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孝铭
摘 要:在教育教学中,学困生是永恒的主题。教师必须学会转化学习困难的学生,他们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的因素之一。同任何事物一样,要有效合理地解决困难,必须彻底完整地了解内因,即学生在学习中的不足表现及其成因,才能在此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班主任的帮助和教育,可以有效地避免掉队、落伍现象的发生,有利于大面积提高学生的素质和教育教学成绩。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学困生;转化
一、形成原因
目前在一个教学班中,学困生通常占10%左右,并且因科目的不同,学生学习的态度、基础等方面的原因,在一些传统副科中,这个比例还会大幅度增加。现就其主要形成原因分析如下:
1.学生自身因素方面
(1)自主性不够。在教学中不难发现,学困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学习方法不够灵活,行为习惯上“懒”字当头,作业不能按时完成,记忆背诵特别困难,尤其是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时间上不能投入,精力不集中;在态度上,缺乏理想,无目标无毅力,缺乏主动、自觉和上进心理。
(2)学习基础薄弱。由于长期在学习中的懒惰心理,造成学生基础不牢,并且有从一科到多科蔓延的趋势。如初中生入學以后,初次接触新课程,但入学成绩不良的学生,仍难以取得良好的成绩。由于初中学科的主次观念的影响,使史、地、生这些科目被学生轻视,掌握的知识贫乏,甚至连最基本的知识都不能解释、区分,更是难以理解和应用。另外,需要基础的语、数、外等课程更是犹如空中楼阁,学生学得困难,教师教得费劲,仍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3)学生的自卑心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学生经历几次失败后,在很多情况下,经常会受到学校、家庭的种种不正确的对待和批评,形成自卑心理,自认“不是学习的料”而自暴自弃。进而导致逃避学习、厌学心理,学习无目标、不投入、得过且过,学习成绩不断下滑。
(4)缺乏自制。学生由于所处的年龄阶段以及自身的心理不成熟,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如果缺乏引导和指正,很容易受来自各方面的不良影响,出现心理上的偏差,养成一些对学习不利的习惯,使自身的注意力、精力难以放在学习上,经常在纪律性、自觉性、主动性方面出现不足。在态度上不端正,在时间上难以保证,对所学内容不能及时复习、巩固。这就容易造成基础能力的不足。
2.外部因素
(1)社会、家庭因素。片面追求升学率,社会上用高分这把尺子量,用高分这个模具框,认为高分就是人才,低分就是庸才,活生生的生命在这把尺子、模具之下变成了学困生。加上部分家长因工作无时间顾及子女,“留守儿童”增多,使相当多的在校学生产生不稳定因素。家长文化知识薄弱,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不能有效地督促和引导,而产生偏激的教育方法和撒手不管的态度,使学生对学习不能正确对待和缺乏自信,使自我价值难以实现,对自信心、勇气、活力等形成不利的影响。
(2)学校以及教师教育的方法。学校是实施教育的主阵地,但由于现存的教育机制不完善,评价学生采取成绩“一刀切”的做法,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没有抓住学生的闪光点,不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难以发挥,个性特长被扼制;使学生学习生活枯燥乏味,部分学生难以感受学习的乐趣,特别是学困生难以有学习成功的体验。加上教师工作的繁重以及观念、方法的落后,不能及时给予指导和正确的教育方法,造成了在学困生转化方面虽有较大的精力投入,但效果不佳,从而产生埋怨学生、指责学生的现象。学生也因成绩不能提高而感到今后的希望渺茫,外加心理压力,逐渐丧失学习的动力。
二、相应措施
1.全面了解学生
学困生的成因不尽相同,班主任除了通过课堂提问、批改作业、个别辅导、学业成绩检查、个别交谈等途径,还应通过其他任课老师、学生来了解他们的情况,分析导致其学习成绩不良的原因,对症下药,从而达到有效的转化。特别是对主动性差的学生,做到家庭和学校、家长和教师共同努力纠正不良习惯,端正态度,增强上进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班主任对学困生的指导、帮助和教育对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具有无法取代的作用。
2.用爱心换取真情
态度随和、可亲方能消除学生的恐惧,幽默风趣、绘声绘色才能调动学生听课的兴趣。一个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且使每一位学生感觉到教师对其的尊重,特别对缺乏自信的学生更要如此。学困生和其他学生一样,也有求得别人爱他的基本要求,但这种要求却常常得不到满足。课堂上,教师若让他体验到成功的欢乐,给他以真诚的鼓励,便能触动他们的心灵,引起强烈的感情震动和深刻的内心体验。故班主任应适时从方法、态度、情感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去感化他们,激励他们,以自己的思想、行动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的志向,并为之奋斗,用决心和毅力消除他们心理上的阴影,帮助学生以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努力学习,积极上进。
3.创造环境,享受成功之乐趣
成功可以激发学生的动力,有利于培养自信。只有适宜的土壤,才能培养幼苗茁壮成长。教师的神情和笑脸,使学生感到轻松、愉悦。教学中,教师不做知识的权威,而要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指导者、组织者,应充分引导学困生开启思维阀门,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为学困生不断创造成功的机会,可以形成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的积累过程,逐渐达到因成功而自信,因自信取得成功的良性循环,使学生明白“学习是不断取得进步的”。
4.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学困生的转化,教师的观念转变是决定因素。真诚对待学生,积极主动地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和弥补知识的不足,系统整理知识内容,归纳总结学习方法,从而形成知识的学习经验,激发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潜能的发挥,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期望和关心。平时教学中多辅导,多接触,多注意他们的进步,及时给予鼓励,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改善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树立“没有差的学生,只有差的教育”的理念,使学生亲近老师,而产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效果。
通过分析、认识和行之有效的方法,让学困生享受平等的教育,取得与一般学生同样的发展,是我们教师的责任。关注学困生,转化学困生,是教师必然的选择,是班主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也是我们必须不断探索的一个方向。
参考文献:
[1]朱守义.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J].科学教育,2006.
[2]冉维金.转化学困生的几种方法[J].班主任,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