阅读体验,采用“放羊式”教学,让学生 用个体对文本解读的结果来代替文本原本的意义,对文本意义的理解缺乏大体统一的标准。教师甘当学生的“伙伴”,而忘记了自己“教”的专业角色。因此,我们 在引导学生进行“多元解读”时,必须明确:尽管“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林黛玉”,但毕竟还是林黛玉,而不可能是薛宝钗。同样道理,如果我们在解读文本时没有 一定的标准可言,让学生任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那么,我们的阅读教学将会陷入混乱、无序状态。尊重个性差异,倡导多元理解,是建立在一定的标准或共识的 基础之上的。我们在处理“多元解读”与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与标准导向的辩证关系时,可采用先放后引,先求异后求同的教学策略,在尊重学生差异性、独特性、多 样性的基础上,通过师生之间多向互动的对话,使学生自主建构文本的意义,而这个意义既有其独特个性的一面,也有其共性标准的一面,这正是我们所要追求的新 的阅读教学的价值观。
总之,让高中生开展有效的课外阅读,教师一定要当好引路人,不能只停留在口头的重视,而要转化为实际的行动,开动脑筋,把阅读训练化、课程化,步步落实。当然,其间还有阅读方法指导、师生同步阅读、读写基础区别对待等课题,值得每一位语文教师去做有效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