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益杰+郭华鸿+李泳璇
[摘要]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论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认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应对西方国家价值观渗透、巩固国家长治久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需要。习近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内涵丰富,特点鲜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知行合一,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重点人群的主体作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建设,发挥国家政策导向作用。
[关键词]习近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战略地位 实现途径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论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提出明确要求。系统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深刻领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及其丰富内涵和实现途径,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战略地位
1.它是应对西方国家价值观渗透的需要。当前,西方国家加紧对我国进行价值观渗透,诋毁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同时,西方国家不断唱衰中国,鼓吹“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等恶意抹黑中国的言论。2012年1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指出,西方国家不论从国际战略格局上来说,还是从意识形态上来说,都绝不会希望看到像我们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大国顺利实现和平发展。2013年8月,习近平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指出:必须高度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在全面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做宣传思想工作,一项重要任务是引导人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对于西方的价值渗透,我们要进行有效的防范[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应对西方文化渗透,最有效的方式是教育我们的青年人立足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因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要引导他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2.它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巩固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就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2]当前,我国社会处在深刻转型中,一些人出现价值疑惑。有的人甚至用西方价值观评判中国,认为中国一无是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3]可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整合社会力量、凝聚社会共识和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途径,具有重要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全局性意义。
3.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需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基,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动力和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的宣传和阐释,要与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紧密结合起来。中国梦意味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价值体认和价值追求,意味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4]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也指出:“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实现中国梦,必须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而这‘三个自信需要我们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定作支撑。”[2]这就要求我们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力量。
4.它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需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首先要加强社会主義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最根本的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既要有硬实力,也要有软实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5]和平发展起来的中国,更加需要强大的文化软实力支撑。我们既要切实做好中心工作、为意识形态工作提供坚实物质基础,又要切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为中心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和基本特征
价值观是人类在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过程中产生与发挥作用的。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由于其自然条件和发展历程不同,产生和形成的核心价值观也各有特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国人民价值共识的集中表述,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最核心的部分,其内涵丰富,特点鲜明。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在当代中国,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应该坚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这个概括,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
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国人民共同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使全体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经过反复征求意见,综合各方面认识提出来的,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3]
最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就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传承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寄托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上下求索、历经千辛万苦确立的理想和信念,也承载着我们每个人的美好愿景。“我们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体人民一起努力,通过持之以恒的奋斗,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富强、更加民主、更加文明、更加和谐、更加美丽”。“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我们的目标”[2]。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就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他还强调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和坚定信念,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特征。一是强烈的时代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强烈的时代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我们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2]他还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当代中国的奋斗目标和发展要求,彰显了中央领导集体的时代使命,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
二是独特的民族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独特的民族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1]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由于其自然条件和发展历程不同,产生和形成的核心价值观也各有特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我们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2]
三是鲜明的人民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鲜明的人民性。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根本特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人民主体论的价值追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6]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他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表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7]“中国梦”深含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价值理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具体化,彰显了共产党人坚持人民主体论的价值追求,凝结着人民群众的意愿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四是极强的实践性。实践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特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2]。它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3]。要注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们日常生活、各種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紧密联系起来,使之成为人们日常行为的基本遵循,推动人们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
五是与时俱进的开放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与时俱进的开放性,具体表现:其一,它是在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精华,并随着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文明成果的认识和吸收而不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守我们的核心价值观,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8]。其二,它是在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和现实情况基础上提出来的,并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深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可能一成不变的,必须紧跟时代的变化、实践的发展做出调整,具有与时俱进的开放性。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途径与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过程。这既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1.坚持知行合一,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2]我们要注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增强其吸引力,形成有利于弘扬社会主流价值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要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遵循。要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开展有庄严感的典礼,弘扬主流价值观念,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真汲取其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滋养,才有深厚的民族根基。”[3]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对传统文化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重要源泉。
3.发挥重点人群的主体作用,让人人成为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和实践者。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要从少年儿童抓起。少年儿童能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关系中国未来的发展走向,而且直接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任何一个思想观念,要在全社会树立起来并长期发挥作用,就要从少年儿童抓起。”[9]他对少年儿童提出了几点希望:(1)记住要求。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熟记熟背,结合学习和生活,不断加深理解。(2)心有榜样。要在学习英雄人物、先进人物中养成好的思想品德追求。(3)从小做起。要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养成好思想、好品德。(4)接受帮助。要听得进意见,受得了批评,在知错就改的氛围中健康成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社会都要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二是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创造精彩人生。广大青年是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又一重要主体。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勉励青年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创造精彩人生。他期望青年要从现在做起,要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青年大学生要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三是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带头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大党员干部是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点主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带头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3]领导干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首要前提是加强理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老老实实、原原本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1]领导干部重点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和事业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贯彻到工作生活各个方面,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的建设者和引领者。
4.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建设,引导人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贵在增强自觉,重在落地生根,难在持久深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指出:“必须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8]他在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又指出,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增强各族群众对祖国和中华民族的认同。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推动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
5.发挥国家政策导向作用,宣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定着我国政策制度、法律法规的性质和方向,具体的政策制度、法律法规又直接影响着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发挥政策导向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挥政策导向作用,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政策都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要用法律来推动核心价值观建设。”[3]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体现到各方面政策制度、法律法规之中,形成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項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并切实贯彻到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全面提高道德素质,增强价值观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8-21.
[2]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
[3]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2-26.
[4]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1-01.
[5]习近平在山东考察时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3-11-29.
[6]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N].人民日报,2012-11-16.
[7]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18.
[8]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2-18.
[9]习近平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主持召开座谈会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31.
责任编辑/马永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