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然斋,于 杰
(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部,北京 100029)
西地兰和胺碘酮治疗急诊危重症合并快速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麻然斋,于 杰
(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部,北京 100029)
目的 观察西地兰和胺碘酮治疗急诊危重症合并快速心律失常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64例急诊危重症合并快速心律失常者作为观察目标,按照摸球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2例,分别应用西地兰、胺碘酮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予以比较。结果 试验组心室率、转复窦性心律、起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治疗急诊危重症合并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比西地兰明显,具有起效快、安全性高、预后良好等优势,值得临床优先选择和推广。
急诊危重症;快速心律失常;胺碘酮;西地兰
心肌梗死、冠心病心绞痛等是临床常见危重症,其是引起快速心律失常的主要危险因素。快速心律失常属于难治性心律失常,如不及时进行对症治疗,则可能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危重症合并快速心律失常治疗的关键在于及时予以急诊抢救、治疗,并合理选择安全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1]。胺碘酮和西地兰是临床治疗心律失常的常用药,为比较二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等方面的差异,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64例急诊危重症合并快速心律失常者作为观察目标,现作如下分析和报告: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8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64例急诊危重症合并快速心律失常者作为观察目标,入选病例符合危重症合并快速心律失常的诊断标准[2],心电图、心电监护确诊为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64例患者中男36例,女28例,患者最小年龄30岁,最大年龄56岁,平均年龄(47.8±3.2)岁。其中重症肺炎15例,心肌梗死27例,大面积烧伤22例。按照摸球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2例。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比较,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对比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西地兰(国药准字H19993254,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药品规格:化学药品,0.4 mg)治疗,选择静脉注射方法,初次给药剂量为0.4 mg,30 min后再次追加0.4 mg;症状无改善者予以0.2 mg行静脉推注,总剂量≤1 mg。试验组应用胺碘酮(国药准字H31021178,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药品规格:化学药品,0.2 g)治疗,选择静脉注射方法,初次给药剂量为75~150 mg,要求5 min内必须推注完成;采用微泵注射维持剂量,1~1.5 mg/min;控制效果不佳者可在首次给药后在予以75~150 mg追加推注,24 h总剂量≤900 mg。
1.3 观察指标
(1)治疗效果:从心室率、恢复窦性心率、起效时间等方面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定;(2)不良反应:观察治疗期间患者是否出现血肌酐升高、恶心呕吐、头晕乏力、血清及磷酸酶激酶升高、血磷升高等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统计比较
试验组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其转复为窦性心率、心室率优于对照组,组间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统计比较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统计比较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75(14/32),其中肌酸磷酸激酶升高、血磷升高各3例,肌酐升高4例,恶心呕吐、头晕各2例;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71%(5/14),其中恶心呕吐3例,头晕、血磷升高各1例。在不良反应情况比较上,试验组低于对照组(x2=6.0632,P=0.0138)。
快速型心律失常主要是呼吸衰竭、电解质紊乱、全身烧伤等重型疾病导致的急重症,其会使心脏正常节律发生紊乱,血液泵出出现障碍,若治疗不及时,当其复转为窦性心律后会进一步加重病情,从而增加抢救失败率,影响预后[3]。
胺碘酮属于Ⅲ类抗心律失常的药物类型,其电生理作用为Ⅰ、Ⅱ、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综合性体现,广谱性强,其具有较轻的负性肌力作用,可在很大程度上使心脏后负荷降低,维持心输出量的稳定性,其可作为各室性、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的首选治疗药物[4]。西地兰为洋地黄类药物,其亦是临床常用的快速强心药之一,其不仅可使心肌收缩增强,还能使心率与传导减慢,对伴有心力衰竭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然而本品安全性较差,易因用药剂量问题引起洋地黄中毒,心肌梗死、冠心病患者需慎重服用[5]。
此次研究通过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安全性情况,发现试验组心室率、转复窦性心律、起效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优势明显(P<0.05)。由此得到如下体会,胺碘酮治疗急诊危重症合并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比西地兰明显,具有起效快、安全性高、预后良好等优势,值得临床优先选择和推广。
[1] 于晓钧.胺碘酮与西地兰治疗急诊危重症合并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比较[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34):3819-3821.
[2] 杨笑芳,吴家辉,吴轶赟,等.胺碘酮与西地兰治疗急诊危重症合并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比较[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25(7):97-98.
[3] 吴海萍,张雅红,王贝贝,等.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对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疗效及机制研究[J].重庆医学,2016,08(1):59-61.
[4] 李敬鹏.关于专业化高速公路桥梁养护施工技术的要点分析[J].大科技,2016,(19):166-167.
[5] 楚 轶,卢少平,程 锦,等.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临床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13(5):20-21,22.
本文编辑:刘帅帅
R541.7
B
ISSN.2096-2479.2017.05.169.02
麻然斋(1984-),女,北京人,回族,本科,护师,研究方向:护理学、呼吸与危重症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