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像个骡子一样

2017-05-12 11:48周虹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年11期
关键词:个案辅导高一

周虹

〔关键词〕学习焦虑;高一;个案辅导

一、个案基本情况

案主小池(化名),男,16岁,高一学生;家庭经济情况一般;精神状况正常,意识清楚,情绪有点激动。小池主诉进入高一以来,一直非常努力学习,他认为可能是自己太努力的缘故,朋友会对自己有嫉恨。另外,他主诉自己常常像头骡子一样,一天到晚都在学习,不敢停下来,一休息就有罪恶感。主动求助并定期来访,做了SAS焦虑自评量表,显示处于轻度焦虑。

基本诊断:一般心理问题,学习焦虑。

(一)学习和成长经历

小池初中时期沉迷游戏,导致成绩非常差,妈妈屡次教育无效,初三后期开始发奋。中考填报志愿保守了一点,没有听母亲的话填报更好的学校。他表示,“以后好像都不信任自己了,还是听妈妈的吧。”上了高中之后,他一直非常努力地学习,几乎都没有娱乐,势必要把初中遗漏的时间补回来。

(二)家庭关系

小池的母亲为大专学历,娘家条件比较好,但是一直无业在家,负责管理家庭,督促他的学习,比较强势。父亲是名快递员,学历程度是初中,他主诉父亲很少管家里,只是不停地在外面工作,然后把不多的薪水往家里送。

二、咨询过程

第一次会谈:了解基本信息,建立关系。

小池的身材高大,但却总是低着头,书包背带很短,背得很高,看上去和整个人很不协调,从肢体上已经感受到他的束缚和个性上的固执。

首次来访时的主要问题是感觉同学对自己的进步和努力有敌意,而且散播自己成绩不佳的过去,他描述的感受是愤怒。我感受到他的这种愤怒力量比较大,好像不止是对这位朋友,还有自己,他对过去的那个自己有厌恶的情绪,很想抹掉那些记忆,不希望别人提起。

师:我感受到你最愤怒的是朋友小良告诉别人你初中时成绩不好,你觉得那些代表了什么?

生:我的過去!(怒目圆瞪)

师:你很想摆脱你的那段过去。

生:是的,我初三之前都只是沉迷游戏,太堕落了,如果没有那段过去,我现在就是重点班的学生了。我太后悔没有早一点听妈妈的话。

师:听起来妈妈曾经劝过你?为什么初三后你又改变了?发生了什么?

生:嗯,我的事基本都是妈妈在管的,但是那时候我沉迷游戏她也没有办法,有一次和妈妈一起参加她的朋友聚会,感觉到她的朋友都很有成就,她们都那么高兴。而我成绩那么差,让妈妈很丢脸,突然意识到自己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师:当你意识到不能这样下去,就很快有了行动?

生:是的,我不停地学习,就像骡子一样和时间赛跑,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我中考还是不敢报理想的高中,保守填了,妈妈当时鼓励我填报更好的学校,结果我不听劝阻,事实却证明我真的能考上,我太后悔了。再一次证明妈妈是对的,我决定以后都听妈妈的了。(案主说到这里的时候并不是很有力量,而是声音越来越小)

师:你一方面说要听妈妈的,可是你的声音却不是很确定?

小池对我讲述了他家“女强男弱”的家庭关系,他对过去的那个自己和现在对自己的父亲的情绪都是很相似的,都流露出嫌弃的感觉。学习不好代表着没有文化,而没有文化就要从事低下的工作,不被别人尊重,甚至不被家里人尊重。他向我展示了比较多的绝对化的信念,比如“我一定要考得很好,我必须要到前10名,以后要让我家过得好,不能被别人看扁了”之类的。

我一边对他进行共情,一边引导他看到自己言语中流露出来的绝对化的一些信念。他在讲话的时候,我感觉到他除了愤怒和不满,又有着渴望,正是因为对被尊重的渴求,所以才会在那位同学散播自己过去的时候表现得那么激动。他内心希望自己被尊重,家庭被尊重,他对父亲的感受是复杂的,带着这样的思考,我和他约定一周后再见面。

第二次会谈:深层原因探寻——骡子的意象。

小池如约前来,问到他有没有吃午饭,他说找同学提前打好,而且找的就是上次有不愉快的那位同学,我感觉到他这次的谈话轻松了一些,顺着往下问,他说上次回去有再约同学谈,表示了自己对其散播自己的过去的不满感受,却意外地发现对方很爽快地道歉了,并且答应以后会注意。小池说:“原来有些话说出来比压在心里要舒服很多,而且问题好像更小。”

生:最近已经没有为同学的事心烦了,但我还是睡不好,总是觉得自己有很多事情没有做。

师:具体有些什么没做呢?

生:期中考试快来了,但是好像还有很多东西没有准备好,平时和周末的时间都安排得很满,连周末都已经一天学习满满的9个小时了。

师:听起来时间确实很长,那是觉得自己效率不高吗?

生:也不是,我觉得自己是不断在进步的。但是我在休息的时候才刚刚拿起手机,妈妈就开始说:“原来你想进重点班只是说说而已。”我当时很生气,我看了几个小时书啊,为什么她都没有看到呢?(案主像是在压抑自己的愤怒,弯着腰)

师:嗯,付出了很多时间和心血,但是妈妈好像没有很满意。

生:结果我就马上放下手机了。现在每天的学习我都感觉不能停下来,一停下来我就觉得害怕。

师:你害怕什么?

生:害怕被妈妈说中了,我一休息就会被人超越。我甚至害怕停下来没事做的感觉,让我觉得自己就是个没用的人,我就像个骡子一样。

“我就像个骡子一样。”这句话在案主口中第二次出现,我感受到了这句话是他对自己的一个认识,就和他讨论起这句话来。小池慢慢地意识到,在他的感受里母亲就像一个拿着鞭子的主人,他就像一头骡子,被一直赶着,不敢停下。停下来没事做的感觉,让他觉得自己就是个没用的人,而这种感受让他联想到家里的另外一个角色——他的父亲,父亲也是一个只会一直工作,但是家里什么都不管的男人,他害怕自己没事可做,以后就会像父亲一样辛苦。

家里两个男人,像两头骡子,一个只想埋头苦干去挣钱养家,一个告诉自己只有埋头读书才能将来养家,我把这种感受呈现给他,他表示认同,觉得父亲就是这样一个人,而且发现自己好像不知不觉也成为了这样一个人。努力读书背后是他想为家庭争口气的决心,父亲工作艰辛,不被尊重,而母亲也失业,没有社会地位,他觉得唯有读书可以改变家庭的现状,但他从没有体验过读书本身为他带来的求知的快乐,甚至即使达到了自己的目标也没有成功的兴奋感。

在与小池不断地交流分析后,他突然整个表情都明亮了起来,他说:“我好像突然知道为什么我之前都总感觉那么累、那么无趣了。”

找到案主的内心症结以后,咨询进展得比较有效果,我将小池的学习焦虑原因做了以下整理:

第一,对家庭关系的认识失衡。家里“女强男弱”的局面让他觉得学历高是有话语权的,而学历低则地位低下。他看不起父亲的学历和职业,也并没有深入地了解父亲,而母亲的学历和处事都让自己比较满意,个性也比较能干和强势,他觉得妈妈做的决定都是对的,所以现在当妈妈对他的成绩提出过高的要求时,他也只是一味地认同,在自己休息的时候容易产生罪恶感,而且对自己不满意,长此以往形成学习焦虑。

第二,对自我认识的偏差。“我一旦停下来,就是个没用的人,我必须很努力地学习”,这个信念一方面来自母亲,母亲的语言让他觉得停下来就让母亲失望,一旦停下来,家里就过不下去了。另一方面来自对自己的要求,他的自尊来源主要是学习,也想通过学习来证明自己,但是他的焦虑显示,他不允许自己做和学习无关的事,显示了他在放松方面有问题,这对心理机能的运转有很大影响,自我也会相对比较脆弱,一旦成绩下滑,就可能承受巨大的打击。

为了从根源上解决案主对家庭和自我的认知偏差,第二次咨询结束后,我给他布置了一項家庭作业:回去和父母坐在一起聊一次天,让母亲评价一下父亲的优点,自己也和父母坦诚心里的感受。大概两周后小池再次前来。

第三次会谈:解开心结。

经过两次的会谈,小池的状态比之前轻松了许多,很明显地发现,背也没有那么弯了。

师:今天你进来的时候,我感觉精神不错。

生:可能吧。(前两次的愤怒感好像明显少了,冷静了许多)

师:看来这两周有些新的转变?

生:那天回去我和妈妈聊天,其实平时我也经常和她聊天,但是可能大部分时候都说学习的事,那天问她:“你觉得我爸有什么好吗?”妈妈突然就用很奇怪的眼神看着我,有点不可思议的感觉。

师:妈妈觉得很奇怪?你怎么回应妈妈呢?

生:我把自己对爸爸的感觉说了出来,我说他像头骡子一样,总是工作工作,我也说了我现在的学习感受,总是只会学习学习,我甚至爆发地对妈妈说,觉得自己很笨,只会死读书,而你却不断地推我去读死书,我不想被人看不起。我情绪有点激动,说了很多话,还哭了。(不好意思地笑)

师:你很勇敢,这样表露自己的想法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

生:妈妈虽然不太能理解我的情绪,但她说了爸爸不是不管我,他是觉得我很懂事,他不需要督促我学习什么的,而且他也不懂,所以就很少干涉我。

师:听起来爸爸的出发点也是为你好,他更多地把关爱放在心底,妈妈就不由自主地替父亲多承担了一些教育的责任。

有了那次母子的交谈以后,小池觉得父亲好像有了一点变化,但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变了,他还补充说那天爬山是妈妈组织的,过程中父亲的话也还是不多,气氛有点尴尬,但是他感觉爸爸和妈妈之间倒是亲密了一点。看来,那种失衡的感觉已经慢慢地扭转,父母的关系在他的脑海中越来越平衡了,我把自己的感受呈现给小池的时候,他说:“我希望他不要再像一只骡子一样了,我也不想再当骡子了。”

父亲减少了对家庭的沉默,而母亲收起了一些掌控,小池也仿佛在这些空间中扩大了生长,这些变化都是因为这个家庭有“爱”这股动力。这次咨询结束以后,小池说在学习上已经减少了一些之前那种不敢停歇的感觉,相信自己可以慢慢地调整状态,离开咨询室的时候,终于看见了他开心的笑容。

三、辅导与反思

经过三次会谈,小池从身体、语言上的“像一头骡子”,到自己表述感觉轻松了一点,其实是一次自我的审视,也是一次对父母,尤其是对父亲形象的重新审视。这个家庭的状况其实也是很多家庭的写照,父母一方觉得自己不会教育所以很少出现,一方为了平衡而“越界”,孩子在长期的成长过程中会不断地去形成自己对家庭成员的认知。

这个案例里的小池对父亲的感受是复杂的,一方面心疼他,所以自己也变成一只“骡子”去替父亲承担起这个家庭的未来,舍弃自己的休闲和放松;一方面又害怕成为父亲这样的人,不断地努力就是希望未来可以带领自己和家庭摆脱这种不被尊重的生活,一直在路上,却忘了自己为什么要出发。作为一个高一的中学生,把学习看成惟一,并且不断地有许多绝对化的信念,这样像一条绷紧的弦,总有一天会断。

这次的咨询,我没有直接从合理化信念入手去改变,而是采用心理动力学的观点,回顾成长经历,并建立联系。一直把握他“骡子”的这个意向,去探索这个意向背后的象征,寻找到这个根源,就是父亲的形象和感知,通过家庭的对话来达到转变的目的。虽然没有让他们在咨询室的这个环境下进行对话,但是对于这种求助意愿高,并且有较大的改变意愿,年龄比较接近成人而又理性的案主,布置家庭作业让他们自己对话也是一次比较成功的尝试。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秀全中学,广州,510800)

编辑/杜文姬 终校/于 洪

猜你喜欢
个案辅导高一
不想读书的中职生
爱哭的男“黛玉”
请你们关心我
浅谈高一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
浅谈高一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
我真的不适合在这里读书吗?
高一新疆班物理学习困难成因及教育对策初探
女性主义视角下留守女童问题的个案辅导介入 模式初探
高一物理学困生的心理障碍及对策
谈教师从高三回到高一的良性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