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核心素养”落地

2017-05-15 10:13吴娟
江西教育B 2017年4期
关键词:核心核心素养素养

吴娟

2016年9月出台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一经发布就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核心素养”也相应成为教育界的热词,相关学术研究和文章应运而生,一个崭新的话题就这样诞生了。

在研究世界各国及相关国际组织关于核心素养定义的基础上,我国学界认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架构可用数字“13618”来概括,即: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十八个基本要点。对核心素养的理解简单地说,就是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品格和关键的技能。这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其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获得培养与养成,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相比较,核心素养更加直指教育的真实目的,那就是育人。这也为进一步的课程设计提供了方向或路径。

核心素养衔接着学生们的现状与将来,警示我们不要分数至上,更要培养那些将来在社会中仍然忘不了、用得上的东西,这些东西就是素养。李克强总理在教育报告中说:“我们的教育走得太快,请等一下落下的灵魂。”诚然,我们不能因应试而丢掉了更宝贵的事物。知识、分数是带不走的,带的走的是方法,是能力,爱和智慧。这些素养会永远伴随着学生,在伴随的过程中还会不断完善,不断再生。

作为基层教育工作者,我们关注核心素养如何落地。实际上,很多学校已经在探索的路上,他们聚焦核心素养,在课程开发、教学过程、教育评价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展开践行,并逐渐步入“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的理想状态。学校间的校情、教情和学情各有不同,所以,寻找核心素养落地的力量,也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各个学校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正是来源于各自的创造性实践。我们认为,差异教学是核心素养落地的有效途径。

通过课程让核心素养落地。课程的品质影响着学生的素养品质,课程的结构也在影响着学生的素养结构。有的学校从文化历史传统出发,以整合的方式进行课程改革,瞻望未来;有的学校研究学科关键能力,形成合理的课程体系,以学科关键能力带动学科核心素养,进而促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他们培养和发展的正是学生的整体素养、综合思维方式、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从差异教学这个角度来看,我们针对学生差异大的实际情况,总结学校的办学经验,提出“尊重差异、开发潜能、多元选择、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在学校的系列工作中,重点之一就是构建立体式融合的差异教育课程体系,分为人文课程、科学课程、国际理解课程等,不但适应时代需求,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实施中,基础性与强化性课程相结合、拓展课程与自主活动相结合,同时,采用照顾差异的组织形式,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学校成为绿色校园、书香校园、文化校园。我们认为,人文课程中的体育与艺术是可以享用一生的课程,让人拥有健康,可以提供对外的媒介,而且奥林匹克精神、感受美与创造美等精神财富需要继承。科学课程中的学生创意优化成果累累,机器人等高科技项目在校园开花。我们以开放的心态,开展体验类、探究类、服务类等活动,学生走进全国第一个钢铁基地,进行文化考察;与贫困山区儿童相处,反思当前生活之不易;参加志愿者活动,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学生参加感兴趣的活动,激发了优势潜能,变得快乐,更加主动,既磨炼意志,陶冶性情,又启迪思维,综合发展。由于调整课程结构,丰富课程内容,推进学科融合,使课程有弹性,教学安排开放化,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促进每一名学生素养的提升。这正是建立在差异教学的理论基础上啊!

通过课堂让核心素养落地。我们应该构建一个怎样的教学样态呢?今天的孩子在课堂中学习的目的不是名扬天下,这毕竟是少数人的事。我们关注的是,毕业以后,作为一个公民,学过了和没学过有什么差异,各个学科或某一学科能留给他们终身受用的是什么,这就涉及到学科核心素养。而无论哪门学科,读懂学生必然成为现代教师的必备基本功!基于学生的教学理应成为课堂教学的新常态。

可以利用测查分析系统,通过对学生的认知起点、兴趣动机、学习风格、多元智能、健康情况等因素进行测评,形成综合性的数据库,依此确定每个学生的特征和问题域,以及学生的优势所在,为学生自主选择提供依据,并方便教师对学生的动态安置。教师全面认识学生,才能设置差异性挑战性的学习目标、提供开放可选择的学习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策略,关注群体差异,优化起点,扬优补缺,资源共享。同时,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制定个别化成长方案,让每一名学生都信心满满地投入学习。对于课堂状态,一位老师感慨道,知识在百度上搜索,很快很便捷,重要的是思维和能力的发展。课堂上,学生基于兴趣与好奇心驱动,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去发现,去倾听,去表达,利用差异,分享差异,而不是教师用“吸星大法”,将学生观点吸引到教师预设的中心来。同时,挑战性、可选择的学习任务,让不同的学生各有所为,充分发展。全员参与、多元理解、差异碰撞的课堂,才能把每一名学生都培养成为知识丰富、思维深刻、人性善良、品格正直、心灵自由的人。因此,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更加强调学习内容与变化的世界密切联系,更加强调任务驱动和跨学科主题学习,更加强调教学要和每一名学生最大限度地匹配,同时也更加注重经历与体验,注重认知能力与独立思考,注重批判性思维和人文精神。这样的课堂,是站在学生的角度,站在育人的高度,弹性与优化的课堂,富有蓬勃生命力和无限创造力的课堂。

通过评价让核心素养落地。核心素养可教可学,也可进行评价。而评价的差异性和多元化能为核心素养的实现来服务。如果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状况无法得到评价,发展的结果就无法比较和应用,就会影响学生和教师发展核心素养的积极性,核心素养就会被慢慢淡化或被束之高阁。因此,我们应探索基于行为发展、过程发展的综合素质评价,依据核心素养,建立从知识向能力、从能力向素养不断提升的评价体系,借以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观察评估,实现有效反馈与指导。

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时,根据不同的素养结构采用不同的方式,既针对共性,也针对个性。认知类的核心素养,如数学素养、科学素养、语言素养等,更容易量化测量,而对于非认知类的素养,如情绪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素养,可以弹性地运用观察、谈话、成长记录袋等多种形式有效测评。例如,学业成就测验(主要依照质量标准考查学业成绩),相关的问卷调查(测查学习兴趣、身心状态、情感态度等),可以采用卷面测试的方法。而对于不适合纸笔测试的方面,如创新意识、审美修养、身体机能、好奇心、潜能发展等,宜采用日常数据积累的方法。可以量化与质性有机结合更好地实施评价。应注意的是,在全面考察的同时,考虑个体存在的差异。对学生的准备状态和成长过程要不断地进行评估,根据不同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現做不同的评价。只要学生在任何一方面的发展已达到预期的目标,就给以肯定性评价,以激励学生向更高目标迈进,不断“升级”。学生个体差异性和智能的多元化决定了评价方式的多种多样。因此,还可以探索其他的评价方式,并且有效利用评价结果,这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探索。

核心素养一端支撑的是“健全的人”,另一端联结的是“真实的世界”。如何引导学生在学习解决现实世界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实现成长与发展,可以说是任重道远。让我们朝着这个方向大步前进吧!

(作者单位:辽宁省鞍山经济开发区宁远镇小学中心校)

□责任编辑 敖小英

E-mail:545126112@qq.com

猜你喜欢
核心核心素养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