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与研究

2017-05-14 02:16何文勇
新课程·教师 2017年3期
关键词:课堂有效性教学生活化任务驱动

何文勇

摘 要:浙江是全国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省市之一,2014年9月9日正式发布《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方案中明确提出了把技术(含信息技术)纳入学业水平测试及“7选3”的选考科目中。这意味着信息技术课不再是一门“边缘”学科了,它和高中其他高考学科有着同等的地位,甚至更高。在新高考背景下如何打造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在实践中通过情境教学、任务驱动、分层教学、教学生活化等策略来实现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从而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关键词:新高考方案;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情境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生活化

我省是高考招生制度综合改革方案的试点省市之一,着力彰显选择性教育理念,以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利于高校科学选拔人才、利于维护社会公平公正,是新高考方案的核心。对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而言,应该充分贯彻高考新方案的理念和精神,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对学生的培养,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下面本文从提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性、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两方面进行论述。

一、新高考背景下提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必

要性

1.目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1)教学课时不足。一直以来,从小学到初中,一直到高中,信息技术学科都是一门被边缘化的学科。目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任务主要有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和《多媒体技术应用》、限定性选修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涉及三本教材,教学内容多,任务重。但目前很多学校在安排信息技术课程时,通常仅开设一年且每周课时仅为一节或者两节,再除去期中、期末考试和节假日休息,实际教学课时大约在30~60学时左右。根据《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建议,信息技术课程在高中阶段要完成三本教材的教学任务的总教学课时至少为92学时。由于教学课时的不足,造成教学内容的取舍很难,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捉襟见肘,无所适从。

(2)教师观念没有转变到位。有些教师缺乏现代教育意识,思想观念还停留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一些教师认为信息技术课就是电脑课,就是到计算机房上机(上网),甚至认为信息技术课是最好上的课,教学的随意性大,有些教师上课要不就是“放羊式”地把学生安排到计算机房上机,就算上课了。还有一些教师对教学内容不能很好地把握,特别是对《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不能很好地去领会和消化,分不清楚学业水平考试和选考的范围,照本宣科,不管考与不考,和尚念经,让课堂变得枯燥无味,让学生失去学习这门课的兴趣。

(3)学生差异性大。我们知道,由于这门课程在初中时不列入初升高考试,再加上城区和农村学校教育资源的不均衡等,造成学生的基础不平衡,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能力差异性很大;而且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认识也存在偏差,在他们的心里,仅仅认为信息技术课就是在计算机房上机上网,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2.新高考背景下信息技术学科的地位

新高考方案出台前,信息技术学科都属于边缘性学科,特别在一些重点高中,他们的培养目标是本科以上的学生,行政部门对他们的考核也是以考上重点大学的人数来衡量,而作为三类生考试科目的信息技术学科,其重视程度显而易见。我省新高考方案出台后,对于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来讲,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方案中明确把技术(包含信息技术)学科纳入“7选3”的选考科目,这就使得学校领导层面不得不重视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安排以及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的地位,不会再只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教师归结为教辅类人员,而是将其视为与理化生等其他高考科目教师同等重要的位置;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有48所211高校330个专业,要求选考技术科目,占36%,仅落后于理化,涉及科技与创意、金融学、法学、软件工程、电气通信、计算机、物理学、数学、经济与贸易等,可以说技术(包含信息技术)学科的地位直线上升。

3.提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意义

在高考改革大背景下,实现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学效率,同时还能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促进他们人格的培养。特别是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从客观上促进了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这对于实现学生的健康学习、健康成长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时代教育改革的浪潮下,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必须要结合新方案进行改革,不断地解决目前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善于用科学的理念和精神来对课堂教学进行指导,不断地提升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这对于人才的培养和教学效果的提升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新高考背景下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转换师生角色,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实现高考新方案背景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要转换师生角色,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体现以人为本的观念,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将各阶段学生对學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接受能力、学习态度、知识基础、理解能力、知识水平等因素考虑进去,深入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深入了解学生水平的基础上来教学,把握他们的性格差异和心理动机,与他们展开交流和互动,不断地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特别是在高考新方案背景下,在教学中要遵循以人为本的观念,不断地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要,同时还应该为他们的学习和成长营造健康、积极的学习环境,要让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来学习,让他们感受到信息技术的意义和实用性,这是提升他们学习兴趣的重要一步。

2.实现有效导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通过有效的课程导入来实现。比如,在多媒体技术应用课程的教学中,为了能够将学生引入具体的教学中,可以从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熟悉的多媒体技术入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多媒体,可以先展示给学生怪物史莱克、侏罗纪公园等视频素材,通过文字、声音、图片等信息来认识多媒体的功能性特点。这样学生就能对多媒体有最基本的了解和认识,对于后续学习多媒体的操作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又如,笔者在进行Photoshop的教学时,先展示给学生一张图片应用Photoshop处理前后的效果,然后再故意挑选了学校运动会上一张视觉不好的照片给学生,让学生想想,如何把这个视觉效果不好的照片通过Photoshop工具进行适当的处理,善于启发式地寻找提升照片效果的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出具体的教学内容,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在课堂教学中,一上来就给学生讲解深入的知识,很难让他们接受和理解,因此必须要通过有效的课程导入来实现。

3.创设情境教学,合理引导学生学习

实现情境教学,对于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有重要的意义。比如,笔者在“会声会影软件制作”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了解获取图片、视频、声音等素材的方法,以及如何通过转码设备和网络收集图片、视频、声音等资料来制作一段视频DIY作品,我首先展示自己做的一段DIY视频,而这段视频的素材内容就来自学校在迎新元旦晚会的内容,画面里都是学生认识的很熟悉的面孔,甚至有些学生还在画面中找到了自己,显得很真实很亲切,这样更能让学生充分地融入教学情境中去。学生在看完教师制作的视频DIY作品后,必然会萌生富有创意的想法,想要独立完成属于自己的视频DIY作品。教师要充分地把握住学生这个心理动机,然后趁热打铁,教会他们自主探究软件如何使用。从而实现画面内容的编辑、背景音乐和图片的选择和导入、视频的修改以及合成等完整的工作流程。这样,通过情境教学的方式,能够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不断地督促他们实现自己的创意想法,从而让信息技术的教学更加“亲民”,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任务驱动教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通过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开展小组合作,不断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比如,笔者在信息技术基础的字处理软件教学中,给的一个任务就是班级小报的制作,我把全班每四位学生为一个小组,小组成员之间分工协作,设计制作一期图文并茂的班级小报,内容由小组自定。这个任务一下达后,学生就很来劲,小组成员之间分工很到位,相互之间合作也很紧密,通过一节课的时间,每个小组的作品都上交了,最后我再把每一个小组的作品一一展示,学生看着自己亲手制作出来的一张张小报,有很大的成就感和自豪感。通过开展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实现,让学生集思广益,不断地互相交流观点和看法,共同完成教师规定的任务,同时又能很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当中去。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来说,能够实现学以致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践操作统一起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热情,不断地提升他们的信息技术水平。

5.分层多样教学,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要想让信息技术教学体现较强的有效性,应该不断地了解学生的特点,通过层次化教学来提升教学效果。善于从学生的基础素质、发展素质和创造素质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他们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比如,对于理性思维灵活、逻辑性较强的学生来说,可以重点培养他们计算机程序语言的学习,鼓励他们去参加信息奥赛等活动,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思维发展;对于动手能力、操作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让他们动手制作机器人等创客教育,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来实现;对于研究性较强、善于钻研的学生来说,可以提升他们的网际协作能力,为他们提供宽阔的网络平台,不断提升他们的素质和水平。

总之,实现层次化的信息技术教学,对于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不断实现他们综合能力的提升有重要的意义。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善于观察学生的特点,多与他们进行交流,准确地判断他们的能力和学习取向,并为他们的学习提供开放性的平台,实现他们综合素质的提升。特别是在高考新方案背景下,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和开放性,这为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善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内容与实际结合起来,学会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很大的帮助。就拿信息技术基础这门课来说,在网站和网页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网站的策划和构思、网站素材的收集和整理、网页制作等内容。那么,在教學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求学生能够充分地掌握这些知识,学会操作的具体方法,同时还要引导他们不断解决实际问题。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建立班级网站空间,通过班级网站来真实地展现本班各个学科的学习情况、展现优秀学生、班级活动等,此外还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合理地设置网页格式、网页色调、网页布局等。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还不够,知识储备不足,在网页建设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合理解决一些问题,帮助他们顺利地实现网站建设。总之,只有实现教学的学以致用,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

7.完善评价机制,激活信息技术课堂

建立合理化、科学化的评价指标,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教学评价,对于提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有重要的意义。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之后,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展开评价:参与程度、互相交流情况、合作精神、理解与思考能力、个性化设计等,以此来充分地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可以通过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结合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提升空间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鼓励和认可,这样能给予他们充分的自信心,激活原本枯燥无味的课堂,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主动性和兴趣。在高考新方案改革背景下,应该将以人为本的实践思想深入贯彻到信息技术教学中去,让学生能够在轻松快乐的人性化教学课堂中进步和成长。

在高考新方案背景下,打造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对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高考制度改革方案的重要试点,改变教学观念,提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具体到教学实践中去,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通过课程导入、情境教学、任务驱动、层次化教学、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等方式来实现教学,同时还要合理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以此来提升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学科素质的提升奠定基础,并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杨玲.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缺失分析与提升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09(6).

[2]张定贵.谈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与策略[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20).

[3]杨玲.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下半月刊),2009(3).

[4]钱柳松.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5).

猜你喜欢
课堂有效性教学生活化任务驱动
关于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建议
关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性思考与分析
如何有效利用微课来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性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途径分析
着眼课堂生成,提高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性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网络应用服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