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选理由 利用2009年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数据,分析省級治理模式与均衡发展的关系。说明院校隶属关系和省内办学体制特征对区域高等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影响,从而为省级治理模式的构建提供新思路。
主要观点 当前省级高等职业教育治理模式与省内的均衡发展之间存在张力。首先,在财政体制方面,当前按照隶属关系配置资源的方式会带来“公办院校靠财政、民办院校靠市场”。这既不利于缩小不同隶属关系院校在汲取财政资源方面的差距,也不利于缩小他们在汲取市场资源方面的差距。其次,当前办学体制导致院校隶属关系与院校产出强相关,这不利于缩小省内院校在产出方面的差距。再次,发展地方属院校能够显著提高省内院校的平均合作企业数、发展民办院校能显著提高省内院校的平均学费水平,这使得政府可以用相似的财政投入获得更高的企业对院校的认可度,或者以较低的财政投入获得相似的家庭对院校的认可度。然而,只有部分省(区、市)的地方属院校和民办院校比例同时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一些省(区、市)在这两个多元化指标上的表现都较低。
现阶段,我国的技能形成体系具备国家技能形成体系的诸多特征,公共财政是技能培训的主要承担者,技能形成的主体是各类职业学校。在经济新常态之下,省级政府统筹高等职业教育的方式应该做出相应和必要的调整。如何通过适度分权来充分利用灵活办学体制与多元财政体制之间的积极反馈循环,以促进省内和省际高等职业教育的均衡发展,将成为下一阶段省级政府政策设计和调整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