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联网+”时代,图书馆员的传统服务模式不再能满足读者个性化、多样化、便捷化的需求。如何去满足读者的需求,如何与时俱进达到时代的要求,如何满足时代的发展要求,这些变化要求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转变服务观念采取一此行之有效的新方法和措施,为读者提供全新的服务模式。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模式
一、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特點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人们传统的知识学习体系、生活方式、管理模式都相应的出现了变化,高校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模式也面临着挑战。融合互联网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技术,逐渐成为高校图书馆服务深化发展的创新模式。当前,结合大的信息化背景的服务理念已成为图书馆创新服务过程中全新的发展途径。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创新是图书馆人对读者工作的一种积极进取的自主选择,是图书馆在信息化时代对读者服务的一种新理念。
在网络全覆盖的环境下,图书馆从一个静态的物理空间过渡到一个动态的虚拟环境,拓展了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传统图书馆是由一个图书馆对应无数个读者,即“一对N"的模式。而网络环境下,则是多个图书馆或信息资源集散地共同对应一个用户,即“N对1”的模式。读者可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获取所需信息,且所得信息是原信息的数字化版本,不存在由于多人共同使用而发生冲突问题。网络化也将跨越空间、时间的限制,图书馆服务不仅仅在馆内实现,还将拓展到馆外,实现了图书馆的“远程化服务”。读者在远离图书馆的地方享受图书馆服务,成为图书馆的“虚拟读者”;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对读者提供的是“实时服务”,无论读者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都能通过网络获取所需资源。
随着人类知识的丰富,学科的交叉渗透,学科的综合性、整体化越来越强,用户对信息的需求往往是多方而的。内容涉及众多的科学领域,既有教学、科研、生产方而的,又有社会、娱乐方而的需要;形式上既需要公开出版发行的书报刊,又需要非公开发行的,包括会议文献、学位论文以及网上聊天和电子邮件等在内的“灰色文献”;形态上不仅需要文字符号信息,而且需要图像、声音等等方而的信息;时效上既需要动态的,也需要回溯的;区域上既需要本地的、国内的,又包括外地、国外的。这些充分体现了读者信息需求的全方位、多层次性。
传统图书馆衡量服务效益好坏的重要指标是文献借阅量、读者到馆人数等数量指标。但在网络条件下,由于自动化远程服务手段的逐步完善以及“读者群的虚拟化”,上述指标已不能全而如实地反映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效益。对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来说,信息的可存取性和参考咨询工作的质量才是衡量服务效益的最重要指标。信息的可存取性和参考咨询工作的质量,最终要集中体现在检索质量的“全、准、快”这一指标上。
二、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模式的创新
(一)利用新媒体推广图书馆服务
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我国18-70周岁接触数字化阅读的人员中,18-39周岁的人群占据绝对的主力。也就是说通过网络媒介数字化媒介阅读的主要群体就是青年人,而这一个年龄段中,又以大学生阅读者最多,网络媒介数字化阅读,特别是手机阅读得到飞速的发展,使得社交阅读和网络媒介数字化阅读成为未来发展的关键。所以,作为大学生聚集的高校图书馆,就应该担负起提供移动阅读服务的责任。
按照文献资源加工流程划分的采集、编目、分类、典藏、流通等传统工作,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里,已由原来一系列的手工操作逐渐变为电脑操作,图书馆的图书收藏与管理也逐步实现智能化、信息化。为了顺利开展这些工作,图书馆员应具备相应的技术水平。这就要求图书馆员转变传统服务理念,将单一、孤岛式服务转化为整合、互联式服务,为读者提供快捷、个性化的服务,并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等思维,不断增长微博、微信、APP自媒体、线上教育平台等管理理念和操作技术,将线上线下相结合,推送多样式的学习资源,在资源服务、阅读推广、教学资源整合等各方面起到更深广的作用。比如APP服务以终端应用来实现用户与图书馆信息的互动,功能更加丰富,具有资源挖掘与集成、信息个性化定制与推介、信息便利查询与获取、表现形成多样等优势,但APP服务对图书馆技术要求较高,专业性较强,目前我国图书馆APP服务开展较好的也仅为少数,大多还是对传统服务的延伸,创新性不强。微信服务则是APP服务的特例,读者通过访问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来实现,其服务内容包括信息查询、资源导航、新书推介等。微信公众号服务的模式成本低,易于实现,通过接口扩展也可以实现APP功能与用户的互动,成为当前图书馆优选的一种服务模式。
(二)充分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
读者服务工作是文献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服务的出发点和归宿。在网络环境中,图书馆应充分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开放性以及丰富的资源等方而的优势,改变传统的服务观念,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要求变为读者需求什么,图书馆就应提供什么,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图书馆通过对读者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等,准确定位读者的行为习惯和需求变化,确保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智慧服务,科学地进行资源配置和服务调度,才能更大程度上满足不同读者的信息需求,提高读者的体验度。
(三)馆员提高自身信息技术水平,成为复合型馆员
高校图书馆需要及时更新信息资源,才能满足教学科研的信息需要。这就要求图书馆员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图书馆员应认识到网络全覆盖下的图书馆服务是一种新的服务体系,只有加强互联网思维,深刻认识“互联网+”的优势,适应环境需求,重视关键信息技术的运用,才能在社会变革中提升自身服务创新能力,从而实现图书馆服务的全面升级和顺利转型。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高校图书馆的服务需要创新与发展,改变以往坐等读者上门的服务模式,主动走出去,到用户身边,利用财经高校的专业优势,发挥高校图书馆的特色资源,采用新媒体、新技术,新思维,搭建便捷易用的新平台,将图书馆服务进行创新与发展,满足用户对新产品的需求,使图书馆成为用户的“随身图书馆”和“终身图书馆”,提升图书馆的地位和实现图书馆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罗彬香.移动图书馆建设的发展路径[J].出版广角,2015(15):70-71.
[2]胡海燕,赵全芝.基于全面感知的智慧图书馆创新服务研究[J].现代情报,2014(09):10-110.
[3]袁爱莲.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及创新模式探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5(7),140-141.
作者简介:李晓丹,女,1986.2,湖南长沙,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研究方向:图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