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王薇+裴丽杨+赵艳梅+纪元
[摘要]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对育龄期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及体质量指数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妇产科门诊2012年8月—2015年8月就诊的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72例。其中对照组36例采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并改变生活习惯。观察组36例则在此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共治疗半年。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性激素、糖代谢、体质量指数、孕育情况及不良反应方面的差异。结果 治疗半年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雌二醇、黄体生成素、睾酮、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发生恶心15例、恶心伴呕吐1例、低血糖3例多于对照组发生恶心3例、恶心伴呕吐1例、低血糖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为短期轻微症状,7 d内缓解。观察组不良反应多于对照组。随访1~3年,观察组正常排卵、自然受孕例数多于对照组,早胚死亡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二甲双胍可显著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性激素水平、缓解胰岛素抵抗,降低体重,改善患者孕育情况,可作为一线用药。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育龄期;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二甲双胍;血糖;体质量指数
[中图分类号] R711.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1(a)-0073-02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育龄期常见的异质性妇科内分泌疾病,全球患病率为6%~10%[1]。该病具有遗传背景,是由雄激素分泌过多而引发的内分泌功能紊乱,且该病常伴随代谢系统、生殖系统及心血管系统异常。约有50%~80%多囊卵巢综合征妇女存在胰岛素抵抗。目前研究认为,高胰岛素血症可抑制肝脏性激素结合球蛋白的合成导致血中雄激素水平升高,外周脂肪组织则将雄激素转换成雌酮的能力也升高,进而导致黄体生成素的分泌增强,最终加重多囊卵巢综合征内分泌系统及生殖系统的紊乱。该研究则对育龄期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在改变生活系统、调节内分泌的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以期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妇产科门诊2012年8月—2015年8月就诊的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72例。纳入标准:①年龄25~40岁;②临床表现为月经稀少或闭经,可伴有多毛、肥胖、不孕、痤疮等症状,超声检测任一侧卵巢体积≥10 mL,或直径2~9 cm的卵泡数≥12个,实验室化验检测呈高雄激素血症;③空腹静脉血糖≥7.0 mmol/L和葡萄糖耐量试验的2 h血糖≥11.1 mmol/L。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6例,年龄25~38岁,平均年龄(30.5±3.6)岁,不孕时间(3.2±0.5)年,其中月经紊乱18例,闭经14例,多毛10例。对照组36例,年龄25~35岁,平均年龄(31.2±2.7)岁,不孕时间(3.0±0.5)年,其中月经紊乱16例,闭经12例,多毛1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1片含炔雌醇35 μg、醋酸环丙孕酮2 mg,国药准字H20140240)治疗,于月经周期或撤退性出血第5天开始服用,睡前1片/d,每个月经周期连续服用21 d。对照组在糖代谢紊乱中采用生活习惯控制,如控制饮食(每日热能摄入量较以往少500 kJ)、增加体育活动。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0.25 g,国药准字H32025018)0.25,餐后30 min口服,3次/d。共治疗半年。
1.3 观察指标
激素指标:卵泡刺激素、雌二醇、黄体生成素及血清睾酮。糖代谢指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指标:体质量指数。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半年后上述指标变化。记录两组患者随访期间排卵、妊娠及不良反应情况。随访时间不少于1年。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统计处理数据。各血液化验指标均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排卵、妊娠及不良反应情况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卵泡刺激素(7.0±0.9)U/L,雌二醇(166.4±28.8)pmol/L,黄体生成素(13.5±1.5)U/L,血清睾酮(4.3±1.0)nmol/L,空腹血糖(8.5±0.4)mmol/L,糖化血红蛋白(7.1±0.8)%,体质量指数(28.4±2.4)kg/m2;治疗3个月后卵泡刺激素(4.3±0.5)U/L,雌二醇(123.2±20.5)pmol/L,黄体生成素(6.3±1.2)U/L,血清睾酮(2.6±0.6)nmol/L,空腹血糖(5.5±0.6)mmol/L,糖化血红蛋白(4.7±0.5)%,体质量指数(21.4±1.8)kg/m2。对照组治疗前卵泡刺激素(6.7±1.1)U/L,雌二醇(172.3±27.3)pmol/L,黄体生成素(13.0±1.7)U/L,血清睾酮(4.1±1.3)nmol/L,空腹血糖(8.7±0.5)mmol/L,糖化血红蛋白(6.9±1.2)%,体质量指数(27.8±2.6)kg/m2;治疗3个月后卵泡刺激素(4.6±0.7)U/L,雌二醇(130.6±13.7)pmol/L,黄体生成素(8.7±1.5)U/L,血清睾酮(3.4±0.7)nmol/L,空腹血糖(7.9±1.0)mmol/L,糖化血红蛋白(6.1±1.3)%,体质量指数(25.5±2.0)kg/m2。两只治疗前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半年后观察组各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對照组半年后卵泡刺激素、雌二醇、黄体生成素、睾酮及体质量指数较前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2指标与治疗前进行t检验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半年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雌二醇、黄体生成素、睾酮、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治疗半年后的卵泡刺激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发生恶心15例,恶心伴呕吐1例,低血糖3例,均为短期轻微症状,7 d内缓解。对照组发生恶心3例,恶心伴呕吐1例,低血糖2例,均为短期轻微症状,7 d内缓解。观察组不良反应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3年,观察组正常排卵25例,自然受孕16例,早胚死亡2例;对照组正常排卵17例,自然受孕8例,早胚死亡11例。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正常排卵、自然受孕例数多于对照组,早胚死亡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又名英達-35,是一种口服避孕药,可通过抑制促性腺激素的分泌改善高胰岛素血症[3],从而促进月经周期正常化,为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一线药物,但该药物对患者胰岛素抵抗、血糖及血脂改变并无效果。苑晓薇等[4]研究发现单独应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费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其血脂紊乱和胰岛素抵抗还有加重趋向。此外、糖、脂代谢紊乱及肥胖均是引发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重要因素[5]。故临床干预有重要意义。二甲双胍可通过抑制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促进糖原在肌肉等外周组织的积累及利用和糖的无氧酵解,减少糖异生,从而降低血糖水平,进而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该研究结果显示,二甲双胍可显著降低育龄期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说明了二甲双胍对糖代谢紊乱的改善较生活习惯的干预有更为积极的意义。此外,在研究中观察到育龄期多囊卵巢综合征伴胰岛素抵抗案例较多,但符合糖尿病诊断的较少,且这类患者多伴有肥胖,肥胖具体比例及其与育龄期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否合并糖尿病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该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半年后观察组体质量指数降低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二甲双胍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仍可发挥显著降体重的效果。
林薇等人[3]采用二甲双胍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并未说明是否合并糖尿病或胰岛素抵抗)中,治疗后两组雌二醇、黄体生成素、睾酮比较并无差异。裴慧彬[6]研究发现联合用药的观察组雌二醇、黄体生成素、睾酮降低显著于但单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的对照组。该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半年后观察组雌二醇、黄体生成素、睾酮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在糖代谢紊乱较为显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治疗中,二甲双胍与炔雌醇环丙孕酮的协同作用也较为显著,而在单纯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治疗中改善内分泌紊乱的作用则尚存争议。
邹晖[7]研究发现二甲双胍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后排卵率、妊娠率及流产率分别为87.5%、37.5%、9.4%。该研究结果发现随访1~3年,观察组正常排卵28例(77.8%),自然受孕16例(44.4%),早胚死亡2例(5.6%),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但其具体比例与邹晖[6]报道的排卵率、妊娠率及流产率分别为87.5%、37.5%、9.4%有一定差异,这可能与纳入病例的标准不同有关。此外,杨迪[8]总结了二甲双胍降糖外作用,其在糖尿病、多囊卵巢综合征外,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癌症及心血管方面的治疗有积极意义。二甲双胍在有发生癌症、心血管风险的中老年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或可有临床效益。
综上所述,二甲双胍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可显著改善患者内分泌紊乱和糖代谢等整体,提高患者的生育能力,值得临床推广,用药前应向患者说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从而提高患者依从性。
[参考文献]
[1] 杜尚明,马梦君,林淡钰,等.PCOS对女性健康影响的共识:ESHRE/ASRM在阿姆斯特丹发起的第三届PCOS共识研讨会(上)[J].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13,32(3):222-224.
[2] 母义明,刘敏.胰岛素抵抗和多囊卵巢综合征[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3,29(3):185-188.
[3] 林微,李书艳,冯卫群,等.二甲双胍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疗效及对相关激素分泌水平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4,35(5):763-764.
[4] 苑晓微,张燕萍,邓继红,等.二甲双胍用于改善非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糖、脂代谢的临床观察[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4,22(4):252-254.
[5] 刘玲娇,吴静,张婉,等.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超长链脂肪酸的变化及其与肥胖、胰岛素抵抗的关系[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6(4):249-254.
[6] 裴慧琳.达英-35和二甲双胍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性激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73-75.
[7] 邹晖.二甲双胍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的效果[J].广东医学,2014,35(16):2614-2616.
[8] 杨迪.二甲双胍降糖外作用的研究进展[J].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2013,33(6):553-557.
(收稿日期:2016-09-27)